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岳麓版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第六单元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012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岳麓版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第六单元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岳麓版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第六单元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岳麓版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第六单元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岳麓版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第六单元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岳麓版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第六单元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岳麓版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第六单元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岳麓版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第六单元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扫盲工作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为宗旨确定下来是在()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B1982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D1950年召开的全国工农教育会议上解析:1950年召开的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以识字教育为主,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为宗旨。答案:D21951年10月,中国的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对高等学校的院系进行了调整,不久北京相继成立了北京航空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等八大院校。当时进行这种院系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引进

2、苏联模式培养人才C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D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解析:从题干中院校的名称“矿业、钢铁”等信息可知,1951年院系调整的目的是培养专业人才,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故C正确;A、B、D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答案:C3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A素质教育 B高等教育C初等教育 D义务教育解析:义务教育在一些国家又称“强迫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答案:D4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工业化正成为时

3、代的主旋律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C建国初技术人才匮乏D国内形势日趋稳定解析:注意图片中的院系调整以及时间信息“1953年”,1953年后,与工业有关的院系大批量设立,客观上反映了国家工业化的迅速兴起。答案:A5从1950年至1957年,人民教育杂志社在其所出版的77期刊物中刊登有关苏联教育的文章多达170篇。此时,苏联教育凯洛夫的教育学在中国出版了29万册。这样做有助于()A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B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C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D促进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解析:素质教育改革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故A项错误;学习苏联的教育文章等的做法有利于文化建设,进一步为社会主义服务,故B项正确;材料

4、仅是刊登有关苏联教育的文章,受苏联影响,C、D两项表述错误。答案:B6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的中学语文课本封面,这一时期()A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B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C高校停止招生D颁布义务教育法解析:依据图片中的“彻底埋葬帝修反”出现在中学课本封面,体现了国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特征,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C项表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A、D两项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B项开始于1958年。答案:C7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5、C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解析:解题技巧是抓住时间:1977年。A项与题干相符,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B项不正确;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12月,C项可以排除;“三个面向”教育方针是1983年邓小平提出来的,与题目时间不符,D项不正确。答案:A8“,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96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教授履历反映了()A“文化大革

6、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B1977年恢复高考为他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学者至关重要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解析: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是,该教授1969年上山下乡,之前他所学知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但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他考上了大学,从此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所学专长,成为学者,人生出现了大转折,只有B项符合题干材料。答案:B9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来临之际,某市如果举行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图片展,你认为下列历史场景可能入选的是()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统一招生考试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A. B. C. D. 解析:该

7、题目为创设情境的组合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成就的掌握,组合选择题首选用排除法解答。改革开放30周年即从19782008这30年,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水稻“南优2号”是在1973年,因此将含有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是在1998年,中国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在2003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是在1977年。此题迷惑性极大,选择时尤其注意。答案:A10浙江某重点中学百年校庆的刊物里有这样的记载:“我校自恢复高考以后,已有300多名校友出国留学,其中在美国留学、工作的就达183人。”造成那么多人在美国留学、工作,最直接得益于()A国际文化交流的加强 B招生制度的

8、改革C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解析: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为两国人员的交流提供了条件。答案:C11到2006年,“希望工程”共接收捐款超过30亿元,捐建希望小学12 559所,救助农村失学儿童289万名。国家还加大西部教育的发展力度,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使边缘地区教育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这样做是为了()A实现教育均衡发展B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C普及九年义务教育D落实社会主义教育方针解析:依据题干“救助农村失学儿童”“加大西部教育”可知,这样做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教育均衡发展,故选A项;B项不符合“捐建希望小学12 559所,救助农村失学儿童289万名”,应排除;普及九年

9、义务教育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D项不是题干主旨,应排除。答案:A12据教育部的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之后,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公办民助(如独立学院)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局面,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基于()A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有重要影响B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C民众对教育需求和弥补国家教育投入不足D办学方式的多样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大众化解析:题干材料问的是2000年以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原因。D项不是说的原因,故排除;A、B、C三项都是2000年以后办学方式多样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现象出现的原因,B项是根本原因。答案

10、:B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浙江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文章统计表类别或者内容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章本土文学农业、工业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篇数151394材料二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有92篇,占所有课文的20%,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新闻网六十年语文书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

11、(2)根据材料二,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3)根据不同时期语文教材内容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解析:第(1)问,“特点”可以从马列原著和政论文章、本地文学和工农业建设的文章所占比重看出。分析其“时代背景”,即归纳19491958年间影响教材编写的重要政治、经济事件。第(2)问,抓住关键信息“走近经济”“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可结合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教材编写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事件。第(3)问,不同时期语文教材内容的变化体现了文化

1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化教育受时代特征的影响,是时代特征的反映。答案:(1)特点:马列原著和政论文章为主;偏重反映本地和工农业建设的文章。背景:中苏关系逐渐恶化;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争论;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大规模展开,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影响。(2)变化:内容更丰富多样;突出经济;选编外国文学作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原因: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科教兴国”“三个面向”等教育方针的提出;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经济全球化的影响。(3)看法:教材作为教育的载体,具有时代特色;

13、为社会发展服务,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其他言之有理亦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邓小平材料二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材料三“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技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材料四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可用公式表述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

14、(75%)资本增长(25%)。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实际增长数据核算,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资本增长(34%)科学技术(66%)。日本19521961年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资本增长(33.4%)科学技术(66.6%)。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0%80%,我国占30%左右。摘自岳麓版必修教材(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邓小平对教育的认识有何发展?(3)材料四说明什么问题?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关键信息“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来总结关系。第(2)问,依据“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总结认识。第(3)问,材料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材料反映发达国家经济和教育的关系,二是阐述我国教育的现状。答案:(1)发展教育为科研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2)要优先发展教育。(3)在发达国家,科技教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我国的科技教育在生产率增长总要素中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说明我国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