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尚飨/盘飧阙秦/乐阕棒槌/夜缒而出B.濡湿/嗫嚅瞋目/嗔怒跗骨/切齿拊心C.揕胸/勘误督亢/伉俪忤视/杵臼之交D.联袂/玉玦淬火/荟萃印戳/戮力攻秦解析A项分别读:xin/sn,qu/qu,chui/zhu;B项分别读:r,chn,f/f;C项分别读:zhn/kn,kn,w/ch;D项分别读:mi/ju,cu,chu/l。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寡人之过也过:过错。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道歉。C.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
2、:发现。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掷击。解析C项,“发”意为“打开”。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介词,对;介词,在。B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介词,表被动;动词,作为。D项,介词,趁机;连词,于是。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B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C项,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D项,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答案A5.下列各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失其所与,不
3、知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张良出,要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A.B.C.D.解析句中不含通假字。已,同“矣”;振,通“震”,惧怕;知,通“智”,明智;郤,通“隙”,隔阂,嫌怨;要,通“邀”,邀请;倍,通“背”,背叛。答案D二、阅读理解(3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12分,每小题3分)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
4、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大王少假借之少:稍微。B.自引而起,绝袖绝:断。C.秦王还柱而走还:环绕。D.卒起不意,尽失
5、其度卒:士兵。解析D项,“卒”通“猝”,突然。答案D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名词,兵器;名词,军队。B项,动词,回头看;动词,注意。C项,形容词,尽,完;形容词,走投无路。D项,均为动词,让。答案D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B项均为副词,正。C项,连词,表目的;介词,凭借。D项,代词,他的,指荆轲;语气助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答案B9.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在惊心动魄的搏斗中,秦王由劣势转为优势的关键因素是侍医夏无且以药囊“提轲”。B.“群臣惊愕”“
6、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等语句描绘了秦王及群臣狼狈不堪的窘相,反衬了荆轲机智勇敢、旁若无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C.选文最后一段多用急促短语,突出地渲染了千钧一发的紧张局面。D.荆轲刺秦王的过程表现了荆轲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解析A项,情势转变的关键是“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答案A(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21分)(导学号50570017)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
7、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
8、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9、项是()(3分)A.古人常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历史文献。C.郑伯克段于鄢原本是春秋里的一句话,意思是郑庄公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D.第一段中“亟请于武公”中的“亟”意思是急切。解析D项,“亟”是屡次、多次的意思。答案D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B.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C.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D.公
10、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答案A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从正面表现庄公有孝心的一组是()(3分)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姜氏欲之,焉辟害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A.B.C.D.解析是对姜氏生气说的话;是他人的评论,不是正面表现庄公有孝心的内容。答案D13.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公出生时难产,惊吓过其母姜氏,因此姜氏不喜欢他,而喜欢另一个儿子共叔段,并企图篡位未遂,但最后庄公包容了姜氏的过错,母子和好。B.共叔段身为“京城大叔”,贪得无厌,修治城郭,集结兵力,修守战备,企图偷袭郑都,
11、多行不义,结果众叛亲离,落荒而逃。C.庄公采取“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满足其弟共叔段部分欲望,置其于不仁不义之地,说明庄公老谋深算。D.庄公粉碎共叔段的阴谋后,发誓有生之年不再与其母相见,但后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说明庄公有妇人之仁。解析D项,“说明庄公有妇人之仁”不妥,而是说明庄公身上有行孝的美德。答案D1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3分)(2)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3分)(3)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分)解析(1)注意“何厌之有”的句式特点,以及“为”“所”“图”的意思。(2)注意“毙”“姑”的
12、意思。(3)注意“帅”“伐”的意思。参考答案(1)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趁早给他另外安排个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于对付了。(2)干多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姑且看着吧。(3)他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参考译文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叫作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公叔段。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寤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武姜疼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等到庄公当上了郑国国君,武姜为共叔段请求把制这个地方作为他的封地。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都答应
13、。”武姜又为共叔段请求京这个地方,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大叔”。祭仲说:“都城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的京邑,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受不了。”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趁早给他另外安排个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于对付了。蔓生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干多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姑且看着吧。”不久之后,大叔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归他管
14、辖。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大叔,就请允许我去侍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说:“用不着,他会祸及自己。”随后,大叔又把双方共管的边邑收归自己,一直把邑地扩张到了廪延。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他占多了地方就会得到百姓拥护。”庄公说:“不行仁义就不会有人亲近,地方再大也会崩溃。”大叔修建城地,聚集百姓,修整铠甲,制造武器,训练步兵,修造战车,要偷袭郑国国都。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得知了大叔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他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庄公又攻打鄢。五月二
15、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国。于是庄公把武姜安置到城颍,并向她发誓说:“不到地下黄泉,永远不再见面。”不久他又后悔这么说。颍考叔当时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员,他听说了这件事,就送了些礼物给庄公。庄公请他吃饭,他却把肉放在一旁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颍考叔回答说:“我有母亲,我的饭食她都吃过,就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允许我拿回去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唯独我没有!”颍考叔说:“请允许我大胆地问一下,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庄公说出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并把心里后悔的事告诉了他。颍考叔说:“君王您担忧什么呢?如果掘地见水,打成隧道去见面,那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庄公听从了颍考叔的话去做。庄公
16、进入隧道,赋诗说:“隧道当中,心里和乐自得!”武姜走出隧道,赋诗说:“隧道之外,心中快乐自在!”于是,母子关系又跟从前一样和睦了。君子说:颍考叔真是个孝子。他爱自己的母亲,还影响了郑庄公。诗经说:“孝子德行无穷,永久能分给同类。”大概说的就是这样吧!三、语言运用(12分,每小题4分)15.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选择一位名人另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荆轲失败了,然而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他反抗强秦的壮烈行动,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反抗强权推翻黑暗统治而英勇斗争。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除注意句式要保持一致外,还应注意人物的选择,突出人物的悲剧命运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如屈原、项羽、岳飞等
17、都可以考虑。参考答案屈原自杀了,然而我们不能以他的选择来否定他,他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千百年来感召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而奋勇献身。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导学号50570018)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然而,也有研究指出,: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
18、化器”。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侧重于主观运用。根据语境即上下文的“提示语”来解答是这种题型最基本、最有效的思路。本段主要谈“二氧化碳”的利与弊。第一空,根据前文“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答案里应该有“灾难”“祸害”等词;第二空,根据下文“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答案应该有“好处”“好的方面”等词;第三空,根据下文失去“工厂”“净化器”等,答案应该有“生病”“死亡”“绝迹”等词。参考答案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17.下面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字。解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
19、题,图片为徽标,解答时要仔细全面地观察徽标的内容,并联系徽标的主题概括其寓意。本题中水滴、手的形状非常明显,背景的圆形图案则代表了地球,这一点容易被忽略。概括寓意一定要联系该标志的内容,突出“节水”这一主题。参考答案图标由水滴、手掌和圆形组成。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水能保护地球生态;手掌托着水滴,象征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四、作文(4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世界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这句话揭示了科学的伟大。物质世界是这样,精神世界何尝不是这样。给予精神支点,人才能够充分地伟大,才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敢设想:没有精
20、神,精神没有支点,人类会是怎样?请以精神支点为题写一篇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精神支点”,或许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正如材料所说,有了精神支点,人才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因此这个文题给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的余地,但要写出耳目一新之作也并非易事。因此,应根据词的意义,充分地展开联想,结合自己的个性特长来进行写作。假如你要写记叙文,不妨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来表现“精神支点”对人物所起的作用。当然,这个人物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外国的;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的。假如你要写议论文,不妨从现实生活出发,以社会生活中的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论
21、述自己对“精神支点”的认识,从而得出“人不可没有精神支点”的观点。另外,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结构体裁上有所创新。需要说明的是,“精神支点”有好坏之分,我们所追求的应是正义的、美好的。参考例文精神支点历史的长河汩汩流淌,英雄的鲜血渗入时间的孔隙,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进。望着汹涌而下的浪潮,我侧耳听去:听!昂扬激越,余音悠长的琴声在刑场上响起,它充满了怨,充满了恨,又充满了让人热血沸腾的正义。是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在死亡面前仍神态自若地演奏着绝世的广陵散。他是卓尔不群的野鹤,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心中充满正义。为了正义,他可以抛弃一切名和利,甚至自己的生命。他不会随波逐流,只会做自己认为
22、对的事情,追求自由,追求崇高。他之所以这样,只是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为了自己精神的支点。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识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看!那个一脸疲惫,被囚禁在狱中却仍沉湎于写作的司马迁。残酷的腐刑,让他痛苦、绝望。然而,一个战场上的英雄(李陵)一下子被视为叛徒,令任何一个心中有正义的人都不能忍受。于是,司马迁站出来了,为了一个并无交好的人而触怒龙颜。结果,他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死,一个是活着从此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在这种情况下,有谁会愿意选择活着?但司马迁这样做了。父亲的遗言一个史学家的遗言,让他不能无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这样的精神支
23、点,让他在6年的痛苦生活中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巨著史记。于是,我沉思了,在恍惚中看见了北海那个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的苏武。他对大汉的忠诚,即使是匈奴人让他等公羊生出小羊羔来才能回去这样不可能的事情,也不会使苏武有丝毫的动摇。大汉是苏武出生、成长的国度,是他的至爱。于是,这个精神支点支起了坚韧不屈的大汉臣子。于是,有了“为臣命中敢辞难,脱遇艰难亦自安。试看子卿持节处,雪花如席不知寒”的赞美。历史的浪潮逐渐退去,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精神支点,它似是历史的英雄对我的眷顾。点评本文以“精神支点”作为全文的着眼点,以此聚集材料,选择角度,开掘文意,着力表现嵇康、司马迁、苏武等人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使文章具有个性的光彩。文中材料丰富,表达形式多样,营造了磅礴的气势和沉郁的意境。不仅表现了作者厚实的文化积累,也让我们领略了他驾驭语言的扎实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