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2 农业区域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132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2 农业区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2 农业区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2 农业区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2 农业区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2 农业区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2 农业区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2 农业区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2 农业区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2 农业区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2019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5月模拟)苹果为落叶乔木,生长季为410月。苹果园的传统生产方式为定期松土、清除杂草(简称清耕),近年来土壤覆盖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的水分、温度和有机质差异显著。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南部某苹果园39月不同生产方式下土壤水分的月份变化。据此回答12题。1与其他生产方式相比,该果园生草覆盖下79月土壤水分较少的原因是()A土壤蒸发较多B草类生长耗水C径流流失较多 D果树生长繁盛2夏季晴天时,该果园白膜覆盖区较黑膜覆盖区()A白天气温高 B气温日较差大C白天土温高 D土温日较差小解析:第1题,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的水分、温度和有机质差异显著,与其

2、他生产方式相比,该果园生草覆盖下79月土壤水分较少的原因是草类生长耗水,其造成的土壤水分减少量大于土壤蒸发带来的水分减少量,所以B正确。黑膜、白膜覆盖水分不易散失,清除杂草水分支出只有土壤蒸发,水分损失较少,A、C、D错误。故选B。第2题,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的水分、温度和有机质差异显著,白膜对阳光没有阻挡,阳光可以直达地面,而黑膜吸热,会减少到达地面的阳光。所以夏季晴天时,该果园白膜覆盖区较黑膜覆盖区白天土温高。所以C正确。故选C。答案:1.B2.C(2019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玉米籽粒含水率低于28%时可进行机械粒收,美国玉米成熟期后约1个月,籽粒含水率降低至15%25%,适合进行机械粒收

3、。我国华北地区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通常在30%40%,难以满足机械粒收要求。下图为华北地区夏玉米播种时间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3华北平原通过推迟收获期来实现机械粒收的效果有限,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差异 B人口密度C种植制度 D技术水平4从气候条件考虑,最适宜推广机械粒收技术的地区是()A豫南 B鲁东C冀北 D皖北解析:第3题,我国华北地区与美国玉米带种植地区相比,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A错误;机械粒收效果与玉米含水量密切相关,我国华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但人口密度不会影响玉米籽粒含水量,B错误;种植制度包括一个地区的农作物组成、熟制、种植顺序等,华北地区的种植制度为冬小麦与玉米轮作,

4、6月份播种玉米、10月份成熟后需及时收割以便播种冬小麦(秋播),而进行机械粒收需在成熟期1个月后收割,这会影响冬小麦的播种和生长,因此华北地区效果较差的原因是受种植制度制约,C正确;华北地区机械粒收效果有限的原因不是因为技术水平低,而是因为可以推迟的时间有限导致玉米籽粒含水率仍较高。第4题,读图,豫南(河南南部)、鲁东(山东东部)、冀北(河北北部)、皖北(安徽北部)四个地区相比,玉米播种期最早的是豫南(6月2日至6日左右),最晚的是冀北(6月18日以后),鲁东、皖北居中。玉米播种时间越早,说明该地热量条件越好,热量越充足则玉米生长越快、生长期越短,玉米的成熟时间越早,因而玉米收获时可推迟的时间

5、就越长,越利于减少玉米含水率和进行机械粒收,因此最适宜推广机械粒收技术的地区是播种期最早的豫南。故选A。答案:3.C4.A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崎岖,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了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世界四大农业遗产之一。读示意图,回答56题。5保障该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A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B修建温室,改善热量C兴修排灌水利设施D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6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A能灵活地适应市场 B农产品的类型多样C提高了生产效率 D稻鱼共

6、生,保护环境解析: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农业生产模式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并未体现该地农业结构变化,A错误;没有修建温室,B错误;水稻生产,要求排灌便利,图中稻田最低水渠的高度考虑到鱼群通过能力,所以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兴修排灌水利设施,C正确;不能体现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的特点,D错误。第6题,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实现了稻鱼共生,保护环境,D正确;该农业模式不会因市场需求改变稻田和养鱼所占比重,A错误;农产品的类型没有增多,B错误;不能显示出提高了生产效率,C错误。答案:5.C6.D(2019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三模)每年农历六月十五到二十七日,青海同仁

7、县隆务河畔的二十多个藏族、土族村庄都会自发举行盛大的“六月会”,这是青藏高原为数极少不是由藏传佛教僧人主导的民间祭神活动。由“拉哇”带领,众人敬拜神灵,并祈求庄稼丰收,避免冰雹等自然灾害。图甲为隆务河谷位置图,图乙为多年平均冰雹出现时间图和次数统计图。读图,回答78题。7“六月会”期间,庄稼成熟,但不能收割,必须等“六月会”结束后才能开镰。据此可推测该庄稼为()A小麦 B青稞C玉米 D水稻8冰雹由强对流天气引起,一般发生在午后。隆务河谷地区在2021时出现冰雹高峰的原因是()A地表温度高,气流作强烈上升运动B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暖空气强烈上升C夜晚降温快,空气中水汽迅速凝固D上一次峰值过后,高空

8、水汽能量集聚解析:第7题,农历6月15一般在公历7月份,图示地区庄稼成熟。东部同纬度地区冬小麦多为夏初收,青藏地区热量相对不足,冬小麦收获时期相对推迟;青稞是青藏地区重要的粮食,多为春种秋收;玉米生长需要充足的热量,除了藏南谷地,其它地区一般不适合种植;水稻生长全期需要充足的热量,青藏地区不适合水稻种植。故选A。第8题,冰雹是一种强对流天气现象,一般发生在午后。2021点,地表温度较低,对流并不强烈,但受热力作用影响,夜晚山上空气冷却快,冷空气沿山坡迅速下沉至谷底,谷底暖空气迅速抬升,气温快速下降,水汽冷却凝固形成冰雹。故选B。答案:7.A8.B(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普

9、洱茶是以云南省当地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由茶农采用特定工艺、经发酵后加工制成。 在以马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时代,普洱茶要借助路上运输时间进行二次发酵。如今“渥堆发酵”技术可将普洱茶漫长的自然发酵时间缩短为 45 天左右。“渥堆发酵”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后洒水,上覆麻布,使之在较高的温度、偏低的降水量的环境中发酵 24 小时左右。勐海县号称“普洱茶圣地”,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很多普洱茶企业都争相在勐海县设 厂,即使不设厂,也要把发酵车间设在勐海县。据此完成 911 题。 9催生普洱茶“渥堆发酵”技术的原因是()A气候适宜发酵 B传统经验丰富C运输时间缩短 D原料优质丰富10在勐海县最好的发酵时

10、间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 11很多普洱荼生产企业争相在勐海县设厂的原因是()A加强企业协作B共用基础设施 C提高企业知名度D利用当地独特环境解析:第9题,根据材料,在过去由于运输时间较长,普洱茶有充足的发酵时间,而现代交通快捷,不能很好的发酵普洱茶,故交通运输时间变化催生了普洱茶“渥堆发酵”技术。故选C。第10题,“渥堆发酵”的环境要求是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少,而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春季35月份,降水较少,气温较高,非常适合发酵。答案选A。第11题,根据材料可知,“很多普洱茶企业都争相在勐海县设厂,即使不设厂,也要把发酵车间设在勐海县”说明勐海县独特的发酵环境是吸引企业布局的主要原

11、因。答案选D。答案:9.C10.A11.D二、非选择题12(2017广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质遗骸和石灰质藻类堆积而成的一种礁石。南沙群岛(如图所示)是南海上散布范围最广的珊瑚礁群。南沙岛礁的特殊地理环境导致岛上驻守官兵长期存在“吃菜难”的问题。海军南沙部队蔬菜生产生活保障项目“南沙温室”建设已正式启动。(1)分析南沙岛礁种植蔬菜的限制性自然因素。(2)官兵把从大陆捎来的泥土堆砌在水泥地板上尝试种植蔬菜,但往往失败,试分析其原因。(3)“南沙温室”与一般温室的功能有很大差异,推测其应具备的功能。(4)针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指出在“南沙温室”建设中应注意的

12、问题。解析:第(1)题,应主要从南沙群岛岛礁面积、土壤、淡水等方面分析。第(2)题,原因应主要从水分蒸发、土壤硬化以及泥土容易盐渍化等方面分析。第(3)题,应从其调节太阳光照、调节气温和大气湿度以及收集雨水等方面分析。第(4)题,应主要从抗风、抗波浪、抗暴雨、抗腐蚀等方面分析。答案:(1)岛礁面积小,土地资源不足;岛礁是一种石灰质的岩石,不利于成土,缺少土壤;四周为海洋,岛屿面积小且石灰质岩石不利于储水,缺少淡水。(2)岛礁地处热带,太阳高度大,太阳光照强烈,气温高,因而泥土水分蒸发旺盛,土壤容易硬化、板结;水泥板不利于下渗,土壤矿物质和盐分难以流失,因而泥土容易盐渍化,不利于蔬菜生长。(3)

13、一般温室主要建设在较为寒冷的地区,主要起保温、保湿作用。“南沙温室”地处热带海洋,太阳光照强烈,高温、高湿,因此“南沙温室”不侧重保温、保湿作用,而侧重调节过强的太阳光照和过高的气温以及过高的空气湿度。所以,“南沙温室”应具有调节太阳光照强度、气温和大气湿度的功能。此外,由于缺少淡水,淡水主要来源于雨水,因而“南沙温室”通过特殊的顶部设计,还应具有收集雨水的功能。(4)“南沙温室”地处热带海洋环境,在建设温室过程中,应针对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如多台风、风暴潮、波浪等海洋灾害,以及高温、高湿、高盐等容易腐蚀物质的大气环境,注意抗风、抗波浪、抗暴雨、抗腐蚀等问题。13(2019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高

14、三最后一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胭脂虫是一种寄生在仙人掌上的昆虫。其体内含胭脂红,可以制作成胭脂红色素并广泛应用于制衣、食品、化妆品、医药、饮料等行业,是唯一一种品质优良的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动物色素。胭脂虫发育的温度低限为15.6 ,2030 时,胭脂虫种群发育与温度呈正比,30 时种群增长最快。降雨能极大地减少胭脂虫的种群数量。胭脂虫主要借助风力繁殖扩散。加那利群岛是一个多山的群岛,曾是胭脂红素的主产地。1831年,群岛的胭脂红素的生产量只有4千克。到1850年,年产量已提高到40万千克,短期内成为这种染料的主要出口地。在19世纪末期,随着人工合成颜料的出现,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下图为

15、加那利群岛所在的区域和胭脂虫景观图(1)分析加那利群岛发展胭脂虫行业的有利自然条件。(2)推测19世纪期间加那利群岛胭脂虫行业发生变化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规划加那利群岛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并做简要分析。解析:第(1)题,加那利群岛发展胭脂虫行业的有利自然条件,需要结合胭脂虫的生长习性,从气温、降水、热量、地形等方面回答。据材料可知,胭脂虫是一种寄生在仙人掌上的昆虫,发育的温度较高,降雨能极大地减少胭脂虫的种群数量。胭脂虫主要借助风力繁殖扩散。据图可知,群岛地处北纬30附近,气温适宜,同时受副高和沿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适合胭脂虫生长;气候条件适宜种植仙人掌,胭脂虫养殖食物资源丰富;受冬

16、季西风及海陆风影响,有利于胭脂虫的繁殖扩散。第(2)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1831年至1850年,胭脂虫养殖规模迅速增长,主要是因市场需求扩大价格上涨;1850年至19世纪末期,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主要是因工业合成染料开始大规模生产。第(3)题,首先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规划加那利群岛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然后从地形、洋流等方面回答。据图可知,该岛北部位于地中海沿岸,可以发展地中海型农业,如发展园艺业,且纬度较低,农产品上市时间较早。同时该岛以山地为主,因此可以利用地形发展立体农业;随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提高,对生态的、环保的动物染料需求量增加,胭脂红素的市场潜力巨大

17、,因此可以深化胭脂虫养殖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结合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地处加那利寒流流经处,多上升流,水产资源丰富,有利于海洋渔业发展。答案:(1)群岛地处北纬30附近,气温适宜,受副高和寒流影响,降水较少,适合胭脂虫生长;气候条件适宜种植仙人掌,胭脂虫养殖食物资源丰富;受冬季西风及海陆风影响,有利于胭脂虫的繁殖扩散。(2)1831年至1850年,胭脂虫养殖规模迅速增长,主要是因市场需求扩大,价格上涨;1850年至19世纪末期,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工业合成染料开始大规模生产,生产成本低,价格优良,逐渐取代胭脂红素。(3)发展地中海型农业(园艺业)群岛的山坡地区与地中海地区的自然带相似,有利于发展地中海型农业(园艺业),且纬度较低,农产品上市时间较早。发展立体农业加那利群岛多山,山地的水热条件垂直差异显著,有利于发展立体农业。深化胭脂虫养殖业随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提高,对生态的、环保的动物染料需求量增加,胭脂红素的市场潜力巨大。海洋渔业地处加那利寒流流经处,多上升流,水产资源丰富,有利于海洋渔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