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业分层测评(十七)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下图是一张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五人的合影,这张照片最有可能摄于()A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时期B抗日战争反攻时期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期D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时期【解析】百团大战的主要领导人是彭德怀;抗日战争反攻时期题干中五人并未直接合作;千里跃进大别山时期领导人主要是刘伯承、邓小平,故排除A、B、C三项,答案为D项。【答案】D2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解析】本题主要
2、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和判断,解答时应结合必修二的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关键是明确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基本状况。邓小平的全面整顿是对“文革”期间“左”倾错误的拨乱反正,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属于邓小平全面整顿的直接目的,D项属于邓小平全面整顿的指导思想。【答案】B3邓小平幽默地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立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面对邓小平政治生活中的三度沉浮,我们最应该学习他()A一切以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为重的崇高品德和博大胸怀 B不怕打击,愈挫愈勇的精神 C敢于斗争,坚持真理的精神 D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精神【解析】邓小平政治生涯中三起三落,依然幽默相对,说明了其具有一
3、切以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为重的崇高品德和博大胸怀,是最值得学习的,A项符合题意。【答案】A4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邓小平)虽然只是一个五尺身躯的短小汉子,却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人物,他改变了中国的历史。”邓小平“改变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有()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发动秋收起义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发表“南方谈话”A BCD【解析】发动秋收起义是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故错误;属于邓小平的历史功绩。【答案】C51978年邓小平访日期间,曾经乘坐日本新干线的高速列车。在车上,一名日本记者采访他乘坐此车的感受,邓小平回答说: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更适合坐这个车了。下列论断中最符合这句话含义的是 ()A“
4、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B“如果现在不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C“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致富不一样,社会主义国家的致富要达到共同富裕。” D“实现四化,永不称霸。”【解析】邓小平的回答是一语双关,在讲“日本新干线”快的同时,又引入到中国经济发展,意指中国经济发展落后,需要高速发展,与B项意思一致。【答案】B6南方日报曾载文指出:“20年来,小平南方谈话这一思想理论之花结出了丰硕果实,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发生的变化及其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这是因为邓小平“南方谈话”()A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B阐明了判断各个方
5、面工作的是非标准C作出了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解析】A项属于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D项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内容,B项是“南方谈话”的内容,故选B项。【答案】B能力提升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2年5月,邓小平调到瑞金以南的会昌工作。在会昌,邓小平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左”倾教条主义进行了抵制。他们反对“城市中心论”,主张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广大农村发展;反对军事冒险主义,主张诱敌深入;反对用削弱地方武装的办法来扩大主力红军,主张两种武装力量都要发展;反对“左”的土地分
6、配政策。邓小平画传 材料二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邓小平文选材料三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
7、题就会出来。邓小平年谱材料四我们不赞成台湾“完全自治”的提法。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的可能性。邓小平文选(1)根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主张。(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的变化。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8、3)根据材料四,概括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设想。(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邓小平最突出的精神品质是什么?【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他们反对城市中心论,主张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广大农村发展”的信息可以归纳出反对“城市中心论”,主张农村包围城市。第(2)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以及材料三中“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的信息来比较作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的信息从发展不平衡、分配不公、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角度组织答案。 第(3)问依据材料四中“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的信息可以概括出“一国两制”,台湾高度自治;“从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的可能性”可以归纳出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第(4)问围绕邓小平改革开放、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角度组织答案即可。【答案】(1)主张:反对“城市中心论”,主张农村包围城市。(2)变化: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实现公正公平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原因:发展不平衡;分配不公;出现了两极分化。(任答2点即可)(3)设想:“一国两制”,台湾高度自治;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