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53.49KB ,
资源ID:389816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8981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1、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三历史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0分)1. 某学者指出,公元前四千年中国存在的区域文化带有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大坌坑文化等,这些文化彼此相互作用。这表明( )A. 不同文明的交融互动最终促成了国家的形成B. 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C. 地理的复杂性与分层性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D. 中华文明由黄河流域向周边逐渐扩展2. 大汶口文化的早期墓葬中并无葬具,而中、晚期墓葬发生了变化。大墓不但规模大,且常有木椁葬具,随葬品丰富精美,如有洁净的白陶、乌黑而略带光泽的黑陶和优雅的彩陶,还有

2、玉器、石器、象牙器、骨器等。小墓墓坑窄小,有的仅随葬1件陶鼎。由此说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创建了国家的雏形 出现贫富分化生产力水平提高 产生了私有制A. B. C. D. 3.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 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 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 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 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4. 周代的整个中国是一个“天下”,“天下”没有边,也没有界线,只有向远处扩散而逐渐淡化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仅是统治

3、的权力,还是通过文化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的文化“天下”的文化。以下能够推进“天下”文化发展的是( )A. 敬天法祖的思想观念B. 宗法分封的统治秩序C. 三纲五常的治国思想D. 崇尚自然的天人关系5. 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由北方游牧民族狄族在今河北中南部建立的诸侯国。考古工作者在中山王厝墓中发掘出一套九件升鼎(依据周礼,升鼎只能专用于陈设牲肉),其中两鼎有烟熏烹煮痕迹,另一鼎壁有篆书汉字铭文,文字典雅优美。这反映了中山国( )学习华夏制度文化 形成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僭越华夏礼制规范 完全丧失游牧民族习性A. B. C. D. 6.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纷繁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

4、示出来,下图展示的措施所起到的作用是( )促进文化交流交融 强化君主专制 推动奴隶制经济发展 增强民族凝聚力A. B. C. D. 7. 出土于湖北云梦的睡虎地秦简秦律杂抄里有一条名为牛羊课关于牲畜繁殖的条例:“牛大牝(雌性)十,其六毋(无)子,赀啬夫、佐各一盾。羊牝十,其四毋(无)子,赀啬夫、佐各一盾。”这段记录可以论证( )A. 秦国在统一过程中推行法治B. 法家思想是秦国主流思想C. 奖励耕战是秦国强大的原因D. 严刑峻法导致秦短暂而亡8. 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不阿权贵,却可以“为知己者死”。但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渐失,他们依傍古人,拘泥经典,热衷仕途,委身皇

5、权。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 儒家思想正统化B. 小农经济的发展C. 专制制度的加强D. 科举制度的僵化9.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 实现了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实现了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的转变C. 实现了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 实现了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10. 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A. 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B.

6、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C. 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D. 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11. 汉朝初年,境内百姓多以“赵人”、“秦人”、“齐人”、“燕人”、“楚人”等自居。到汉武帝时代,境内的百姓逐渐被称为“汉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大致形成。这主要是由于( )A. 中央集权强化了民族认同B. 郡县制度消除了地域差异C. 儒学独尊促成了观念一统D. 官僚政治淡化了宗族亲疏12.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 促

7、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 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13. 唐代诏敕用黄、白麻纸书写。普通诏敕由中书门下省用黄麻纸书写,称为“外命”。而“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则不经中书门下省,由皇帝直接向下传达,称为“内命”。据此判断,“内命”的运行体制()A. 提高了决策的合理性B. 规避了官吏擅权现象C. 使宰相相互制约平衡D. 凸显了皇权至高无上时间阶段数量(位)出身所在结果唐玄宗(44年间)8多科举出身;安史之乱后奖赏军功大部分都是宰相,一直在中央代天子巡边唐肃宗唐懿宗(100年间)36几乎都是藩镇节度使多数在藩镇,不在中央形成了大量强藩唐僖宗唐哀宗(34年间)67

8、强藩霸臣推荐几乎全部在藩镇,不在中央藩镇之间频繁战争14. 下表是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表(注:唐朝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职者,称为使相),据此可知( )A. 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B. 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C. 地方的独立性越来越强D. 使相制度使唐朝战乱不断15. 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材料表明科举制( )A. 打破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B. 有利于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C. 促进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D. 影响了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16. 宋真宗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

9、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真宗只得收回成命。包拯两次带头组织台谏官集体谏诤,阻止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仁宗说:包拯的唾沫星子都溅到我的脸上了啦,不得不取消了原来的任命。这说明宋朝( )A. 台谏制度已经相当成熟 B. 君权与相权矛盾很尖锐 C. 皇帝知人善任心胸豁达 D. 文官政治制约君主专制17. 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 )A. 防止了地方官

10、员滥用职权B. 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C. 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D. 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18. 元朝对地方大体采取:在汉族及某些边境地区,设置行省,以资控驭;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比如藏族地区,则直隶中央;同时,在适当的地区,配置皇子出镇,以加强控制。这说明元朝政府( )A. 把行省制推广到全国 B. 因地制宜加强地方管理 C. 沿用西周分封诸侯之制 D. 大大强化了君主专制19. 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下令“使黔首自实田”,即令地主和有田农民呈报所有土地实际数额,并按规定缴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承认和保护。其土地载入户籍,户籍中有年纪、土地等项内容。以上措施( )推动了土地私

11、有制度的发展 加强国家对人民的有效统治 解决了地主兼并土地的问题 使得国家征收赋税有了依据A. B. C. D. 20. 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部分文献记载。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 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21. 从汉朝到唐朝,土地兼并被视为国之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宋朝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但农作物产量倍增,工商业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说明( )A. 土地兼并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B. 租佃关系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C. 不抑兼并政策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D. 放任土地兼并会导致政府

12、税源锐减22. 欧阳修评论唐朝赋税制度时说: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该评论( )A. 指责租庸调导致社会贫富分化B. 肯定了租庸调推行的积极作用C. 指出了两税法实施的主要原因D. 认为两税法造成严重流民问题23. 西周后期,政府在设关(门)、市的地方,开始对出入关门的货物或者在市场营销的商品征税。这说明当时( )A. 工商业发展受到政府的阻碍B. 工商业者属于政府官员C. “工商食官”制度受到冲击D. 政府完全垄断了工商业24. 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

13、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清代苏州严氏之先“士商相杂”,时人归玄恭告诫子孙“宜专力于商而勿为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材料反映了( )A. 传统“四民”社会完全瓦解B. 社会阶层垂直流动性明显增强C. 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社会结构D. 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显著下降25. 台湾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这是因为汉代( )A. 始终实行严厉的抑商政策B. 长期休养生息政策所致C. 国家的经济集权日益加强D. 土地兼并加剧社会动荡26. 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

14、;唐代,漕运线路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 中原人口的日渐流失 B. 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C. 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D. 政治经济格局的变迁27. 元明两代都将工匠编入专门的户籍,称为“匠户”,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允许匠户轮班服役,不服役期间可以自行离开作坊,甚至可以交钱代替服役。该变化( )A. 巩固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B. 强化了重农抑商经济政策C. 推动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D. 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28.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记载:“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

15、法也。”据此推知,最有可能的结论是( )A. 纺织技术高超B. 逐利意识增强C. 包办婚姻盛行D. 技艺容易失传29. 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为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的是( )A. 学术气氛空前浓厚B. 出现百家争鸣局面C. 养士之风极为盛行D. 学术适应政治需要30. 董仲舒认为,思想统一必须统一于“六经”,而“六经”的权威、正确的解释权属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由此推断,他主张“独尊儒术”的目的是()A. 用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秩序B. 加强君主专

16、制集权C. 融合诸子百家思想D. 使儒学成为文化正统31.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隋唐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三教合一”的提出,从文明史的角度主要( )A. 反映了佛、道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B. 体现了时局动荡对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C. 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融合D. 反映了儒家思想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32. 程朱理学的“理”被强化为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但陆九渊、王阳明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使人的道德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此说明( )A.

17、理学适应了统治者理论要求B. 理学是封建社会道德规范基础C. 理学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学D. 理学中“人”的发展受到关注33. 家礼为南宋朱熹所作,全书以宗法理念为核心,围绕日常生活和冠、婚、丧、祭等现实中的重大事件,设定了详尽细致的礼仪规范。南赣乡约是明王守仁在巡抚南、赣、汀期间,以南赣乡民为适用对象,制定并颁布的民间规约。二者制定的礼仪规范( )A. 体现了儒家倡导的社会责任感B. 实现了理学对乡村的自主管理C. 具有实用主义的思想色彩D. 践行了儒家通俗化的价值理念34. 重庆大足宝顶石刻是南宋时形成的一座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在诸多佛教塑像中,却出现了“报父母恩重经相”石刻群,成为颂扬父母含

18、辛茹苦养育子女恩重如山、宣扬儒家孝道思想的典范。这一现象本质上说明( )A. 儒家历来有积极人世的情怀B. 儒学中的天命思想不断延续C. 佛教因果轮回观念深入人心D. 理学道德教化功能得以凸显35. 风是诗经的精粹,所涉地域横跨从今陕西到山东的许多地区,同楚辞极强的地域性相比,风则显示出文化风格的一致性。这一差异主要源于( )A. 南北地理环境存在分野 B. 楚地风尚独特好鬼神C. 政治文化辐射程度差异 D. 经济活动方式的不同36. 日本学术界曾提出唐宋变革说,认为唐代是贵族社会的完结,宋代是平民社会的开始。最能说明该观点的文化现象是( )A. 怀素张旭等草书大师的出现B. 情节曲折的传奇小

19、说受到市民欢迎C. 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D. 游春图步辇图等风俗画的流行37. 清朝书法家宋曹在书法约言屮评论某种宁体:“字虽不迕而气候相通,墨纵有馀而肥瘠相称。徐行缓步,令有规矩;左顾右盼,毋乖节目。”下列“福”字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 B. C. D. 38. 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过程看,造纸术的改进是在宫廷官员的领导下取得的,并经过皇帝下令推广。火药虽然源自炼丹术,但炼丹家也是在统治者的支持下进行的。各朝的天文机构司天监由高级官员太史令直接领导,皇帝还经常过问天文观测与历法改革。由此可以看出( )A.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是为统治者服务的B. 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

20、C. 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D. 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实验和推广39.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讲述,黄蓉帮瑛姑巧解开平方的方法叫做增乘开方法。这一方法是中国数学家贾宪于11世纪中叶提出来的,比英国数学家霍纳提出来的相同解法早了770年。这表明( )A. 中国古代科学不乏理论的探讨B.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西方C. 通俗文学也是重要的科普读物D. 文明互鉴推动欧洲科学的进步40. 南宋画家李嵩创作的货郎图以白描手法作细腻精致的描绘,落笔凝重,收笔沉稳有力,疏密、精粗均可游刃有余地展开,设色淡雅自然。描画货担上的物品几乎达到与实物纹丝不差的程度,人物衣纹体现下层百姓衣着粗布的质感。该作

21、品表明( )A. 绘画手法受到理学的影响B. 风俗画是当时的亮点C. 艺术形式呈现平民化趋势D. 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

22、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材料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所藏秦简,简称“岳麓秦简”。其法律文献抄录于秦王政时期至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岳麓秦简有质日占梦书为吏治官及黔首和数书及律令类文献,即法律文献,法律文献约占到2/3。武汉大学测试中心做过老化程度和竹质降解度检测,专家评估是珍贵的秦简。岳麓秦简中首次出现的一些律名,与云梦睡虎地秦简律典中的律名相当,内容相关,首次呈现的律令令文,在里耶秦简中

23、得到印证。 材料三:岳麓秦简中律令简册在1000枚以上,其中律文约占1/4,令文约占3/4在岳麓秦简新出现的秦律篇名中,10种见于睡虎地秦简,4种则未见,如奉敬律,第一次见到。岳麓秦简新增的秦律条文大多也是首次面世。秦令在传世文献中,缺乏存在的确切证据。岳麓秦简不仅包含有大量的令文,而且这些令大多是比较完整的,往往还带有令名。岳麓秦简律令有细节性规定,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及习俗等情况。(1)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10分)(2) 阅读材料二,对岳麓秦简的可靠性进行说明,并归纳内容特点。(5分)(3) 阅读材料三,分析岳麓秦简的研究

24、价值。(3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北魏建国初年,中国北方遭遇多年战乱,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的现象相当普遍,同时土地高度集中,鲜卑军事贵族豪强成为北方土地上的大地主,农民(主要是汉族)在没有国家基层组织的保护下,成为豪强田地上的雇农,甚至沦为农奴,农奴的赋税都由豪强自行收取,通常,豪强的田税率是国家的两倍。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在汉人谏官李安世的建议下,开始下令全国实施均田制。规定:一对无田的夫妻,男的授田40亩,女的授田20亩,如果有耕牛,可加授田30亩。如果所授之田的质量不佳,可以加倍实授。与此同时,孝文帝还着手打击豪强,强力没收和减少他们的土地,恢复汉民族的基层“三长制”,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有所依托,有所保障。孝文帝的土地改革为北魏经济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一摘编自梁盼北魏的铁血“土改”(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土地改革的背景。(6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土地改革的意义。(6分)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43.了解研究伟大思想家是人类不断认识自己和进步的阶梯。某历史研究小组从图书馆查阅了一套中外思想家传,从中摘抄了涉及以下人物的部分内容:孔子老子韩非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朱熹陆九渊王阳明请从上述人物中至少选取三人构成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