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92 ,大小:3.64MB ,
资源ID:389255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8925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共92张PPT)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共92张PPT) .ppt

1、目 录 Contents 考情精解读 考点1考点2考点5考点4考点3A.知识全通关 B.题解 大突破模板考情精解读 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考纲解读 命题趋势 命题规律 考情精解读 1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01知识体系构建 考纲解读 命题规律 考情精解读 2 命题趋势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考查内容 2016全国 2015全国 2014全国 自主命题区域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分布、危害及治理措施【50%】全国,38(1)全国,38(3)全国,36,24分 2016沪,(十六),18分 2015沪,(十四)

2、,18分 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的功能、开发及保护措施【40%】全国,38(2)全国,38(3)2015津,89,8分 知识体系构建 考纲解读 命题规律 考情精解读 3 1.热点预测 高考侧重于考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森林、湿地的生态效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多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判断、成因分析、危害概述、治理措施的论证等。2.趋势分析 2018年高考,试题将会更加灵活多样、更加强化对考生的能力考查、更加注重地理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备考时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是复习的重点,热带雨林的保护可与全球变暖等知识联系起来。命题趋势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

3、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知识体系构建 考纲解读 命题规律 考情精解读 4 返回目录 命题趋势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命题趋势 知识全通关 知识全通关 1 考点1 荒漠化 继续学习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 荒漠化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有: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名师提醒】石质荒漠化与次生盐碱化的分析 1.石质荒漠化的分析(1)成因:人为活动是产生石漠化的主要原因。长期的自然植被破坏,大面

4、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山区土层薄,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裸露,呈现“石漠化”现象。(2)危害:丧失土地资源,又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出现严重人畜饮水困难。(3)措施: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制定优惠扶持政策,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防护林种植、水土保持、人畜饮水、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结合起来分析。知识全通关 2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2.次生盐碱化的分析(1)成因:自然方面(频繁的旱涝灾害;地势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社会经济方面(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

5、设等)。(2)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不能只灌不排;选种耐旱、耐盐碱作物;农田覆盖;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知识全通关 3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知识全通关 4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2.荒漠的分布 热带荒漠区:大致在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内部到大陆西岸地区,平均位置约在南、北纬1530。温带荒漠区:主要分布在35N50N 的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中心部分,但在南美洲却出现在大陆东岸,即阿根廷大西洋沿岸的巴塔哥尼亚荒漠。3.世界荒漠带形成的四种原因(1)撒哈拉、澳大利亚和西亚等地区的荒漠是在热带沙漠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成因是受副热带高

6、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2)阿塔卡马荒漠(南美洲西海岸)、索马里半岛的荒漠等,其形成与寒流的影响有关。(3)中亚、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是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原因是深居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4)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荒漠,也是在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条件下形成的,但其形成的原因是安第斯山的阻挡,受不到西风的影响,降水稀少。知识全通关 5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知识全通关 6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辨析比较荒漠、荒漠化与沙漠化的区别1.荒漠与荒漠化 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地区的一种自然景观

7、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现象,它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2 荒漠化比沙漠化具有更广的含义,它还包括盐碱化、石漠化等引起土地 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过度的人为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的景观。继续学习 4.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 (1)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a.基 本条件气候干旱。知识全通关 7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b.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知识全通关

8、8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较差平地多疏松沙质沉积物 知识全通关 9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c.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d.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继续学习 人为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

9、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知识全通关 10 返回目录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因素 分布地区 破坏原因 危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 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 严重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 草原地区 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 知识全通关 11 返回目录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因素 分布地区 破坏原因 危害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 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利用不当 绿洲地区

10、 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 次生盐渍化 灌溉农业区 大水漫灌 工矿交通 建设中不 注意环保 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破坏土壤、植被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 知识全通关 11 知识全通关 12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地区 水资源合理利用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陆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2)治理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知识全通关 13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分布区 措施 生物 措施 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 封

11、沙育草 绿洲前沿地带 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绿洲内部 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工程 措施 在缺乏水源的地区 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知识全通关 14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知识全通关 15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 知识全通关 16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知识全通关 17 考点2 水土流失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成因(1)自然因

12、素 自然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其主要类型及影响如下表所示:继续学习 知识全通关 18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自然因素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降水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就越严重 地形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植被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径流的能力就越弱,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土壤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 知识全通关 19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13、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知识全通关 20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知识全通关 21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2.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如下所示: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知识全通关 22 继续学习 知识全通关 23

14、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3.水土流失治理,宜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下表所示: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知识全通关 24 工程措施 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措施等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生物措施 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 农业技 术措施 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等 继续学习 知识全通关 25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思维拓展 图解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

15、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通过多年的探索,三大措施相结合,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知识全通关 26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知识全通关 27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4.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对比 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典型区域,但两者在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知识全通关 28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1)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 共同点:人为滥垦乱伐;不同点: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南方低山丘陵区降水丰沛。知

16、识全通关 29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2)两地水土流失危害对比 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主要原因:南方低山丘陵区人均土地少,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南方低山丘陵区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土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土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知识全通关 30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3)两地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对比 黄土高原侧重退耕还林、还牧;南方低山丘陵区侧重发展多种经营。1.世界森林的分布 考点3 森林的

17、开发与保护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知识全通关 31 继续学习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知识全通关 32 继续学习 2.森林的作用(1)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知识全通关 33 继续学习(2)雨林的生态环境效应 3.热带雨林破坏 (1)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知识全通关 34 继续学习 (2)危害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其后果不堪设想。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 水减少,气候异常,全球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

18、生频度和强度将加大。使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锐减。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知识全通关 35 继续学习 4.雨林开发保护措施(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等。(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4)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5)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知识全通关 36 继续学习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知识全通关 37 地区 主要作用 丘陵、山地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较

19、干旱的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城市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 道路两侧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热带雨林 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 继续学习 规律总结不同地区森林(绿地)的作用分析考点4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知识全通关 38 继续学习 1.湿地的含义、类型与分布(1)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2)类型:包括沼泽、滩涂、浅海区(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及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3)我国湿地分布特点: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东部多、西部少。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知识全通关 39 继续学习 2.湿地资源的功能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知识全通关 40 继续学习 3.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湿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减少,质量下降,各种效益难以发挥,原因分析如下: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知识全通关 41 继续学习 类别 主要表现 自然 原因 气候变暖,干旱加剧,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湿地日渐消失 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知识全通关 42 继续学习 类别 主要表现 人为 原因 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环境压力 过度开发利用湿地的动植物资源 大量围垦湿地 泥沙淤积严重 环境的严

21、重污染 外来物种的侵袭 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知识全通关 43 继续学习 湿地 目的 大河中下游湖泊 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内陆干旱区湖泊 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4.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知识全通关 44 继续学习 湿地 目的 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保护水源和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 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 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知识全通

22、关 45 继续学习 维持生物 多样性 洞庭湖湿地气候适宜,水草丰茂,适宜各种野生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 旅游观光 洞庭湖碧波荡漾,湿地风光秀美,自然景观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调蓄洪水 洞庭湖区水域面积大,丰水期蓄洪,枯水期补给长江,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名师提醒洞庭湖湿地对长江流域的价值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知识全通关 46 继续学习 航运 洞庭湖南连湘江、沅江、澧水等河流,北通长江,长期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水运通道 提供农 副产品 洞庭湖区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农产品为轻工业提供原料 考点5 我国主要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

23、建设 知识全通关 47 继续学习 区域 生态问题、发展障碍 形成原因 整治措施 东北 地区 黑土开垦后,土壤遭冲刷,黑土层日渐变薄;沼泽地的开垦引起生态恶化;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土壤的培肥;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知识全通关 48 继续学习 黄淮海 平原 旱涝、盐碱、风沙是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冲积平原、滨海平原是中低产田集中地区 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

24、、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片面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以及不合理开垦土地 低湿地治理鱼塘台田模式;盐碱地治理调节、控制水盐运动 区域 生态问题、发展障碍 形成原因 整治措施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知识全通关 49 继续学习 南方丘 陵山区 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导致石质裸露,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 发展立体农业;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炉灶革新、推广生活用煤 区域 生态问题、发展障碍 形成原因 整治措施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知识全通关 50 西北干 旱半干 旱地区 土地荒漠化世界上荒

25、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大风;原生沙质荒漠、砾质荒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消除贫困;早期预警;生物固沙、沙障固沙 区域 生态问题、发展障碍 形成原因 整治措施 返回目录 解题大突破 模板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答题模板 继续学习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题型全突破 1 1.生态环境问题的整体分析思路 2.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区域生态问题 材料中如果出现“干旱”“过度农垦、放牧”等词语,则初步判断是荒漠化;材料中出现与“植被破坏”“过度樵采”有关的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材

26、料中出现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2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3 (2)根据区域来判断生态问题 如果试题以区域图切入,先要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环境问题。具体如下: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4 区域 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地区 荒漠化 丘陵地区,季风气候下的高原地区,降水集中、植被稀疏的地区 水土流失 山地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平原耕作区 水土流失、湿地减

27、少 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土地荒漠化(3)根据统计图表来判断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分析图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如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和湖泊、河流面积变化,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或破坏;如果显示的是森林和河流含沙量的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如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5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题型全突破 6 3.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继续学习(1)分析思路.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28、7(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答题术语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8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水土 流失 自然 原因 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 人为 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9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荒 漠 化 自然 原因 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人为 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生态保护 湿地 萎缩 自然 原因 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

29、积物长期积累 人为 原因 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10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森林 破坏 自然 原因 气候异常,生物演化 人为 原因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生物 多样 性减 少 自然 原因 物种有产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人为 原因 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4.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或对策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11(1)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 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影响的角

30、度分析对策。例如,水土流失的产生与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12(2)针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对策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13 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例如,毁林开荒退耕还林;围湖造田退耕还湖;陡坡垦荒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一多种经营。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14(3)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例如,我国南方丘陵山区,要治理水土流失,最好

31、的措施就是发展立体农业;我国牧区的荒漠化治理,除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我国东北林区,除了保护森林外,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15 示例12014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16(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

32、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17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18 解题思路(1)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湖泊周围沉积,二是冬春季节河流与湖泊水位低,泥沙出露。(2)原因主要从冬春季节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大且日数多等方面分析。(3)可从风沙堆积可能会填埋轨道、侵蚀路基、损害铁路其他设施、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

33、。(4)可从设置方格沙障、阻沙墙,用碎石等覆盖沙面等方面分析。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19 信息提取 材料信息:“青藏铁路”“冬春季”提供了地点和时间,根据所学可以推断该地此时气候干燥,植被稀少;河流与湖泊水位低,泥沙出露。“风沙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说明风沙会对路基和铁轨有影响。图中信息: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20 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

34、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21 解题反思 原因类试题答题思路 首先,分析试题考查的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或是两者都有涉及。例如本题第(2)问要求分析自然原因。其次,针对不同原因类型进行分析。依据整体性原

35、理,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分析。在进行原因分析时,注意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综合。最后,结合图中信息或材料信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本题第(2)问易起沙的原因主要从影响风力的因素、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22 1.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地平,排水不畅;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

36、;低洼地易积水;冻土层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22 方法 湿地问题的分析方法 2.湖泊面积变化原因的分析思路 首先,分析变化时间长短。如果是长期的变化(如一万年以来),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湖泊萎缩主要是气候变干,蒸发加强造成的;如果是近十几、几十年来的变化,则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性降水、冰雪融水有关。其次,分析湖泊所在地区。短期内外流湖萎缩一般是围湖造田造成的,湖泊面积增加一般是上游水土保持较好,湖泊淤沙减少,退耕还湖的结果;干旱区内流

37、湖萎缩,短期原因一般是人类对入湖河流的水资源利用过度。靠冰雪融水补给的湖泊面积的增减,一般考虑气温的变化、冰雪融水量的多少等因素。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23 3.外流湖缩小问题的分析模型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24 示例2 2015安徽文综卷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

38、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25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26(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27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思路分析 第(1)问,根据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等高线的凸出方向指向河流上游)即可判断出河流的流向;在描述河流流向

39、时不仅要使用方位词,而且要结合图中地形信息。第(2)问,湿地的形成条件应结合水循环过程,从补给(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等)、蒸发、下渗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应从宏观(如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等)和微观(针对该自然保护区存在的具体问题,如过牧现象)两方面提出建议。题型全突破 28 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29 信息解读 材料信息:“盆地内河流蜿蜒”说明排水不畅。“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说明当地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

40、”说明人类活动对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图中信息: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30 答案(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31 解题反思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仔细分析材料信息的深层含义,如分析湿地形成条件时,大多数同学根据“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可知当地气温低,蒸发弱,但是不能认识到“年平均气温-4.7”的深层含义是当地常年气温较低,迁移青藏高原与三江平原湿地的成因可知,该地有冻土发育,不易下渗。高考帮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题型全突破 32 返回目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