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68.50KB ,
资源ID:390466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9046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省佛山市三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含解析).doc

1、广东省佛山市三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含解析)考试说明:本试卷共28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卷相应位置,材料题答案书写在答题卷对应位置,不能超出范围,否则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公元前334年,齐威王和魏惠王会盟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市东南),互尊为王,史称“徐州相王”。“徐州相王”反映了A. 齐魏两国实力超群B. 齐魏两国互相尊敬C. 周王独尊共主地位D. 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只有周天子才能

2、称王,春秋以后相继出现了诸侯称王的现象,这说明分封制下的诸侯国不再尊崇周天子,因而实质上反映了这时期礼崩乐坏的现象,D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齐威王和魏惠王会盟于徐州并互尊为王,没有体现其他诸侯势力,无法得出齐魏两国实力超群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齐威王和魏惠王会盟于徐州并互尊为王,两国是否互相尊敬不是材料主旨内容,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这时期分封制下的诸侯国不再尊崇周天子,体现了周王独尊地位的衰弱,C项错误。2.宋太祖欲得一只熏笼,然而几天未见影踪,十分生气。有官员解释说,此事要经尚书省等部门逐级审批,向皇上复奏,得其依准,才能制造、送上。这表明()A. 宋朝行政依照一定的程序执行B. 宋初行

3、政效率十分低下C. 君主权力受到中枢机构的制约D. 尚书省是最高权力机构【答案】A【解析】【详解】“此事要经尚书省等部门逐级审批,向皇上复奏,得其依准,才能制造、送上”等体现了宋朝行政程序性强的特点,故A正确;B只是表面现象,排除;材料反映行政程序繁多,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中书门下省是宋朝最高权力机构,排除D。3.下表是世祖至元五年四川行省请示中书省的咨文及中书省的回复咨文但有罪名,除钦依圣旨体例及中书省明文检拟外,有该载不尽罪名,不知凭何例定夺,请定度事。回复本省相度,遇有刑名公事,先送检法拟定,再行参详有无情法相应,更为酌古准今,拟定明白罪名。除重刑结案咨文外,轻囚就便量请(情)断遣,

4、请依上施行。A. 中书省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B. 审理狱案都要依据皇帝旨意C. 行省行使权力受到中央节制D.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最终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材料中的行省咨文以及中书省的回复可以看出,行省权力受到了中书省的节制,C正确;中书省是国家中枢行政机关,A说法错误,排除;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排除D。4.明朝政治制度下,虽一切事权主要集中在皇帝,但有许多事情是必经廷推、廷议、廷鞫的。重要高官由九卿或再加上巡抚、总督开会来公开推举,是为“廷推”:凡是遇到重大政事,也常由七卿、九卿公决,是为“廷议”;倘使有重大的狱讼无法解决,也由七卿、九卿开会定讞,是为

5、“廷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明朝政治制度具有民主色彩B. 形成了皇权外的决策机构C. 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D. 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有许多事情是必经廷推、廷议、廷鞫”可知,材料强调明朝时期的皇权一定程度上受到制度性的制约,故C正确;明朝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不民主,排除A项;“廷推”、“廷议”、“廷鞫”都没有最终的决策权,排除B项;材料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D项。5.清代以来,地方私铸钱币导致货币名繁多,外来机制银元流通广泛的光绪年间,朝廷酝酿币制改革,自铸银元,统铸币权,但因地方不愿放弃铸币权及国币单位的“两元之争”,最终归于失败。这说明A. 清代中央与地方

6、矛盾激化B. 清政府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C. 清政府货币主权日益沦丧D. 清朝中央政府权威面临挑战【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可以看出清中央政府试图统一全国货币最终失败,说明清政府此时对地方的控制力较弱,故D正确;材料中仅涉及长期存在的铸币权,无法看出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故排除A;材料中没有涉及财政问题,故排除B;中央铸币和地方铸币均是清政府内部事务,无关主权,故排除C。6.梭伦改革时期,法律就禁止谈论任何死者的不是,也禁止在公共场合谈论他人的不是,又对于这一行为的处罚是分别向受害人和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赔偿金。这说明古代雅典A. 注重保护人的尊严B. 树立法律至上权威C. 善于协调社会关系

7、D. 提倡人人平等观念【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禁止谈论任何死者的不是及公共场所讨论他人不是等规定,体现的是对他人的尊重,故A项正确;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并不是在协调人际关系,而是强制的法律规定,排除C项;材料与人人平等无关,故D正确。7.雅典名将阿里斯提德是马拉松战役指挥官,战功显赫,曾担任首席执政官,办事公正,人称“正义”,这一美名后来却变成了招人嫉恨的根源。公元前483年,公民大会决定进行陶片放逐表决。投票结果,阿里斯提德被流放。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A. 公民有较高的政治素养B. 公民有效监督国家公职人员C. 多数人的意志具有绝对权威D. 政府丧失民众信任【答案】C【

8、解析】【详解】根据“公民大会决定进行陶片放逐表决。投票结果,阿里斯提德被流放”并结合所学可得知,雅典直接的民主体现了公民集体的意志,反映出多数人的意志具有绝对权威,这也是雅典民主体制弊端的体现,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公民的素质如何,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不属于监督,排除B项;阿里斯提德被流放是雅典民主政治弊端的体现,并不是政府不被信任的表现,排除D项。8.罗马法规定:“有疑,当有利千被告人之利益。”罗马皇帝塞维鲁斯说:“被指控者的供认,如果没有明确的证据来支持法官的确信,不得被看作是罪行被调查属实。”据此可知,罗马法A. 主要维护被告人的利益B. 奉行“疑罪从无”原则C. 掺杂着原始习惯法残余D

9、. 是维护统治阶级工具【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有疑,当有利于被告人之利益”、“被指控者的供认,如果没有明确的证据来支持法官的确信,不得被看作是罪行被调查属实”可以看出强调的是如果审判中有疑问,应当有利于被告人之利益,而且讲究明确的证据,这体现了奉行“疑罪从无”原则,B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原始习惯法残余,排除C;材料并没有明确说明被告人是统治阶级,排除D。9.在古代雅典城邦,官员在上任前要由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人民法庭)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官员卸任亦或公民就其任职行为提出指控时,还要经过陪审法庭的述职检查、依法审理。这反映出了古代雅典A. 司法审判中程序民主

10、B. 全体公民参与政治C. 主权在民执政理念D. 法律服从民众意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雅典城邦官员就职及任职期间均受到雅典民主机构的审查监督,体现了雅典公民主权的执政理念,C项正确;题干并未强调司法审判程序的民主性,排除A项;题干信息并未说明雅典全体公民皆可任职官员,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法律管理,排除D项。故选C。10.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取消了上议院对下议院议员的提名权。1911年国会法案又剥夺上议院驳回下议院大多数法案的权力,只保留了拖延通过的权利。这说明英国A. 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B. 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C. 议会两院之间相互制衡D. 贵族丧失了政治特权【答案

11、】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代表人民利益下院受代表贵族的上院制约程度越来越小,表明了英国民主政治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B正确;光荣革命后,议会已经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A排除;材料未体现下院对上院的制衡,C排除;上院权力减小,不能代表贵族丧失了特权,D排除。故选B。11.美国各个州拥有的选举人票数同该州在国会拥有的参、众议员人数相等。根据规定,美国国会参议院由每个州选举出两名议员组成,而众议院议员人数则根据各州人口比例来确定。这一规定A. 使中央有效地制衡了地方B. 体现了州权平等的原则C. 确保美国大小州局势稳定D. 有利于美国的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参议院由每个州选举出

12、两名议员组成”可以得出美国民主选举中适当照顾小州的利益;“众议院议员人数则根据各州人口比例来确定”又安抚了选举中人口众多的大州不满情绪。综上所述,美国在总统选举中体现了州权平等的原则,故答案选B项。A、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该规定一定程度上调和了大小州的矛盾,不一定能够确保美国大小州局势稳定,故C项排除。12.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有权对由皇帝任命的宰相与政府的法案与政策表示反对或支持,而无权选举或任命宰相及政府。这些规定A. 使议会无法有效监督行政机构B. 使资产阶级无法参与民主进程C. 严重削弱代议制机构立法权限D. 体现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答案】A【解析】【详解】

13、材料“帝国议会”“无权选举或任命宰相及政府”,说明议会无法有效监督行政机构,故选A;帝国议会有一定权力,说明资产阶级有机会参与民主进程,B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帝国议会的立法权限问题,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军国主义色彩,排除D。13.1878年,保皇派总统麦克马洪同意共和派组阁,并且坦言:“1875年宪法已经确立了一个议会制共和国”“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这最能说明()A. 麦克马洪已经转变为共和派B. 法国面临着复辟君主制危险C. 君主派和共和派的斗争激烈D. 走向共和成为历史发展必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对议会权力的保证,说明走向共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故答案为

14、D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14.南京条约及其附件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上述材料说明A. 英国希望与清政府平等交往B. 传统“蛮夷观”依旧没有变化C.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D. 封建官僚意识到统治危机四伏【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可以看出中国当时的士大夫仍然把英国人看为蛮夷,传统“蛮夷观”依旧没有变化,B正确;南京条约是不平等条约,英国人并不想和清政府平等交往,排除;清政府

15、沦为“洋人”的朝廷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排除C;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封建官僚认识到危机四伏,排除D。15.1871年郑观应在易言中指出:“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造成作者忧心忡忡的原因是A. 南京条约签订后领事裁判权的实施B. 天津条约签订后大批通商口岸开放C. 北京条约签订后对英支付巨额赔款D. 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外商开办工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可知此时列强获得了在长江各通商口岸航行的权利,该特权源自天津条约,故选B;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没有获得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权利,排除A;北京条约的签订是在天津条约签订以后,排除

16、C;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排除D。故选B。16.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一系列主张,如鼓励兴舟楫之利、兴车马之利、兴邮亭、兴宝藏;主张让百万富翁兴办银行;鼓励创造发明,允许发明者自专其利等。这些主张()A. 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B. 表达了爱国主义精神C.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空想性D. 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答案】D【解析】【详解】资政新篇是农民阶级提出学习资本主义的方案,适应了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故选D;资政新篇并没有付诸实践,也不符合农民战争的需求,没有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排除A;材料的内容是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并没有体现出爱国主义精神,排除B;资政新篇是农民阶级提出来的,不能体

17、现资产阶级空想性,排除C。17.当国共之间的矛盾有可能影响到统一战线的存在时,共产国际和联共(布)领导人宁可要共产党让步,以使国民党右派及其领导的军队留在统一战线内,也不同意对国民党右派进行坚决反击。这反映出()A.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B. 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国情C. 中共中央出现严重右倾错误D. 共产国际破坏了革命统一战线【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时期的政策,明显是要求中共进行妥协退让,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应该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所以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了当时中国的国情,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共产国际主张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右派妥协退让

18、,这不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共产国际的政策,而不是中共的政策,排除C;共产国际并不想破坏统一战线,材料反映的是共产国际想极力维护统一战线,排除D。18.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满族提出“退回东北”,建立独立政权;蒙古上层制造“外蒙独立”,西藏达赖喇嘛在英国的唆使下发起了“西藏独立”。南京临时政府将“反满兴汉”口号转变为汉、满、蒙、回、 藏为基础的“五族共和”理论,这一转变A. 表明中华民国反侵略的决心B. 有利于以和平方式促成政权的过渡C. 赋予社会革命新的时代内涵D. 进一步推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中华民国成立后,面临着满、蒙、回、

19、藏等民族问题,而五族共和理论的提出有助于缓解民族之间的矛盾,增加民族认同感,进而有利于以和平的方式促成政权的过渡。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处理国内民族问题,不涉及反对外来侵略,A错误;各民族和谐共处,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不属于新的内涵,C错误;五族共和强调五大族群和谐相处,共建共和国,不能体现出民主的思想,D错误。故选B。19.下面几则材料是西方媒体对甲午战争的评论。对此分析正确的是评论出处中国和日本分别代表着封闭与开化两股势力,西方国家自然会更亲近日本英国每日新闻报毫不过分地讲,除直隶省外,清朝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军队美国哈珀斯周刊我们再也不能把中国当作一个可以唤醒且极具潜能的合作对象,相反日本已经向

20、世界证明它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英国泰晤士报A. 西方各国支持日本侵华B. 中国国际地位严重削弱C. 中国国家实力低于日本D. 西方各国排斥中国文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西方国家自然会更亲近日本”、“清朝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军队”“再也不能把中国当作一个可以唤醒且极具潜能的合作对象”,说明西方对中国较为轻视,即中国国际地位严重削弱,B正确;题干列举的报道都是关于列强对中国的看法,未能说明列强支持日本侵华,排除A;C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题干中列强评论的是中国的实力,而非排斥中国的文化,排斥D。20.有学者评述:“宣战书中所说多系事实,文字激昂悲壮颇可同情。令人痛惜的为慈禧一任感情激动,罔顾时

21、势,不惜孤注一掷,公然对所有的外国宣战诚为古今中外绝无仅有之举”。此举对中国产生的严重后果是A. 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B.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 清廷成为了“洋人的朝廷”D.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公然对所有的外国宣战诚为古今中外绝无仅有之举”可知,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清廷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故选C;中法新约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排除A;B是马关条约的影响,排除;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21.“宣言中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全部历史都

22、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该宣言A. 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B. 标志着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度C. 成为法国第一部宪法的序言D. 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可知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D正确;A是独立宣言发表的意义,排除;B是权利法案发表的意义,排除;C是法国人权宣言发表的意义,排除。故选C。22.有学者认为,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据此可知,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A. 推动了中

23、国外交近代化进程B. 表明国人开始自觉参与爱国运动C. 是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D. 说明中国民族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爱国民众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领土主权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说明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因此D选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其对外交近代化的推动,A选项错误;B选项中“开始”一词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并未体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不妥协”,C选项错误。故选D。23.下表是俄罗斯尤里列瓦达咨询分析中心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民众年份(百分比

24、)咨询答案1990年(%)1997年(%)2004年(%)2006年(%)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23233030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6262730阻碍了社会的发展18191616是一场灾祸12161410难以回答21161313A. 一直推崇十月革命,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B. 对十月革命的反思,主要关注其经济影响C. 对十月革命存在多元化看法,且正面评价呈上升趋势D. 对十月革命的评价褒贬不一,负面评价占据主流【答案】C【解析】【详解】从咨询答案不同年份占比情况来看,当前俄罗斯人民对于十月革命的评价显然呈现多元化特征,但是从百分比变化来看,在“开辟新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25、有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而负面评价有下降趋势,说明当前俄罗斯人民对十月革命存在多元化看法,且正面评价呈上升趋势,C正确;认为十月革命“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这一评价明显呈现下降趋势,排除A;认为十月革命开辟了新时期这一看法占比较高,说明关注的主要不是经济影响,排除B;从占比情况来看,正面评价占比较高,排除D。24.十月革命的对象是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所代表的剥削阶级,临时政府既然代表了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这就把两个阶级同时推到十月革命对象的位置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十月革命是A.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B. 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C.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D. 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答案】D【解析】【

26、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反对地主阶级的革命是民主革命,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的对象是二月革命后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由此可知,十月革命是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故D正确;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只符合部分信息,故AC错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是中国特色的,故B错误。25.1925年到1926 年间,向导和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纪念文章。在内容上,多为纪念五卅运动、列宁、孙中山、十月革命、二七惨案、义和团运动、五九国耻、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这些纪念文章A. 服务于各阶级联合的革命活动B. 表明马克思主义成为革命指导思想C. 旨在推动国共两党关系的缓和D.

27、说明近代民主的群众基础广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以及纪念文章的内容可知,都是为了服务于当时国内各革命阶级联合起来的国民革命活动,A项正确;当时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时间内国共两党正处于第一次合作,因此材料所述内容不是为推动国共两党关系的缓和,C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国民大革命期间,向导新青年的纪念文章,不能代表整个近代民主的群众基础,D项错误。二、材料解析题(26题22分,27题12分,28题16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初,匈奴越过阴山、夺取河套等地,迫使汉界退至陕北、陇东一线。统治者不得不以防御姿态

28、应对西北边疆。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增强,地方王侯势力被严重削弱。面对匈奴的强大和不断侵扰,崇尚积极有为的汉武帝实施了有力的回击,重新占据了对北方和西北方的统治权,通过修筑边塞,派兵戍守,对当地进行了有效的经营朝廷组织田和徙民实边,“皆与犁牛”,调发数万人至西北挖渠饮水,兴修水利灌溉工程。还设置使者校尉等官职保护商旅往来和为过往使节提供食宿,由此架起了西北地区对内对外的桥梁。摘编自郑承燕汉武帝对北方地区的经营及其影响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原因及影响。材料二 清朝统一西域后,陆续从甘肃河西、陇东各府县招募无业贫民迁往天山北路屯住。随着沙俄等国对中国边疆的

29、觊觎,清廷在东北设立了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在西北设立了伊犁将军,屯重兵于边疆,定期巡边。将军管理辖区内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等。清廷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廷通过向东北、内外蒙古移民实边,移民垦殖迅速发展。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进行设省治理。1885年,台湾亦升格为省。嗣后,清政府又在东北改将军体制为行省建制,在西藏东部设立具有行省性质的特别行政区。在内蒙古,伴随着内地移民的增加,州、府、县逐次设立,盟、旗的地盘渐渐被压缩。据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30、括清朝前后期治理边疆的相似之处,并分析晚清边疆治理内地化的历史背景。【答案】(1)原因:社会经济的恢复与繁荣;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加强;匈奴对西汉构成严重威胁。影响:巩固西北边防,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开发,推动边疆各族的发展与融合;沟通了中外联系,加强了中外交流;(2)相似:移民实边开发边疆;设置机构加强管理;治理边疆与抵御侵略相结合。历史背景:列强侵略加深,边疆危机,民族危机加剧;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实力;新政府内部权力结构变化;边疆经济社会发展。【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增强,地方王侯势力被严重削弱”可归纳出汉朝的经济恢复和

31、中央集权的加强;根据材料“面对匈奴的强大和不断侵扰”可归纳出匈奴对西汉构成严重威胁。影响:根据材料“重新占据了对北方和西北方的统治权”可归纳出巩固西北边防,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根据材料“对当地进行了有效的经营朝廷组织田和徙民实边”可归纳出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开发,推动边疆各族的发展与融合;根据材料“由此架起了西北地区对内对外的桥梁”可归纳出沟通了中外联系,加强了中外交流。(2)相似:根据材料“陆续从甘肃河西、陇东各府县招募无业贫民迁往天山北路屯住”、“清廷通过向东北、内外蒙古移民实边”可归纳出移民实边开发边疆;根据材料“清廷在东北设立了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在西北设立了伊犁将军”、“18

32、84年,清政府在新疆进行设省治理”可归纳出设置机构加强管理;根据材料“随着沙俄等国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廷在东北设立了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进行设省治理”和所学知识可知,治理边疆与抵御侵略相结合。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边疆治理内地化的背景需要从民族危机加剧、洋务运动的影响、新政府内部权力结构变化及边疆经济社会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近代西方宪政发展史上,“妥协”与“悖论”是两个绕不开的话题。首先,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妥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政治现象。它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

33、价值取向,英国人便承袭了典型的妥协传统。民主依赖于妥协,正如美国宪法本身就被认为是“一捆妥协案”。在制宪者们看来,真正的共和政体不是追求社会意见与意志的同一性。而是允许多种意见、意志和利益在一种有秩序的体制下妥协共存。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其次,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往往存在与启蒙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主思想和原则相背离的地方。对其认识,不可只看它怎么说,更要看它怎么做,运作比字句更重要,只有了解实际的运作过程,才能有真正深刻的理解。摘编自龙太江政治妥协与西方民主政治;钱乘旦“说”与“做”的悖论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其中一个话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

34、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至少须有两个国家的史实依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存在着“妥协”的政治现象。英国:“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同新旧贵族之间妥协的结果,但避免了流血冲突,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及1832年议会改革,都体现了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妥协,但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形成和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制,实行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国会议员选举体现了大州和小州之间的利益平衡;联邦政府内部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之间的分权与制衡。美国宪法调和了各方意志和利益,保障了美国宪政民主政治正常运行。

35、(或保留黑奴制度,协调南北方利益。)示例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实践中存在着与民主思想、原则相“背离”的现象。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之初,议会选举条件苛刻:美国1787年宪法保留了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它们违背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民主思想和原则,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狭隘和欺骗性。德意志帝国宪法仍然规定皇帝掌握大权,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举“立宪”之名而行“专制”之实,体现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性。(任意列国家的史实即可)【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答案不唯一,但论题必须与材料有关,围绕“政治妥协与西方民主政治”、“民主思想和原则相背离”等材料中的主题进行归纳。

36、如: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中存在着“妥协”现象。答题内容必须要点化、序号化,注意“阐述至少须有两个国家的史实依据”,并史论结合。要联系教材所学知识,对“论据”进行补充、说明。如从美国1787年宪法中中央与各州的妥协、民主制与奴隶制的妥协、中央各机构的妥协等方面论述;也可以从英国“光荣革命”是议会和王权的妥协、1832年议会改革是工业资产阶级和金融资产阶级、贵族的妥协等角度进行分析,指出这种妥协保障了民主的运行,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最后注意总结,回归主题。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中央设有御史台与谏院,下置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众多监察官;地方设有路一级的监司、州一级的通判等监察官

37、。它们既规劝谏正皇帝,又监察弹劾百官,还纠察司法,监督和制约着皇权、相权和军权。宋代监察官一般必须进士及第,且有相当长时间的地方实际工作经历,一般不用年老多病之人。北宋前期,国家政治生活比较正常,监察效果比较显著;北宋后期及南宋大部分时间,君昏臣庸、政治黑暗,监察的作用就越来越微不足道。摘编自季盛清试论宋代监察制度的几个特点材料二: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有效的反腐倡廉实践。1928年,闽浙赣根据地编写了怎样做一个好共产党员,颁发给党员干部,教育他们拒腐蚀,不贪污。1931年,苏维埃政府建立起会计制度和国库制度,规定统一印制各种会计簿记单据;还创立了党史上最早的审计制度,要求县以上各级红

38、色政权都须设立审计监督机构。还在红色中华上开设了专门的廉政专栏;在红军中传唱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廉政歌曲。摘编自陈东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探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监察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实践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答案】(1)特点:体系完备;监察官权力巨大;监察官选拔严格;监察制度的执行前后差异大。(2)措施: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建立专门的财经制度;探索廉政文化建设。意义:保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和战斗力;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为今天党的廉政建设提供了借鉴。【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

39、料一中“宋代中央设有御史台与谏院地方设有路一级的监司、州一级的通判等监察官”可知,宋代监察制度体系完备;根据“(监察官员)既规劝谏正皇帝,又监察弹劾百官,还纠察司法,监督和制约着皇权、相权和军权”可知,宋代监察官的权力很大;根据“宋代监察官一般必须进士及第,且有相当长时间的地方实际工作经历”可知,宋代监察官的选拔严格;根据“北宋前期,国家政治生活比较正常,监察效果比较显著;北宋后期及南宋大部分时间监察的作用就越来越微不足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监察制度的执行前后期差异很大。(2)措施:根据材料二中“编写了怎样做一个好共产党员,颁发给党员干部,教育他们拒腐蚀,不贪污”可知,当时注重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根据“苏维埃政府建立起会计制度和国库制度,规定统一印制各种会计簿记单据;还创立了党史上最早的审计制度,要求县以上各级红色政权都须设立审计监督机构”可知,中共为反腐倡廉在根据地建立了专门的财经制度; 根据“红色中华上开设了专门的廉政专栏;在红军中传唱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廉政歌曲”可知,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意义:根据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实践保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和战斗力,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为今天党的廉政建设提供了借鉴。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