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65 ,大小:2.46MB ,
资源ID:389222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8922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版新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版)历史必修1课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版新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版)历史必修1课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x

1、第3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排查基础 自主落实有序识记 夯实基础知识 研练真题 明确考向明确考向 探究命题规律细讲重点 深度剖析理解重点 培养史证意识内容索引 课时作业 规范训练试题仿真 提升解题能力排查基础自主落实一、中央集权的发展朝代 背景 措施 影响 汉代 汉初并存,后来发生“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唐代 加强边疆地区军事防务 在地方设,节度使往往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 唐中期后形成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郡县、封国节度使藩镇割据实质上是拆分封国,使其直属领地越来越小,从而无力对抗中央。各藩镇实际上已经成为国中之国,当时的唐朝中央政

2、府已经名存实亡。宋初 宋太祖为防止武将夺权重演 将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派担任地方长官,设负责监督;将财政权收归中央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朝 元朝幅员辽阔 在地方设制度,行省长官由任命,受中央节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的开端 藩镇割据文官通判行省朝廷省制宋太祖从兵、权、钱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实际上推行的是“守内虚外”的政策。郡县是地方机构,郡县长官是地方官员。中央政令直达郡县,直线行政。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是分区统治,不是直线统治。二、君主专制的演进尚书令1.汉代:汉武帝重用

3、身边的侍从、秘书等担任、侍中等,以削弱相权。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3.隋唐:三省六部制(1)内容 三省: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在于强化皇权,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目的是防止专制,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的产物。(2)影响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保证了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4.宋代:增设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5.元朝:是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相权皇权枢密使中书省特别提示:应该辩证地看待三省六部制的作用:首

4、先,通过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其次是三省分工负责,提高了行政效率,也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特别提示:与唐代的分权相比,宋代的分权是分的具体的权力:行政权、军权和财权。1.汉朝:实行察举制,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魏晋南北朝(1)实行,选用官吏重不重才能。(2)后期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这一制度已无法继续下去。3.隋至元:科举制(1)形成: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设,科举制形成。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孝廉门第进士科九品中正制注意选官的依据 察举制:品德与才能九品中正制:门第高低科举制:才能(2)作用 把读书、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

5、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加强了中央集权。考试中央指打破世族制度 面向整个社会 选官的唯一依据是才能 中央统一组织,统一分科考试,统一录取 细讲重点深度剖析主题一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古代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史料实证 史料一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推恩令 对于谋反的直接废除封国改为中央直接

6、管辖的郡 限制诸侯王的活动和降低封国官员的地位 史料二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元朝推行行省制度对中央集权的意义 反映了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史料运用(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答案 措施: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

7、的防范。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2)依据史料二,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答案 特征: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3)综合上述史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答案 趋势:地方自主性(地方权力)削弱,权力集中于中央。史论归纳 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与影响 1.特点(1)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2)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

8、的过程(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2.影响(1)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2)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保证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展。(3)中央集权过度强化,造成了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地方没有相应自主权,也难以发挥管理的实效。有效管理地方 利于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 地方丧失自主权 主题二 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 史料实证 史料一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大

9、意:所以太平年间的君子,只崇尚朝廷挨家挨户地挑选、撰写出文章策论,以取得禄位。因此进士为士林中最显贵的出身,四方士民争着观瞻、打听,想见到他们的风采。每年得第的人,不过十来天就名满天下。史料二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钱穆国史新论 指的是为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作者认为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原因在于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为历朝沿用;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此后历朝基本都沿袭这种制度。史料运用 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特点。答案

10、(1)标准的客观性:以学识和考试成绩作为标准选拔人才。(2)方式的公平性: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3)范围的广泛性:不论贫富贵贱,皆可参加。(4)时间的延续性:从隋朝开始,到1905年被正式废除。史论归纳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 世官制(夏商周)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产生于隋,完善于唐,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官吏察访推举贵族子弟继承祖权考试选官品评官评定授官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地方评议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演变趋势主题三 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1)相权

11、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3)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4)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2.评价(1)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2)三省的分工

12、,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3)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恶性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和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既可以提高办事效率,又可以减少决策失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 既加强了皇权,又对后世起到了示范作用 该制度不会是一劳永逸的 研练真题明确考向明考情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2012年 T29,古代中国专制政治发展特征(趋势)2013年(卷)T41,从地方行政示意图看汉、唐历史变迁 2014年 2015年(卷)T25,汉代外戚干政(卷)T25,汉代地方吏治 2016年(

13、乙卷)T26,宋代重史传统对君主专制的影响(甲卷)T25,科举制(丙卷)T25,汉承秦制 例题(2016全国乙卷,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析典例 宋太祖闷闷不乐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的失误会在史书上留下记载,这反映了重史传统对帝王言行的影响。说法太过于绝对 材料没有涉及史官与君主间的矛盾 宋太祖只是不愿史书记载其失误 运用“读、联、析”三步法解答情境型选择题 1.读:通过

14、阅读题干,搞清楚材料情境的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理解材料所述情境的历史时代或历史现象,把握材料主旨。2.联:据题干情境,关联相关历史现象或历史阶段特征,回忆所学的历史现象的本质及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思考。3.析:在判断和关联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情境的关系,运用所学历史本质、历史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和选择。1.(2016全国甲卷,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答案 解析 练真题 12345 2

15、.(2016全国丙卷,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答案 解析 12345 3.(2015课标全国卷,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答案 解

16、析 12345 4.(2015新课标全国卷)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答案 解析 12345 5.(2015北京文综,1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 答案 解析 解读材料可知皇帝下诏让王锷兼任宰相,被给事中李藩驳

17、回。可见,给事中具有谏议和封驳皇帝诏书的权力,联系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相关知识,门下省不仅有权对宰相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诏令进行封驳,故选A项。12345课时作业规范训练一、选择题 1.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一段史料可以说明 A.汉高祖认识到了秦亡之根本原因 B.汉初“封建”并未撼动郡县制的地位 C.郡国并行制是严重的历史倒退 D.秦朝推行郡县制违背了历史传统 答案 解析 12345678910111213142.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

18、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答案 解析 依据材料中“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可知由于汉武帝推恩导致本末俱弱,使得王莽生奸心,故A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3.(2016北京顺义期中)宋代官制分官、职、差遣三种,只有得到“差遣”才能掌握实权,南宋史尧弼描绘道:“无其事虚设其官,无其功而空食其禄。”这种现象使得宋代 A.中央政府的权力削弱 B.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C.地方势力得到增强 D.官僚队伍膨胀及滥政 答案 解析 1

19、2345678910111213144.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这表明当时 A.地方武将拥兵自重现象普遍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加强 C.西北边患的威胁得到了缓解 D.事权分割导致冗官现象严重 答案 解析“名若不正”“任若不久”“三岁一易”说明中央为遏制地方官专权的野心和地方势力的抬头,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加强,故B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5.(2016揭阳测试)“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

20、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答案 解析 12345678910111213146.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三称:(元代)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据此可知,元行省 A.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B.辖区广阔但权力不大 C.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 答案 解析 12345678910111213147.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最能反映上述现

21、象的政治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D.军机处 答案 解析 12345678910111213148.(2016全国名校高三联考)唐太宗说过,政之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他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这反映了唐太宗 A.认为限制皇权具有必要性 B.重视唐代民主政治建设 C.意识到顶层制度的建设事关全局 D.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答案 解析 12345678910111213149.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

22、制加强 答案 解析 材料是宋代分割相权采取的措施,为了集中皇权,分割相权,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兵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从而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故本题答案为C。123456789101112131410.(2017昆明模拟)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 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 C.世卿世禄到选贤任能的转变 D.分裂割据到中央

23、集权的转变 答案 解析 123456789101112131411.(2016乐山期末)据史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王沈所处时代的选官制度最有可能是 A.禅让制B.九品中正制 C.世官制D.科举制 答案 解析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首领选举制度,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故B项正确;世官制是夏商周时期的选官制度,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科举制是隋唐至明清时期的选官制度,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2.(2016河北百校联盟高三联考)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

24、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世卿世禄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答案 解析 1234567891011121314二、非选择题13.(2017南昌模拟)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重要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二 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

25、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新唐书材料三 凡军国大事,则令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资治通鉴 1234567891011121314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运作的主要特点。答案 解析 特点:注重程序;三省职权明8确,相互牵制和监督;以皇权为中心。(任答两点即可)根据材料一“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门下缴驳”“尚书省但主书填奉

26、行而已”分析回答。1234567891011121314(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政事堂”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唐初,政事堂是宰相集体议政的场所;后来,改为中书门下,成为国家的行政机构。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二“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分析回答。1234567891011121314(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建立制约机制,有利于减少统治者的决策失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走向成熟。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三“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结合所学进行

27、分析。123456789101112131414.观点:有学者提出,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说,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两千多年全都一样,并无变化。材料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武帝时杜周为廷尉,“善候司。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久系待问而微见其冤状”。有人责怪他“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周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据汉书卷六十杜周传 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三 唐太宗对宰相房玄龄等说:“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据贞观政要卷二 从三则材料中选取两则可以论证题中观点的材料,并通过对材料的解读论证题中观点。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 解析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