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题二 改革新篇 踏歌前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 知识串讲助学助记知识点一 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1)1976 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时间里,_仍处于停滞状态。(2)1978 年 12 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_召开。国民经济北京2内容(1)思想上: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_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政治上:抛弃了“_”的“左”倾错误方针。(3)经济上: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_,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
2、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实事求是以阶级斗争为纲重大转折史论要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知识点二 经济体制改革1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推行,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_,建立乡、镇政府。2在城市:放宽自主权,多种_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增强企业活力。人民公社所有制史学新论社会阶层变动体现的社会进步1978 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
3、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原来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分化了,产生了诸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和农民工群体等新的社会阶层,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发生了并且还在继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农业劳动者不断地向其他社会阶层流动,农业劳动者阶层正在逐渐缩小。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流动报告(中科院)发现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快。思考角度 社会阶层的流动与经济体制改革、高等教育发展、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关系。知识点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提出(1)1992 年_“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2)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
4、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_体制。2完善(1)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_。(2)中共十五大完善了市场经济理论。3建立:到 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并朝着全面建设_的新目标迈进。邓小平市场经济基本框架小康社会史学新论中国经济的转型从 1979 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什么是体制转型?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什么是发展转型?就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厉以宁国家命运:中国未来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发现问题 史料强调从 1979 年起,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发展
5、转型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思考角度“双重转型”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两个维度给我们提供了观察中国社会转型的不同视角。教材批注微点拨图示解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信息提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转折:实现了经济路线、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局面。漫画解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提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拥有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公民和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对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的,由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所享有的承包经营权利。易错提醒关于家庭联产承包
6、责任制的几点误区(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易错提醒计划、市场 VS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构图解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信息提取: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有力推动了我国社会
7、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和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2 读史用史史论结合 主题 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的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一 到 1979 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 1983 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史料二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
8、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 年)学会用史(1)据史料一,结合所学指出“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的变化、核心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2)据史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僵化的模式”是什么。其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针对这些弊端开展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3)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1)提示 变化:由实行“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核心内容:给农民生产、分配的自主权。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
9、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提示 僵化的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僵化的模式造成政企不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3)提示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 深化拓展注重研思1.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2)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3)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
10、者。(4)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5)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含的所有制形式及其实质(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含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它既包含公有制性质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也包含非公有性质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还包括兼有公有制与非公有制成分的混合经济。(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土
11、地流转(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改革农村的生产经营方式与产品分配方式,即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按劳分配。这种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土地流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状况,但这种小规模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利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因此,实行土地流转、三权分置,有利于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4 针对训练立德树人1.1979 年 9 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把草案中的“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改为“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
12、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材料表明()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B经济体制改革在争议中探索C包产到户不被民众认可D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解析:草案中的“改为”是部分改变了“不许包产到户”的政策,说明经济体制改革有了突破,经济体制改革在争议中探索,故B 项正确。答案:B22020吉林长春模拟1979 年 7 月,国务院宣布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自行车厂、上海柴油机厂等八家大型国企率先实行利润留成、开征固定资产税、提高折旧率和改进折旧费使用办法、实行流动资金全额信贷,不久又把对企业的拨款改为贷款。这些改革措施旨在()A加强中央对国营企业的监督B提高国企的自
13、主创新能力C扩大国企经营管理的自主权D引导国企注重提高生产率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的实行正是改革开放初期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表现,所以 C 项正确。A 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D 两项不能由题干材料信息得出,排除。答案:C3下面是 1993 年我国市场调节价在社会零售商品总额、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情况。这说明()A计划经济体制有待打破 B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成效C国家所有制结构已经变化 D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解析:材料信息显示,我国社会经济中市场的作用得到加强,这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结果,也是改革取得成效的表现,B 项正确。改革开放
14、后计划经济体制就已经被打破,A 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情况,C 项错误。21 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项错误。答案:B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经历了 1980 年1991 年的复兴和起步时期,1992 年到 1999 年的扩容和成长时期,2000 年至今的规范和发展时期。这种发展()A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完全同步B旨在推进国企股份制改革C与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步调一致D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解析:结合所学,1980 年处于改革开放初期,1992 年处于改革开放深化期,2000 年至今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成与发展时期,与材料基本吻合,可见股市的发展适应
15、了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故 D 项正确。答案:D课题三 春天的故事 开放之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 知识串讲助学助记知识点一 经济特区的创办1设立(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 年,中国设立_,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2)深圳作为最早的经济特区,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城市。深圳也因此被誉为“_”。2意义(1)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_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2)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海南省一夜崛起的城市外向型经济史学新论从深圳的转型看改革开放的进程这座城市曾创下“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但如今
16、,这座城市却开始一心一意地追求“慢”。这个演绎了无数速度神话的城市,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沉淀下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在深圳蛇口矗立了三十年。过去,深圳人在它的激励下,创造了“深圳速度”,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现在,深圳人经过反思,开始了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未来,深圳人将赋予时间和效率全新的意义,让深圳再次先行。腾讯网今天的“深圳速度”发现问题 深圳特区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思考角度 深圳特区的开拓精神;深圳特区转型与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的联系;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知识点二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沿海港口开放城市:1984 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
17、州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2沿海经济开放区(1)1985 年以后,长江三角洲、_、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2)到 1992 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3经济技术开发区(1)目的:引进外资,生产_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2)特点:具有_的特点。(3)地位: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史学新论新时期的对外开放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的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它涵盖了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等等。
18、多年来我国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不断上升,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对外贸易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范海龙开放通商与对外开放的比较发现问题 对外开放的原则是立足国情,平等互利,进行经济技术交流;开放格局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战略;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成果显著。思考角度 对外开放对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生产、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知识点三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目的: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
19、岸城市,尽快把_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2成就(1)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2)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中国 20 世纪 90 年代_的重点和标志。上海改革开放知识点四 对外开放格局 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标志着我国全方位、_、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多层次史论要旨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改革目标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跟踪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20、教材批注微点拨思维升华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经济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1)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2)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3)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构图解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信息提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误区警示正确认识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1)经济特区的“特”指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2)特别行政区的“特”指
21、享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和特殊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即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归纳概括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1)“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时间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创办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2)“线”是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到 1992 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3)“面”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4)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5)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以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
22、地带和内地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6)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家国情怀倡议“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经济带地域范围更广,开放性更强,合作范畴更大,联系更密切,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实现利益共享。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当今中国积极实施的“走出去”战略的体现,更是中国担当大国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2读史用史史论结合主题 新时期我国的对外开放 史料一 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
23、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随着贯穿欧亚的第二座大陆桥在阿拉山口接轨,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王俊玲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史料二 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金勇进数字中国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 史料一:对外开放的过程“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4年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指对外开放的地点和范围史料二: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指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学会用史(1)根
24、据史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2)分析史料二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1)提示 从沿海到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开放。(2)提示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 深化拓展注重研思1.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形式及发展阶段(1)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通过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加快我国的发展。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
25、济的基础战略。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改革目标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跟踪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2)具体形式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是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兴办经济特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对外开放的特殊形式。(3)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 1978 年底到 1992 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放权、让利、减税来培育市场经济因素的阶段。第二阶段:1992 年到 2001 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第三阶段:从 2001 年至今,这个阶段中国加入了 WTO,经济体制与国际规则
26、全面接轨。2雄安新区的“新”(1)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将加强对新区与周边区域的统一规划管控,加强同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的融合发展。(2)探索用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新路径。雄安新区的设立,将为破解“大城市病”、建设现代化宜居城市提供新路径。(3)打造新时期改革开放新地标。雄安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责任重大、使命清晰,要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4 针对训练立德树人1.2020江苏高邮中学阶段检测1979 年 1 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读后当即表
27、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放手干”的第一步是()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1979 年 1 月”“邓小平”“香港厂商”“回广州开设工厂”“第一步”等和所学知识可知,1980 年设立深圳等四大经济特区,A 项正确。答案:A2改革开放后,天津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这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优惠政策。1988 年以后经国务院批准天津成立了()A沿海开放城市 B经济技术开发区C经济特区D滨海新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84 年,天津被列为全国首批14 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88 年以后成
28、为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答案:B31992 年,邓小平在深圳谈改革时说:“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表明()A民众对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认识不清B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目的是纠正“左”的错误C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误区D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仍然处于徘徊之中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由题干材料信息可知,邓小平认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受到“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的干扰,说明当时经济体制改革存在一定的误区,所以 C 项正确。A、B 两项
29、不能由题干材料信息得出,排除;D 项说法错误,排除。答案:C42020沈阳市质量监测浦东开发开放后,中央政府先后于 1990年、1992 年和 1995 年 3 次比较集中地赋予一系列特殊政策,给予上海更大的资金支持和自主审批权。这些政策充分体现了()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B浦东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C中国完全融入了全球化大潮D改革开放中的先行先试特点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对外开放,并非对内改革,故 A 项错误;中国最早开放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故 B 项错误;中国完全融入全球化大潮是在 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故 C 项错误;题干以浦东为例强调了“先后”“3 次”“给予特权”体
30、现了先行先试的特点,故 D 项正确。答案:D考情分析(1)从考查内容看,近五年高考集中考查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而且体现关注民生、关注“三农”、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担当意识,还结合他国的对外政策认识到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及与全球化的呼应。(2)从考查形式看,命题往往从中外对比联系的角度、从模块联系的角度入手,而且大部分在31题进行考查,少量涉及非选择题。复习备考应注意挖掘新的角度进行练习。(3)从考查方向看,将来高考会把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历程放到整个世界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分析。已考视角讲练考法一以全新的视角灵活考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1.命题点:改革开放新时期,农村经济结
31、构的调整2019全国卷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 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关键点拨:题干材料中,减少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还林还牧,举办集体企业,这使得农村比较单一的农耕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解析:结合材料“19791981 年,中国减少粮食产量,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部分地方退耕还林还牧”可知体现的是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A 项符合题意。这一时期仍然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
32、B 项排除。经济结构的调整并不会对经济体制产生太大影响,C 项排除。21 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项排除。答案:A2命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2016全国卷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解析: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农产品总产量大幅度提高,经济作
33、物种植面积扩大,其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扩大了农民生产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选 A 项。B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1980 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故 C 项错误。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 D 项。答案:A真题品悟题号命题特点 第1题还原情境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举办社队企业,还原历史情境考查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对比发现不同时期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变化所反映的经济体制的不同第2题史学前沿新的时代背景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如何创新、与时俱进考法二 挖掘历史题源创新考查中国特
34、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命题点:新时期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7全国卷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关键点拨:本题的关键信息:一是时间“1990年”,二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报告的主旨。解析:中国传统经济模式是完全的计划经济,“计划与
35、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肯定了市场的作用,实际上是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故 C 项正确。答案:C42018全国卷31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 农业工业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1982 29.28 74.925.389.5817.011988 23.28 773.5295.58372.55623.23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解析: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发展的领域多元化,农业类企业减少,而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服务业类增长很快,说明
36、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吸收大量的劳动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条件。A 项正确。答案:A真题品悟题号命题特点 以史为鉴 以罗斯福新政为案例,为经济体制改革助力第 3 题思想引领 解放思想,打破思想认识的束缚,厘清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巧妙切入以1982年和1988年两个时期乡镇企业行业分布为切入点。分析表格中乡镇企业行业分布的变动,认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第 4 题社会热点 2018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 40 周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待考视角预测考向一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角度命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所以首选农村改革。其次,过去社会主义探索的失误,对
37、农村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所以要从农村改革,关键是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题时需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分析。1命题点: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2020昆明一中月考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这一规定()A进一步突破了农村原有经济体制B反映了国家市场经济的建设目标C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展D体现了国家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解析:“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故 A 项正确;“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无法体现“市场经济的
38、建设”,故 B 项错误;“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无法确定是否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故C 项错误;由“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可知国家不存在市场经济,也无所谓宏观调控,故 D 项错误。答案:A2命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认为,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然很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村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这一认识()A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B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C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D调整了农村核算单位解析:根据材料“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然很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村建
39、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得出此事件为 1983 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故 A 项正确。答案:A考向二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角度命题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解题时需要注意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质,确立过程。3命题点: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1980 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些措施()A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B改变了单一的
40、公有制形式C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D有利于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解析:根据所学,1984 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就地收购”,依旧体现的是公有性质,故 B 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材料“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信息不符,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体现了成本、供求等市场因素,故 D 项正确。答案:D4命题点:新时期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2020河北石家庄一模1982 年 10 月 15 日,北京市房管局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首届换房大会。由于都是“公房”,不涉及房子的产权变更问题,办理手续很简单。十年后,劳
41、动人民文化宫不再举办换房大会,1998 年,中国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此后买房取代了换房。这一历程反映了()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发展B房屋产权和使用权分离C关注民生成为党和政府执政之要D政府管理职能逐渐减弱解析:由材料 1982 年、1998 年的时间信息,结合材料中 1982 年换房到 1998 年“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买房取代了换房”可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发展,故 A 项正确。答案:A考向三 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阶段特征角度命题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从 1980 年的经济特区到1984 年的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及内地而全面展
42、开。解题时需结合相关历史概念分析。5命题点:1984 年开始,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时期2020唐山市模拟1984 年初,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从此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时期。此后中国开始()A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开放沿海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C着手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化进程解析:材料反映的时间是 1984 年,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 1992 年,故 A 项错误;1984 年我国开放沿海 14 个港口城市,故 B 项正确;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3、体制的目标,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 2001 年,故 D 项错误。答案:B6命题点: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2020天津滨海七所重点学校联考下表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我国()时间直接利用外资额(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亿美元)差额(亿美元)2011 年1 1606005602012 年1 1177723452013 年1 1769022742014 年1 1961 0291672015 年1 2631 18083截至 2016 年 11 月1 1381 617479A.进一步融入了世界经济B对外开放呈现跨越式发展C利用外资规模呈下降趋势D对外贸易逆差呈增长趋势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直接利用外资额不断减少,而对外直接投资额逐渐增加并超过直接利用外资额,体现出中国在国外经济活动增加,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对外投资数额逐年增加,不能反映出我国对外开放呈现跨越式发展,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直接利用外资额与直接投资额的变化,不能体现利用外资规模呈下降趋势,故 C 项错误;对外贸易逆差是指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不占优势,与材料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不断上升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