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109KB ,
资源ID:3894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8940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课时跟踪:模块1 第7单元 第19讲 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课时跟踪:模块1 第7单元 第19讲 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

1、模块一 第七单元第19讲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安徽安庆示范中学高三联考)戊戌变法前,追随康有为的梁启超在公开发表的论著中提倡尊孔保教,致力于儒学的宗教化。而到了1902年,梁启超却公开反对保教。梁启超这一变化折射出当时()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动摇 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D维新派已赞同革命解析:选B材料“戊戌变法前提倡尊孔保教到了1902年公开反对保教”,表明了梁启超救亡图存的思想,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其思想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故选B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排除A项;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排除C项

2、;维新派主张改良,且梁启超不能代表整个维新派,排除D项。2(2020届吉林长春一模)1902年,梁启超认为“史馆中数十万卷之著录,其资格可以养吾所欲、给吾所求者,殆无一焉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梁启超倡导的史学革命旨在()A发动群众革命 B复兴传统史学 C唤醒民族意识 D推进维新变法解析:选C据材料“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可知梁启超倡导史学革命目的是唤醒民族意识,挽救民族危机,故选C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倡导史学领域进行改革,没有涉及发动群众革命的内容,排除A项;据材料“史馆中数十万卷之著录,其资格可以养吾所欲、给吾所求者,殆无一焉”可知,梁启超认为传统史

3、学没有可满足其需要的地方,故要进行史学革命,排除B项;从材料时间可知,梁启超倡导史学革命是在1898年维新变法之后,排除D项。3(2019届河南开封高三定位考试)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曾积极主张“保教”,立儒学为国教,作为变法的重要理论根据;后失败流亡日本,公开反对保教,告诫其最大危害是“束缚国民思想”。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梁启超思想的西化C意识到思想自由的重要性D儒学主张违背时代的需要解析:选C根据材料“后失败流亡日本,公开反对保教,告诫其最大危害是束缚国民思想”可知,梁启超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意识到思想自由的重要性,故选C项;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排除A

4、项 ;梁启超的思想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但不能说西化,排除B项;梁启超认为儒学最大危害是“束缚国民思想”,排除D项。4(2019届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高三一模)西方媒体曾评论近代中国某一事件“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这一事件()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B借助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变革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析:选B由材料“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可以推断材料中事件发生在19

5、世纪末,联系“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及史实可知,该事件为中国近代的维新变法,维新变法中借助传统儒家思想宣传变法,故选B项;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排除A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排除D项。5(2019届辽宁凌源一模)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明确提出要“设议院”,使“政皆出于一堂”,“事皆本于众议”,“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据此可知,康有为主张的君主立宪制()A直接照搬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B没有摆脱君主专制思想的羁绊C体现了当时中国民众的斗争需求D为后来民主共和思想奠定基础解析:选B依据材料,康有为在

6、上清帝第四书中明确提出要“设议院”,使“政皆出于一堂”,“事皆本于众议”,“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由可行的采用,不可行的可不予理睬,可知康有为的君主立宪仍然强调君主的权威,所以应该是没有摆脱君主专制思想的羁绊,故选B项;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统而不治,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而康有为仍然强调君主权威,所以不是直接照搬英国的君主立宪,排除A项;康有为主张的君主立宪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而非中国民众的斗争需求,排除C项;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主张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进行渐进的改良,而民主共和思想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以康有为主张的君主立宪不能为民主共和思想奠定基础,排除D项。6(

7、2020届四川高三联合诊断)从1894年,孙中山在建立兴中会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宗旨;到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这反映出孙中山()A改变了社会变革手段 B近代民族观念的根本变化C革命目标的巨大进步 D丰富了近代民族国家构想解析:选C从1894年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到1905年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难看出后者的革命目标增加了创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重新分配土地财富的内容,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坚持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以挽救中国,其革命手段没有改

8、变,排除A项;“根本变化”说法有误,此时的孙中山仍然具有狭隘的民族观,排除B项;从1894年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到1905年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可知,孙中山关于民族国家的构想没有变化,排除D项。7(2019届福建福州二模)孙中山指出,凡是私人能力所及,或更宜私人经营的企业,均应由私人经营,“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凡是攸关国民生计,具有独占性质的企业,均应“由国家经营之”。据此可知,孙中山的工业化道路()A强调国家资本主义为主导 B排斥利用外资振兴实业C注重公私合营企业的建立 D重视个人和国家相结合解析:选D通过题干可知,孙中山主张对不同性质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如“凡是私人

9、能力所及,或更宜私人经营的企业,均应由私人经营”,“凡是攸关国民生计,具有独占性质的企业,均应由国家经营之”,据此可知孙中山的工业化道路特别重视个人和国家的结合,故选D项;题干提及了孙中山主张对不同性质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至于孰轻孰重,在题干中没有提及,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及利用外资发展实业问题,并且,孙中山是主张利用外资来发展实业的,排除B项;通过题干可知,孙中山主张对不同性质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在这两种经营方式中,没有公私合营这种形式,排除C项。8(2020届河南安阳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调研)1926年,台湾同胞举行孙中山逝世两周年纪念会,著名活动家蒋渭水向大会呼吁:“孙中山临终之

10、时,尚连呼和平、奋斗、救中国数十声。希望今夜出席的人,深深接纳孙先生最后的呼声和平、奋斗、救中国!”这反映了当时()A孙中山已成为民族主义化身B台湾同胞对国家领袖的敬仰C蒋渭水身居台湾国民党要职D两岸同胞对国家命运的担心解析:选A根据材料“深深接纳孙先生最后的呼声和平、奋斗、救中国”可知,孙中山努力唤起有识之士的救国意识,这体现了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内涵,故选A项;材料强调对孙中山思想的重视,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排除;材料体现了台湾同胞对孙中山思想的重视,“两岸同胞”说法表述有误,排除D项。9(2019届安徽蚌埠模拟)有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武器,主要来

11、自西方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论者多将该运动以“反传统”一言以蔽之,其实,这场文化运动承袭着中华元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等要义。该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对传统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倾向B纠结于传统与现代文化的选择问题C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融合D借助传统文化传播西方的民主思想解析:选C材料中“这场文化运动承袭着中华元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等要义”的信息反映出该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没有绝对地否定传统文化,而是体现了传统和现代文化的碰撞融合,故选C项,排除A项;材料中对新文化运动认识的观点明确,排除B项;借助传统文化传播西方思想的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思想,排除D项。10(2

12、019届安徽毛坦厂中学高三联考)胡适说:“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但是我对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当尊崇的;我对十二世纪新儒学的开山宗师的朱熹,也是十分崇敬的。”这表明胡适()A区分封建统治思想与儒学B用科学方法对待儒家思想C成为了新时期儒学的代表D促进了新儒学的弘扬光大解析:选A由材料“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但是我对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当尊崇的”,可得出其主要意图是要区分封建思想和儒家学术之间的区别,故选A项;“但是我对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当尊崇的;我对十二世纪新儒学的开山宗师的朱熹,也是十分崇敬的”没有

13、体现科学的方法,排除B项;“十二世纪新儒学”是指宋明理学,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展开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没有发扬宋明儒学的内容,排除D项。11(2019届青岛高三月考)1922年10月陈独秀发表文章批评议员林宗孟和学者胡适等到美国前公使芮恩施家中谈宪法,告诫他们“不要上美国帝国主义的当”“不要于不知不觉中引导一部分人民或青年学子去亲美国帝国主义才好”。据此可见,与新青年的宗旨相比,此时的陈独秀()A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主要的反美国代表B成功地领导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C实现了从思想启蒙到政治斗争的转变D成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袖解析:选C据材料“1922年不要上美国帝国主义

14、的当,不要于不知不觉中引导一部分人民或青年学子去亲美国帝国主义才好”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共“一大”陈独秀当选为中共书记,1922年中共“二大”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目标,因此实现了从思想启蒙到政治斗争的转变,故C项正确。12(2019届郑州高三月考)1919年2月,保守复古的林纾对陈独秀、蔡元培诸人进行批判,捍卫文言文与孔孟之道,蔡元培回信辩驳。这一论战使得新青年声名大振,“最高印数达到一万五六千份”。这反映出当时()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B文化平民化成为趋势C传统文化被新文化否定 D追求新思想成为主流解析:选B由材料“保守复古的林纾对陈独秀、蔡元培诸人进行

15、批判,捍卫文言文与孔孟之道,蔡元培回信辩驳”“论战使得新青年声名大振,最高印数达到一万五六千份”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促进文化平民化,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届四川教考联盟高三毕业班三诊)(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时,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

16、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

17、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 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4分)解析:(1)从材料整体来看,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产生发展的整个历程,从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到明清,

18、儒家核心思想贯穿始终,体现了其传承性;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从内容上涵盖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体现了多样性;在儒家文化形成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文化来发展完善自己,如汉代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宋明理学又吸收了道教、佛教的理论来完善自己,体现了它的包容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发展完善自己,但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又注重和中国社会的实际相结合,体现了其本土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占据主流地位,所以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伦理道德。(2)第一小问“表现”,从材料二“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19、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传统的封建礼教,倡导新的资产阶级的道德价值观念,由为专制服务到为民主政治服务;从材料二“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来看,新文化运动主张个性解放,提倡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向近代的转向是由中国社会现实决定的。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民族危机的加深推动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这次思想解放运动

20、的转向提供了条件。(3)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心理认知,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丰富民族精神,为当代国家治理提供借鉴,还可以为世界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答案:(1)特点:传承性,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贯穿始终。多样性,古代传统文化领域广阔,有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包容性,传统文化在历史上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成果。本土性,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重伦理,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秩序。(2)表现:由维护封建礼教转变为批判礼教;由压抑人的个性转变为重视人的个性;由为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适应民主政治;由重等级秩序转变为重自由平

21、等。原因:民族危机的严重;北洋军阀统治下政治黑暗;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思想的传播,冲击了国人的思想。(3)价值: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民族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丰富民族精神;为国家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请结合中国近代前半期(18401919年)思想发展的历程,论证上述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解析:根据材料“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

22、一个洪峰,而是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可以得出,近代前期,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这些不同的派别在民族危机面前提出过不同的主张,他们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是在不断地深化的。据此可以拟定一个论题: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前后相继、高潮迭出的过程,结合中国近代前半期(18401919年)思想发展的历程,论证上述观点即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答案:示例一观点: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前后相继、高潮迭出的过程。论证: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以新的眼光

23、审视世界。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以此为先导,学习西方成为近代的思想主流。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地主阶级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行“中体西用”的文化主张。同时,洋务派就是否学习西方科技的问题同顽固派进行了论战,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出“中体西用”思想的弊端,促使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深刻反思,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推动了知识分子把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示例二观点: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前后相继、不断发

24、展的过程。论证: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加深以及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汇聚成一股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派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融合,主张变法维新。同时,维新派与顽固派围绕要不要维新变法等问题进行了论战,推动了维新思想的传播,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使孙中山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才能抵御侵略,挽救危机。他吸收西方进步理论融合中国传统思想,提出“三民主义”,发动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的失败,使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由此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