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52 ,大小:4.05MB ,
资源ID:389217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8921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课件: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课件: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ppt

1、区域经济发展 考点1 农业区位因素【全国卷】1.(2015年全国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如图)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解

2、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考查考生从图文材料中获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推理、综合思维的能力。第(1)题,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大盐湖为高盐水域,适合卤虫生存;图中显示有多条河流注入大盐湖,湖水营养物质丰富。第(2)题,一方面,20世纪5070年代,卤虫需低温运输,运输难度大且运费高;另一方面,当时卤虫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市场狭小。第(3)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可从过度捕捞导致海洋渔业产量减少、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和近海水产养殖业技术不断提高等方面分析;根据“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可知,大盐湖卤虫产业的发展得益

3、于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第(4)题,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取决于个人观点,注意选取一个观点加以说明,且理由充分即可。(1)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小。(3)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大;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4)赞同。理由: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不赞同。理由: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答案解析【全国卷】2.(2014年新课标全

4、国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及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考查考生读图、调动运

5、用知识、综合思维的能力。第(1)题,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主要原因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小,人为排放污染物少。题目要求“分析”,故要说明具体原因。第(2)题,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主要从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日较差大等方面考虑。第(3)题,建三江化肥施用量较少,一方面是自然原因,该地土壤肥沃;另一方面是人为原因,材料显示该地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可以有效控制施肥量。第(4)题,“绿色”指该地稻米质量优,主要原因是环境质量好、农药和化肥施用少、技术先进;“米都”是说明该地稻米生产规模大、单产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

6、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纬度高(48 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答案解析答案解析【地方卷】(2017年北京卷,11)下图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读图,回答第3题。3.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以()。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缓解

7、地下水紧张状况 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A.B.C.D.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考生调动运用信息的能力。注意“雨热同季”这一关键信息,结合冬小麦的农时特点可知,该做法可以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由生产冬小麦转向种植春玉米,属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该做法对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及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影响不大。B解析(2015年浙江卷,78)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45题。【解析】该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及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考查考生读图、调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4题,甲地在21世

8、纪初期土地利用方式为湿地,因此甲地海拔较低;丙地纬度低于乙地,热量条件好;丙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排水条件好于乙地,因此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丁地在20世纪50年代和21世纪初期都为林地,林地主要位于山区,海拔较高,开发条件较差。第5题,该地为东北平原,农业要大规模经营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根据材料可知,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故可增加的耕地很少。东北地区的气候决定了耕作制度。答案4.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5.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

9、措施是()。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增加耕地面积 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改变耕作制度 A.B.C.D.BB答案解析6.2018年天津卷,14(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如下图文字所示)为保护生态环境,河北省的山区和平原地区 在农业方面应分别采取何种措施?山区:扩大林业比例(建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平原地区:发展节水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河北省的山区地势起伏大,为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需要扩大林业比例;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

10、阔,但是水资源短缺,需要保护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7.2018年江苏卷,27(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图甲为陕西省1月和7月平均气温等值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材料二 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图乙为陕西省沿109 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 。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关中以种植业为主(以旱作为主),陕北农林牧结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方向,考查考生读图、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陕西省陕南、关中、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各自的农业发展方向需要从自然环境入手,着重做到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答案解析8.(201

11、5年浙江卷,36)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材料一 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为图中甲地的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图为图中乙地的气候统计图。图中丙地广泛栽植可作为优良造纸原料的辐射松,生产纸浆出口。材料二 我国新疆吐鲁番出产的甜瓜深受市场欢迎。某企业欲在乙地开辟海外甜瓜生产基地,开拓国际市场。(1)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2)简析乙地种植甜瓜有利的自然条件。(3)简述丙地栽培辐射松和发展纸浆出口的自然优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考查考生读图、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题,描述水位特征要先整体后局部,整体看水位较高,变化和缓,局部看高水位和低水位出现的季

12、节,注意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情况。联系降水量的大小和上游沼泽分布即可说明原因,注意甲地海拔较低,水流流速较慢。第(2)题,农业的自然区位条件主要从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等角度分析,结合乙地气候资料和图中乙河发源地即可分析。第(3)题,栽培辐射松的自然优势主要从气候、地形和土地资源等方面分析,图中丙地位于40 S以南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发展纸浆出口的自然优势主要考虑工业的区位因素,应从水源、交通角度分析丙地的区位条件。(1)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3 m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月至7月),低水位在夏季(12月至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

13、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2)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冬季温度低,农作物病虫害少;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光照充足;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稳定。(3)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辐射松生长;宜林山地广;人口较少,土地资源充裕。水资源丰富;距海较近,出口便利。答案解析9.(2015年海南卷,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省外人口。下图示意广东省2000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粮食需求量减去粮食产量)的变化。概述广东省2000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并简

14、述原因。基本特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原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致使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人口持续增加,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致使粮食产需差量增大。答案解析【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我国粮食的生产状况,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表述的能力。判断图像时第一步要根据图例弄清两曲线所代表的内容,判读曲线的变化时要按照时间顺序先整体后微观;分析原因要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分析粮食产量,同时结合人口增加使粮食需求增加等方面进行分析。10.2015年北京卷,36(2)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阅读

15、材料,回答下题。2014年7月,在北京市延庆县召开的第11届世界葡萄大会上,延庆与张家口市怀来县签订了葡萄产区合作协议,打造“延怀河谷葡萄酒乡”品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简述“延怀河谷”协同发展葡萄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利用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增加劳动力就业,提高收入;缩小区域差异。答案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从优势发挥、资源配置,延长产业链、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缩小区域差异等角度回答。11.(2013年四川卷,13)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

16、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图甲和图乙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2)据图甲和图乙,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面临的灾害,以及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考查考生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分别比较气温和降水与常年同期差异,描述地区差异及分布规律即可。第(2)题,春季气温回升后区域洪涝灾害主要

17、是积雪融化形成的春汛。冬季气温低、降雪量大、积雪多,地势低平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后易发生洪涝灾害,符合这几个条件的为西部平原地区。第(3)题,东北地区纬度高、降水较少,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两图信息显示该地区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可从作物生长期与土壤水分两方面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图甲: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 以上。图乙: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 (2)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

18、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答案解析考点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全国卷】(2018年全国卷,35)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13题。1.与县城相比,中心

19、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种田规模 D答案解析【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和城镇、农业发展状况,考查考生读图、联系实际生活、综合思维的能力。第1题,通过图文分析可知,该类加工企业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但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离农村较近,农民干完农活之后有大量的剩余时间,所以中心集镇更易招募劳动力。考点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全国卷】(2018年全国卷,35)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

20、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13题。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C 答案解析【解析】第2题,材料中提到该县有大量的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发展“村中心集镇双栖”的居住模式,有利于农民到中心集镇参加工业生产活动,也利于他们回农村发展农业生产活动。考点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全国卷】(2018年全国卷,35)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

21、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13题。3.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B.C.D.D 答案解析【解析】第3题,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能提高生产效率,但与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关系较小;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地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经验,回乡创业可以带动地区发展;传统农民进行多种经营也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在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时候不

22、适合大规模推进房地产开发。答案解析【地方卷】(2018年江苏卷,111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4.20022015年间,该区域()。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B.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 C.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D.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 C【解析】本题组考查工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考查考生读图、综合分析的能力。第4题,读图可知,20022015年间,该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23、。第5题,读图可知,20022015年,该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人口规模减小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减少没有必然联系。答案解析【地方卷】(2018年江苏卷,111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5.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A.经济增长放缓 B.人口规模减小 C.环保政策变化 D.工业生产萎缩 C【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20022015年,该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人口规模减小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减少没有必然联系。答案解析(2015年上海卷,1920)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

24、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读图,回答67题。6.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力 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B.C.D.A【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考查考生读图、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6题,读图可知,当地在2000年到2012年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在此期间

25、第三产业产值也应快速增加。答案解析(2015年上海卷,1920)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读图,回答67题。7.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 A【解析】第7题,崇明县位于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区域内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崇明县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8.(2018年江苏卷,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

26、、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材料二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图甲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8.(2018年江苏卷,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三 下表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及产业结构统计表,图乙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 ;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

27、发展的特点是 。(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城市 地区生产总值(108元)产业结构(%)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重庆市 17558.8 7.4 44.2 48.4 成都市 12170.2 3.9 43.0 53.1 南京市 10503.0 2.4 39.2 58.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背景、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城市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考查考生读图、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渝城市群参与了国家“一带一路”倡

28、议、西部大开发战略等。第(2)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渝地区城市体系初步形成,城市数量众多,具有良好的基础。与南京相比,成都、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地区生产总值高和第一、二产业比重大。第(3)题,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可以从城市等级体系不完善、城市发展不平衡、核心城市带动能力不强等方面回答。第(4)题,针对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的措施,可以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分工、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回答。(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2)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 地区生产总值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29、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4)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答案解析9.(2017年江苏卷,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100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材料二 图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材料三 图为“我国1980年三次产业构成

30、图”。(1)改革开放后,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核心区。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有 。(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相比深圳、浦东的区位,分析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征及凭借的基础设施条件。(4)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的地理科学重要思想是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特区发展的区位条件及背景,考查考生读图能力、地理实践力。第(1)题,根据

31、材料三可知,1980年,我国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邻近香港是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第(2)题,与深圳特区相比,位于“长三角”地区上海市的浦东新区滨江临海,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市,经济腹地大。第(3)题,读图可知,雄安新区与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雄安新区基础设施条件好;快速交通的发展好;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改善了雄安新区的基础设施。第(4)题,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地理科学因地制宜的重要思想。(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邻近香港。(2)滨江临海;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

32、大(3)与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快速交通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4)因地制宜 答案解析10.(2016年上海卷,3942)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在区域发展中相伴而行,城市化率、产业结构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标志。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2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51.88%,种植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主要部门为黑色金属、机械和纺织,占重点骨干企业的70%,且主要分布于各个乡镇,布局零散。材料二 2012年崇明县GDP仅占上海全市GDP的1.2%。产值比重 从业人员比重 崇明 全国 崇明 全国 第一产业 9.40 10.08 37.90 33.60 第二

33、产业 53.10 45.27 16.30 30.30 第三产业 37.50 44.65 45.80 36.10(1)概括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特点。(2)据表中数据,分别归纳2012年崇明三大产业的特点。(3)分别说明2012年崇明第一、第二产业对其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原因。(4)上海市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提出2020年崇明城市化率要达到70%。对此有专家建议,崇明应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并以此作为城市化建设的强劲动力。评价这一建议的合理性。【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城市化特点、工业化特点、区域产业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知识,考查考生读图、综合思维能力。第(1)题,读图可知,崇明城市

34、化率远低于上海市,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2)题,从产值和从业人员比重两个方面,对比其与全国的差异。第(3)题,读表可知,崇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较大,因此滞留的劳动力较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第二产业产值较高,但从业人员比重较低,第二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第(4)题,读表可知,崇明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故能带动人员就业,也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1)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低于全市和全国平均水平。(2)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高于

35、全国平均值。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低于全国平均值。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从业人员比重也低于全国平均值。(3)第一产业的影响:崇明第一产业滞留的农业劳动力过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原因:以传统种植业为主,规模小,效率低,难以为城市化提供足够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的影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原因:以传统产业、乡镇企业为主;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低,规模小。因此,第二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4)通常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崇明的

36、第三产业不强,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既可以促进崇明的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也可以有效地保持崇明优良的生态环境,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因此这个建议是积极的、合理的。答案解析高频考点 命题特点 备考启示 区域农业发展 结合某种农作物或某个具体区域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和产生的影响等,命题形式中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尤其是全国卷常常以此类题目作为非选择题出现 1.以某区域农业发展为例,联系气候、地形等因素分析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具体影响,结合材料分析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此类问题的答题模板。2.以具体区域为例分析某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通过分析该地区工业

37、化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业结构、城市建设、生态问题来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结合某个具体案例并结合城市部分的知识综合考查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点1 区域农业发展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1)自然条件 特征 影响 气候条件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 地形条件 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土壤条件

38、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2)社会经济条件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 问题 对策 黑土开发 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林业发展 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 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湿地保护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

39、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3.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方向 途径 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

40、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读我国黑龙江省各地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差异分布图,回答13题。1.黑龙江省土地利用()。A.中部地区集约程度最高B.东部地区基本集约C.比较集约的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D.高度集约的地区经济效益高【解析】本题组考查东北农业发展条件、状况及可持续

41、发展措施,考查考生读图、综合思维的能力。第1题,由材料可知,农业土地集约利用的目的是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因此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单产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高低,高度集约的地区经济效益高。黑龙江省中部有的地区集约程度高,有的地区集约程度低;东部有的地区比较集约,有的地区一般集约,有的地区基本集约;比较集约的地区以小麦种植为主。解析D答案 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读我国黑龙江省各地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差异分布图,回答13题。2.图中甲地区

42、土地利用集约水平一般的主要原因有()。纬度高,气候寒冷 地处山区,以林业为主 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交通落后,距市场远 A.B.C.D.3.下列提高图中乙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合理措施是()。A.增加农药、化肥的使用 B.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C.实行土地流转,提高机械化水平 D.建造大棚,改变气候条件 答案解析A【解析】第2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和甲地区相对位置可知,甲区域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且位于山区,因此土地利用集约水平一般。第3题,实行土地流转,提高机械化水平,可提高劳动效率和耕地利用集约度;增加农药、化肥的使用容易造成环境问题,降低农产品品质;毁林开荒

43、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造大棚无法改变气候条件。C考点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下图所示: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

44、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 产业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在全国的地位 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 3.珠江三角洲发展遇到的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2017年9月22日召开的广东省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是一条连接了广州、深圳、东莞,长度约180多千米,总面积超过1.1万平方千米的经济带。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走廊正日益成为科技创新要素及产业集聚的新空间组织方式,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将其打造成

45、“中国硅谷”。读图,回答45题。4.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域文化 B.劳动力供应 C.创新机制 D.政策支持【解析】本题组考查工业区位及工业给城市化带来的影响,考查考生读图、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第4题,根据材料“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走廊正日益成为科技创新要素及产业集聚的新空间组织方式”可知,创新走廊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创新机制。C 解析答案 2017年9月22日召开的广东省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是一条连接了广州、深圳、东莞,长度约180多千米,总面积超过1.1万平方千米的经济带。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走廊正日益成为科

46、技创新要素及产业集聚的新空间组织方式,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将其打造成“中国硅谷”。读图,回答45题。5.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规划建设给珠江三角洲地区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就业岗位减少 吸引相关企业集聚 城市功能分区变化 城市等级提升 A.B.C.D.【解析】第5题,创新走廊规划的实施必然会使得相关科技产业在此发生集聚,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创新走廊本身是一种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工业区,自然会引起功能分区变换;城市等级提高最主要的表现是人口的增多,创新走廊规划实施吸引的是高科技人才,劳动力数量需求增加较少。解析D 答案43方 法 一 我国主要农业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1.区域

47、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分析 模式:在哪里?(区域定位)有什么?(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怎么样?(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怎么办?(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既要分析优势条件,又要找出制约因素。优势条件或制约因素一般从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等)、资源、交通、产业基础、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可确定区域产业发展方向。(2)区域农业特点及其形成因素:区域农业特点的描述一般包括农业区位、农业类型、主要农产品、农业分布区、耕作制度、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措施:针对限制性因素或人地关系矛盾,找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8、;遵循“人地协调、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原则提出措施、建议,其分析模式可表达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因地制宜,确定农业发展方向+加快交通建设,加强区际联系+注意生态保护,实现良性循环。2.区域农业发展问题分析(1)自然条件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分析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存在的不足。(2)产生的环境问题:分析区域内是否存在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并明确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3)农业结构问题: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是否存在农业类型不合理、农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3.农业区域发展方向的分析(1)根据优势定方向:根据当地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

49、发展优势产业。(2)根据问题定方向:根据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提出整治措施,确定农业调整方向。(3)根据市场定方向: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4.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答题思路(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特色农业(或建设商品性生产基地)。(2)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加强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4)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5)推进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6)积极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意识。(7)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1.阅读图文

50、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该县传承千年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农民在山脚下用泥土堆起田埂,引溪水灌溉稻田,田鱼啄食杂草与小虫,在稻田里自然生长。下图为青田县稻田养鱼示意图。(1)说明该地区普遍采用“稻鱼共生”生产方式的自然原因。(2)“稻鱼共生”生产方式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说明其具体表现。近年来,古老的稻田养鱼方式正在发生着转变:一些农户用水泥浇筑田埂防止漏水,通过施用化肥、农药和投放精饲料等措施提高水稻、田鱼产量,并开发以稻鱼共生文化为核心的农业观光活动,农民收入增加。(3)说出产生上述转变的社

51、会经济条件,并说明该转变对当地产生的影响。【解析】第(1)题,从地形、土地、气候和水源等自然条件进行分析。第(2)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生产方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第(3)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产生上述转变的社会经济条件是农业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扩大等,该转变实现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1)山地多,土地资源有限;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河湖众多,水源充足等。(2)水稻田为田鱼提供生存环境、食物;田鱼为水稻除草、吞食害虫、耘田松土;稻鱼共生可减少化肥、农药和饲料的投入等。(3)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农业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扩大等。影响:提

52、高稻鱼产量;丰富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不利于农业传统文化的传承;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等。答案解析48方 法 二 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方法 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条件的分析方法 分析一个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一般可从国家政策、资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2.区域工业化分析思路(1)三大产业比重变化统计图的分析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反映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工业生产数据的变化直接反映区域工业化的发展特点。(2)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分析区域工业化特点 一般来讲,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增加,可直接反映出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务工人员的

53、素质可以反映出区域内主要的工业类型,若务工人员以低学历为主,则区域内的工业一般是传统工业或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若务工人员以高学历为主,则区域内的产业多为高新技术产业。(3)根据资源状况分析区域工业化 资源是一个区域工业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说,资源丰富区工业主要是采掘工业或资源加工业,因此多形成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区。3.解决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 工业化、城市化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等,因此各区域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积极发展科技、努力改善交通、美化环境等方面入手,促使该区域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4.区域工业化发展方

54、向分析 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及区位优势合理布局 能源资源丰富区 区域能源基地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 教育发达地区 高新科技工业 劳动力密集区 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工业 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区 金属冶炼 天然气丰富区 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业 区际协作 发达地区: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处于发展和增长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欠发达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阶段的产业,从事产品加工业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陶瓷产业能耗高,产出相对较低。潮州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经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是却无法很好地发挥集聚效应,以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塑造区域品牌。由于潮州

55、早期缺乏对土地的统一规划,企业布局出现“小而全”“遍地开花”的现象。(1)描述潮州陶瓷企业的分布特点。(2)分析潮州陶瓷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3)陶瓷产业的发展对潮州市的城市化进程有什么影响?【解析】第(1)题,根据示意图可以从分布范围与沿交通线分布两个方面分析。第(2)题,主要从大气污染、资源浪费、用地紧张、市场竞争加剧等方面分析。第(3)题,工业化可以提高城市化水平,使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扩大。(1)潮州市的西南部陶瓷企业分布较为集中,东北部也有部分分布;主要沿交通线分布。(2)陶瓷烧制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且会排放大量废气,故可能会遇到能源供应不足和大气污染等问题;区域缺少有竞争优势的品牌,可能会遇到竞争力不足问题;缺乏统一规划,可能会遇到能源与原材料的浪费问题;用地紧张,占用大量耕地,可能会遇到土地浪费问题;世界市场竞争加剧,中小企业可能面临倒闭的风险等。(3)陶瓷工业的发展可大幅度提高潮州市的工业化水平,吸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使该地区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工业扩张使大量农业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城市规模扩大。答案解析延时符谢 谢 观 赏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