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91 ,大小:5.79MB ,
资源ID:389267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8926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课件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24.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课件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24.ppt

1、必修三 文化发展历程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4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考纲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课标提示随堂训练知能巩固 03创新课堂高效学案01课 时 作 业警示易错技法总结02创新课堂高效学案 01 夯基础活思维拓视野全程导学百家争鸣【轻巧识记】百家争鸣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时代特征: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两个历史趋势: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社会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三种治国思想:儒

2、家推崇“人治”,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法家主张“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应时势和民心。四个思想派别:儒、道、法、墨。孔子思想中体现人文精神的有哪些?提示:(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境。(2)“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个人素质的提高。诸子百家中,为什么法家思想最有利于封建统治者?提示:(1)法家思想认为历史向前发展,人们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2)法家思想主张实行君主集权,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巩固。(3)地主阶级必须依靠严厉的刑罚,镇压人民

3、反抗和旧贵族势力的反扑。孟子提倡的“仁政”与孔子提倡的“仁”是否相同?提示:二者不同。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儒家、法家和道家的治国思想有何不同?提示:(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根据下图阐释孔子思想体系各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提示:由上图可以看出

4、如下几点:(1)孔子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仁”“礼”“中庸”“有教无类”和“德治”的思想,其中“仁”的思想是其核心。(2)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这是其“仁”的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3)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人人有受教育的资格,这是“仁”在教育方面的体现。(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保证“仁”的实施。(5)孔子主张“中庸之道”,通过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保持“仁”的常态化。儒学思想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提示:(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儒家提倡“孝”、“

5、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分析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提示:(1)三者的思想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从思想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孔子以维护奴隶主统治为目的,孟子和荀子则为了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

6、会的需要。(2)三者都以“仁”为思想核心。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都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三者都提出民本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则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4)三者都对人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特别是孟子的“性本善”和荀子的“性恶论”有明显的分歧。诸子百家思想内容上的不同体现出不同的时代性和阶级性。提示:(1)奴隶制的瓦解,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统治提出自己的观点。老子、庄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

7、”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态度。孔子的主张是“仁”“克己复礼”,即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2)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封建统治。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体现了战国时期的新兴地主阶级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方面的朝气和信心。(3)韩非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根据现实的变化来制定政策,这种主张变法革新的历史观为当时

8、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1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如何体现的?2法家思想在当时有何现实意义?试答:孔子的“为政以德”,孟子的“民贵君轻”及荀子的“君舟民水”。试答:不仅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借鉴。3主张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学派是哪一家?试答:道家。【观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

9、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大战役”。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第三场是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解读】本段材料主要描述了著名学者易中天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观点。(1)作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的反映,众多学派涌现,互相辩论、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百家争鸣的治国主张辩论,总体主要有三大之争:儒墨、儒道、儒法之争。其核心是儒家,说明了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但争鸣的结果是法家获得了统治者的青睐。“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

10、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立体剖析】审题 题干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A项轻徭薄赋意思是减少对人民的剥削,实行宽松的政策,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排查分析B项均贫富与材料不相符合排除C项根据材料,孟子的主要观点是: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从而分析出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正确排查分析D项民贵君轻是孟子的观点,但材料没反映排除【正确答案】C某人举出两个政府施政不当的例子,说明他对政治及国家运作的想法:例一:有位正直的人,向地

11、方官检举他的父亲偷了一头羊。地方官却下令将他杀掉。从此以后,没有人敢向政府报告事情。例二:一位军士每战必败,问他原因。军士说是家里有老父要奉养。政府不但不治罪,反而予以嘉奖。这个国家的军队从此再也无法打胜仗。此人最可能是谁()A孔子 B荀子C老子D韩非子解析:两个例子强调过分重视孝道,反而使国家遭受不利,明显是在批判儒家的思想。此人以统治者的利益为优先考虑,强调法的“无私性”,很容易判断出是法家的思想。答案:D下图人物分别是泰国总理英拉、德国总理默克尔、韩国总统朴槿惠,她们是国际政坛一抹亮丽的风景。她们在本国政治、经济、外交的发展中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凤凰网历史纪录片曾经评论道:她们能够以柔克

12、刚。回顾历史,这一点,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曾经说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下列对老子的这种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B这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的思想C体现了无为而治的思想D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解析: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老子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的思想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的思想,该思想指出了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但是他认为这种转化是无条件的,因此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的思想。应选B。答案:B汉代儒学【轻巧识记】董仲舒的新儒学可归纳为“一、一、二、三”一个核心:天人感应。一个实质:文化专制。两个目的:适应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需

13、要。三点主张:“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和提倡孝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提示:(1)根本原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2)直接原因: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3)具体原因:汉武帝的举贤良对策为董仲舒阐发儒学思想提供了良机。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孔孟的儒家思想有何区别?提示: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

14、阳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其核心内容是“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宣扬皇帝是“代天治民”,神化了封建统治,是带有神学倾向的儒学。这些思想与孔孟提倡的“仁”和“仁政”为核心的儒学有区别。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儒家思想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提示:(1)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2)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3)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董仲舒新儒学形成的意义。提示:(1)有利于国家统一。(2)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3)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儒家思想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15、4)限制君主的权力,使君主实行“仁政”。(5)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区别。提示:(1)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能够取得统治思想的主流地位,主要还是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2)新儒学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糅合了阴阳家、道家及法家的一些思想。而先秦儒学所宣扬的“仁”“礼”“仁政”“民本”也为新儒学所继承。(3)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的官方学说。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对董仲舒新儒学

16、思想的认识。提示: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既有积极可取的精华,也有需要摒弃的糟粕。(1)“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主义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所要摒弃的是其中的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治久安的。(3)“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这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

17、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是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融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依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董仲舒“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实质是什么?试答: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2董仲舒新儒学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的关键因素是什么?3中国古代儒家学者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其目的是什么?试答:它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试答:为君主专制服务。【观点】臣谨案春秋之文,求王道之端,得之于正,正次王,王次春。春者,天之所为也;正者,王之所为也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道之端云尔臣谨案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

18、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春秋深探其本,而反自贵者始。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班固汉书董仲舒传【解读】材料主要描述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政治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即思想上也必须统一;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统一。史记载:汉武

19、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立体剖析】审题 题干 公孙弘因为精通春秋(儒家经典)而位列三公A项“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指的是“天下学士”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家经典,而不是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排除排查分析B项“天下学士”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家经典,材料没有体现平民将相大量涌现排除C项孔子春秋时期创立儒学,在汉武帝之前儒学已经在民间兴起排除排查分析D项公孙弘因春秋这一儒家经典而获高位,起到了社会示范作用,这突出地表明儒学地位有了显著提高正确【正确答案】D 中国古代帝王自

20、称“天子”,对天地非常崇敬。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右图是明清皇帝祭祀上天祈求丰收的天坛。这种现象与我国古代儒家()A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有关B荀子的人道有为思想有关C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有关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有关解析:董仲舒认为皇帝承天命而治天下,以此来神化皇权。祭祀天地是皇帝宣扬自己统治正当性的重要活动。答案:D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统治者采取任何措施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汉武帝即位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加强君

21、主专制中央集权,而董仲舒的新儒学又恰恰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答案:B 警示易错技法总结02 微点拨 补短板 启智慧名师微课1“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指有一百家学派。错误。“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思想流派有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等。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重视。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最受统治者重视的是法家思想。而儒家思想是在西汉时期,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并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教的创立者。错误。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不是道教的创立者。道教是东汉时期创立的,道教理论来源于道家思想

22、。4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在本质上是不同的。错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在本质上都是思想专制,只不过采取的手段不同,秦始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思想专制,而汉武帝通过和平手段实现。5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意思是事事不作为,放任自流。错误。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并非事事不作为,放任自流。所谓“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顺其自然。统治者不要过分威逼百姓,以免官逼民反。6孔子、孟子、墨子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错误。孔子的德治思想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孟子的“仁政”思想则是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的;墨家的思想是从小生产者的利益出发的。

23、7孔孟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无本质区别。错误。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君”为本,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是一种统治策略,绝无现代民主思想意识。而现代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是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两者有本质的区别。8韩非子的“法治”与现代“法治”没有本质的区别。错误。韩非子的“法治”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其实质是专制主义。它完全是为了君主一人的利益,是专制王权的统治手段,缺乏现代“法治”的积极因素,二者有本质的区别。9汉朝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思想。错误。西汉初年的统治思想是道家思想。从汉武帝开始其统治思想变为儒家思想。10“罢黜百家,独尊儒

24、术”中的“儒术”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11董仲舒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错误。董仲舒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而确立儒学正统地位,是新儒学的作用和影响。1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完全否定诸子百家思想。错误。“罢黜百家”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诸子百家思想,而是在对儒家“民本”思想继承与发扬的基础上,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形成新的儒学。图1 孔子讲学图读图要领:(1)图片背景:春秋晚期,社会经历划时代的变

25、革。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2)图示内容:孔子创立儒家学派,首创私人讲学。在孔子讲学图中,孔子盘坐于台席,弟子跪围于四周。众弟子年龄悬殊,衣着各异。反映了孔子重视“礼”、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3)应用提示:根据图片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教育思想及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图2 五经书影读图要领:(1)图片背景: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改造的儒学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需要,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图示内容: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3)应用提示:根据图片考查董仲舒对儒

26、学的改造内涵、实质及影响,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过程等。选择题题解:一审、二联、三比、四查一审:仔细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考查两者的所有关系包括区别与联系。二联:联系教材中相关的知识,抽取、储备与题意相关的知识,并进行对比。三比: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联系比较,先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错误,再看备选项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四查:审查备选项,只有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才能最后入选。总之,解答比较题先确定可比内容的正误才有可能作出比较,即“先量体再裁衣”。【例证】(2014山西模拟)孟子梁惠王上中说,小农一般只要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即可养“数口之家”。其宣扬的是()A回归小国寡民的消极思想B地主阶级以民为本的思想C儒家仁义孝悌等纲常礼教D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优点解析 本题考查孟子仁政思想,关键是把握孟子思想的核心即民本、仁政,小农能养家糊口关键在于统治阶级以民为本。故选B项。答案:B【练习】下图是一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某一思想流派时整理的示意图,这一思想流派是()A法家 B儒家C道家 D墨家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法家在秦朝受到推崇,A项错误;道家和墨家从来就不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主流,C、D两项错误,故选B项。答案:B温示提馨请 做:随堂训练知能巩固(点击进入)温示提馨请 做:课时作业24(点击进入)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