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42.50KB ,
资源ID:391077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9107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政治文明历程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政治文明历程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1、第3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选择题1(2019届安徽宣城二模)有学者指出,“(大宗)百世不迁”与“(血缘)后属疏远”是不并存的。汉初分封与周初效果的不同,在于秦汉亲属伦理中只有“后属疏远”。材料说明汉初()A儒家伦理深刻影响百姓生活B家天下局面受到严重破坏C血缘关系的政治作用已淡化D官僚政治得以迅速的推广解析:选C儒家伦理强调血缘关系,而汉初血缘关系日益疏远,故A项错误;汉代仍然是家天下局面,故B项错误;“汉初分封与周初效果的不同,在于秦汉亲属伦理中只有后属疏远”反映了汉初宗法血缘关系日益疏远,说明血缘关系的政治作用已经淡化,王国问题显现,故C项正确;材料讲述的是血缘关系的淡化而非官僚政

2、治,故D项错误。2(2019届福建福州二模)据史书记载,汉景帝欲立皇后兄长为侯,丞相周亚夫以“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对之,汉景帝“默然而沮”。这一记载说明汉初()A官员争权夺利现象严重B外戚干政局面得到扭转C中央注重加强地方管理D君主行使权力受到限制解析:选D题干内容述及的是汉景帝与丞相周亚夫之间的故事,不是官员之间的事情,故A项错误;“扭转”太过绝对,故B项错误;题干内容反映的是皇权受到相权一定程度的制约,并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C项错误;汉景帝有立皇后兄长为侯的计划,由于周亚夫的引经据典,这一计划并没有实现,即“汉景帝默然而沮”,这说明在汉朝初年,君主

3、的权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故D项正确。3(2019届山东淄博一模)西汉时期,薛泽、庄青翟、赵周三位丞相在位之时,正值武帝朝多事之秋。他们本应有所作为,但汉书只记录了他们的谨小慎微,认为不过是凑数的丞相。这表明()A中朝决断国事 B外朝负责执行C君主集权加强 D宰相能力平庸解析:选C“中朝决断国事”是汉武帝为削弱宰相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外朝负责执行”也是汉武帝为削弱宰相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汉书只记录了他们的谨小慎微,认为不过是凑数的丞相”,可知君主集权加强,导致丞相谨小慎微,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薛泽、庄青翟、赵周三位丞相的谨小慎微,并未反映出他们的

4、能力平庸,故D项错误。4(2019届广东汕尾二模)汉景帝不再设立诸侯王的“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汉武帝元朔五年设立太学和郡国学校,收管了教育权;元封元年把盐铁官营推行到诸侯的封国。这一系列做法()A废除了郡国并行的制度B使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C形成了强干弱枝的局面D使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解析:选C由材料“诸侯的封国”可知,郡国并行的局面依旧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中,景帝和武帝不仅从文教方面削弱地方权力,也从政治和经济上加大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不再设立诸侯王的御史大夫博士官”“收管了教育权”和“盐铁官营推行到诸侯的封国”并结合所学可知,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削

5、弱诸侯国,以致形成了强干弱枝的局面,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地方受到控制而不是制衡中央,故D项错误。5(2019届山西太原一模)汉武帝设刺史,职权为“奉诏六条察州”。西汉中期后,京房(人名)曾经向皇帝奏报新的对官吏考核的方法,皇帝“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考核官吏政绩的事宜),刺史复以为不可行”。由此可见,在汉代中后期()A刺史制度渐趋完善 B刺史地位显著提高C刺史监察范围扩大 D刺史职权有所异化解析:选D材料仅体现了刺史职权的变化,不能表明该制度走向完善,故A项错误;“显著提高”表述不当,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刺史的职权变化,不能体现其监察范围大小,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奉诏六条察州”“召见

6、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考核官吏政绩的事宜),刺史复以为不可行”可知,刺史除了监察外,有了对政务干预的权利,这说明刺史职权有所异化,故D项正确。6(2019届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东汉时,多数刺史办公地与所在郡郡守的办公地并不统一,如扬州刺史的办公地虽设在九江郡,但办公点在历阳,而九江郡郡守办公点在阴陵。这一设置方式()A意在缓和刺史与郡守矛盾 B提高了对地方的监察效率C防止了刺史插手地方政务 D便于发挥刺史的监察作用解析:选D材料中并未提及刺史与郡守的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监察作用的发挥而非监察效率的提高,且异地办公的方式会降低工作效率,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防止郡守插手刺史的监察事

7、务,故C项错误;由材料“多数刺史办公地与所在郡郡守的办公地并不统一”可知,异地办公的方式有利于防止郡守干预刺史的监督事务,便于充分发挥刺史的监督职能,故D项正确。7(2020届湖北黄冈质量检测)东晋元帝重用刘隗、刁协加强皇权,引起王敦叛乱,王敦叛乱得到士族支持。王敦欲取代司马氏而独揽大权,又因士族共同反对而告失败。这实质上反映了()A皇权与士族斗争异常激烈 B皇权与士族共治是可行的政治模式C国家统一受到严重的威胁 D东晋皇权与世家大族实现权力制衡解析:选B材料中体现的是皇权与士族相互支持,故A项错误;皇帝与士族都无法单方面改变东晋的政治局势,这表明皇权与士族共治是东晋政治现实的选择,故B项正确

8、;材料中没有体现国家的分裂,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皇权与士族的相互支持,不是制约,故D项错误。8(2019届福建漳州三模)贞观年间,唐太宗曾签署一份向未满十八岁强壮男子征兵的敕书,但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签署,导致该敕书最后作废。这表明当时()A官僚体制尚可制约皇权B三公制度发展到达巅峰C门下省掌控最高决策权D科举制提升了官员素质解析:选A据材料“唐太宗曾签署一份敕书,但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签署,导致该敕书最后作废”可知,门下省对皇权形成制约,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三省六部制而非三公制度,故B项错误;门下省负责审议,故C项错误;材料与科举制无关,故D项错误。9(2019届河北石家庄二模)宋

9、代“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朝廷通过授予“职”来体现文官的特殊地位,其多为进士出身,如太宗时期入龙图阁者,“一经此职,遂为名流”。据此可知,宋代()A国家机关行政效率提高B中枢权力机构不断完善C科举制度功能得以加强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解析:选C宋代的“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据此可知国家机关的官职分类发生变化,但不能看出其行政效率提高,故A项错误;题干提及了宋代“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并没有详细地介绍其中枢机构的变化情况,故B项错误;在宋代,文官被朝廷授予“职”来显示其特殊地位,而文官大多为进士出身,这说明通过科举考试来取得“职”的功能增强了,故C项正

10、确;秦朝已经完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转变,故D项错误。10(2019届湖南长郡中学第三次调研测试)宋代规定,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武府”,其长官“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员。此规定()A不利于充分发挥军队战斗力B提高了官员的军事理论水平C形成了军政和行政互相制衡D扩大了宰相对军事的监督权解析:选A根据材料“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员”,可知这不利于充分发挥军队战斗力,故A项正确;文官担任军事长官,但并非文职官员具有军事理论水平,故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军政,故C项错误;二府三司制下,行政权与军政权相分离,故D项错误。11(2019届广东肇庆三模)在唐初以前,政

11、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从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多记录当世族人荣耀。这一变化反映了()A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B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C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宗族认同D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解析:选B据材料“在唐初以前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从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多记录当世族人荣耀”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期家谱的修撰走向成熟,私家修谱流行,这与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有关,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12(2019届新疆一模)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命百官“议立三省、定内外官”,后决定实行一省制,废除了唐宋以来

12、的三省并立制,只设中书省,使之成为“外取信于行省,内责成于六部”的中枢机构。与唐宋相比,元代中书省的设立()A标志着集权政治的日趋强化B反映出明君贤相的理想愿景C表达了精简机构的政治诉求D有利于中央机构的不断完善解析:选A由材料和所学可知,中书省成为上承天子,下总百司的最高行政机关,最高统治者通过控制中书省以加强君主专制,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君臣关系,故B项错误;中书省的设立意在加强皇权而非精简机构,故C项错误;由材料“废除了唐宋以来的三省并立制”可知,其不利于中央机构的发展完善,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届河北保定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统治者对科举考试非常重

13、视,宋太祖决定在殿上举行复试,加在省试之上,使科举取士变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逐级升考拔录,比较严格。逐渐取消了唐代以来举士时在品行、职业、服纪等方面的限制。宋太宗定制,举人若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王安石任宰相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进行改革,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内。摘编自贾志扬宋代科举材料二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任用方式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因政党更迭而大批撤换行政官员还会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荡。而科举制实行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榜公开取士,惟才是举。比起贵族等级制或君

14、主赐官制等选官制度,科举取士无疑具有其优越性。科举考试制度标榜和体现的“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特性。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法国重农主义经济学家奎奈还曾直接主张欧洲引进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科举从形式上看相当公平,同时可以保证行政管理人员维持较高的文化素质,进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因此引起西方人的兴趣并受到赞誉。英、法、德、美等国曾借鉴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美国家借鉴科举制的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决定在殿上举行

15、复试,加在省试之上”得出,使殿试成为定制;根据材料一“逐渐取消了唐代以来举士时在品行、职业、服纪等方面的限制”得出,减少了考生资格的限制;根据材料一“宋太宗定制,举人若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得出,注重考试规范,确保考试的公平性;根据材料一“王安石任宰相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进行改革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得出,改革考试内容,注重实用性。第(2)问,根据材料二“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任用方式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因政党更迭而大批撤换行政官员还会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荡”得出,西方原有的选官方式存在弊端;根据材料二“科举制实行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

16、民开放,标榜公开取士,惟才是举科举取士无疑具有其优越性”得出,科举制具有优越性;根据材料二“科举考试制度标榜和体现的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特性。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直接主张欧洲引进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得出,科举制符合启蒙运动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根据材料二“引起西方人的兴趣并受到赞誉”得出,西方人士的推崇和赞誉。答案:(1)特点:减少对考生考试资格的限制;使殿试成为定制;注重对科举考试的规范管理,确保考试公平;丰富考试内容,比较注重实用。(2)原因:西方原有选官方式存在弊端;科举制具有优越性;科举制选拔体现了启蒙运动所倡导的思想;西方人士的推崇和赞誉。14阅读材料

17、,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重文轻武”是宋朝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还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写明观点,观点合理,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一个论题,例如本题可确定“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和“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两个主题;其次,根据论题从所学知识中搜寻历史信息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例证论题;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

18、写明观点,观点合理,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一:“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论述:政治上:宋朝统治者“重文轻武”国策的实施,使其能很快铲除军阀割据势力,清除分裂的隐患,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发展,社会环境宽松,文人享有较多自由,参政热情高涨。经济上:社会稳定,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农作物品种和产量增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上:宋朝开始盛行读书风气,以文为贵、武为轻的思想深入骨髓,推动了天文学、机械学、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船技术的发展。文化上:宋代的文、史、哲和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名著和名作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综上所述,“重文轻

19、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观点二:“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论述:军事上:皇帝直接掌握兵权,不懂军事的文官控制军队,武将频繁调动和千方百计压制武人使武官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在对辽、西夏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外交上:由于“重文轻武”国策的实施,再加上统治阶级“强干弱枝”的思想,对外没有积极加强防御,而是一贯采取屈辱忍让、纳币求和的做法。政治上:为了削弱武将的势力,设置大量文职官员,导致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庞大,在遇到重大军事、政治问题时意见不一,很难制定有效的决策。社会风气上:“重文轻武”国策使北宋的价值观发生较大变化,多数人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尚武精神遭到削弱。综上所述,“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