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平度一中2018届高三语文5月份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斩)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缘木求鱼”,这是全球各大机构和财经媒体对美国此次贸易保护措施的普遍看法。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经济全球化为国际经贸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以及各国人民交往,美国自身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在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经济圈,任性地玩弄贸易保护主义,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根本行不通。而企图通过打贸易战减少逆差的做法,更是误入歧途、错上加错! 挑动贸易战,美国错在因果颠倒。扭转中美贸易不平衡,最有效
2、的办法不是限制中国出口,而是要扩大美国出口。贸易是两国企业、消费者在自愿基础上做出买卖选择的结果,放宽交易限制,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才是增出口、减逆差的正解。当前中美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政府限制对华出口,尤其是美国高科技产品本身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却始终不愿卖给中国。人家想要的,你捂着不卖;人家不想买的,你却强买强卖,自然就会扭曲市场交易,造成国际贸易不平衡。美国研究机构报告显示,如果出口管制放宽,对华贸易逆差可减少35%左右。不放松出口管制,反而一再加强进口限制,美方的套路无异于扬汤止沸、火上浇油,只会进一步扰乱中美正常经贸合作,损害两国长远利益。挑动贸易战,美国错在罔顾事实。近些年
3、,中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金融等领域的开放成果有目共睹。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认真履行承诺、严格遵守规则,切实采取措施促进国际贸易收支平衡,经常项目贸易顺差占GDP比重已下降到去年的1.7%左右,同期美国的经常项目贸易逆差占比,则一路降至2.3%。面对中国扩大开放的诚意和努力,面对中美贸易结构的持续改善,美国却搞选择性“失明”“失忆”,把国际贸易中的不平衡问题简单归罪于中国,挥舞着贸易保护的大棒,粗暴要求中国减少千亿美元贸易顺差,这完全是不讲事实、一厢情愿,办不到、达不到,已被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利益相关方共同抵制。挑动贸易战,美国错在是非不分。
4、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较低的储蓄率和较高的消费率,决定了美国在全球贸易上必然有逆差,且这种逆差不仅对中国有,跟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与此同时,美国又必须保持比较大的贸易逆差,才能向全球输出美元,维持美元的国际支付货币地位。一边享受着世界各国贡献的廉价优质消费品,一边又在责骂别国占了便宜,这种畸形的心态和做法,早已为全球众多经济体所不齿。不问贸易失衡的对错黑白,一味迁怒中国,美国发起的这场贸易战,从一开始就注定会败得很难看。(摘自 人民日报 2018年04月06日 02 版,吴秋余美国为逆差大打出手是缘木求鱼,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全球各大机构和财经媒体普
5、遍认为美国此次玩弄的贸易保护措施是“缘木求鱼”。B. 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经济圈,只要不搞贸易保护主义,就不会误入歧途。C. 扭转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最有效的办法不仅是限制中国出口,更是要扩大美国出口。D. 各国要增出口、减逆差,必须自由选择,不受交易限制,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敏锐眼光、理性思维,驳斥了美国企图挑动贸易战、减少逆差的做法。B. 文章从中美角度,以总分议论结构,深刻批驳了美国挑动贸易战的三大错误。C. 文章在驳斥中以事实论证、反证、对比论证,指出美国挑动贸易战定会惨败。D. 文章针对问题,论述的层次分明:美国错在因果颠倒
6、、罔顾事实、是非不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美方放松出口管制,减少进口限制,就不会扰乱中美正常经贸合作、损害两国长远利益。B. 美国政府不限制特别是美国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才是扭转当前中美贸易逆差的最明智选择。C. 如果能正视并加强中美贸易结构的持续改善,不搞贸易保护,美国贸易逆差占比就可能下降。D. 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储蓄率较低、消费率较高,在全球贸易上必然出现其他国家没有的逆差。【答案】1. A 2. C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
7、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无中生有,导致“误入歧途”还有其他情况,不单是“搞贸易保护主义”。 C误解了原文的“不是而是”的并列关系。 D扩大范围,原文是“放宽交易限制”。【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文中没用反证法。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法法。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
8、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此题选项C论证方法归纳错误。【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必然出现其他国家没有的逆差”错,原文“且这种逆差不仅对中国有,跟世界许多国家都有”。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
9、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湖底阿城后半夜,人来叫,都起了。摸摸索索,正找不着裤子,有人开了灯,晃得不
10、行。浑身刺痒,就横着竖着斜着挠。都挠,咔哧咔哧的。说,你说今儿打得着吗?打得着,那鱼海了去了。听说有这么长。可不,晾干了还有三斤呢。闹好了,每人能分小二百,吃去吧。人又来催。门一开,凉得紧,都叫,关上关上!快点儿快点儿,人家司机不等。这就来,也得叫人穿上裤子呀!穿什么裤子,到那儿也是脱,怎么也是脱。不但裤子穿上了,什么都得穿上,大板儿皮袄一裹,一个一个地出去,好像羊竖着走。凉气一下就麻了头皮,捂上帽子,只剩一张脸没有知觉。一吸气,肺头子冰得疼。真冷。玩儿命啊。吃点子鱼,你看这罪受的。都说着,都上了车。车发动了,呼地一下蹿出去,都摔在网上了,都笑,都骂,都不起来,说,躺着吧。草原冻得黑黑的,天地
11、黑得冷,没有一颗星星不哆嗦。就不看星星,省得心里冷。骑马走着挺平的道儿,车却跑得上上下下。都忍着说,颠着暖和。天却总也不亮,都问,快到了吧?别是迷了。车也不说一声儿,一下停住。都滚到前头去了。互相推着起来,四面望,都说,哪儿呢?怎么瞅不见呀?车大灯亮了,都叫起来,那不是!草原不知怎么就和水接上了。灯柱子里有雾气,瞅不远。都在车上抓渔网,胡乱往下扔。扔了半天,扔完了。都往下跳,一着地,嗬,脚腕没知觉,跺,都跺,响成一片。车转了个向,灯照着网。都择,择成一长条,三十多米,一头拴在车头右边。一抬头,天麻麻亮。都说,刚才还黑着呢。先拢起一堆火。都伸出手,手心翻手背,攥起来搓,再伸出去,手背翻手心,摸摸
12、脸,鼻头没知觉。都瞅水。说是湖,真大,没边儿。湖面比天亮着几成。怪了,还没结冰。都说,该结了,怎么还没结呢?早呢,白天还暖和呢,就是晚上结了,白天也得化。这才刚立秋。关外不比关里。北京?北京立秋还下水游泳呢!霜冻差不多了,霜冻也没这疙冷。酒拿出来了,说,都喝。喝热了,下水。火不能烤了,再烤一会儿离不了,谁也不愿下水了。别烤了,别烤了。都离开了,酒传着喝。天一截比一截亮。湖纹丝不动。都甩了大羊皮袄,缩头缩脑地解袄扣子。绒衫不脱,脱裤子。都赶紧用手搓腿肚子,咔哧咔哧的。搓热了,搓麻了,手都搓烫了,指尖还冰凉。都佝着腰,一人提一截网,一长串儿,往水里走。都嚷,这水真烫啊!要不鱼冻不死呢,敢情水里暖和
13、。你说人也是,咋不学学鱼呢?嘿,人要学了鱼,赶明儿可就是鱼打人了。都笑着,都哆嗦着,渐渐往深里走。水一圈儿一圈儿顺腿凉上来。最凉的是小肚子,一到这儿,都吆喝。水是真清。水底灰黄灰黄的。脚碰到了,都嚷,嘿,踩着了!别嚷别嚷,鱼一会儿跑了。网头开始往回兜,围了一大片。人渐渐又走高了,水一点一点浅下去。水顺着腿往下流。都叫,快!快!冻得老子顶不住了!天已大亮,网两头都拴在车头后面。司机说,好了没有?都说,好了好了,就看你的了!半天没动静。司机一推门,跳下来,骂,冻上了,这下可毁了!都问,拿火烤烤吧?司机不说话,拿出摇把摇。还是不行,就直起腰来擦一下头。都在心里说,嘿,这小子还出汗了。司机的胳膊停在脑
14、门上,不动,呆呆的。都奇怪了。心里猛地一下,都回过头去。一疙瘩红炭,远远的,无声无息,一蹿,大了一点儿。光着的腿上都有了感觉。那红炭又一蹿,又大了一点,天上渗出血来。都噤声不语,心跳得咚咚的,互相都听得见,都不说。还站在水里的都一哆嗦,喉咙里乱动。听见那怪怪的声音,岸上的都向水里跑。湖水颤动起来,让人眼晕,呆呆地看着水底。灰黄色裂开亿万条缝,向水面升上来。都是鱼。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二段“打得着,那鱼海了去了”这句充满地方色彩的话,既巧妙交代了这群人要去打鱼的事情,又表现出他们兴奋的心情。B. 文章注重描写特定情境下人物的感受,“哆嗦”的星星
15、,“红炭”似的朝阳,就绝妙地写出了人们在打鱼境遇中的特殊感受和情绪。C. 文章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善于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D. 文章叙写了一群人半夜前往草原大湖网鱼的神奇过程,以短句为主要言说方式,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5. 文章中网鱼的人群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 文章是怎样叙述网鱼的一群人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4. C 5. (1)性情粗犷而有野性。大声说闹,大声笑骂,不拘生活小节。(2)性格坚忍而乐观。半夜网鱼,虽然气候异常寒冷,路途顛簸遥远,湖水冰冷刺骨,但因能打到鱼的愿望
16、而勇敢从容面对。(3)经验丰富,互相配合。大家听从安排,统一行动,团队间能互相帮助,互相安慰。 6. (1)以时间为线索,从半夜被叫起到日出看到湖底的鱼,清晰呈现打鱼过程;(2)以“我”(隐匿的叙述人)的所见所闻来叙写,真实再现打鱼时节气候的寒冷和打鱼人群的辛苦、兴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3)以网鱼人群在特定的打鱼境遇中的感觉状态和情绪状态来叙写事件,容易调动读者的体验,使读者感同身受。【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句子含义,B项考核内容,C项考核手法,D项考核风格,其
17、中C项“善于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没有“对比”。【5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人物性格特征的题目,注意梳理文章的情节,根据文章的情节概括,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大声说闹,大声笑骂,不拘生活小节”“半夜网鱼,虽然气候异常寒冷,路途顛簸遥远,湖水冰冷刺骨,但因能打到鱼的愿望而勇敢从容面对”“大家听从安排,统一行动,团队间能互相帮助,互相安慰”等情节概括“性情粗犷而有野性”“坚忍而乐观”“经验丰富,互相配合”等形象特征,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
18、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6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章的材料组织特征的题目,注意线索、视角、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此题以时间为线索,清晰呈现打鱼过程;以“我”的所见所闻来叙写,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以网鱼人群在特定的打鱼境遇中的感觉状态和情绪状态来叙写事件,容易调动读者的体验,使读者感同身受。(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部署专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记者: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如何理解这个总要求呢?韩长赋:乡村振
19、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文化、教育、科技的振兴,以及农民素质的提升,我们要系统认识,准确把握。乡村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五子”登科,内在要求是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推进中,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丢;产业季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生态宜居慧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
20、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让社会正气得到弘扬、违法行为得到惩治,使农村更加知谐、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荷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推进乡村振兴,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在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撑上精准供给。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现农业农村优先的原则。必须遵循乡村自
21、身发展规律,保留乡村特色风貌。(材料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材料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不同步,工业化走在了城镇化前面。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到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52%。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到2020年、2030年城镇化率还将进一步达到60%、65%,2050年可可能超过70%。我国以城镇为主的人口分部格局己经基本形成,城镇化发展迈入中后期转型提升阶段。观察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各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普遍遇到了乡村衰退问题,一般要到城镇化率达到70%以后,城乡矛盾才能逐步得到解决。因此,在我国人口加速向城镇聚集的
22、大趋势下,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同时,避免出现乡村衰退问题,真正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材料选自求是,有删节)材料三脱贫是“乡村振兴”的起点。中共十九大报告对过去五年的扶贫做出的总结是:中国脱贫攻竖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和显著成绩。2012年至2016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累计减少5564万人,2017年减贫人数也在1000万人以上5年平均减贫13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材料选自新华网,有删改)材料四图一 2012年2016年
23、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数据国家统计局)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要实现“五位一体”,统筹推迸一B. 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852c7e按照我国目前的发展趋势,到2050年,城乡矛盾有望逐步得到解决C. 2012年至2017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500万人以上,5年年均减贫1300多万人?D. 图一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逐年递增,有效缩小了城乡之间差距。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A.
24、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从而实现乡风文明,最重要的是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弘扬优良传统。B. 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但既不能出现城乡分离发展,也不能违背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二C. 工业化走在了城镇化前面,使我国以城镇为主的人口分布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城镇化发展迈入中后期转型提升阶段。D. 要真正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乡村衰退问题不可忽视也无法回避。E.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较低限制了乡村的发展,因此,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9. 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生活富裕”的要求,请结合材
25、料一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乡村居民“生活富裕”这一目标。【答案】7. D 8. BD 9. 政府要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大力发展生产力,拓宽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为乡村居民提供生活便利.【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D项,结合图一“2012年201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分析可知,“有效缩小了城乡之间差距”错。【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26、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A项,“最重要的是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弘扬优良传统”错;C项,结合文本内容“工业化走在了城镇化前面我国以城镇为主的人口分部格局己经基本形成,城镇化发展迈入中后期转型提升阶段”分析,“使”条件关系不成立;E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较低限制了乡村的发展”于文无据,“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错。点睛: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张冠李
27、戴等。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注意1分选项,1分选项多为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筛选、概括。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乡村居民“生活富裕”这一目标,结合材料一分析。“要在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撑上精准供给”,政府要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现农业农村优先的原则。必须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村特色风貌”,大力发展生产力,拓宽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改善
28、乡村基础设施。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司马旦字伯康。清直敏强,虽小事必审思,度不中不释。以父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历郑县主簿。郑有妇蔺讼夺人田者,家多金钱,市党买吏,合为奸谩,十年不决。旦取案一阅,情伪立见,黜吏十数辈,冤者以直。又井元庆豪欺乡里,莫敢谁何,旦擒致于法。时旦年尚少,上下易之,自是惊服。吏捕蝗,因缘搔民。旦言:“蝗,民之仇,宜听自捕,输之官。”后着为令。丁内外艰,服除,监饶州永平铸钱监。知祁县,天大旱,人乏食,群盗剽敓,富家巨室至以兵自备。旦召富者开以祸福,于是争出粟,减直以粜,犹不失其赢,饥者获济,盗患亦弭
29、。举监在京百万仓,时祁隶太原,以太原留,不召。通判乾州,未行,举监在京杂物库。知宜兴县,其民嚣讼,旦每狱必穷根株,痛绳之,校系县门,民稍以诋冒为耻。市贯大溪,贾昌朝所作长桥,坏废岁久,旦劝民葺复,不劳而成。旦澹薄无欲,奉养苟完,人不见其贵。与弟光尤友爱终始,人无间言。光居洛,旦居夏县,皆有园沼胜概。光岁一往省旦,旦亦间至洛视光。凡光平时所与论天下事,旦有助焉。及光被门下侍郎召,固辞不拜。旦引大义语之曰:“生平诵尧、舜之道,思致其君,今时可而违,非进退之正也。”光幡然就位。方是时,天下惧光之终不出,及闻此,皆欣然称旦曰:“长者之言也。”英宗即位,例以亲属入贺得官,时旦在梁山,诸孙未仕者皆不遣,惟
30、遣其从兄子禀。旦与人交以信义,喜周其急。尝有以罪免官贫不能存者,月分俸济之,其人无以报,愿以女为妾。旦惊谢之,亟出妻奁中物使嫁之。旦生于丙午,与文彦博、程公珣、席汝言为同年会,赋诗绘像,世以为盛事,比唐九老。(选自宋史司马旦传,有删节)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下易之,自是惊服 易:轻视B. 皆有园沼胜概 胜:优美的C. 固辞不拜 固:坚决D. 旦惊谢之 谢:感谢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父任”指因父辈的官爵而获得官职,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种,也称为荫补、恩荫等。B. “秘书省”是我国古代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东汉始
31、置秘书监一官,南北朝以后始设秘书省,其主官称为秘书监,明后其职务并入翰林院。C. “主簿”,官职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D. “服除”指提前结束守丧期。“服”指服丧,李密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功”是古代丧服的名称。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司马旦果敢强干。任郑县主簿时,快速审理了原来十年都难以处理的案件,使受冤枉的人得到公正对待;依法惩处了横行乡里却无人敢问的井元庆。B. 司马旦关心百姓疾苦。官吏扑打蝗虫,乘机扰民,司马旦建议让百姓自己扑杀
32、,然后送到官府来。因为这个建议,后来让司马旦做了郑县的县令。C. 司马旦和司马光兄弟友爱。兄弟分隔两地但时常互相探望;司马光想推辞朝廷召任的门下侍郎一职,司马旦引用大义劝他任职。D. 司马旦淡泊清心,乐于助人。英宗即位,司马旦没有按例派遣未获官职的孙子辈入朝祝贺以获得官位;曾有一位因罪免官家贫无法生活的官员,司马旦每月分出薪俸接济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于是争出粟,减直以粜,犹不失其赢,饥者获济,盗患亦弭。旦每狱必穷根株,痛绳之,校系县门,民稍以诋冒为耻。【答案】10. D 11. D 12. B 13. (1)于是(富人)争相拿出粮食,降低价格出卖,还能略有盈利,饥民获
33、得保全,盗贼也得以平息。(2)司马旦每次审案一定追究到底,以法严惩,把罪犯绑在县门外,百姓逐渐把犯法当作耻辱的事。【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谢”,结合“其人无以报,愿以女为妾”“亟出妻奁中物使嫁之”分析,应该译为推辞、拒绝。【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服除”指守丧期满。也称除服、除丧、脱服,俗称脱孝,是古代丧礼仪式
34、之一。【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B项,结合文本内容“吏捕蝗,因缘搔民。旦言:蝗,民之仇,宜听自捕,输之官。后着为令”分析可知,并不是让司马旦做了郑县县令,而是后来把他的建议定为法令。【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直”译为价值、价格;“赢”译为盈利、利润;“弭”译为平息
35、、消除、停止。(2)“狱”,名词作动词,审案;“稍”译为逐渐、慢慢地;“诋”通“抵”;“冒”译为触犯、冒犯。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司马旦字伯康。清廉正直,
36、精明强干,即使是做很小的事也一定仔细考虑,思忖不符合要求就不放下。靠父亲恩荫,任秘书省校书郎,历任郑县主簿。郑县有个公开抢夺人田的姓蔺的妇人,家中有很多金钱,召集党徒贿赂官吏,共同为奸,十年不能处理。司马旦取案卷看了一遍,真假立即显露,贬退十几个官吏,受冤枉的人得到公正对待。又有井元庆横行乡里,无人敢问,司马旦把他抓来依法惩处。当时司马旦还很年轻,大家都不太看得起他,从此惊讶佩服。官吏扑打蝗虫,乘机扰民。司马旦说,:“蝗虫是百姓的仇敌,应该让他们自己扑杀,然后送到官府来。”后来定为法令。遭父母去世,服丧期满,任监饶州永平铸钱监。任祁县知县,天大旱,人民缺乏食物,群盗横行抢劫,富家大族自备武器防
37、卫。司马旦召集有钱人,用祸福利害来开导他们,于是争相拿出粮食,减低价格出卖,还能略有盈利,饥民获得保全,盗贼也平息。推举他为监在京百万仓,当时祁县隶属太原,因太原挽留,没有召他入京。担任乾州通判,还未赴任,举荐他为监在京杂物库。任宜兴县知县,当地百姓奸诈而好打官司,司马旦每次审案一定追究到底,以法严惩,把罪犯绑在县门外,百姓逐渐把犯法当作耻辱的事。有一条大溪流经街市,贾昌朝修建的长桥毁坏已久,司马旦劝人们修复,没费多少气力就完工。司马旦清心寡欲,奉养自己,人们看不出他尊贵。和弟弟司马光始终友爱,人们没有闲话。司马光住在洛阳,司马旦住在夏县,都有园林胜景。司马光每年去探望司马旦一次,司马旦有时也
38、到洛阳看望司马光。司马光参与讨论的天下大事,司马旦对他都有帮助。等到司马光被朝廷召任门下侍郎,司马光坚决推辞。司马旦引用大义劝他说:“生平学习尧、舜之道,想为君王出力,现在有了机会却推辞,这不合进退的正途。”司马光翻然悔悟,就任职位。那时候,天下人恐怕司马光不肯出山,等到听了这个消息,都高兴的称许司马旦说:“这是长者的话。”英宗即位,按例大臣派遣亲属入朝祝贺以获得官位。当时司马旦在梁山,未获官职的孙子辈,他一人也没有派遣,仅派出堂兄的儿子司马禀,司马旦与人交往注重信义,愿意在危急时周济对方。曾有一位因罪免官家贫无法生活的官员,司马旦每月分出薪俸接济他,那人无法报答,愿把女儿送给她为妾。司马旦大
39、惊拒绝,急命妻子拿出私房钱资助她嫁出女儿。司马旦出生在丙午年,和文彦博、程公珣、席汝言举办同年会,赋诗画像,世人当作盛事,把他们和唐朝的九老相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次韵公实雷雨洪炎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一震静胡烟!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椽。【注】次韵:按原诗的韵进行和诗。公实:郑公实,洪炎的朋友,作有雷雨一诗。若为:怎能。九关:天门九重,代指朝廷。大手:大手笔。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联写雷雨发出轰鸣声,有如百川崩泻,仿佛具有拔走蓬莱三山的威势。B
40、. 颔联作者通过写雷雨不能扫清“胡烟”,表达了对不能驱除侵略者的憾恨。C. 颈联中的田园荒芜、洪水弥漫、河洛被金人占领,意在写出百姓生活艰难。D. 结尾两句表达出作者忧国忧时的心志,希望能亲自带兵出征,北定中原。E. 作者虽有意向皇帝陈情,但认识到自己并非大手笔,担心倾诉有所不尽。15.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首联写景的作用。【答案】14. CD 15. 渲染紧张险恶的环境气氛;暗示当时动乱的时局;为下文写诗人内心的悲慨感受蓄势。【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意在写出百姓生活艰难”分析不当,应为“表达了对国土沦丧的悲愤之情”;D“希望能亲自带兵出征,北定中原
41、”说法错误,作者打算上书朝廷,希望朝廷早日组织力量,一洗“河洛腥膻”之气,使国家复兴。【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写景的作用。开头两句扣题,以“惊雷”发端,用“拔三山”、“倒百川”形容雷声的威力和暴雨的势,渲染了紧张险恶的环境气氛;同时也暗示当时动乱的时局,为下文写诗人内心的悲慨感受蓄势。点睛: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的一般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交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庄子在逍遥游中说明列子是“有所待”之后,指出了“无所待”的状态。能够表明这种状态的句子是:“_,_,_。”在己亥
42、杂诗中,龚自珍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句子是“_,_ ”。【答案】 (1). 若夫乘天地之正 (2). 而御六气之辩 (3). 以游无穷者 (4). 落红不是无情物 (5). 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写法:乘、御、辩、落、化。【点睛】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
43、哲理句。所考的名句,有一定的迷惑性,而且现在课标卷考核“理解性默写”,因此提倡考生备考中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然后要立足于“写”,避免会背不会写的情况。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西街村城隍庙会上,锣鼓震天,瓦釜雷鸣,大鼓传人孙克光的精彩表演吸引了四面八方前来赶会的群众。共享的理念一经获得共识i,就迅速在美国、欧洲等信息经济发达的国家演变成了声势浩大的社会实践。随着时间流逝,“卓筒井”的前世今生在他的创作构思中越来越丰满,小说蜀盐说也终于瓜熟蒂落。我一直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家行云流水的想象力、活跃的创新构思,基本决定了其远大科研目标的实现
44、。北方地区端午节采摘的鲜艾草,散发着令蚊虫进退维谷的抑制性气味,可以起到驱虫的独特功效。在很多地方,由于收入保底,参保农户还可以将保单拿去银行进行质押贷款,融资难题迎刃而解。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瓦釜雷鸣: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望文生义。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瓜熟蒂落:指时机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行云流水:比喻诗文纯任自然,毫无拘执;比喻无足轻重。对象错配。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不合语境。迎刃而解
45、: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人们所说的“高学历,低智商”是真的吗?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684%的受害者归因于缺少社会经验与辨别能力所致。B. “抱团养老”凸显了老年人对集体互助养老方式的期望和对精神慰藉的需求,未来也许会成为可供非失能老年人选择的一种模式。C. 各地陆续出台的多个限制性政策有效抑制了房价不快速上涨,这些举措预计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D. 司马迁在漫游天下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始终注意整理、搜集、编写散失的历史传闻,考订事实,终于写出了巨著史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
46、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结构混乱,“归因于缺少社会经验与辨别能力所致”杂糅;C项,不合逻辑,“抑制了房价不快速上涨”否定不当;D项,语序不当,可将“整理、搜集、编写”改为“搜集、整理、编写”。点睛:不合逻辑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并列不当、否定不当、主客倒置和不合生活事实。句子中出现“和”“等”或顿号注意查找因并列不当或不能包含等因素引起的逻辑错误。见到否定词语,反问句及表示否定意思的词语,查找因否定不当而造成的逻辑错误。见到“被”“受”“对”“对于”等表示主客关系的词语注意查找因主客倒置而引起的逻辑错误。此题C项
47、不合逻辑。19.下面的句子推理正确的一项是A. 在我们班,你不会讲俄语,我不会讲俄语,李山不会讲俄语,赵斌不会讲俄语,所以,我们班没有人会讲俄语。B. 在某些国家,无神论传播很广,自杀率也很高,所以,失去对上帝的信仰就是导致自杀的原因。C. 学校决定派老师外出学习,或者张兰去上海,或者李霞去北京,李霞没有去北京,所以,张兰被派去上海。D. 如果外面的交通堵塞,那么李佳上班可能会迟到,现在外面路面畅通,那么李佳上班不会迟到。【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仔细阅读所给选项,分析推理的依据,做出判断。A项,以偏概全,推
48、断错误。一个班级有很多学生,只有四个人不会讲俄语不等于全班同学都不会讲俄语。B项,强加因果。自杀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因为在某些国家无神论传播、自杀率高就说自杀的原因是失去对上帝的信仰。D项,“如果就”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这种推理有条件一定有结果,没有条件不一定没有结果。上班迟到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交通堵塞只是其中之一,因此,由“外面路面畅通”不能推出“李佳上班不会迟到”的结论。故本题答案为C项。20.阅读下面这首题为付出的哲理小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诗句。不要说你得到的太少太少,_。多的还会化成少,少的还会化成多。不要说你今天有的明天还会有,不要说你今天没有的明天还会没有。星星升
49、起来了还会落下去,月亮落下去了明天又会爬上山坡。挖出石头凿成磨,削开竹篾织成箩。种瓜的得瓜,_。_,该有什么,还会有什么。【答案】 (1). 不要说你失去的太多太多 (2). 种豆的得豆 (3). 只要你付出了【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处结合“不要说你得到的太少太少”“多的还会化成少,少的还会化成多”分析可知,不要说你失去的太多太多;第处是一句熟语,平时积累即可;第处结合“挖出石头凿成磨”“该有什么,还会有什么”分析可知,此处主要讲付出的多少。点睛: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
50、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21.下面一则通知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关于举办中国传统节日讲座的通知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将于4月16日在图书馆403室举办关
51、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讲座内容本次讲座主要牵涉以下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二、讲座嘉宾本次讲座我们应邀了德高望重的淦老师,他将抛砖引玉,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详实的历史材料,为大家带来一顿精神上的文化大餐。三、其他说明请各班主任认真组织,拜托同学们踊跃参加,准时莅临图书馆,细心聆听淦老师的精彩讲座。学校教务处2018年4月10日【答案】“牵涉”改为“包括”。“应邀”改为“邀请”。删掉“抛砖引玉”。“拜托”改为“希望”。“莅临”改为“到达”。【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得体,然后仔细进行辨析。牵涉:
52、牵扯,涉及;关系到;这里不仅仅是涉及到,而是讲解的重点,所以将 “牵涉”改为“包括”;应邀:接受邀请,这里将“应邀”改为“邀请”;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谦辞;删掉“抛砖引玉”;拜托:(敬辞)托人办事,这里是通知,不合适,将 “拜托”改为“希望”;莅临:来到,来临,光临,敬语,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这里不当,将“莅临”改为“到达”。点睛:得体,就是适合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是运用语言的一项
53、重要要求。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让很多东西或诞生,或成长,或改善,或丰富它将很多东西引进来,又让很多东西走出去这一伟大国策,赋予一个古老民族无穷的活力和无尽的挑战。作为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读了下面六句话
54、,你对这场关系到国运、人生的变革有着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鲁迅)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邓小平)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请以“写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为副标题,主标题自拟;并以上述两到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使之形成有机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变写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父亲书房中的书柜里,珍
55、藏着几张粮票。对我来说,那实在是久远而不可触及的事情。但是小小的我站在高大的立柜下,看着那几张泛黄的粮票,学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受用终生的道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三年自然灾害和“肥猪赛大象”刚刚过去,接踵而来的十年浩劫让人们又陷入了无尽的深渊。制度法律被束之高阁,工业农业被纷纷抛下,人们闹革命,批斗,种种荒唐的事情在那时不亦乐乎。教育被停止,那一代青年上山下乡。人们用血与泪凝成了两个大字,那就是生活的写照,是心中的呐喊,它是穷苦。可是中国人的秉性便是如此,我们的神话里没有诺亚方舟,只有大禹治水。穷困的人们不会等待饥饿消磨他们的意志。他们只会迎难而上,不惧艰险。于是穷则生变
56、。然后我们看到小岗村村民冒死签订土地协议,同时看到了他们最朴实的农民智慧,是创新和变通的智慧。然后我们看到了福州那家企业关于现代企业制度的请愿。那是富强的迫切愿望,是人们心照不宣却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为什么要变?因为太穷了。变了会怎样?变了,就是一个新天地。在那片新的广阔天地中,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呢?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大快人心鼓舞斗志的政策和制度,看到了人们的富足和发展,更看到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以前总是听到倚老卖老的说法,又看到多少老人们闯红灯、讹路人,扶不扶成了社会问题。我想原因大抵与人的自然本性无关,在他们那个年代,活下去是一等大事,吃饱饭是赛神仙的乐事。在生存面前,一
57、切礼节荣辱,似乎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他们的艰苦环境造就了这样的性格,我们同情,却又不齿。我们想变。怎么变?唯有富足,再思礼节。所以这场变革不仅在衣食上满足我们,更在精神上造就我们,使中国人成为有礼节知廉耻的人,成为顶天立地大写的人。我又想,变这样好,可是怎么变呢?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那样微弱,变得了吗?变得了!只要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千千万万个弱小的普通人,亦是伟大的。这场变是普通人奋斗的血泪史,没有英雄,没有神明,只有千千万万个像孙少平孙少安一样的普通人用他们的双手去奋斗,去实现美好的梦想。这场变是上下五千年来的第一次,最最伟大的第一次。没有救世主,只有我们自己变。改革开放也已经
58、开始了许多年。距我第一次看到粮票亦过去许多年。但是我不会忘记祖辈的奋斗,不会忘记这些血与泪凝成的道路。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会变的中国人!【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半命题作文的方式呈现。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确定立意。该则作文材料的主体部分由六个名言警句组成,从古至今依次排列,首先,逐一解读名言的内涵外延。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说明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意思是:意思是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均匀,不
59、担心人民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表明物质条件好了老百姓才能追求更高的精神文明。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意思是:强调在中国改革是非常艰难的,改革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这是邓小平老人家提出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是习近平主席强调改革开放离不开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参与与奋斗,每个公民在改革开放中呈现出爱国奉献、为追求幸福而奋斗的精神是改革胜
60、利的力量支持。在理解好六句意思的前提上,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之间内涵的相同之处,确定立意。注意,所有的立意必须要符合“写在改革开放四十年”这一副标题的范围,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行文时可从材料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可以结合古今的典型事例,如联系历史上王安石变法、满清闭关锁国,分析现在的中国的国际地位等,让文章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立意角度:以为基础可以立意:写改革是在困窘中的一种突破,思想僵化,墨守成规,不能实事求是的,改革之路走不下去,强调改革是中国的必行之路。以为基础可以立意:改革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参与与奋斗,改革能够改变生活水平,从而提升精神生活,达到真的的
61、幸福。以为基础可以立意为:改革之路困难重重,要想改革成功,首先要在思想上解放思想,提出腐朽陈旧的观念,打破桎梏。【点睛】本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兼有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特点。材料的主体部分由六个名言警句组成,从古至今依次排列,具有言浅理明的特点,每句话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和意义,写作要求“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重在训练考生从多种材料中找到内在联系紧密的东西,并结合实际生活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的能力。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句子的含意,然后选出两三个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以古鉴今,阐述自己的主张。具体写作时,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和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必须要注意的是,题目中给出了副标题,也就确定了写作的话题,所以本题是所有的立意必须要在“写在改革开放四十年”这一副标题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