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封市高二年级期末统一检测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汴河是一条古老的运河,自东汉王景治河理汴后,汴河水道基本固定。自荥阳引黄河水,经浚仪、宋州至彭城入泗水,再由泗水汇入淮水。淮水则是中国古代的“四渎”之一,禹贡谓大禹治水时,“导
2、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也就是说,汴水与淮水本来并不直接相通。自隋炀帝开通通济渠后,从洛阳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自板渚引河通于淮,汴水偏离旧道,在泗州汇入淮水。“汴水通淮利最多”,唐代文人的运河行旅诗歌在表现汴河与淮水时,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自古提及黄河,除了感叹奔腾万里的气势外,多瞩目其水色之浑黄。汴河引黄河水为源,因此也成为一条浊河。高适从宋州东游淮楚,其东征赋云:“出东苑而遂行,沿浊河而兹始。”这里所谓的“浊河”,即汴河。白居易茅城驿云:“汴河无景思,秋日又凄凄。地薄桑麻瘦,村贫屋舍低。早苗多间草,浊水半和泥。最是萧条处,茅城驿向西。”茅城驿是宋州汴河上的水驿。汴河两岸
3、本多平原,如白居易所言,真可谓“无景思”也。加上秋日凄清,“浊水半和泥”的汴河也自然成为这种凄凉萧条的一部分。汴水浑浊既是常态,汴水澄清也便成为一种瑞象。姚合寄汴州令狐相公云:“汴水从今不复浑,秋风鼙鼓动城根。梁园台馆关东少,相府旌旗天下尊。诗好四方谁敢和,政成三郡自无冤。”以汴水澄清比喻令狐楚治理汴州的政绩,堪称“浊汴”意象的绝妙反用。唐人提及淮河时多称“清淮”,“清淮”成为具有吟咏价值的诗歌意象。文苑英华记载杨谏月映清淮流赋、徐敞的月映清淮流诗,皆唐人的省试作品,“清淮”这一意象被引入省试诗赋,说明其文学审美价值已经逐步经典化。唐诗中大量与运河行旅相关的“清淮”意象,可以视为这种经典文学意
4、象对文学创作所产生的扩散性影响。唐代运河行旅诗中的“浊汴”与“清淮”意象各有其意义承载。但淮河在中国具有分水岭的意义,从唐代的运河交通来看,汴、淮交汇处作为不同文化区域的分界线,最易引发诗人的感叹。如宋之问初宿淮口云:“孤舟汴河水,去国情无已。晚泊投楚乡,明月清淮里。汴河东泻路穷兹,洛阳西顾日增悲。夜闻楚歌思欲断,况值淮南木落时。”由淮入汴或是由汴入淮所引起诗人情感的波动,是传统的地域分野观念借助运河交通所产生的文化影响,但与诗人旅途的主观感受关系更大。李绅却入泗口云:“洪河一派清淮接,堤草芦花万里秋。烟树寂寥分楚泽,海云明灭满扬州。望深江汉连天远,思起乡闾满眼愁。惆怅路歧真此处,夕阳西没水东
5、流。”诗歌由汴淮交汇处“洪河一派清淮接”这一地理现象所触发,诗人生发“惆怅路歧真此处”的感慨。在这首诗里,“浊汴”和“清淮”两个诗歌意象结合在一起,超越了两者各自独立时候的内涵指向,重新生发新的意蕴。除了表现汴淮交汇处的地理现象及抒写由此引发的心理感受,唐人相关的浊汴清淮意象还被进一步引申。如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三云:“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诗由汴淮交汇处渡口的不同水质现象,表达世事人生流变不常之理。孟郊憩淮上观公法堂云:“淮水色不污,汴流徒浑黄。且将琉璃意,净缀芙蓉章。”用浊汴清淮交汇而淮水自清的现象,喻清净之心不染尘俗的道理。诗歌中的浊汴清淮意象,
6、超越了对现实中的运河交通地理的书写,是对基于运河交通所生发的这一文学意象的合理拓展。(摘编自滕汉洋唐诗中“浊汴清淮”意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汴水与淮水本来并不相通,在隋炀帝开通通济渠后,汴水汇入淮河,水道地理上的变化也带来了唐代运河行旅诗的变化。B.浑浊是汴河留给唐人最为深刻的印象,唐人以“浊水”指汴河,“浊汴”便定格为诗人抒发凄清悲凉之情的固定意象。C.“清淮”这一意象是唐人杨谏、徐敞在省试作品中率先使用的,后来逐渐成为唐代诗歌经典的文学意象而被广泛使用。D.宋之问初宿淮口一诗中表达出的深切悲思,主要是诗人由汴入淮后,两种不同的地域文化所产生的强烈情感
7、冲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分析了唐代文人运河行旅诗歌中常用的“浊汴”“清淮”两个意象的承载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B.文章多处引用唐人的诗句,不仅有力印证了观点,大大增强了说服力,也使文章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C.文章分别论证了“浊汴”“清淮”的意义,阐明两个意象结合起来生发的意蕴,使得论证更加周密。D.文章末段论证了汴淮交汇处不同的地理现象,有助于避免人们对“浊汴”“清淮”两个意象的误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浊汴”与“清淮”被唐代诗人广泛使用,与之相关的诗歌大量出现,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丰富了唐代诗歌的内容。B.作为
8、诗歌意象,“浊汴”和“清淮”有不同的内涵指向,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二者结合,而二者合用后能生发新的意蕴。C.唐诗中的“清淮”意象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扩散性影响,这说明唐代淮河流域的文化环境是开放而有活力的。D.由淮入汴或是由汴入淮的情感波动,固然与传统的地域分野观念有直接关系,但更主要的还是行旅之人的旅途观感。(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10月8日,中国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签署协议,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这是中国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履行自身承诺推动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一项重要举措。疫情发生后,中国科研机构很快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新
9、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供全球共享。中国科研人员按照多条技术路线开展了疫苗研发。中国还建立了国际合作专家库,同有关国家开展疫苗研发、药品研发等合作。确保发展中国家有平等机会获取适合、安全和有效的疫苗,是中国一直关注的重点。中方多次郑重承诺,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且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中国贡献。中国加入“实施计划”,将通过自身行动带动更多国家,推动全球团结起来抗击疫情。“实施计划”是由全球疫苗免疫联盟、世界卫生组织和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共同提出并牵头进行的项目,旨在统筹资源,加快疫苗研发,推动疫苗公平分配,特别是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疫苗。已经有约
10、160个国家和地区加入该计划,体现了国际社会通过团结合作抗击疫情的强烈愿望和坚定态度,也表明疫苗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可。全球抗疫是一盘棋,任何一个国家没有战胜疫情,世界都难言安全。只有全球团结起来,加强合作,才能取得抗疫的最终胜利。(摘编自为全球团结抗疫作出中国贡献,经济日报2020年10月10日)材料二:中国目前已经向53个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27个国家出口疫苗。近日,中国对蒙古、埃及、泰国、新加坡、多米尼加、玻利维亚、塞内加尔、匈牙利、阿联酋等国的疫苗援助都已运抵当地。应世卫组织方面请求,中国向“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提供1000万剂国产新冠疫苗,以满足发展中国家的急需。新冠
11、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美国华盛顿邮报指出,当前,疫情仍在肆虐,世界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富裕国家订购的疫苗数量是其人口的两三倍,而那些发展中国家根本无法获得西方公司的疫苗合同。埃菲社报道称,中国国药集团、科兴公司和康希诺生物公司研发的新冠疫苗正在非洲、东南亚和拉丁美洲投入使用,欧洲国家中,塞尔维亚和匈牙利也使用了中国疫苗。美联社报道称,中国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大规模生产疫苗的国家之一,“对于那些尚未获得疫苗的国家,中国可能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中国疫苗挽救了非洲人民的生命。”对于众多缺乏疫苗研发生产能力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
12、疫苗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当地焦灼的抗疫“战场”带去希望的甘霖。在欧洲和美国主导的全球疫苗竞赛中,非洲国家正把目光投向西方以外,整个非洲大陆的政策制定者都在寻求中国和俄罗斯等国的疫苗。中国疫苗给正在进行抗疫斗争的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希望,犹如“隧道尽头的光芒”(摘编自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人民日报2021年3月1日)材料三:世界卫生组织5月7日宣布,中国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新冠灭活疫苗获得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这是第一款正式获得世卫组织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验证的非西方新冠疫苗。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发展中国家有了新的可靠疫苗选择,中国疫苗“入世”将为缓解全球疫苗短缺、促进疫
13、苗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重要贡献。中国疫苗“入世”,国际媒体高度关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鉴于当前全球新冠疫苗供应严重受限,对中国疫苗的需求非常迫切。与其他已“入世”的新冠疫苗相比,国药疫苗易于储存的特点使其非常适用于资源匮乏的环境。它也是第一款携带疫苗瓶监测器的疫苗,疫苗瓶上的小标签会因疫苗受热而改变颜色,便于卫生工作者判断疫苗是否安全可用。国药集团目前正在积极扩大产能,利用所属北京、武汉、长春、兰州、成都、上海六大生物制品所及国药中生生物技术研究院持续扩大产能和分包装能力,年产能有望超过30亿剂。目前,中国多支疫苗研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具备充足的生产能力,为全球“战疫”贡献力量。迄今,中国已陆续
14、向8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50多个国家出口疫苗。中国将继续积极支持“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为消除“免疫鸿沟”不断努力。(摘编自中国疫苗“入世”助力全球疫苗可及,新华社2021年5月8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疫苗对人类最终战胜疫情具有关键作用,中国科研人员按照多条技术路线开展疫苗研发,研制出了具有安全性、有效性的新冠疫苗。B.中国秉持并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以实际行动促进疫苗的公平分配,向多个国家提供疫苗援助,为全球“战疫”贡献力量。C.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疫苗,约160个国家和地区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发展中
15、国家的有力支持。D.中国一直致力于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当发展中国家被西方排挤出疫苗供应圈后,中国疫苗为他们战胜疫情提供了可靠选择。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疫苗“入世”之所以备受国际关注,是因为中国疫苗对于缓解全球新冠疫苗供应不足、加速疫苗在全球普及具有重要意义。B.在全球新冠疫苗供应严重受限的情况下,中国疫苗获得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将有助于填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的巨大供应缺口。C.中国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大规模生产疫苗的国家之一,中国国药集团年产能有望超过30亿剂,这为焦灼抗疫的人们带来了希望。D.中国国药疫苗的安全有效性高于其他已“入世”
16、的新冠疫苗,并且具有易于储存的特点,特别适用于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国家。6.中国积极支持全球抗疫,在哪些方面贡献了力量?(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百合花茹志鹃一九四六年的中秋。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被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包扎所缺少棉被。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就得向老百姓去借。通讯员和我一起去借。我们先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他向东,我往西,分头去动员。不一会,我已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
17、从对面走来,两手空空的。“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惊奇地问。“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了老百姓影响可不好。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他执拗地低着头,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带我走了。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的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
18、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了。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叫通讯员来拿。他绷了脸,上去接过被子,转身就走。不想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刚走出门不远,有人告诉我
19、们,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我只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多了一枝野菊花,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他走远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肩膀了。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的抿着嘴,但时不时地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
20、的,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伤员的姓名、单位。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
21、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我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敌人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
22、,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低着头,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还是一针一针地缝。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
23、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虽没有正面写那场总攻战争,但战争的紧张气氛、血与火的搏杀,却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渗透着、弥漫着。B.因为通讯员不善于做百姓的思想工作,所以新媳妇不借给他被子;“我”向新媳妇讲明道理后
24、,她才把被子借给了“我”。C.通讯员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多了一枝野菊花,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这一处闲笔表现出人物面临战斗不紧张、爱好自然的品性。D.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观察细致,情节并不复杂但很生动,细腻地写出三个年轻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富有艺术感染力。8.从不借被子到缝衣服和盖被子,新媳妇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9.从小说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百合花”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
25、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初,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十四年秋,也先大入寇,帝亲征。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
26、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用一人必密访谦视诸选耎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徐珵以议南迁,为谦所斥。至是改名有贞,稍稍进用,尝切齿谦。石亨本以失律削职,谦请宥而用之,畏谦不得逞,亦不乐谦。景秦八年正月壬午,亨与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下狱。诬谦等与黄竑构邪议,更立东宫;又与太监王诚等谋迎立襄王子。都御史萧惟祯定
27、谳,处极刑。丙戌改元天顺,丁亥谦弃市。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节选自明史于谦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用一人/必密访谦/B.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用一人/必密访谦/C.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用一人/必密访谦/D.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用一人/必密访谦/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
28、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扈跸,古代帝王出巡时,所经过的路途有侍卫警戒,并且清道止行。B.北狩,指到北方狩猎或向北进军,文中是皇帝被掳到北方的委婉说法。C.改元,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D.弃市,指在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并将尸体弃置街头示众的一种刑罚。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谦巡视地方,一心为民办事。他巡视江西,昭雪冤屈的囚犯;上疏奏报陕西祸害百姓的官吏;巡抚河南、山西,访查民情。B.于谦很有见识,反对南迁建议。他极力反对徐埕南迁的建议,认为京师是国家根本,不应重蹈宋朝的覆辙,郕王赞成他的看法。C.于谦性格刚直
29、,受到权贵怨恨。他轻视怯懦的大臣、有功勋的旧臣和皇亲贵戚,对他不满的人很多;徐珵和石亨也出于不同原因怨恨他。D.于谦清正廉洁,堪为官员表率。他的住宅极为简陋,却没有接受皇帝赏赐的府第;被抄家时,家中也没有多余的钱财。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2)石亨本以失律削职,谦请宥而用之,畏谦不得逞,亦不乐谦。(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杜工部蜀中离席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
30、君。(注)杜工部:即杜甫。因杜甫被授有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衔,因此人称杜工部。这首诗是李商隐离开成都,在饯别宴席上所写。这首诗是模仿杜诗风格,因而以“杜工部蜀中离席”为题。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先以问句表达无尽的慨叹,再转到“世路干戈”的背景上,自然引出下文的伤时感世之情。B.诗人描写了剑拔弩张的战争场景,交代西北边境多年动荡、战乱不断的局势,饱含作者的深忧。C.第三联从时事转入眼前:宴席上,醉客不断地向醒客敬酒;远处的江面上,晴云夹杂着雨云。D.尾联紧扣“蜀中离席”的诗题,仍回到饯别,以“美酒”“卓文君”的美好生活衬托忧时情怀。15.“沉郁”,指诗歌内容深
31、广,情感深沉;“顿挫”,指表情达意起伏变化。有人评价李商隐此诗模仿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请从“沉郁”“顿挫”两方面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逍遥游中写道,蜩与学鸠飞行的最大高度是“ ”它们不自知境界的高低,反而诘问大鹏“ ?”(2)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 , ”。(3)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呼应了开篇苏子与客泛舟夜游赤壁、举酒属客的情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目前,我国已有40
32、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申遗,总数居世界第一。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观念 ,整个社会对非遗的尊重意识、保护意识和传承意识明显提高。非遗保护唤醒了民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豪感。过去历朝历代,民间艺人不曾受到过特别的尊重。建筑者、手艺人、讲故事的人体现他们技艺和智慧的成果被世人称赞,但他们的名字却 在历史里。如今,传承人概念被提出并得到实际 ,让这些不曾被关注的创造者走到文化建设舞台中央,使他们有了荣誉感和自豪感,也有了自信心和责任担当。传承、创造的主体得到尊重,有助于非遗这一经受历史 的技艺和智慧焕发出旺盛生命力。如今,非遗越来越多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丰富
33、人民文化生活,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宝贵的滋养。面向未来,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把老祖宗的技艺和智慧保护好、发展好、传承好。让中华文化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深入人心 埋没 崇尚 铸造 B.深入人心 湮没 尊崇 锻造C.根深蒂固 埋没 崇尚 锻造 D.根深蒂固 湮没 尊崇 铸造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面向未来,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把老祖宗的技艺和智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B.面向未来,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把老祖宗的技艺和智慧
34、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C.面向未来,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的时代机遇,把老祖宗的技艺和智慧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D.面向未来,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的时代机遇,把老祖宗的技艺和智慧传承好、发展好、保护好。19.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靠近海岸后,这些巨大的海兽又会潜回去,重复刚才的举动露骨鲸又是在干什么呢?B.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C.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D.作为“大地之子”,袁隆平一直在稻田里耕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
35、21题。奶类食物营养丰富,营养组成比例适宜,容易被消化吸收。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饮奶有利于生长发育和骨骼健康,可以减少成长发育过程中的骨质丢失。因此, 。豆浆被称为“平民牛奶”,它的很多成分与牛奶相似,但一个来源于植物,一个来源于动物, 。大豆含有优质的蛋白质,适当多吃大豆及其制品, ,为人体组织细胞提供营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才能发挥最大营养功效。对于痛风患者来说,豆制品中含有嘌呤,导致尿酸升高,加重痛风症状,吃豆腐好像就成了禁忌。其实,动物内脏、海鲜产品等所含的嘌呤成分远高于豆制品中所含的嘌呤成分,痛风患者可以适量食用豆制品,最要忌口的应该是动物内脏和海鲜类食品,而在痛风急性
36、发作期不要食用豆制品。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1.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信息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前生活中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如今只需轻轻动动手指,网络上便有数以万计的“答案”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任我们挑选。然而,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有人说,我们往往不怕没有答案,怕的是到处都是答案。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37、;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开封市高二年级期末统一检测语文参考答案一、(36分)(一)(9分,每小题3分)1.(3分)A(B.“浊汴便定格为诗人抒发凄清悲凉之情的固定意象”有误;C. “清淮这一意象是唐人杨谏、徐敞在省试作品中率先使用的”有误;D.“两种不同的地域文化所产生的强烈情感冲击”有误)2.(3分)D(“文章末端论证了汴淮交汇处不同的地理现象”有误)3.(3分)C(“这说明唐代淮河流域的文化环境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有误)(二)(12分)4.(3分)C(“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疫苗”有误)5.(3分)D(“中国国药疫苗的安全有效性高于其他已入世的新冠疫苗”有误)6.(6分)理念方
38、面,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致力于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技术方面,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相关信息,研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多支新冠疫苗,并具备充足的生产能力。行动方面,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向多个国家提供疫苗援助,满足发展中国家的急需,助力全球抗疫。(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三)(15分)7.(3分)B(“因为通讯员不善于做百姓的思想工作”有误)8.(6分)不肯借被子,因为被子是新媳妇唯一的嫁妆,心里有些不舍和迟疑。为牺牲的通讯员一针一针地缝衣服上的破洞,庄严而充满敬意。执意为通讯员盖上被子,情感深挚,内心悲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9.(6分)撒满百合花的被子,是全文故事情
39、节展开的核心,从起初的不肯借被子到最后的盖被子,集中紧凑。百合花在小说中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了新媳妇、通讯员、“我”之间纯真的感情,使小说意蕴深厚,升华了主题。(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二、(34分)(一)(19分)10(3分)D 11(3分)A12(3分)D(“没有接受皇帝赏赐的府第”有误 )13(10分)(1)(5分)通政使李锡迎合王振的意图,弹劾于谦因为长期不升迁而怨恼忿恨,擅自举荐他人代替自己。(大意3分,“阿”“不迁”各1分)(2)(5分)石亨本来因为违犯法律被削职,于谦请求饶恕并且任用他,他畏惧于谦不敢放任,也不喜欢于谦。(大意3分,“宥”“逞”各1分)(二)(9分)14.(3分)B
40、(“诗人描写了剑拔弩张的战争场景”有误)15.(6分)沉郁:李商隐把时事引入传统离别诗歌之中,把个人的身世漂泊之感与时局的动荡不安结合起来,博大而深沉,深得杜诗“沉郁”之精髓。顿挫:诗歌从感慨别离到担忧时局,从眼前宴席联想到当垆的卓文君,跌宕起伏,参差错落, 具有杜诗“顿挫”之美。(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三)(6分)16(6分)(1)抢榆枋而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3)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三、(20分)(一)(9分)17.(3分)B 18.(3分)C 19(3分)B(二)(11分)20.(6分)每天要饮用适
41、量的奶制品 营养成分并不完全一样 可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写对一处给2分,意思对即可)21.(5分)示例:对于通风患者来说,因为豆制品中含有嘌呤,所以适量食用豆制品,痛风急性发作期禁止食用,要忌口的是动物的内脏和海鲜类食品。(写出两点给1分,写出三点给2分,写出四点给3分;写出正确的因果关系的句子给1分,句子简洁流畅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四、(60分)22.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参考译文:于谦,字廷益,钱塘人。考中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年,授御史一职。他跟随皇帝征伐乐安,朱高煦出城投降,皇帝命令于谦口头列数他的罪状。于谦言词正气刚强,声色威严激烈。朱高煦伏在地上发抖,
42、说罪该万死。皇帝十分高兴,班师回朝北京,给于谦的赏赐和各大臣一样。出京巡按江西,昭雪冤屈的囚犯数百人。(于谦)上疏奏报陕西诸处文武官吏是百姓的祸害,皇帝下诏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担当重任,越级提升于谦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达官衙,轻装骑马全面视察所管辖的地方,邀请访问父老乡亲,审察当时情况,了解应该创建和革除的,马上写好奏疏言明其事。起初,太监王振刚刚掌权,恰巧有一个姓名像于谦的御史,曾经忤逆王振。于谦进入朝廷,举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迎合王振的意图,弹劾于谦因为长期不升迁而怨恼忿恨,擅自举荐他人代替自己。案件交给法司,被判处死罪,于谦被关在监狱三个月。
43、不久,王振知道自己的失误,于谦得到释放,贬官为大理寺少卿。十四年秋天,也先大举入侵,皇帝亲自征讨。等到皇帝陷落在土木堡,京城大为震惊,大家不知道怎么办。郕王代理国政,命令群臣商讨是进攻还是防守。侍讲徐珵说星象有变化,应当向南方迁移。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人,应该斩首。京城是天下的根本,一旦迁移大势就去了,难道没看见宋朝南渡的事吗!”郕王认为他说得对,防守的决议于是确定。这年八月,离上皇被俘北去快要一年了。也先看见中原无隙可乘,更加想求和,请求归还上皇。大臣王直等人建议派遣使者接回上皇,皇帝不高兴。于谦不慌不忙地说:“天位已经确定,难道还会有其它,只是按照道理应当快速迎回罢了!”皇帝看着他改变
44、脸色说:“听你的。”终于迎接上皇返回,这都是于谦的功劳。于谦奉行俭朴节约,所居住的房子只能遮蔽风雨。皇帝赐给他西华门的住宅,他坚决推辞,皇帝不允许。皇帝很了解于谦,他所建议上奏的没有不听从的。任用一个人,必定要悄悄地询问于谦。对于那些怯懦的大臣、有功勋的旧臣和皇亲贵戚,于谦内心很轻视他们,于是怨恨他的人更多。徐珵因为建议南迁,被于谦斥责。从此改名为有贞,渐渐升官任用,曾切齿痛恨于谦。石亨本来因为违犯法律被削职,于谦请求饶恕并且任用他,他畏惧于谦不敢放任,也不喜欢于谦。景秦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徐有贞等人已经迎接上皇再次登上皇位,宣告训谕大臣完毕,马上捉拿于谦并关进监狱。诬陷于谦等人和黄竑合谋奸邪之事,重新立太子;又和太监王诚等人谋划迎立襄王的儿子。都御史萧惟祯判案定罪,判处死刑。丙戌年改元天顺,丁亥年于谦被杀害。等到登记没收他的所有财产时,家里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正室的锁很坚固,打开一看,是皇上赐给他的蟒衣、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