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3.13MB ,
资源ID:391595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9159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1、第十三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李白在诗中曾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形容巫山山脉的险峻。人们习惯以巫山为界把长江上游部分区域分为“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如图)。据此回答12题。1巫山一线东西两侧的“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A无划分指标依据B有明确的界线C气候类型一致 D地形单元一致2“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的划分体现了巫山对两地()A自然景观分异的影响 B城市景观差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D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解析:第1题,巫山一线东西两侧的“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划分指标依据是地形特征,A错。自然地理界线

2、是模糊的界线,B错。两侧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类型一致,C对。地形单元西侧是盆地,东侧是平原,D错。第2题,“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的划分体现了巫山对两地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C对,D错。两侧自然景观分异不是巫山影响形成,A错。两侧差异是自然景观差异,B错。答案:1.C2.C“下沉式窑洞”是指在平坦的地面上向下挖深67米、长宽1215米的土坑做院子,然后在坑的四壁挖窑洞。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逐渐被人们遗弃,受原生绿色建筑思想的影响,现又被人们重视和保护。读我国黄土高原“某下沉式窑洞景观图”(下图),完成34题。3与工业文明所建造的钢筋混凝土式房屋相比,“下沉式窑洞”逐渐被遗弃。最可能是因为()

3、A成本高 B通风差C面积小 D通讯好4为延长“地坑式窑洞”的使用寿命,下列保护措施最可行的是()A窑顶多种树 B石磙碾窑顶C院内多建门 D洞内贴窗花解析:第3题,由于下沉式窑洞建在地下,与外界空气交换的渠道较少,不利于通风,所以逐渐被遗弃。故选B。第4题,窑顶多种树,树根会破坏窑体,不利于其经久耐用,A错。用石磙碾窑顶,使得窑顶坚固,不易被水淹塌,B对。院内建门和洞内贴窗花与窑洞使用寿命没有影响,C、D错。故选B。答案:3.B4.B都江堰水利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河道挖深,称为“深挖滩”,飞沙堰建设时将堰作低,称为“低作堰”,宝瓶口是将玉垒山用火烧

4、水浇的方式开凿,最终控制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两千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下图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都江堰水利工程建设在河道拐弯处的主要目的是()A减轻外江河堤侵蚀B减轻内江河堤侵蚀C减少外江泥沙沉积D减少内江泥沙沉积6“深挖滩”“低作堰”的主要作用是()深挖滩可以增加枯水期内江水量深挖滩可以增加洪水期内江水量低作堰可以控制枯水期进入宝瓶口的水量低作堰可以在洪水期将多余洪水排入外江A BC D解析:第5题,在河道拐弯处有凹岸和凸岸之分,外江为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泥沙容易淤积;内江为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泥

5、沙淤积少,从而保证宝瓶口处减少泥沙淤积,水流通畅。D正确。第6题,“深挖滩”是把“内江河道挖深”,在河流枯水期增加内江水量,保证成都平原灌溉用水。“低作堰”是指“飞沙堰建设时将堰作低”,在洪水期将多余洪水排入外江,减轻洪水对成都平原的威胁。正确。C正确。答案:5.D6.C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位置见下左图)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弄”在瑶语中指山间深洼地。当地瑶族人从弄底开始,环绕弄底用小石块垒出一级又一级的梯田,依山而上,构成一个又一个同心圆梯田,形成奇特的“龙卷地”景观。目前,为了摆脱贫困,当地政府鼓励“龙卷地”居民向外搬迁。下右图示意龙卷地景观。据此完成78题。7七百弄乡“龙卷地

6、”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是当地()A平均海拔高,山间洼地降水丰富B峰丛洼地多,土地资源短缺C地势起伏大,气温垂直差异显著D植被稀疏,风化碎屑物质多8为了摆脱贫困,政府鼓励“龙卷地”居民向外搬迁,这说明“龙卷地”()A滑坡灾害频发 B石漠化较严重C土地承载力低 D机械耕作困难解析:第7题,“弄”在瑶语中指山间深洼地。当地瑶族人从弄底开始,环绕弄底用小石块垒出一级又一级的梯田,形成奇特的“龙卷地”景观。七百弄乡“龙卷地”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是当地峰丛洼地多,土地资源短缺,B对。山间洼地降水丰富、气温垂直差异显著、植被稀疏,风化碎屑物质多等不是梯田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A、C、D错。第8题,为了摆脱贫困,政

7、府鼓励“龙卷地”居民向外搬迁,这说明“龙卷地”土地承载力低,容易造成生态破坏,C对。修建梯田,滑坡灾害少,A错。水土流失少,石漠化较轻,B错。机械耕作困难,不是人口外迁的原因,D错。答案:7.B8.C浙江省永嘉县苍坡村被称为“文房四宝村”,是目前比较罕见的宋代耕读社会的遗址。苍坡村地处山区,村边的山岭呈笔架形,村中有一条直直的“笔街”指向笔架山。在村口设置两方池作“砚台”,“砚台”两旁横卧数块条形巨石,石头的一端还被削成斜面,取意为研磨已久的“墨石”。整个村子如同一张纸,人工建筑和自然树木就是纸上的书法和绘画。“笔、墨、纸、砚”这四个元素一起融入苍坡村的空间中,实现了“文房四宝村”的文化寓意。

8、下图为苍坡村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9苍坡村“笔、墨、纸、砚”“四个元素空间组合表达的文化寓意是()A农耕为首位 B安土而重迁C百善孝为先 D学而优则仕10苍坡村“东池”“西池”具备的实用功能是()A防火克火 B提供饮用水C发展水运 D调节河流径流11苍坡村的发展方向应该是()A重新建设现代新农村B实行保护性旅游开发C实施整体性异地搬迁D禁止第二、三产业活动解析:第9题,“笔、墨、纸、砚”这四个元素一起融入苍坡村的空间中,意在激励后代读书入仕,表达的文化寓意应是“学而优则仕”。故选D。第10题,苍坡村“东池”“西池”寓为“墨池”,日常生活中具备洗涤、排水的实用功能,苍坡村所在地古代建筑以

9、木结构为主,所以防火也是平日需要注意的事项,“东池”“西池”兼有消防功能,可防火克火;“东池”“西池”未与河流连通,不能发展水运,也起不到调节河流径流的作用;“东池”“西池”水体流动性较差,作为水源地不适合。故选A。第11题,重新建设现代新农村会破坏原貌,失去原有的特色;苍坡村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保护原貌的情况下,适度发展旅游及第三产业;在非不可阻挡外力出现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实施整体性异地搬迁。故选B。答案:9.D10.A11.B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纺锤树为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的落叶乔木,高约30米,树干粗大,但木质却非常疏松(表硬里软),根系较发达。

10、该树种耐旱忌涝,喜热、喜光、忌寒,现我国福建与广东都有栽植。下面为哥伦比亚示意图与纺锤树景观图。(1)简述哥伦比亚的城市分布特点和原因。(6分)(2)指出图中甲、乙两地适宜纺锤树生长的地区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3)据材料说明纺锤树适应哥伦比亚自然环境的形态及生理特征。(6分)(4)指出我国福建、广东栽种纺锤树需要注意的主要事项。(6分)答案:(1)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山区,东部分布少;多沿河、沿海分布。原因:哥伦比亚处于热带地区,西部高山区海拔高,气候凉爽;东部海拔低,比较湿热,不适合居住;沿海地区,海运便利;沿河分布,城市取水方便。(2)乙地。理由:该树种耐旱性强,说明其生存环境较

11、干旱。甲地纬度较低,受赤道低压控制时间长,且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终年多雨,不适宜耐旱植物的生长;乙地纬度相对较高,受赤道低压控制时间短,地处东北信风背风坡,雨季短,旱季长,气候较干旱。(3)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地下水;树干粗大,木质疏松,有利于雨季贮水,旱季利用;旱季落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腾。(4)选取排水条件良好的坡地进行栽种,防雨季积水;周边不宜栽种高大乔大,以避免遮挡阳光;冬季做好防冻防寒工作;注意病虫害的防治等。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2分)材料一苏州古城以水为特色,至明末水系达到鼎盛时期,清代以来人烟辐辏,水系进入衰落阶段,现今苏州古城依然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

12、双棋盘格局,以及“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雅风貌。材料二古城滨河区街道、建筑与河道的布局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南北向河道的东岸是街道,西岸是建筑;而东西向的河道北岸是街道,南岸是建筑。南北向河道并不是正南北向,而是南偏东714。据中科院调研表明苏州古城滨河区气温比远离河道的街区低12,尤其是夏季温差更大。材料三经过平江路的丁香巷,会想起戴望舒那首著名的诗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1)分析古城水巷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原因。(8分)(2)从河水减温效应分析古城滨河区街道、建筑与河道布局的合理性。(8分)(3)说明雨巷中的降水成因

13、及路面材料。(8分)(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8分)问题:简述清代古城河道减少的原因。问题:简述苏州市保护古城河道的措施。答案:(1)地势低平,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河上建桥,利于通行;临河居住便于用水、排水、利用河运。(2)利用建筑的阴影来减少太阳光对河水的照射;河道的走向与夏季东南季风平行,加快水上风速;利于河水降温,利于夏季降低气温。(3)夏初受(江淮)准静止锋控制形成梅雨;因路面潮湿泥泞,铺成石板路。(4)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侵占河道建房;泥沙淤积,河道阻塞;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水质恶化,蚊蝇滋生等)填埋河道;政府疏于管理等。引进活水,加快水循环速度,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质;铺设污水和雨水管道,实现雨污分流(拦截污水,建污水处理厂);疏浚河道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