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091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第24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24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山东滨州模拟)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认识,毛泽东在1953年阐述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目前而言,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照顾农民是小仁政,还有更重要的大仁政。基于此认识,当时中国(B)A实行城乡自由流动政策B优先发展重工业C重点围绕恢复国民经济D发展民主与法制解析:根据材料“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目前而言,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照顾农民是小仁政,还有更重要的大仁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长远利益在重

2、工业建设上,对粮食需求巨大,所以此时期中国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此政策增加农民的税赋,降低农民在粮食问题上自主权,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模式,并未涉及人口流动和户籍管理,排除A项;1952年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模式,并未涉及民主,排除D项。2(2020湖北华中师大附中调研)1955年,一本面向农村的宣传读物上说:“(有些人)看到食糖、食油供应不够充分,就埋怨政府重工业发展多了,要求多发展轻工业,这是不对的。不着重发展重工业,哪来的新糖厂呢?到外国买机器?”这反映了当时中国(D)A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成共识B“大跃进”运动造成物资供应紧张C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

3、础D优先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合理性解析:据材料“不着重发展重工业,哪来的新糖厂呢?到外国买机器?”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带动轻工业发展,增加食糖、食油供应,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合理性,故选 D项;据材料“这是不对的”说明不是共识,排除A项;“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排除B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排除C项。3(2020江西上饶联考)1957年9月,中共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草案)提出,适当扩大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工业的权限,包括调整现有企业的隶属关系,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一部分企业,下放给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作为地方企业。上述文件的通

4、过是为了(C)A改变国民经济的落后面貌B摆脱原有经济模式的束缚C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D探索运用市场机制的问题解析:据材料“1957年9月适当扩大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工业的权限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一部分企业,下放给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作为地方企业”,可知中央下放企业经营管理权,从而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故选C项;依所学,工业化建设改变了国民经济的落后面貌,与材料表述不相符,排除A项;依所学,1956年底我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发挥地方与企业的积极性,而非强调市场机制问题,排除D项。4(2020莆田模拟)1954年,陈云指出:“对手工业合作社生产的发展,要加以管理和控

5、制要防止产量超过需要要防止组织起来的工人排挤未组织起来的工人。”这一说法(C)A针对的是农业集体化中要求过急的倾向B表明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目的是使手工业生产更加稳妥有序发展D有利于工商业及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解析:“手工业合作社生产”的对象为手工业,故A项错误;“1954年”对手工业的改造正在进行中,故B项错误;题干突出强调的是对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进行管理和控制,其目的是为了让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稳妥有序,故C项正确;“手工业合作社生产的发展,要加以管理和控制”不涉及商业及商业发展问题,故D项错误。5(2020广东汕头模拟)当时,在苏联的援助下国家实施了150多个重大项目,其中军工

6、44个,机械24个,冶金20个,化工7个,轻工业和医药工业3个,能源工业52个,项目覆盖了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C)A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B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C基本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D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解析:由材料信息“在苏联的援助下国家实施了150多个重大项目”可以推断,“当时”应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再仔细研读材料可知,当时中国的这些重大项目多集中在重工业领域且范围广泛,所以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会极大的提高中国的工业实力,有利于新中国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故选C项;新中国成立后已不存在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的现象,排除A项;解放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事情,与

7、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要论述的是新中国在苏联援助下实施了许多重大项目,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并没有提到农业等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所以无法看出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是否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排除D项。6(2020广西桂林、贺州模拟)1956年,周恩来指出:“一九五六年初,我们为着加速发展农业,曾经过高地估计了双轮双铧犁和锅驼机(半机械化农具)的当年需要量,制定了过度的生产计划,使某些机械工厂发生了一时赶工增产、一时闲工减产的现象。”这表明当时(D)A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严重困难B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C“一五”计划重视农业发展D中央关注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

8、国成立初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材料反映了周恩来对1956年制定的过度生产计划进行反思,说明中央关注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故选D项;1958年开始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对1956年过度生产农业机器(双轮双铧犁和锅驼机)进行反思,未体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状况,因而无法得出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排除B项;“一五”计划以大力发展重工业为重心,且材料内容主要是对生产农业机器的工厂未协调发展进行反思,排除C项。7(2020四川宜宾模拟)下表是19601962年中国基本建设规模变化表 年份投资金额施工项目积累率 1960年384亿元8.2万个39.6% 1962年56

9、亿元2.5万个10.4% 表中的数据变化,表明这一时期我国(C)A重大建设项目停滞B投资集中于非生产性领域C国民经济进行调整D国家工业化战略被迫中断解析:从表中数据来看,1962年相对于1961年,我国基本建设的投资金额、施工项目,积累率都有很大程度的减少,说明当时对“大跃进”时期过热的投资建设进行了调整,故选C项;表格信息体现的是基本建设规模变化,重大建设项目在表格中并未呈现,所以无法得知其是否停滞,排除A项;从表格中无法看出投资金额的去向,排除B项;表格数据显示,1962年投资金额相对1960年虽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有投资,所以说明国家工业化战略并未中断,排除D项。8(2020河南天一大联考

10、)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 重要物资由中央统一管理、分配;所有生产、基本建设等各项任务,都必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其意在(D)A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B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C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扭转国内经济困难局面解析:“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计划管理,有利于渡过国内经济困难时期,故选D项;“国民经济恢复”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排除A项;“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排除B项;“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主要是由三大改造完成后实现

11、的,排除C项。9(2020福建泉州调研)1956年,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应该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互为补充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手段”,这一思想(C)A符合当时经济体制的走向B指导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C反思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D肯定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成果解析:题干中“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互为补充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手段”表明这一思想反思苏联

12、经济模式的弊端,故选C项;1956年国家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排除B项;题干中未提及陈云对三大改造的评价,排除D项。10(2020四川绵阳模拟)这是1960年1月某杂志刊登的引洮河水上山,展现了当时甘肃为了解决干旱问题,在高山上修建水渠引水的场景。这可以用来反映我国(B)A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稳步中前进B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C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D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农村活力解析:1960年处于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引水上山抗旱生产,体现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故选B项;“工业化在稳步中前进”不符合经济困难的史实和材料主旨,

13、排除A项;生产关系改革在60年代前期与水利无关,且60年代农村生产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排除C项;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农村活力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时间错误,排除D项。11(2020福建宁德模拟)从1963年起,我国在工业部门试办托拉斯,即按行业和协作关系,把生产和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联合组成专业性大公司,并按经济办法实行管理。截至1965年,煤炭、汽车、烟草等行业组建全国性托拉斯12家,一些省市也组建了11家地方性托拉斯。托拉斯的试办是(A)A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大胆尝试B协调国民经济比例的有益途径C调整全国工业布局的重大举措D探索国家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解析:据材料我国在工业部门试办托拉斯

14、,并按经济办法实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胆尝试,故选A项;材料是在工业部门进行的改革,没体现协调国民经济比例,排除B项;在工业部门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而不是调整工业布局,排除C项;国家资本主义是195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1963年已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排除D项。12(2020广东汕尾模拟)在“大跃进”时期,安徽少数农民自发搞起了“责任田”,到1961年安徽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占总数的91%。甘肃、浙江、四川、河北等地也都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且成效显著。党中央相关部门对此表示出积极支持的态度。这说明(D

15、)A国民经济调整与巩固的任务基本完成B农民生产实践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开展C中央着手调整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D生产责任制的探索有助于经济的恢复解析:据材料“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且成效显著”说明生产责任制的探索有助于经济的恢复,故选D项;国民经济调整与巩固的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排除A项;1978年底中国的改革开放才拉开序幕,排除 B项;中央调整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是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0四川广元调研)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计划经

16、济体制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道路。摘编自武力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材料二:新中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可以“一五”计划为标志。这个经济发展战略,可简单概括为:主要依靠国内积累建设资金,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一部分农产品、矿石等初级产品和轻工业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

17、生产资料,并用国内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代替它们的进口;改善旧中国留下的工业生产布局极端不合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畸形状态;随着重工业的建立和优先发展,用重工业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装备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逐步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摘编自武力从二百年的大视野看新中国六十年经济发展(1)据材料一,概括促成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因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10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简要评价。(7分)答案:(1)因素:朝鲜战争威胁国家安全;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大的政

18、府权力;社会主义目标的追求。(2)特点:借鉴苏联模式;以高速发展为首要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用重工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内资金积累;实施“进口替代”政策;改变原有工业的畸形布局;逐步建立完整工业体系和经济体系。(3)简要评价:限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这一战略是必要的、正确的选择;初步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造成一些弊端;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等。解析:(1)因素:根据“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得出,朝鲜战争威胁国家安全;根据“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19、”得出,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得出,强大的政府权力;根据“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得出,社会主义目标的追求。(2)特点: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是我国借鉴了苏联模式;根据“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得出,以高速发展为首要目标;根据“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根据“用重工业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装备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得出,用重工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根据“主要依靠国内积累建设资金”得出,主要依靠国内资金积累;根据“实施进口替代政策”得出,实施“进口替代”政策;根据“改善旧中国留下的工业生产布局极端不合理和区

20、域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畸形状态”得出,改变原有工业的畸形布局;根据“逐步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得出,逐步建立完整工业体系和经济体系。(3)简要评价:应辩证地评价,既要看到在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和初步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基础的重大作用,又要看到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弊端。14(2020湖南岳阳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成立初,党报和中央领导人对苏联经济模式反思中的许多细节,反映了中、苏许多的重大历史现象。部分反思内容如下:1954年,人民日报反思道:“苏联迅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切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1、的光明前途。”“苏联过去所走的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依据苏联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反思中提取一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苏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细节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12分)答案:示例一:细节:苏联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历史现象:这一细节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巨

22、大成就。 概述和评价: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通过五年计划的实施和资金的国内积累,苏联只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工业化的成就巩固了苏联政权,并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和光辉前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对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人产生了极大的示范作用,学习、借鉴乃至模仿苏联工业化模式,就成了新中国制定工业化战略的必然选择。示例二:细节: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历史现象:这一细节反映出中国开始破除对苏联经济模式的迷信。概述和评价: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的苏联

23、工业化资金的积累主要依赖于农业和农民的牺牲,其结果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战略,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因循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许多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原材料紧张、商品奇缺,粮食出现危机,严峻的现实迫使中国开始反思因循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做法,并开始反思苏联工业化过分汲取农业的资金积累方式的弊端;总结反思苏联的经验教训,反映出中国开始破除对苏联经济模式的迷信,成为中国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的开端。解析:本题属于开放试题,依据材料提取观点,然后结合所学分析。本题依据材料从“这一切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或者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前者结合所学从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模式特点以及对于中国工业化影响,后者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的苏联工业化弊端以及中国20世纪50年代工业化存在的问题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