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一、考纲呈现 1.2.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6.7.8.9.10.学习提示 1.高考在本课的命题既有选择题,又有主观题。在试卷中出现的可能性和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其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运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分析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民族精神等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理解党和国家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关注民生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二、考点梳理与突破(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
2、方面,它的最主(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 2.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另一方面,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全国新课标地区)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
3、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2)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12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
4、有相对独立性。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 3
5、.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4.(1)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2)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学习小贴士 生产力和生产
6、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依据。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6.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1)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非发生变化,但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改革加以解决。1.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社会基本矛盾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都是通过实践加以解决的。但
7、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不同,解决的具体方式也不同,在阶级社会里,这一矛盾是对抗性的,通过阶级斗争去实现;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是非对抗 2.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是解决社会3.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之间的内在关系 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 A.B.C.D.解析 农村改革主要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这是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决定的,故选。农村改革推动
8、了经济社会发展,可见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故选。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才会带来社会性质的变化,故错误。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有利于巩固维护经济基础,但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要看其所维护的经济基础是否适 答案 A 训练 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 A.B.C.D.答案 B 解析 政府机构改革是上层建筑的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因此,两者的关系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间的关系。(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的基本内涵(1)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
9、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注意:把人民群众等同于劳动群众就缩小了人民群众的外延。)(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变化性: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稳定性: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这具有稳定性。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2.(1)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10、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多角度把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依据(1)(2)辩证法角度: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3)认识论角度:实践第一的观点;认识运动的总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民群众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只能听任领袖
11、人物的摆布领袖人物观点承认领袖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个别领袖人物可以决定人类命运,人类历史是由伟大历史人物创造的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有其自身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人类发展毫无规律可循迁移训练 (2010安徽文综)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社会意识 A.B.C.D.课时知识建构 时政热点:【背景材料】2011
12、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工伤有保障、重大工伤对家人有照顾”社会保险法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 社会保险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支架性法律,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中国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现了统筹城乡的原则,突出了参保人员的合法权利,在制度设计和实施方面,始终强调保障参保人的权利
13、,并以提供政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反作用。社会保险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中国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我国落后的社会保障制度制约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以 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施社会保险法,意味着我国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工伤有保障、重大工伤对家人有照顾”
14、的目标从此将迈入法制化轨道,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角度:1.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国家颁布和实施社会保险法,广大群众的社会保险意识不断增强。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说明()A.B.C.D.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题干要求选不正确的,A、B、C都正确,所以不选。只有D项错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解决方式只能通过改革而非阶级斗争。(高考)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宝钢遇到投产30年来最大的困难,宝钢认识到必须依靠员工的共同努力
15、才能战胜困难。为此,宝钢组织了全员参与的“最佳实践者”活动。这一活动激发了员工的智慧与活力,他们围绕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等主题,自主确定技术创新课题5576个,提出合理化建议161656条,实现经济效益10588亿元。2009年1至5月,宝钢销售收入715亿元,利润273亿元,在国内钢铁业中收入和利润排名第一,实现了逆势而上。宝钢总结这一活动的经验,认为最有力量的是四个字:“尊重劳动”。“最佳实践者”活动凸显了“尊重劳动”的理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尊重劳动”。答案 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尊重劳动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劳动是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主体地位的要求;尊重劳动是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的必然要求;劳动者的价值通过劳动实现,尊重劳动是尊重实践,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然要求。(山西太原期末)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高素质的国民,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浸染。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重视公众科学精神”的哲学依据。(6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科学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公众是否具有科学精神,关系到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关系到社会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