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45.50KB ,
资源ID:390390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9039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年高中语文素材:教学论文:柳意象与古代诗词教学.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年高中语文素材:教学论文:柳意象与古代诗词教学.doc

1、柳意象与古代诗词教学 我们在进行古典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固然需要向学生讲清一首诗词的写作背景,进行字词解释,交代典故出处,归纳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这自然是诗词鉴赏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更重要的是,还要将诗词中重要意象所蕴含的思想意义讲述清楚。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楚地领会诗词的本义,还能更透彻地把握诗人寄托其中的深层内涵。教师通过讲授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经典意象,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学大量类似诗词,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众所周知,一般作品选本对诗词中诸如梅、兰、竹、菊、月、水、风、草等看似明了的意象并未注释,学生在阅读时也易忽视,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积淀的文化内涵进行归纳、分析,尤显得必要

2、。本文以唐诗中经常出现的柳意象为个案,就诗歌意象与唐诗教学的关系作初步探讨,以引起古诗词教学者的注意。一意象是中国古代诗学中重要的艺术范畴,是组成诗歌意境的微小细胞,是构成诗歌大厦的基本砖石。周易系辞上中虽早已出现“意”与“象”的概念,并提出“立象以尽意”的方法,但第一次将“意象”并提并引入文学理论的范畴,是南朝刘勰,其文心雕龙神思曰:“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意即作家先观照自然之物,在头脑中形成鲜明形象,然后开始动笔写作。按照现代文艺心理学的解释,意象是一种审美心理现象,是主体对外物的一种知觉方式,是有一定意义的形象。意是象中之意,象是意中之象,意和象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物我同一,主客交

3、融的和谐统一体。作为审美意象的柳,在古典诗词中频繁出现,几乎是呈几何级数增大,它的含义也有一条历时性发展演变的轨迹可寻。诗经中言柳诗凡四首,基本上处于借物抒情的初级阶段,但已开诗中言柳之先河。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几句,借杨柳表达士兵的思乡恋亲之情,情景交融,堪为千古佳句。“柳”因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且易种好活,可以寓示远行之人落地生根,随遇而安,清人褚人获坚瓠广集卷四云:“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故在汉代又产生了折柳相送的民俗,流传至今的地理学著作三辅黄图卷

4、六“桥”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古乐府中像小折杨柳折杨柳行折杨柳枝攀杨枝之类的题目几乎被人们用滥了。魏晋时代,人物品评之风颇盛,柳又成了君子比德之物,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文化人格的象征。世说新语容止曰:“有人叹王恭形貌者云濯濯如春月柳”,南史张绪传言武帝夸赞张绪曰:“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时。”这说明魏晋六朝时期柳的人格化对象基本上还是男性,并且是有美好品格的男性。这种用法在唐宋诗词中几乎绝迹。柳文化内在的流变规定并制约着人们审美意识的迁移。齐梁宫体诗以至初盛唐诗歌对柳意象的审美关注,除了在渲染离别情绪上胜前一筹外,从中又发现并赋予了更多的柔情媚意,人们惯于用柳

5、叶比喻女子的眉与眼,用柳枝比喻女子们的腰与舞姿,用柳絮比喻女子的生死由人与情意无定,柳的女性化意味在逐渐增强。据有人统计,唐诗三百首中柳意象出现达二十九次之多,且大多与女性有关。清代诗评家程梦星评李商隐诗时即云,“唐人言女子好以柳比之”。中晚唐迄至宋代诗词中,柳意象又多与青楼女子相联,成为贱称娼女的贬义词。于是汉语词汇依附着柳意象殖生、扩展出一系列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符号:贬毁女子轻浮为水性杨花,讥讽男子嫖娼为寻花问柳,娼女居住之处为柳市花街,甚至连性病也被称为“花柳病”。所以,柳意象经过长期积淀,逐渐成为一种凝聚着中国人特殊情感和思想的大众意象。二艺术的天敌在于重复、雷同,咏柳诗词数以千计,然

6、而首首不同,各有妙处,这是因为不同诗人以不同的审美心境关照客体对象,使柳多方面的属性都得到了反映,也使诗人各不相同的情感得到了表现。只要想象存在,艺术将永远不会枯竭,所以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美谈文学中说:“情感是生生不息的,意象也是生生不息的。换一种情感就是换一种意象,换一种意象就是换一种境界。即景可以生情,因情也可以生景。所以诗是做不完的”。据初步统计,全唐诗中咏柳诗约有四百首,每首立意各不相同,柳意象的蕴含因此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谜面。下面即以此为例略加绎述。1.柳为自然之物,本无情感可言,然诗人吟咏,往往移情于物,化无情为有思。如杜甫后游:“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韩愈晚春:“杨花榆荚

7、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李商隐二月二日:“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皆言柳之无情而恼人。2.柳寓示离情别绪。如王之焕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雍裕之江边柳:“嫋嫋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正因为柳与留别相连,柳促人离怀,故与前此相反,诗人有时不愿攀折柳条,不欲柳条生长。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其二:“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此可为情痴之语,非伤心之极

8、者不能道此言语。3.柳柔弱细长,多喻娇好女子。李渔闲情偶寄卷五说:“柳贵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故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九说:“柳比妇人尚矣,条以比腰,叶以比眉,大垂手、小垂手以比舞姿。”如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九:“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李商隐赠柳:“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首联以楚王爱柳之典,写与美人的交往。颔联写美人的可爱,颈联写与美人的离别,尾联回忆昔日盛筵的欢乐,以反衬眼前离别的痛苦。正因为柳似美人,故唐代诗人往往因柳怀人。施肩吾折柳枝:“伤见路傍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白居易忆江柳:“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