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晚练251. A【解析】A. jn;B.“咳”读k,其余读k;C.“圃”读p,其余读p;D.分别读为:chung,cng,chung,chung。2. 示例1:登山,你可以读到浑厚雄奇;观海,你可以读到博大深沉;游林,你可以读到物竞天择;访古,你可以读到沧桑演进示例2:金字塔如史,布达拉宫如经,威尼斯如散文,苏州园林如诗词;你可以从中看到远古文明,看到宗教民俗,看到艺术文化,看到美学传统【解析】本题考查续写。语境是读一本书有所感,有所获,但表达时要用修辞。例如排比、比喻等。未用修辞、字数低于50字均酌情扣分。3.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3)吾子不齿其可怪也欤(4
2、)知效一官而征一国者 4. B【解析】B. 诣:到达。5. C【解析】A.且:连词,于是、就/连词,尚且;B.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而:都是转折连词,却;D.为:动词,做、干(打杖、拼杀)/动词,作为。6. B【解析】“边民仍未警惕的情况下”无依据,也不合文意。原文“然亦未甚惧”的主语是“虏”。7. (1)老妇拿着井绳和瓦罐(缶,不能译为“木桶”、“水桶”)去井边(不能译为“在井边”或“到井中”等),刚放下井绳却又停住了。(2)有的父母妻儿都来帮助安置战马整理弓箭(有的父亲母亲为他牵马,有的妻子儿女为他取弓箭),甚至还有不待披戴甲胄就上阵迎战的。(3)因此
3、由(通过)一个老妇人的英勇事迹,总体记录(或“反映”)边境战事,送给在位当权的人。8. 调离乡土;给养微薄;装备落后;优良装备被上级占用。 【参考译文】唐河店离南边的常山郡有七里远,以河名为店名。平时辽国的兵士到店里吃饭休息,(人们)不把这看作怪事。自从战争爆发以来,(这里的人)才防范敌兵,但是(辽兵们)并不害怕。端拱年中,有个老妇人留在店里。正赶上有一个辽兵来了,他把马系在门前,拿着弓箭坐着大声叫老妇人帮他打水。老妇人拿着井绳和水罐去井边,刚把井绳放下去又停住了。因为辽话称虏为“王”,她就对辽兵说:“井绳短,打不到水。我年纪老力气又不够,请王自己打水吧。”辽兵就拿着井绳系弓尾上,低下身子到井
4、边打水。老妇人于是从后面把辽兵推入井中,骑上辽兵的马跑到郡城报告官府。马的身上铠甲都具备了,马鞍后面还悬着一个猪头。常山郡的吏民都称赞她勇敢。噫,国家防御边塞,经常用边土上的士兵,大概是有原因的。这是因为他们熟习战斗的技巧要领而且不害怕不懦弱啊。一个老妇人尚且能这样,那些边土的士兵就更不难想象了。近年来对边土要塞那些勇猛的骑兵,在上谷称为“静塞”,在雄州称为“骁捷”,在常山称谓“厅子”。这些都是熟习战争战斗的方法而且不害怕不懦弱的人。听到外敌入侵,有的父母妻儿都来帮助安置战马整理弓箭(互文句),甚至还有不待披戴甲胄就上阵迎敌的。近年来北方胡人来侵袭,很久都打不过上谷,就是因为静塞士兵的勇猛啊。
5、只是恰逢戍边的将领把静塞的士兵都调配到自己的军营来保护自己,所以上谷没有守住。现在“骁捷”、“厅子”的名号还在但是兵马不多,虽然进行了招募,但边境上的人并不响应,为什么呢?因为被选中的都要被送回上都,离开家乡故里;而且每月的军饷很少,有的甚至不能糊口;发给他们的铠甲都很脆弱,战马也瘦弱,不能够抵挡胡人;而那些坚固的铠甲装备和强健的战马都被更上一层的部队拿走了;到了打仗的时候,却是这些人冲锋在前,当然他们不愿意这样做了。如果能稳定那些军队,允许他们有热爱故乡的感情;增加他们的军需给养,让他们得到足够的吃穿;再给他们配上坚固的铠甲和强健的骏马,那什么样的敌人打不败?如果真的能这样,只要有一万边土上的士兵,就可以抵挡外敌五万啊。参与治理国家的人,不在这方面留心,我看不到他们的忠心啊。因此通过一个老妇的勇敢行为,来整体反映边防的事情,赠予那些在位当权的人。9. D【解析】将“也许后者才是”(第6段中)的或然判断误为“还在于”的实然判断。曲解原意。10. C【解析】C项犯“偷换概念”的错误。选项中后一个“艺术批评”不同于原文的“严肃的可正面评价的艺术批评”。11. A【解析】“只要就”的说法不仅绝对而且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