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讲 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2-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题。-3-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CD-4-3.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
2、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5-答案:特征: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类型:耕地和牧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6-4.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7-答案:(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8-一 二 一、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例1(2019届河北辛集中学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水华指淡水水
3、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1980年以来,甲湖(下图)蓝藻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遥感监测显示,蓝藻水华暴发集中在夏秋季,且湖西部多于东部,2018年初,甲湖流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由国家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湖长”负责组织顿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分析甲湖蓝藻水华暴发集中在夏秋季且湖西部多于东部的原因,并说明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的理由。一 二 答案:原因:夏秋季水温较高,利于蓝藻生长繁殖;湖西部沿岸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湖较多;当地夏秋季盛行偏南(东)风,
4、蓝藻容易在湖西部堆枳。理由:甲湖流域涉及多个(级)行政区,政府统一规划整治才能协调各(级)行政区、各部门利益;从流域整体进行综合整治,实现效益最大化(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保证水安全)。解析:水华现象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其中相当一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同时,由于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水华现象种类的引入
5、;全球气候的变化也导致了水华现象的频繁发生。一 二-11-一 二 归纳提升1.环境问题的成因(1)人口的增长过快,形成庞大的人口压力。(2)经济规模的扩大,造成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3)传统发展模式(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4)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12-一 二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原 因 典型实例 对 策 水资源短缺 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 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 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
6、两方面入手 土地资源短缺 生态退耕、建设占地等 我国人均耕地较少 能源短缺 利用率低、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 -13-一 二 环境问题 原 因 典型实例 对 策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滥垦、滥伐、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 华南虎、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 -14-一 二 环境问题 原 因 典型实例 对 策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 泰晤士河的悲剧 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
7、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加强绿化,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任意堆放 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围城”现象 噪声污染 交通、工厂噪声等 城市噪声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渤海石油泄漏 -15-一 二 3.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1)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压力;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等。(2)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的意义
8、 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产品多元化,增加附加值;扩大就业,增加收入。-16-一 二 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例2(2018全国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
9、346 m3/s 6 2 54.4 洪峰流量 1 750 m3/s -17-一 二(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历时长 强度大 下渗少 植被截流少 A.B.C.D.(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BCD-18-一 二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所以无法减小降水变率,故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大幅度增加,植物根系增多,保持水土能力增强,地表径流含沙量减少,故B项正确;从材
10、料中无法获取由于植被增加导致该地降水量增大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量增大,地表径流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故D项错误。第(2)题,依据表中数据可知,第5次降水只有两天,历时时间较短,故错误;两天时间内降水量达到90.7毫米,降水强度大,故正确;由于该月降水天数较多,且连续性较强,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使下渗量减少,且该次降水强度大,历时短,地表径流增加,形成河流洪峰,故正确;由于植被覆盖率没有变化,植被截流量不变,故错误。因此该题正确答案为B项。-19-一 二 第(3)题,该地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由于该月降水频率高,降水量大,在植被覆盖坡面,因土壤水
11、分含量增加,使土壤摩擦力减小,坡度较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从而导致该次降水后含沙量极高,故D项正确;河流对河床侵蚀一直都存在,不可能导致河流含沙量突然增加,故A项错误;由于该次降水量为54.4毫米,相对较少,对沟谷侵蚀相对较弱,也不可能导致泥沙大量增加,故B项错误;因历次降水都对裸露坡面侵蚀作用较强,故由其导致泥沙含量不可能产生极高现象,故C项错误。-20-一 二 例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下图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21-一 二 答案:环境问题:(该区域地处内陆)
12、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22-一 二 思维导图 -23-一 二 归纳提升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1)危害:对当地、周边地区的影响应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如河流上游水土流失导致当地表土流失,土层变薄,土壤贫瘠,粮食减产;使中下游地区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抬高,湖泊淤积,调蓄功能减弱,旱涝威胁加重。-24-一 二(2)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一般从气候、地形、地貌、植
13、被等因素入手分析,人为原因多是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原因分析要结合区域特征具体分析,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在不同地区其主要人为因素是有差异的,过度垦殖、农牧争地是农牧交错地带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过度放牧、开矿是内蒙古草原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是西部绿洲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3)治理措施: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对症下药”找出对应措施,从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出发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治理措施一般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等。-25-一 二 2.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问题 主要分布区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后 果 措 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
14、南 乱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 森林火灾等 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地荒漠化加剧;旱涝灾害频繁 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营造人工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建设自然保护区 -26-一 二 生态问题 主要分布区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后 果 措 施 湿地萎缩 三江源湿地、湖滨、海滨 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 沉积物自然填充湖沼 生物多样性破坏;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等功能减弱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植被;生态退耕 生物多样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 使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给相对
15、封闭的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27-一 二 生态问题 主要分布区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后 果 措 施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人口压力大,垦荒、伐林烧薪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 地形坡度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表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下游河床抬高,湖泊淤积,旱涝威胁加重 退耕还林还草、改坡为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农林牧综合发展 -28-一 二 生态问题 主要分布区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后 果 措 施 土地荒漠化 西北、华北干旱、半干旱区及一些半湿润区 人口激增导致过樵、过牧、过垦,水资源利用不
16、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气候干旱,多大风;戈壁、沙漠广布 生态环境恶化;土地生产力水平下降;自然灾害加剧,而且可通过沙尘暴的形式影响其他地区 调整土地利用和农业结构;消除贫困;早期预警;生物固沙、沙障固沙 -29-1.(2018海南卷)(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
17、称为“小老头树”。-30-(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8分)(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8分)(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4分)-31-答案:(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3分)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3分)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2分)(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2分)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3分)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
18、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分)(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2分)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2分)解析:第(1)题,“小老头树”分布于降水量低于400毫米的地区,且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再结合区域风大(主要是冬春季节)的特征即可分析回答。第(2)题,从植被生长不良作为突破口切入。第(3)题,可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32-2.(2017全国卷)(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
19、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上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33-(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8分)(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4分)(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6分)-34-答案:(1)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2分)小企业
20、投资少(技术门槛低),邻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2分)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量大)。(2分)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2分)(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2分)(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2分)污染点多面大。(2分)(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2分)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飘浮等问题。(2分)(4)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2分)可以采用控制排放和
21、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2分)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2分)-35-得分要点:答案要点的表述要完整体现因果层次,具体如下。(1)资源条件不能答成“焦煤丰富”,要说明“分布广、煤矿多”,2分;企业运营成本要从“投资少(技术门槛低)和运费低两方面分析,2分;“对冶金焦需求量大”,要向前延伸找出“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2分;不仅要指出“就业、收入”,还要答出“地方政府支持”,2分。(2)抓住“技术低、设备落后,能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大和污染点多面大”三个层次,各2分。(3)注意紧扣“公路运输”,从“尾气排放量大和运输中的煤炭散落、煤粉飘浮”作答,各2分。(4)生产过程从“推行清洁生产和减少废弃物及回收再利用”等方面组织答案,各2分;运输过程从“修建铁路专线、封闭运输”来回答,2分。-36-思维导图第(1)题:第(2)(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