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626.50KB ,
资源ID:389671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8967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3单元 第6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3单元 第6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

1、近代中国的历史,始于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终于独立、民主、自由、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间,列强通过不断侵华使中国日益陷入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中国各阶层则为救亡图存、维护国家主权进行着前赴后继的抗争。线索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经历了蚕食边疆、间接控制到全面侵略的过程。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外国势力开始侵入东南沿海一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遍布东部沿海并开始深入内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通过清政府间接控制了中国;日本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直接实行殖民统治。线索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经历了由单阶级独斗、多阶级联合到全民族抗争的过程。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最初表现为某一

2、阶级独自进行的反抗,如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后来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如五四运动是工人、市民、小资产阶级的联合斗争;抗日战争是包括海外华侨在内的全民族抗战。线索三: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五四运动时期,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参与并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一、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2)重

3、要原因:清政府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闭关锁国。(3)直接原因: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2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2)北犯:英军进攻厦门,攻占浙江定海,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3)扩大: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清军爱国将领海龄抗英殉国。(4)结束:1842年8月,英军舰队入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3结果:清政府屈辱求和,1842年8月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

4、定关税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1)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2)领事裁判权是列强在中国攫取的一种司法特权,依照这种特权,凡在中国享有此种特权的国家,其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不论其发生何种违背中国法律的违法或犯罪行为,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

5、由该国领事或其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其本国法律裁判,故“领事裁判权”也称“治外法权”。4影响(1)政治: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3)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社会转型:促使古老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半殖民地半封建“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6、,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思想文化上则表现为西方的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英法等国提出修订条约的要求,遭到拒绝。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2)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3)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4)美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

7、,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3结果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割地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开埠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增开天津为商埠其他权利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承认天津条约有效4.影响(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2)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三、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急需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中国:封建统治腐朽,

8、没有认真进行战争准备。(3)西方: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时期,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愿望强烈,普遍支持或默许日本的侵略行为。(4)朝鲜: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有利时机。2进程(1)丰岛海战: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不宣而战。(2)平壤战役:1894年9月,清军失利,退回国内。(3)黄海战役:1894年9月,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由于李鸿章保船避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4)辽东战役:1894年10月,日本占领大连、旅顺等地。(5)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危害割辽东半

9、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4影响(1)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

10、大加深了。(2)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军事改革,编练新军。(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义和团运动(1)背景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直接原因:山东外国教会洋教势力的猖狂。(2)口号:“扶清灭洋”。(3)败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的强大与共同镇压。(4)作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对“扶清灭洋”的认识“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从侧面反映了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灭洋”具有鲜明爱国主义色彩,但同时又盲目排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

11、社会的进步,“扶清”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对清政府的阶级本质认识不清。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2)过程: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义和团与清军廊坊阻击战八国联军占领天津、攻陷北京。(3)结果:签订辛丑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危害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

12、线的战略要地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中国外交近代化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列强对清政府由地方官员办理对外交涉、交往,而没有中央级的外交机构的状况极为不满,1861年,总理衙门的设立,才开始改变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一切“洋务”,也不是一个专门办理外交的机构,直到1901年,清政府下令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中国才真正实现了外交形式的近代化。(4)影响:

13、辛丑条约的签订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119世纪7090年代边疆危机(1)西北: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1878年2月,左宗棠收复新疆。(2)西南:法国企图以越南为跳板侵略中国,1885年3月,冯子材率清军打败法军,但中法于6月签订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3)东南:日本侵略中国台湾。2瓜分中国的狂潮(1)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清政府向欧洲借款交纳日本“赎辽费”和战争赔款。(2)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1晚清社会的剖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缘由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

14、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思维激活史料作者指出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历史必然性。2甲午中日战争推动中国近代化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思维激活史料作者提出了迥异于现行教材的观点,肯定了甲午中日战争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

15、程。3列强侵略带来的双重影响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思维激活近代前期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晚清政府都遭到耻辱性失败,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探究1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史料一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

16、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史料二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中国文明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1)史料一说明领事裁判权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修改条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2)史料二说明在中国向近代文明转型的过程

17、中,鸦片战争有客观上的进步意义。(1)阅读史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指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2)史料二中作者的主要观点如何?作者是从哪一角度评价此次战争的?提示(1)观点: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时间: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影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2)观点:鸦片战争是使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的转折点。角度:近代化或现代化。两次鸦片战争后的社会转型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中国步入近代历史社会政治导致晚清政局的变化,出现洋务派和顽固派,

18、他们在对待西方先进科技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社会经济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阶级关系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产生社会思想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对外关系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探究2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

19、响史料一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马关条约史料二凡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商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地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1)史料一反映了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置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只交所订进口税。(2)史料二指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界线的

20、原因。(2)史料二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提示(1)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出现,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掀起了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2)直接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间接影响: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1)破坏性剥夺了中国无数人的基本生存权,疯狂地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政治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

21、,使其侵略“合法化”,中国领土、司法、海关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上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丧失了独立地位,造成中国近代贫困和落后,阻碍了近代经济的发展。(2)建设性:西方列强把西方工业文明带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促使晚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同时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秩序(自然经济趋向瓦解;中国被迫卷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为中国近代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西方启蒙思想传入,儒家传统思想受到强力冲击。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开始与国际

22、接轨。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近代列强侵华对我们的启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在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中居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的转变过程中如此步履维艰、艰险迭起呢?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认为主要是由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你赞成材料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的哪一种观点?请结

23、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00字左右)解析如果选择外因论,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论证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如果选择内因论,从中国封建势力的顽固、政治运动的频繁动荡论证政治表现,从自然经济和传统的经济政策论证经济表现,从传统文化论证文化的表现。答案观点一:外因论。论证:政治方面,列强通过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列强在中国扶植代理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列强的侵略造成近代中国局势动荡,缺乏稳定的环境。经济方面,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

24、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传统手工业遭到排挤和打击,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列强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观点二:内因论。论证:政治方面,封建制度根深蒂固;守旧势力的反对与阻挠;政治运动频繁、长期的社会动荡。经济方面,自然经济长期居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及闭关锁国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阻碍,封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思想文化方面,封建礼教的束缚;文字狱和八股取士政策的存在。近代列强侵华对我们的启示(1)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在“古今一大变局”中被迫一次次地妥协,开始了痛苦的转型。这启示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积极提高国家的综

25、合国力,中国更要和平崛起。(2)在西方列强的侵略战争下,腐朽封建的清政府败得体无完肤,这就启示我们要顺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3)闭关锁国没有出路。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大力深化改革,积极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和文化,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新高考选择性考试示范命题点:鸦片战争对清朝外交的影响(2021广东选择考适应性测试6)鸦片战争之前,按国际惯例,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条约以缔约方或第三方的文本作为解决争议的准本。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却以英文文本为准,中法天津条约以法文文本为准。此后,以外文文本为准本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反映出清政

26、府()A 丧失与列强交往的主动权B 逐步接受国际惯例C 主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D 坚守天朝上国观念尝试解题_A中国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外文文本为准本,这有利于列强对条约进行曲解,使清政府丧失与列强交往的主动权,故选A项;根据题意可知,以外文文本为准本的现象不是国际惯例,排除B项;清政府被迫接受了这一不平等现象,不是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理念,排除C项;以外文文本为准本不是坚守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D项。全国卷新情境考法借鉴【考法示例】运用知识情境,隐性考查近代中国落后的外交理念(2018全国卷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

27、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知情境:面对甲午战争时期日本的舆论宣传,清政府无所作为。明立意:本题以日本的舆论宣传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抓关键:“清政府却无所作为”。理思路:解答此题要考虑:面对日本的舆论宣传清政府为什么“无所作为”? 显然是清政府不了解日本侵略者舆论宣传的动机。日本开展舆论宣传显然是为了争取西方列强对它侵略中国的支持,但清政府却不懂得这

28、些。这说明腐朽的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故本题应选C项。【真题体验】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2016全国卷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C由材料可知,一些西方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中国拥有军备优势,这与洋务运动兴办军事企业、编练海军、举办民用工业和新式教育,多方面推进近代化并取得明显成效有关,故C项正确。模拟题培素养仿真演练1(2020吕梁一模)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

29、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A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尚未形成B英国的利诱政策非常有效C英方记载有违基本的事实D民众对清朝封建统治严重不满A由材料鸦片战争期间民众的表现可知,当时中国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许多人还看不到民族国家利益的存在,没有意识到英国军队的侵略性,故选A项;民众主动为英军服务,并非英军利诱,排除B项;据材料“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可知,英方记载有一定的可信性,排除C项;材料中反映的是中国民众和英军的关系,没有涉及民众对清朝封建统治

30、的态度,排除D项。2(2020深圳二模)1841年,英军对广州发动进攻,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三元里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周边百余村的团练手持戈矛犁锄,“将方、圆两炮台四面围住,各处设伏”,使得英军“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三元里抗英说明()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小生产者存在固有阶级局限C战斗的意志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D民众团结抗争勇于反击侵略D材料“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体现出民众团结抗击外来侵略,故选D项;A项是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带来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民众的抗争精神,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关,排除B项;战斗的意志只能部分影响战争成败,实

31、力才是取胜的关键,排除C项。3(2021惠州调研)据18421859年的中国对西方外交机制网络示意图(见如图)可以推断,当时清政府()A建立统一外交机构的必要性B沦为“洋人的朝廷”C摆脱了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D中央集权受到挑战A18421859年,中国对西方外交机制网络示意图中显示,皇帝通过“闽浙总督”“五口通商大臣”“两江总督”等地方军政长官,联系相关巡抚和地方府、道长官管理五个通商口岸和涉外事务,没有专门的机构和职员,体现出当时国家建立统一外交机构的必要性,A项正确;19世纪中期,清政府还未沦为“洋人的朝廷”,B项错误;摆脱了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央集权受

32、到挑战,D项错误。4(2021仙桃检测)甲午战后,英国人赫德评论说:“日本根本是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就像我相信单拿一根筷子不能吃饭那样,我们必须要有第二只筷子实力。但是中国人却认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期望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作者想要说的是()A国际关系中主要靠实力B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C日本的“铁拳”比中国的正义更实际D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D赫德认为,成事需“正义加实力”“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即“单靠正义”不一定能“成”事,D项正确;赫德不是单纯讲国际关系,而是评价甲午战争,排除A项;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

33、义的,但是赫德认为战争不是讲正义就能获胜的,B项错误;赫德的意思是不但要靠正义,还要靠实力才能成事, C项与题意不符。5(2021湖南招生适应性考试) 18751894年,清廷共计派出76位常设驻外使领。此前清廷只有前往藩属册封的“天使”,和偶尔派出的负有特殊使命或观光考察性质的临时性使节。这种变化反映()A中国传统朝贡外交体制终结B清廷摒弃了“天朝上国”观念C中外关系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D清朝对外交往发生制度性变化D根据“清廷共计派出76位常设驻外使领”可以看出清政府已经走向了近代外交,较之前“清廷只有前往藩属册封的天使”的传统外交来看,已经发生了制度性的变化,故D项正确;终结的说法太绝对,排

34、除A项;摒弃太绝对,排除B项;C项也表述太绝对,不能反映根本性变化,排除。6蒋廷黻先生说:“我们近代对付西洋的方法不外采用西洋枪炮及雇用西洋的军人。西人近代对付我们不外学我们疏通衙门的秘诀,且雇用汉人替他们跑衙门。”中西方的这些做法()A有利于推进中国近代化B淡化了近代中国的屈辱C折射出中西方文化差异D阻碍了西方的侵略步伐C材料中中国“采用西洋枪炮及雇用西洋的军人”和西方“雇用汉人替他们跑衙门”体现了当时中国人购置中国原本没有的器物、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西方人雇用汉人解决中国人特有的人情关系问题,折射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故选C项;材料中未涉及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排除A项;近代中国屈辱主要体现在西方人的特权和对我国各类主权的侵害,材料中未体现近代中国屈辱的淡化,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出西方人在侵略中国过程中手段灵活而非受到阻碍,排除D项。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