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990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石嘴山三中 2020 届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蓝诗玲认为,中国的诺贝尔奖情结关乎中国现代性的一个关键问题:怎样回应一个 同时需要民族意识和超民族意识的时代?她的看法是,只要民族国家仍然是我们思考问 题的

2、凭借,民族本位的思维就会压倒国际主义的思维。此种说法未免画地为牢,事实上, 至少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上,民族本位与国际主义一直保留相互成就的可能性。以中国为例,中国文学传统与外来文学资源一直在互动之中,将中国与西方截然两 分已经价值不大。前面说到汪曾祺,重要的不是诺贝尔奖是否有能力领会汪曾祺文学语 言的古典韵味,而是它如何评估汪曾祺熔铸古今中西的创造性。汪曾祺并不仅仅是一个 中国士大夫,他并非简单地回归传统,而是以其独到的才情与智慧,为当代中国小说闯 出一条新路。而且,汪曾祺并非只是在语言上用力,其语言的背后是中国人独特的人情 之美,而这种美又并非一味的诗意,而是在“极左”语言的灰烬中抢救出来

3、的一种灵明, 是温润如玉却潜藏着丝丝裂纹的优雅,是从洞明世事的悲悯中释放出的生气。如果诺贝 尔文学奖没有能力对其进行评估,那就需要更恰当的奖项来承担这一使命。但无论如何, 问题不能被简化为要民族性还是要世界性的问题,既不能偏激地认为中国文学不需要在 意来自他国的奖项,也不能简单地搬用西方现代主义的行话作为文学的评价标准。就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学来说,立足传统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恰相反,诺贝尔奖所 代表的卓越性标准之所以能够为某一民族国家严肃的文学人所尊重,是因为它可以成为 一种有益的刺激,用来疗治民族与个人盲目的文化自信。诺贝尔文学奖的诱惑如此强大, 这诱惑不仅来自于奖金,更来自于从“国民作家”一

4、步跃进为“世界文豪”的无上荣光。鲁迅当然明了这种诱惑,所以他在拒绝诺贝尔奖提名的信中把话说得十分严厉,他说“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 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 肩了,结果将很坏”。在鲁迅看来,中国作家认为自己不配,比认为自己足以与别国大 作家比肩更好。这似乎缺乏文化自信,其实却是从中国文学的主体精神出发。倘若我们 不是埋头做自己的事,而是一直将“中国人离诺贝尔文学奖还有多远”当作最大的问题, 对诺贝尔奖孜孜以求,这个奖的存在就会成为破坏民族文学发展生态的因素。对于鲁迅的这一告诫,中国文学人一直

5、心有戚戚,不过时至今日,情况又有所不同。一则,在后殖民的语境中,第三世界国家似乎应放下“国民性批判”的包袱,何况,中 国人对于诺贝尔奖的渴望未必就超过其他国家,我们不必责己太过;二则,中国正处于 全面、高速的发展时期,完全应该在未来获得更多国际奖项,以彰显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鲁迅自有低调的理由,那时的中国整体地被西方无视,但是此一时彼一时,莫言的获奖 或许预示一个辉煌时代的开始。而更进一步的想法也许是:将来是否有可能出现更适合 于中国文学且有能力与诺贝尔文学奖抗衡的国际奖项?是否有可能出现以中国城市为首 都的新的文学世界共和国?我们的关键诉求,其实是让各类文学奖百花齐放,它们不是 复制诺贝尔奖,

6、也不是以地区垄断者的身份进行竞争,而是共同应对当今世界多向度、 多层次的中心与边缘的矛盾。使不同地区的作家追逐单一奖项,必然会使原本参差多态 的文学世界共和国呈现出极不对称的供求关系,使缺乏相关文化资本的国家产生强烈的 匮乏感,从而导致对新殖民主义秩序的强化。让文学创作立足于地方经验,立足于特定时空中人们的欢乐、苦难与抗争,这是我们对文学之为文学的期待;让文学不仅仅关心地方,亦能自然而然地关心远方和他人, 同样是我们对文学之为文学的期待。而要使这类期待成为可能,首先是要在具体的命运共同体的内部以及共同体与共同体之间找到富有文学生产力的沟通方式,使具体的“我们”能够通过文学不断扩大自身。这既是作

7、家和文学研究者的使命,也是国际性文学奖的责任。(摘编自汤拥华、朱国华诺贝尔时代的终结与文学世界共和国的重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中国的诺贝尔奖情结揭示了民族本位思维与国际主义思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B如果诺贝尔奖对汪曾祺的创作性没有能力进行评估,那么中国不需要诺贝尔奖。C鲁迅拒绝诺贝尔奖提名,是因为担心助长国人虚荣心,不利于民族文学的发展。D真正找到了富有文学生产力的沟通方式的国际文学奖,无须考虑作家的民族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针对中国诺贝尔情结中出现的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B文章在

8、论证中国文学传统与外来文学资源处于互动中时,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C文章对鲁迅拒绝诺贝尔奖的观点既有肯定,又有新时代下的思考,彰显辩证的态度。D文章对新的文学世界共和国的设想,证明了多极化文学评奖系统会战胜单一奖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上,既有可能从民族本位发展出一种新的国际主义,又可以通过积极的国际主义重新定义民族本位。B鲁迅低调地拒绝诺贝尔奖提名和莫言获奖,这种变化背后透露着这样的信息: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在不断提高。C诺贝尔奖所代表的卓越性标准可以用来刺激、疗治民族和个人盲目的文化自信,所以获诺贝尔奖越多的民族越谦逊。D倘若未来在主要大洲

9、上都有诺贝尔奖级别的国际文学奖,可能会对某一文化在全球的霸权地位产生一定制衡作用。(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1964 年三届人大召开期间,著名科学家赵九章写信给周总理,建议尽快开展人造卫星研究工作。这很快得到聂荣臻、张爱萍等领导人和竺可桢、钱学森等科学家的支持。1965 年 9 月,中国科学院组建卫星设计院,对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方案展开论证,确定在保证可靠性基础上,卫星的各项指标要比各国的第一颗卫星先进一步,即发射一个连续信号。1967 年初,确定要播送东方红乐曲,让全世界人民能听到中国卫星的声音。12 月,这颗卫星被正

10、式命名为“东方红一号”。1970 年 4 月 24 日点,“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准确送入大空,发射成功。从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以来,我国的空间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特别是十一 届三中全会后,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卫星事业蓬勃发展遥感卫星、静止通信卫星、极轨气象卫星等一系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卫星技术在许多重要领域达到了世界 水平,表明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卫星事业的道路。(摘编自人民网“历史上的今天”中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材料二:新华社北京 4 月 24 日电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 周年到来之际,习近

11、平总书记 4 月 23 日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习近平指出,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杨“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自 2016 年起,国家将每年 4 月 24 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曰”。近日,孙家栋等 11 位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表达了对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坚定信心。(摘编自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材料三: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和图形标识全球征集活动于 201

12、6 年 8 月启动,共收到工程名称 35912 个,工程图形标识 7439 个。经专家评审筛选,“天问”排名第一,得票 31.7 万余张。据悉,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宇宙自然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天问”这个名称,厚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彰显了中国人迈向更远深空的决心和毅力。火星探测的图形标识同样通过征集和网络投票, 标识呈“揽星九天”图形,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 表达了宇宙的五彩缤纷,呈现了科学发现的丰富多彩。开放的椭圆轨道整体倾斜向上,展示了独特字母“C” 的形象.代表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体

13、现着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标志着深空探测进入太空能力(C3)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此次标识设计以行星探测重大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统一命名并设计标识。根据不同行星探测任务,标识下方的“ Mars ”(火星)标志以行星英文名称进行替代。根据计划,我国将在 2020 年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专家表示,这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里程碑工程。火星探索的起步,代表了中国在深空探索领域已确定了下一个方向,在火星使命牵引下的新一轮创新,对实现航天技术领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意义重大。(摘编自冯华“天问一号”离火星还有多远人民日报2020 年 4

14、 月 25 日)4. 下列对“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能够在太空播送东方红乐曲这一连续信号,表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 号”比各国的第一颗卫星都要先进一些。B科学家赵九章最早写信给周总理,建议尽快开展“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究工作, 这很快得到国家领导人和科学家们的支持。C.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空间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从此以后,我国的卫星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D. 为了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我国空间技术进入新时代,从 2016 年起, 我国将每年的 4 月 21 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5. 下列对材料相

15、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50 年来,我国已成功发射了遥感卫星、静止通信卫星、极轨气象卫星等一系列各型卫星,中国已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卫星发展之路。B.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到“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即将实施,一代代航天人的功勋被铭刻在中华伟大复兴的辉煌史册中。C.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和火星探测图形标识“揽星九天”都通过征集和网络投票而命名,都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D. 2020 年将实施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中国航天迈向深空的里程碑工程,但也只是我国规划中的行星探测重大工程整体中的一部分。6. 推动我国成为航空强国的因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16、(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3 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桃花源在哪里? 梁衡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的游记名篇,也造就了许多的山水品牌,成了今天旅游的新卖点。但让人吃惊的是,一个虚构的桃花源却盖过了所有的真山水,弄得国内只要稍微有一点姿色的风景,就去打桃花源的牌子,难辨真伪。桃花源成了风景的偶像。凡偶像都代表一种精神,而精神的东西是既无形又可幻化为万形。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处风景,但绝不是单纯的风景,它是被审美的汁液所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桃花源不是小石潭、滕王阁,也不是月下赤壁、雨中西湖。它是神秘山口中放出的一束佛光,是这佛光幻化的海市蜃楼。桃花源记

17、是一个多棱镜,能折射出每一个人心中的桃花源,而每一个桃花源里都有陶渊明的影子,一处桃源一陶翁。我见到的第一个桃花源是在福建武夷山区。当游人气喘吁吁地翻过名为“天游”的石山顶,自天而降,或溯流而上,游完九曲,弃筏登岸时,身已累极,心乏神疲,忽眼前一亮,见一竹篱小墙。穿过篱笆小门,地敞为坪,青草如茵,草坪尽处一泓碧水如镜,整座红色的山崖倒映其中,绿树四合,凉风拂衣,汗热顿消。正是陶诗“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的意境。这时席地而坐,仰望“天游”之顶,见人小如蚁,缘壁而行;俯视池水之中,蓝天白云,悠然自得。这武夷山里不知过往了多少名人。明代大将军戚继光在南方抗倭之后又被调到北方

18、修长城,曾路过此地,在这里照影洗尘,竟激动得不想离去。他赋诗道:“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虏复征蛮。他年觅得封侯印,愿与君王换此山。”而陆游、辛弃疾在不得志之时,甚至还在这里任过守山的官职。他们在绚烂过后更想要一个平淡,做一个桃花源中人。辛词写道:“今宵依旧醉中行。试寻残菊处,中路候渊明。”我看到的另一处桃花源是在湖北恩施。这里是湘、鄂、黔交界的武陵山区,桃花源记正好说的是武陵人的事。当地人以此附比桃花源也算言之有据,比别处更多一点骄傲。况且,这里地处偏远,至今还保有极浓的世外桃源的味道。武陵山区多洞,这洞大得让你不敢去想,而洞深几许到现在也没有探出个所以。这比陶渊明说的“桃林夹岸,山有小口,豁

19、然开朗”更要神秘。那天我们就在山洞里的一个千人大剧场看了一台现代武陵人的歌舞演出,真是恍若隔世,不知梦在何处。最动人的是情歌演唱。男女歌手分别站在舞台两侧的两个山头上引吭高歌。还有 哭嫁歌。婚嫁本是喜事,但女儿出嫁要哭,大哭,不舍爹娘,不舍闺友。哭,且能成歌, 有腔有调,有情有韵。这是桃花源中的歌。是在武陵山中的时光隧道中听到的魏晋声、 秦汉韵啊。那天演的又有丧葬歌。人之大悲莫过于死,但这么悲伤的事却用唱歌来表达。你看那个主唱的男子,击鼓为拍,踏歌而舞,众人起身而合,袖之飘兮,足之蹈兮,十分地洒脱。生死有命,回归自然,仿佛到了一个生死无界,喜乐无忧的神仙境界。在歌声中我听到了陶渊明那首自己拟的

20、挽歌:“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 送我出远郊。”武陵人这洒脱的丧歌,那源头竟是陶公的挽歌啊,你不得不承认这山洞里的桃源世界确实还在继续着陶渊明所创造的那个生命境界和审美意境。一日,我们来到一处万亩桃林。正是开花季节,晚照中红浪滚滚,一直铺向天边。我们随意选了一处半山腰的“农家乐”,在院子里摆桌吃饭。席间喝米酒,唱古老的歌, 摔酒碗。主人对我们这些山外来人更是十分亲热。有如桃花源记所言:“见渔人, 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又如陶诗:“落地为兄 弟,何必骨肉亲,得欢便作乐,斗酒聚比邻。”他们不知道什么戚继光曾经要用功名换 山水。但他们知道这里就是桃花源,

21、是他们的家,祖祖辈辈都这样自自然然地生活着。桃花源不只是风景,而是一种生活符号,一种文化标记。(节选自梁衡心中的桃花源,有删改)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桃花源成为风景的偶像,是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风景,它寄托着人们对理想状态的向往,是一种意蕴丰富的文化标记。B作者将桃花源比作“佛光幻化的海市蜃楼”,体现了桃花源的虚无缥缈和无迹可寻。C文章大量引用陶渊明诗文,以此体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桃花源”,突出桃花源的文化意味,使文章更富文采。D文章记叙现代武陵人唱歌、跳舞、喝酒等生活场景,与桃花源记描写的生活形成对比,突出了现代武陵人生活的富足和

22、欢乐。8文中写到的两处桃花源,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9结合文本,谈谈以“桃花源在哪里?”为题有什么好处。(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成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延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

23、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甚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 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会帝有疾,烦懑不乐,召阁臣议内禅,因曰:“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视事。”越二月,帝崩,穆宗立。三年夏, 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瑞锐意兴革,请浚吴淞、白 茆,通流入海,民赖其利。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

24、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居正惮瑞峭直,中外交荐,卒不召。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情,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十五年,卒官。瑞无子。卒时,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节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B.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C.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

25、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D.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署,暂时代理某一官职。在文言文中像“权”“假”“领”“摄”等词都有类似的意思。B.斋醮,一般指斋醮科仪,俗称“道场”,谓之“依科演教”,是一种斋戒祀神仪式。红楼梦里有去清虚观打醮的事,就是道士设坛为人做法事,以求福禳灾。C.内禅,是古代实行的一种君位传承制度。在世袭制王朝下,君主将君位禅让给本家族里的人,称作“内禅”。D.视事,指就职治事。如张衡传中“视事三

26、年,上书乞骸骨”指的就是到任工作。本文指皇帝临朝听政。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海瑞为官清廉,敢于直谏。穿布袍吃粗粮,屋舍简陋,老母祝寿,只买了两斤肉;明世宗不理政务,专意斋醮,群臣无人敢言,独海瑞犯颜上疏。B.海瑞不畏豪强,锐意革新。巡抚应天十府时,属吏害怕他的威严,贪官污吏全自动离职; 他兴修水利,疏通河流,民得其利。C.海瑞不媚上官,仕途不顺。做南平教谕时,对前来视察的御史不跪拜。张居正掌权时, 尽管有内外朝臣的举荐,但他最终也没被召用;皇帝多次想要重用他,也曾遭当政大臣暗中阻止。D.海瑞一心为公,深得民心。海瑞巡抚吴地半年而要离去,百姓于道

27、路哭泣,家中绘制海瑞像祭祀他;去世时,百姓罢市,穿白衣戴白帽夹岸相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1)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2)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 14-15 题。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这首诗写诗人春日一次具体的观书经历,形象地说明开卷

28、有益之理,抒发了对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B. “直下”“三千”两词,写出了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如饥似渴的读书情状。C.颈联对仗工整,说理形象, “活水源流随处满”一句化用了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D.尾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衬托,突出诗人的书斋生活之美好,表达了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15.诗人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1)在逍遥游开篇,庄子在写出了鹏不知有几千里长的背之后,又用形象生动的笔法写出了鹏“ ,” 的壮

29、观气势。(2)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以“ , ” 描摹了南宋初年农村的风俗画卷。(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歌词了表达自己对君王思念但是却得不到君王垂怜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曾国藩说:“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然而我们很容易犯“自是”的毛病。许多有才华之人,常常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的原因,所以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他们认为我比别人有本事,就应该得到重用,就应该大展才华,做出一番 的大事,好让世人对他们 。但是他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的本事,而 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历史上,许多有大本事的人,常常因为存在恃才傲物、不善交际、

30、不肯退让等缺点,人生结局反而令人唏嘘不已!所以有时并不是别人故意针对他们找茬, 不给他们机会,而是问题出在他们自己身上。李白被逐出朝廷,他自己实在应负主要的 责任,谁叫他那么狂傲不羁, 呢?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即使有本事,甚至有大本事,也不要瞧不起小事,不愿做小事。有一点本事,不一定能做大事;而没有谁一开始就能做大事的,都要从小事做起, 慢慢积累经验,打牢基础,锻炼才干。否则,高不成,低不就,还 ,别人更不会给你机会。我们一定还要知道,我们即使有本事,甚至有大本事,()。姜子牙 80 年不遇, 尚能悠然垂钓。我们何以整天牢骚满腹,郁郁不乐?其实,甘于平淡,安天乐命,把自 己本分的事做好,何尝不

31、是一种快乐!谁说有大本事的人就一定只能做大事呢?不要再 自是了。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经天纬地侧目而视目空一切怨天尤人B. 开天辟地侧目而视目中无人怨声载道C. 开天辟地刮目相看目中无人怨声载道D. 经天纬地刮目相看目空一切怨天尤人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也应有颗淡泊的心B. 也不要甘于平淡C. 还是不要自以为是D. 还是应等待机会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许多有才华之人,常常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所以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B. 许多有才华之人, 所以会有

32、怀才不遇的感叹, 常常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C. 许多有才华之人, 所以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 常常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的原因。D. 许多有才华之人,常常是他们自以为是的原因,所以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20.2016 年 11 月 30 日,一份古老的历法“二十四节气”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许是世上最有诗意的历法,阅读下面诗句完成题目。(5 分)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

33、众星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请根据诗歌描写的内容,推断诗歌对应的分别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 21.请按情境要求,完成下列各题。学校高三年级决定在 2020 年 5 月 4 日开展“青春诗情”专题学习活动,此活动是“讲诗与成长”主题活动的第五专题,所有参会学生需搜集有关“青春”的诗歌资料, 届时会有知识竞赛与读诗分享活动。(1)请你以高三年级组的名义,拟写一则通知给全体高三学生,请大家按时参会,会议时间为 5 月 4 日上午 9 点,参会地点为校学术报告厅。(3 分)(2)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标语,要求突出主题,使用对偶修辞,25 个字以内。(2 分)四写作(60

34、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所有缺点中,最无可救药的是轻视我们自己。你越是放弃自我,相应地你也越变得伟大而又真实。(法国)蒙田(德国)费尔巴哈如果真的要写慕志铭,我会选择一直支持我每天充满斗志的一句话: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李嘉诚“我”,是每个人在面对具体问题乃至考虑整个人生时常常顾及的。对自我的强化和淡化,表现在生活的诸多方面,我们常常面对“有我”和“无我”的拷问。以上材料触发你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五模答案1C 本题 A 项,“揭示了民族本位思维与国际主义思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错误,

35、 改变了“矛盾”的性质。第一段说“至少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上,民族本位与国际主义一直保留相互成就的可能性”,所以民族本位思维与国际主义思维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B 项,“中国不需要诺贝尔奖”的推理不成立,第二段说“如果诺贝尔文学奖没有能力对其进行评估,那就需要更恰当的奖项来承担这一使命”,而“需要更恰当的奖项” 不代表不需要诺贝尔奖;D 项,“无须考虑作家的民族性”说法错误。最后一段说“让文学创作立足于地方经验,立足于特定时空中人们的欢乐、苦难与抗争,这是我们对文学之为文学的期待”,其中“立足于特定时空中人们的欢乐、苦难与抗争”就是立足民族性。故选 C。2D本题 D 项,“证明了多极化文学评奖系

36、统会战胜单一奖项”变可然性为必然性。原文是说“是否有可能出现以中国城市为首都的新的文学世界共和国?我们的关键诉求, 其实是让各类文学奖百花齐放,它们不是复制诺贝尔奖,也不是以地区垄断者的身份进 行竞争,而是共同应对当今世界多向度、多层次的中心与边缘的矛盾”,作者希望未来 出现以中国城市为首都的新的文学世界共和国,催生各类文学奖百花齐放,建设一个多 向度、多层次、多中心(文学首都)的文学世界共和国。这种新的多极化文学世界共和国 可能会战胜单极化的文学世界共和国。但是这种“希望”和“战胜”并不必然出现。3C 本题 C 项,“所以获诺贝尔奖越多的民族越谦逊”是强加因果,于文无据。本题 C 项,“所以

37、获诺贝尔奖越多的民族越谦逊”是强加因果,于文无据。故选 C4. B (赵九章建议研究人造卫星时,还没有“东方红一号”这个名称)5. C(“都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于文无据,材料三只说“天问一号”“厚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6. 文化传统上,对宇宙自然的探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并被一代代继承、发扬。 群众基础上,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和图形标识征集活动得到广泛支持,彰显了中国人民迈向更远深空的决心和热情。政策规划上,有党和国家的科学规划,特别是一代代领导人一以贯之的坚定支持。科技人才上,50 多年航天历程中,我国培养了一代代胸怀建设航天强国梦想的航天科技人才。工程技术上,从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

38、太空以来,我国的空间技术在许多重要领域达到世界水平,具备进行深空探索的坚实技术基础。(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即可)7. A8.第一处风景清净明快,令人淡去浮华、超然世外(返璞归真);第二处民俗质朴自然, 在歌舞米酒中蕴含秦风汉韵、达观心态,让人获得生命启迪和情感蕴藉。9. 用问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2 分);引导人们寻找桃花源,写出桃花源虽然是虚构的,却幻化为万形、以各种美丽姿态存在于现实中,每个桃花源都有陶渊明的影子(2 分);体现着人们的审美追求和理想境界,从而作出“桃花源在人们心里”的回答(2 分)。10.B; 11.A; 12.B;13.(1)皇帝接到奏章,非常恼怒,扔到地上,看

39、着/环视左右的人喊:“赶快抓住他,不要让他逃跑了。”(2)(海瑞)一向痛恨大户兼并土地,极力打击豪强,安抚贫穷弱小(的家庭)。被富豪兼并的贫民田地,(他)全都夺回来归还贫民。解析:11.“领”不是暂时代理,而是特指兼职。12.“墨者多自免去”,是“大多”,而非“全”自动离职,扩大范围。13.(1)抵:扔。顾:环视,看。趣:通“促”,赶快。遁:逃跑。(2)素:一向,平时。疾:痛恨。摧:打击。率:全,都,一概。参考译文: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到学宫,部属官吏都伏地拜见,只有海瑞行长揖之礼,说:“到御史府拜见大人应行下属礼仪,这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下跪。”迁

40、任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粗粮,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告诉别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啊。”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去朝廷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设坛求福。朝廷大臣自杨最、杨爵得罪以后,没有人敢议论时政。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海瑞单独上书。世宗皇帝接到奏章,非常恼怒,扔到地上,看着/环视左右的人喊:“赶快抓住他,不要让他逃跑了。”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帝)该死, 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打发走了,没有留下一个,这表明他 并不打算逃走。”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又取海瑞奏疏来读,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

41、, 为奏疏内容感动叹息,把奏疏留在宫中数月。曾说:“这个人可和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正遇上皇帝有病,心情烦闷不高兴,召来阁臣议论禅让帝位给皇太子的事,便说:“海瑞所说的都对。朕现在病了很长时间,怎能临朝听政。”过了两个月,皇帝死,明穆宗继位。三年夏天,以右佥都御史身份巡抚应天十府。属吏害怕他的威严,贪官污吏很多自动辞官离开。海瑞一心一意兴利除害,请求整修吴淞江、白茆河,通流入海,百姓依靠兴修水利获得了好处。(海瑞)一向痛恨大户兼并土地,极力打击豪强,安抚贫穷弱小(的家庭)。被富豪兼并的贫民田地,(他)全都夺回来归还贫民。海瑞巡抚吴地才半年,平民百姓听说海瑞要离去,在道路上呼号哭泣,并在家

42、中绘制海瑞像祭祀他。万历初年,张居正主持国政,也不喜欢海瑞,命令巡按御史考察海瑞。御史到山中审察, 海瑞杀鸡做黄米饭(招待他).和他相对而食,房屋居舍冷清简陋,御史叹息而去。张居正惧怕海瑞严峻刚直,(尽管)朝里朝外都有官员多次推荐(海瑞),(但张居正)最终也不召用(他)。皇帝屡次要召用海瑞,主持国事的阁臣暗中阻止,于是任命(他)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向来苟且怠惰,海瑞身体力行矫正弊端。有御史偶尔陈设戏乐,海瑞要按明太祖法规给予杖刑。百官恐惧不安,大都担心受其苦。万历十五年,死于任上,海瑞没有儿子。去世时,平民百姓罢市。海瑞的灵枢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送葬的人站满了两岸,把酒洒在地上祭奠

43、哭拜的人百里不绝。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忠介。14.A; “一次具体的”分析错误,且不一定是“春日”,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盛赞读书的作用,并非观书经历。15.读书可使人如与故友朝夕相随,忧乐与共,得到慰藉陪伴;读书可使人沉醉书中,涤荡心胸,感觉清明纯净;读书可使人增长新知,充实满足;读书可使人享受书斋生活的美好与高雅,自得其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 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 自己形影相随

44、、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颔联用夸张、比喻手 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 方法。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尾 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 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 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16.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17.选 D18.选 A解析:最后一段的段意是讲做人应淡泊。19.选 B解析:A、D 与后文衔接不紧,后面的“他们认为”是

45、解释前面的“他们自以为是”的,应连在一起。C 项“因为的原因”句式杂糅。20.惊蛰霜降立夏立冬白露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识记。学生应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分类识记和积累, 对中国的二十节气及其节气特点能够熟练掌握。蛰虫惊动,春风刮起,体现惊蛰的季节特点,故为惊蛰。霜草苍苍,体现秋色的浓重,表现霜降的季节特点,故为霜降。海棠花已经凋谢了,柳絮也已飘落尽了,使人困倦的初夏已经来临,白天也渐渐长起来了,体现夏季的特点,故为立夏。孟冬,指每年冬季的第一个月;寒气至,表达寒冷的季候特征,这些提示表明是立冬节气;露从今夜白,暗含“白露”;另外,“边秋一雁声”体现白露的季节特点,故为白露。21.答案:

46、(1)为更好地落实“读诗与成长”活动要求,经研究决定,将在高二年级组开展“青春诗情”专题学习活动。请所有参会学生认真整理有关“青春”的诗歌资料,并于5 月 4 日上午 9 点,在我校学术报告厅参与知识竞赛与读诗分享活动。(2)示例:诗词为伴,书中自有真趣;青春如歌,心间且生豪情。【答案】审视自我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的系列画作珍妮的画像中的画中人都只有一只眼睛,许多人对此不解,对此,莫迪里阿尼解释说:“我们除了用以制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更应该用另一只眼睛来审视自我。”对于这位近百年前的画家的艺术,我不禁感到一种由衷的赞叹。是的,审视自我,这是多么简单却又无比繁复的艺术,这短短四字,道尽了所有成功

47、者的奥秘。很少有人知道卢梭那个被 18 世纪全世界的人们背弃了,却仍旧坚守着自我良知的人在幼年也一度迷惘过,撒谎,怠惰,调戏妇女,偷窃,种种都是当时卢梭的恶习, 或许没有了那般彻底的身世自我,如今的我们可能根本就不知道那专制,暴政的 18 世纪曾有一个如此执著而善良的声音。正是因为审视自我,才造就了卢梭。审视自我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它需要抛开烦恼与顾及,把心沉静。在一片炫目的色 彩中想要寻觅一片洁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只有在心灵的安宁之中,我们才可以 发现审视自我的价值,那便就像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让全身心得到了舒展,渐渐绽开, 呈现出最真实,最原本的面貌。审视自我更是一个由打破自我到重

48、塑自我的过程,多年的痼疾往往会使一个本就残破的身躯更显苍老,而心灵的上的痼疾却是更甚,它不但会一步步引诱人们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更会使其不断地在其中煎熬挣扎,却永远不能脱离苦难。因而,我们需要常常审视自我,打破故旧,于其中重新创造一个崭新而完整的灵魂。世上最集万千宠爱的便是孩子,因为孩子的心灵永远是澄静而透明的,不含杂质,不似成人的世界中有着尔虞我诈,机巧万千。但当一个成人褪去了如日中天,就会又像着孩子般向往着天真无知的时代。这实在是在告诉我们,金钱,权力,物欲或许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充满着梦幻的色彩,值得如痴如醉,不知疲倦的追求,相反,只有当我们静心审视自我,才能发现我们所想要的。千年前,

49、荀子曾在劝学中言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千年后,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阿 Q 正传,孤独者,一件小事中字字珠玑,由内而外不断地渗透出作者严审自我的光芒。这其中的种种都在为我们鸣起审视自我的警钟,我们不该在如此沉沦下去了,唯有审视自我,才是华夏民族崛起的良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能力。写作任务十分明确以上材料触发你怎样的 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而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 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 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属于名言型多则材料任务驱动作文题目。考生立意前,需

50、要厘 清“有我”“无我”和“自我”三个概念。结合材料中的三句话,在这个作文的语境中,“有我”是指要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积极有为;不是指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利益,计较个人得失,一切行动为自己。“无我” 是指淡化个人利益,超脱世俗追求,懂得功成隐退,活出高尚的人生境界;“无我”不等于丧失自我,更不等于佛系态度,而是在利益和荣誉面前,要淡泊名利,淡化自己, 不居功自傲,不占为己有。“有我”和“无我”是从主体的情感状态和表达的显与隐来区分的,二者具有一定的辩证关系: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我”,“有我”才能干事创业, 为社会多做贡献,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但在干事创业过程

51、中又要舍身忘我,甘于奉献, 如果时时想着自己的利益,很可能将一无所成;功成之后更要“无我”,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才能活得伟大而真实,被人认可,受人尊敬。深层的“无我”之中还是“有我”的,“有我”又是通往“无我”的必经之路。是选择“有我”,还是选择“无我”?题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涉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等关系,引导考生思考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在为人处世和谋划人生中正确把握对“自我”的定位, 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既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又考查考生的 做人准则、处世态度和人生观、价值观,非常契合“立德树人”的教育指导思想。参考 立意:做人不可迷失自我,要审视自我;在利益面“无我”,方能成就大业;欲 建立功业,先建立自我;建立自我,成就人生;建立自我是为了追求“无我”;无我之中有我外在无我,内在有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创业要追求“有我”,功成要追求“无我”;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