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七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考 点 2010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合 计 1卷 2 卷 1卷 2卷 3卷 1卷 2卷 3卷 1卷 2卷 3卷 1卷 2卷 3卷 21.新航路的开辟 5 年0 考 10年 0考 2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5 年1 考 42 33 33 10年 4考 23.工业革命 5 年2 考 32、33 33 33 33 34 10年 8考 20102019年高考全国卷考情一览表 命题分析与备考建议:(1)在备考复习时,针对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应侧重于从世界市场的形成、欧洲的社会转型和对整体世
2、界的形成等角度进行评价和分析(2)对工业革命这一考点,备考复习时要侧重于从工业革命的背景、基本状况、对欧洲社会转型的影响、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对社会管理模式的影响、对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影响等方面深入分析 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考点21新航路的开辟 1.(2018浙江,18,2分,难度)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大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
3、接A.B.C.D.解析马铃薯原产于美洲,故正确;美洲主要是西班牙的势力范围,马铃薯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故错误;马铃薯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故正确;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是欧洲文明与美洲文明的相遇,故正确;C项符合题意。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2.(2013江苏,14,3分,难度)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D)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
4、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解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虽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金银,但并未将其转化为资本积累,而是将之用于购买昂贵的奢侈品,最终导致“价格革命”,即金银价值下降,物价暴涨。故排除B项,选D项。17、18世纪的世界霸主分别为荷兰和英国,故排除A项;C项应指荷兰和英国,与题干中的国家“西班牙”不符,故排除。唯物史观 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3.(2011大纲,18,4分,难度)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
5、西班牙(C)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对殖民地疯狂掠夺,大量贵重金属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引起“价格革命”,因此选C项。贵族生活奢靡不会带来白银贬值,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并没有将掠夺的财富用于发展本国工商业,因此工商业发展迅速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D项矿产资源丰富与白银贬值关系不大。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2)经济现象的根本原
6、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3)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4)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解析根本原因问题。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考点2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2019全国1,33,4分,难度)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D)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考点2
7、1 考点22 考点23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国家殖民统治的危害。题干材料强调了西方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给独立后的拉美国家经济带来的后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殖民者在殖民扩张中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往往通过“移植本国生产方式”“发展单一经济”等途径将殖民地经济纳入本国的经济体系之中,从而导致殖民地经济畸形发展,故D项正确。奴役掠夺土著居民、进行大量移民均属于欧洲殖民者在北美和拉丁美洲殖民统治的共同点,故A、C两项错误;建立殖民统治的早晚与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地区差异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2.(2018全国2,33,4分,难度)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A)A.是
8、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试题情景设置为近代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不断增加的柱状图。1618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不断增加,这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故A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间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之后,英国通过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强大的军事力量等,最终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故C项错误;使得奴隶贸易达到极盛的不是白银开采的需要,而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9、的需要,故D项错误。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3.(2015海南,10,2分,难度)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B)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解析本题考查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A项错误;“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特别是混血人的出现,反映的是欧洲长期不断征服美洲的
10、结果,B项正确;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只是美洲原住民减少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C项错误;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是表现而不是原因,D项错误。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4.(2015广东,19,4分,难度)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A)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殖民者发现美洲新大陆后在
11、此进行了疯狂的掠夺,给美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扩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故“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故选A项。“两个大陆”应该是指美洲和欧洲,故B项错误。黄金和白银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两个世界文明的汇合和西方对美洲的掠夺,故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 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殖民国家以西、葡、荷、英、法等西欧国家为主,主要占据非洲、美洲等地区。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5.(201
12、1海南,11,2分,难度)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C)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解析“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商人挤入贵族行列,表明商人地位提升,反映了商业资本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无法体现A、B两项。18世纪初,英国还没有开始工业革命,排除D项。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6.(2018全国1,42,12分,难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3、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考点21 考点
14、22 考点23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参考答案示例: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
15、案。)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题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现象。答题时可从小说中任意提取情节,关键是要以小见大,上升到殖民扩张、奴隶贸易、宗教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评价这一历史事件即可。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7.(2014山东,39,22分,难度)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
16、始。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4分)(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4分)(4)对帕特里克
17、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8分)参考答案(1)国际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国内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2)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3)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4)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18、。近代欧洲的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解析第(1)问从国际上看,主要强调相关国家的衰落和英国的发展,从国内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增强了英国对外扩张的实力。第(2)问关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可从两方面说明,一方面要注意奴隶贸易对西欧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另一
19、方面要强调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第(3)问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需要扩大商品销售市场,英国希望把非洲作为其商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第(4)问关于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要重点强调其观点的片面性,然后用史实加以说明。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8.(2011全国,41,12分,难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
20、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评材
21、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示例一 观点:我认为西方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非洲、拉美、亚洲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史实:西方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兴起。思想上: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外交)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当西方崛起的时候,亚非拉各国相
22、对落后。比如,中国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虽然产生,但发展缓慢,主要受以下因素阻碍:政治上,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思想上,八股取士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总结:所以,亚非拉被西方列强侵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亚非拉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示例二 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但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史实:西方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
23、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中国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对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1)经济上: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在清前期以前一直领先世界。(2)政治上:古代中国的制度影响到欧洲,尤其是科举选官制度影响近代西方文官制度。(3)科技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对西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产生巨大影响,为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4)贸易上: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连接欧洲和中国,明代郑和下西洋,都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的对外交往,传播了中国先进的
24、技术和文明。总结:西方的崛起主要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但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的崛起,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归纳出材料中的观点,然后选定自己认可的观点进行评论,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准确概括、归纳材料中表述的观点,言简意赅(即观点);第二,对提炼出来的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要充分(即史实);第三,在论证完后,要有总结性的、点评性的结论(即总结);第四,评论的过程,要言之成文。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考点23工业革命 考向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1.(2019全国1,34
25、,4分,难度)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A)A.源自于劳动实践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取决于资金保障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题干材料叙述了瓦特改良万能蒸汽机经历了从修理唧筒到发明单动式蒸汽机再到发明万能蒸汽机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伴随着“修理”“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实际上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万能蒸汽机的改良主要来源于瓦特的劳动经验的
26、积累,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科学理论的指导,故B项错误;“取决于”的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只涉及瓦特和工厂主的努力,未涉及其他社会阶层,故D项错误。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区别: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大多数科技发明来自手工工匠的经验积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大多数科技发明来自科学家的实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轻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重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资本主义世界市
27、场最终形成。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2.(2019浙江,20,2分,难度)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 解析工业革命的时间是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40年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的生铁产量从1825年之后迅速增加,这主要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有关,A项符合题意。机械化生产催生了大工厂制度的出现,B项排除;电力的广泛应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C项排除;工业革命的进行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
28、D项排除。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3.(2018天津,4,4分,难度)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比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D)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从题干中的“1830年”及巴比奇教授的分析可以看出巴比奇教授呼吁英国应重视科技发展,否则将会丧失原
29、有的优势地位,这是工业革命不断扩展的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英国正在“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但不代表欧洲其他国家科研水平已经超过了英国,也不代表英国已经丧失了原有优势地位,故A、B两项错误;材料强调英国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但不是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故C项错误。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4.(2018江苏,16,3分,难度)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B)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
30、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推动近代欧洲工业革命发展的因素。从题干中的“近代的机器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等信息可知,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侧重于解决工业生产中的迫切问题,故B项正确。从题干中的“有意的发明产物”可知A项错误;题干材料涉及的是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新,而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故C项错误;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以后科技革命的特点,故D项错误。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5.(2017全国1,33,4分,难度)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 1770 约 17901793 约 18301835 数额
31、(百万英镑)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 年为 100。)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D)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唯物史观 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解析本题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国民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变化为切入点,通过比较统计数据,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的能力。图表中的数据反映了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国民总收入增长的
32、幅度明显大于工人实际工资增长的幅度,这反映了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落后于资本家财富增长的速度,故D项正确。工人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同步,故A项错误。B项材料信息无从体现。伴随实际工资的增长,工人生活整体上有所改善,故C项错误。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6.(2016全国2,33,4分,难度)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解析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81
33、6年”“18311841年”可知此时英国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工厂集中的城市环境污染严重,进而导致人口死亡率上升,故A项正确。化学工业得到大发展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农业生产力也得到发展,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也应上升,故D项错误。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
34、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7.(2016全国3,33,4分,难度)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经济状况。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方铁路的轨距不统一,这说明美国南北方的经济联系不够密切,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故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铁
35、路与其他部门的对比,无法证明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中轨距问题没有涉及科技水平与制造业发展的关系,故C项错误。题干也没有涉及战争的破坏性,故D项错误。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8.(2016海南,13,2分,难度)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 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C)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解析题中“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说明英国国内已经无法满足
36、原料的需求,不得不依靠海外的资源,C项正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手工工场中,A项错误;英国从18世纪后期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场手工业已被取代,B项错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农业商品化也相应地完成,与“迅速发展”不符,D项错误。时空观念 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9.(2015全国2,32,4分,难度)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D)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解析本题从茶叶消费这一生活细节切入,考查
37、世界贸易的发展。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茶叶由上层社会的消费品变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一变化发生在18世纪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扩大了对东方的贸易,使茶叶大量流入英国,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成为普通民众也可消费的产品,故出现上述变化,故D项正确。茶叶的普及属于社会经济现象,体现不出等级观念淡化这一结论,故A项错误;随着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贫富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日益拉大,故C项错误;中英两国文化差异较大,英国社会不会普遍崇尚东方生活方式,这不是对材料中茶叶逐渐普及现象的合理解释,故B项错误。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10.(2015海南,12,2分,难度)
38、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 132项,1900年达到8 784项。这反映出德国(C)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解析海外市场主导科技发明的说法明显错误,A项错误;材料只是叙述德国的科技专利,未涉及其他国家,因此不能得出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B项错误;引进技术发明不属于专利,D项错误;专利是政府授予的,且数量越来越多,故C项正确。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11.(2015四川,10,4分,难度)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
39、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D)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弊端。联系卡莱尔著作文明的忧思的内容可知,他以无底深渊比喻人们只关注物质财富而导致人文精神的缺失,故A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由材料可知,卡莱尔承认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加,但这只体现了材料的部分信息,故排除B项;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并非是对立的,卡莱尔也没有表达这层意思,故C项不符合题意。考点21 考点22 考点
40、23 12.(2014全国2,33,4分,难度)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A)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解析纺车从“不断地使用”到“被弃置屋隅”,这一经济现象发生在19世纪初的英国。结合“19世纪”这一时间信息,我们不难得知,这是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大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劳动,换句话说,就是生产领域出现了革命性变化,故选A项。从题干中无法得出妇女解放的史实,B项错误;重工业成为国
41、民经济主导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项错误;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占主导地位,但不能说家庭手工业不复存在,D项错误。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13.(2014福建,19,4分,难度)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C)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解析火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火车将沿途乡间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表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城乡两地的状况和农业状况,不能得出A、B两项;当
42、时由于工业城市的崛起,英国大量人口向工业城市集中,农村城镇化还未提上日程,D项错误。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14.(2014浙江,21,4分,难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B)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43、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包括“大工业”“交通工具”“工业资本”“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依赖于整个世界”,以上信息可以解读为:工业革命使手工生产发展为机器大生产;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工具的改变;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即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选B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护国)。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解析在新兴的棉纺织业中,生产技术首先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
44、飞梭出现以后,人们希望提高棉纱产量。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它的出现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随着棉纺织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对于原料原棉的需求量增加,因此出现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不断增加的现象,故选C项。15.(2012江苏,14,3分,难度)下图是18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16.(2012安徽,20,4分,难度)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
45、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A)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有“廉价服装”“工业革命”等,考查市场与工业革命的关系。解题思路如下:廉价服装消费需求工业革命扩展到西方世界其他地区结论:市场需要推动工业革命。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17.(2012山东,16,4分,难度)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
46、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C)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解析本题以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为视角,考查对“双元革命”的深刻理解。在霍布斯邦看来,发生在法国和英国的“双元革命”不只属于这两个国家,而是在“更广泛地区”影响深远,所以他意在强调“双元革命”的世界意义,故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B项说法错误,材料只是涉及英国和法国,B项属于偷换概念;材料强调的并非是政治与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故D
47、项错误。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18.(2010大纲1,19,4分,难度)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C)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解析材料体现了英国在1790年到1830年期间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富裕,国家越来越强。这主要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故选C项。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故B项错误;当时国际局势并不太平,资本主义列
48、强不断发动侵略战争,故A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故D项错误。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19.(2010江苏,16,3分,难度)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B)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解析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排除A项,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排除C项;1830年之前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项。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
49、进,选B项。历史解释 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20.(2018浙江,32,10分,难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早在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铁路
50、修建达到高潮。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煤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19世纪晚期,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运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据美诺曼里奇现代欧洲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欧洲的铁路建设对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4分)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参考答案(1)原因:运送物资的需要;蒸汽机车发明与使用;生产成本低;政府支持。(2)意义:大幅度提升商
51、贸数量和流通速度;有助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密切联系;拓宽市场;助推世界一体化进程。解析第(1)问材料一“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说明是运送物资的需要;由“利用蒸汽机做动力”,得出蒸汽机车发明与使用;由“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得出生产成本低;由“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得出政府支持。第(2)问由材料二“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得出大幅度提升商贸数量和流通速度;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加强各地经济联系和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等方面分析。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21.(2014江苏,23,13分,难度)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
52、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 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材料二 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英国的
53、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材料三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4分)(2)据材料二,结
54、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4分)(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3分)(4)综观英国现代化的基本过程,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综合上述材料,从纵横两方面说明它们的关系。(2分)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参考答案(1)理由:圈地有利于有效利用土地;进行土地改良;土地权益的再分配。因素:议会立法。(2)作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本、市场、劳动力等条件。(3)表现: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4)横向关系: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彼此促进。纵向关系:在不同时期,彼此关系的体现方式不同,
55、但贯穿了现代化基本进程。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解析第(1)问直接依据材料信息整合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得出提供原料,“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得出提供了市场,“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得出提供了资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圈地运动使大量的农民流离失所,成为自由劳动者,从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第(3)问直接依据材料三中的信息,从工业革命对农业推动作用的角度整合回答。第(4)问从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互相促进的角度回答。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22.(2012大纲,37,32分,
56、难度)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 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宠。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材料二 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
57、、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身着中国服饰的耶稣。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摘编自马敏等编博
58、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材料三 世界博览会主题概览 时间 主 题 时间 主 题 1933 年 一个世纪的进步 1982 年 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1935 年 通过竞争获取和平 1984 年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37 年 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1985 年 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939 年 明日新世界 1990 年 人类与自然 1958 年 科学、文明和人性 1998 年 海洋:未来的财富 1962 年 太空时代的人类 2000 年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1964 年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2005 年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1970 年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59、 2010 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974 年 无污染的进步 2015 年 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 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12分)(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世博会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12分)参考答案(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世界各国联系加强。意义: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影响;开创举办世博会的先河;提供了各国展示文明成果的重要平台,有利于
60、科技创新和经济文化交流。(2)中国:展品以传统工艺、美术、手工业品为主;展品带有西方色彩。西方:以先进科技成果、工业品为主。原因: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农业文明高度发达,手工业技术精湛;现代化滞后,工业发展程度低;中西文化交流增强。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3)变化:19世纪关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20世纪更关注人类和平、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原因:世界大战造成的灾难;科技作用的两重性受到关注:冷战凸显对抗的危险;经济全球化,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带来环境、资源问题;技术革命展示了新的发展前景。解析第(1)问从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考查1851年英国“万国工业博览会”的背景和意义。第(2)问首先从展品
61、总结中西的特征,然后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中西文化交流等角度分析原因。第(3)问首先依据表格信息提炼时代变化的信息,然后结合19332015年的相关史实分析回答。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考向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1.(2019浙江,21,2分,难度)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位发明家偶然发现,簧片在带铁芯线圈附近的振动可以导致圈内电流的强弱变化,反过来,同样的电流变化可以导致磁铁线圈附近簧片的振动。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这位发明家是(C)A.爱迪生B.莫尔斯C.贝尔D.马可尼 解析由“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可
62、知,这种工具是电话,电话的发明者是贝尔,C项正确。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2.(2015全国2,33,4分,难度)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 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 例 78%74%72%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B)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分析判断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以世界工业革命为背景,以英美法德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总量变化为材料,考查考生对欧美
63、发达国家发展状况的了解。1870年到1913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西方主要工业国工业产量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下降比重并不大,A、C两项说法错误,排除;西方主要国家工业产量比重的下降尽管不大,但也说明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B项正确;表格体现的是工业生产总和的比重,体现不出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排除D项。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3.(2015海南,11,2分,难度)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8.0 34.1 53.6 62.0 63.0 中国 33.3 29.8 19.7 12
64、.5 6.2 据此可知(D)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83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欧洲明显多于中国,这主要是因为欧洲完成了工业革命,D项正确。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因此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中国所占份额减少主要是因为欧洲工业革命后,制造业迅速发展,而非中国制造业衰退,B项错误;工厂的出现是工业化发展的表现,不是推动欧洲工业化发展的原因,C项错误。考
65、点21 考点22 考点23 4.(2015海南,18,2分,难度)20世纪20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这一现象反映出(C)A.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B.民主体制的普遍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C.人们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个人可以从国家和公司得到资助,用于科学研究,说明人们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故选C项。A项说法并非题干材料的意思,排除;“民主体制的普遍建立”说法不恰当,排除B项;知识经济的出
66、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D项。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5.(2014四川,14,4分,难度)右图形象地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该电影(B)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 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 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 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 解析图中将人的部分身体异化为钢铁构件及工具,寓意人被视为没有感情的工具,人性被忽略,反映了工业革命下工人的处境,B项正确。图片寓意主要折射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而非其积极方面,A项错误;图片寓意与应对大危机无关,C项错误;卓别林摩登时代主要用喜剧的手法描绘工人的工作生活状况,D项错误。考点21 考点22
67、 考点23 6.(2012海南,21,2分,难度)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A)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汽车等新型的交通工具,新式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相对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使得在郊区居住也不会给工作带来不便,A项正确。B项不符合实际,兴建住宅不会必然导致居住地的变化;C项不会促成题干中的变化;D项不符合此时美国的经济特点。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7.(2011海南,12,2分,难度
68、)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D)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D.工业革命 解析“1870年以后大约40年”说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欧洲的工业文明向整个世界扩展,真正确立了欧洲在世界经济和现代文明中的中心地位,故选D项。A项早在新航路开辟后就开始了,不符合题干时间信息。在工业革命时期,文化传播也不是这个时期的主流,排除C项。资本输出有利于欧洲的扩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8.(2011海南,13,2分,难度)从19世
69、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C)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解析由“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可以推断生产集中促进了新兴工业,特别是电力工业的发展,故选C项。而“军国主义”“轻重工业比例”在材料信息中未能体现,蒸汽动力不算能源革新的内容,排除A、B、D三项。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9
70、.(2010海南,12,2分,难度)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这段材料表明(D)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
71、和所学史实可知,材料反映出20世纪初期女工的生活有所改善,但是社会地位仍然很低,并且女工自身也不能摆脱世俗的偏见,故选D项。妇女虽然从事工业生产,但是材料表明女工地位依然比较低,故B项错误;A、C两项说法均不符合材料意思。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10.(2010安徽,21,4分,难度)下表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A)1914年欧美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 国 家 百分比 国 家 百分比 英国 0 俄罗斯 38 德国 13 意大利 18 法国 20 美国(1913)30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
72、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解析材料所给1914年的欧美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英国关税率最低,体现了英国依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故选A项。英国最低,美国、俄罗斯高,此时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是美国,排除D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到自由贸易政策的放弃和争夺世界市场矛盾的加剧,排除B、C两项。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11.(2015江苏,23,15分,难度)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
73、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材料二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材料三 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
74、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2分)(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参考答案(1)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
75、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2)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3)略。解析第(1)问直接依据材料信息整合回答即可。第(2)问据材料二中“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普及前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据材料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得出普及后人口由城市向郊区移动。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大机器生产的人性、非人性或兼而有之等角度论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12.(2012全国,40,25分,难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
76、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
77、通自动控制的起点。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
78、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参考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
79、与应用。(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解析本题从“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的角度切入,综合考查人类历史上科技革命的重大成果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回答问题时,应把材料信息放到相应的时代背景下思考。第(1)问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出现在工业革命的历史大背景下,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交通工具的增多和路况的复杂等,是其诞生的时代背景。第(2)问实际考查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但答案需与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有关,不可泛泛而谈。第(3)问应结合上述问题,从城市化文明程度提高的角度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