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1 ,大小:1.33MB ,
资源ID:389011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8901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五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五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

1、第一部分 通史整合篇 板块五 选修内容 高考总复习大二轮 历 史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考情聚集试题年份材料出处设问方式关键词句2019 全国卷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反映类、概括类、作用(意义)类秦“二十等爵”制、曹魏末年“五等爵”制2019 全国卷(日)坂本太郎日本史原因类、意义类“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2019 全国卷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原因类、特点类 戊戌变法2018全国卷(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比较类、作用(意义)类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年号制改革2018全国卷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背景类、内容类、作用(影响)类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2018全国卷韩延龙等

2、中国近代警察史原因类、比较类 湖南保卫局创建,治安机构2017全国卷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特点类、作用(意义)类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2017全国卷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原因类、启示类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2017全国卷隋书特点类、作用(意义)类隋代,法律制度改革2016全国卷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内容类、作用(意义)类唐太宗,谱牒改革2016全国卷清史稿等特点类、作用(影响)类晚清,军事改革2016全国卷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内容类、作用(意义)类北魏,孝文帝庙号改革2015全国卷彭信威中国货币史内容类、作用(意义)类唐代,币制改革2015全国卷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原因

3、类、作用(影响)类清代,养廉银制度命题分析1考查的主题不拘泥于国家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和教科书内容,其选取的标准主要源自课程标准不是具体的模块学习内容要点,而是整个模块的学习指向“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只要能承载这一目标的素材均可进入命题人的视野之中。2突出对“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的考查。注重对历史事件三要素背景、过程、意义等考查。从设问方式看,多采用背景类(1次),内容类(4 次),比较类(2 次),原因类(5 次),特点类(4 次),作

4、用类(9 次),启示类(1 次),注重对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核,特别是对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理解和分析。3从时段看,中国古代史是考查的重点,除 2019 年全国卷,全国卷,2018 年全国卷、全国卷,2017 年全国卷、全国卷和 2016 年全国卷涉及日本明治维新事件,中国现代、中国近代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外,其他题目均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改革相关;从涉及的内容看,既有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重大历史事件,又有秦、曹、魏封爵制度、西汉的汉武帝年号制改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泽管理制度改革、法律改革、庙号改革,唐朝的币制改革、谱牒改革,清朝的养廉银制度,新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工资改革等相对冷门

5、、专业性较强的历朝历代具体政治、经济制度和政策的调整。高考全国卷着重经济领域的改革,也涉及了政治和法律领域的改革。4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选材多是经典性史学著作。5从问题设计看,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很强,第(1)问和第(2)问之间有一定逻辑关联性,学生若在第(1)问判定失误很容易导致第(2)问答案偏离。6从与教材的关联度看,古代史试题与选修教材内容无直接联系,近代史试题与必修教材、选修教材有一定的联系,目前涉及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清末新政。真题再现考向一 考查两种制度改革各自的背景、内容和作用(意义)1(2019全国卷,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

6、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

7、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解析:(1)据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结合所学商鞅为法家代表可知“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由材料“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结合所学周礼是儒家经典得出“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2)第一小问对象,依据材料“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说明“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从

8、材料“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可知“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和所学西周的世卿世禄制、秦朝的统一得出“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从材料“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可知“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答案:(1)流派:“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2)对象:“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

9、朝建立奠定基础。考向二 考查与教材相关联事件的原因、特点和作用(意义)2(2019全国卷,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 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 30 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 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

10、西南战争”。战争历时 8 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解析:(1)第一小问作用,由材料“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得出前期为推动领导力量,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明治维新的背景得出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由材料“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

11、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得出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入触及到中下级武士的利益,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被取消;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生存艰难。(2)由材料“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得出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由材料“对政府极度不满”得出有利于改革的推进;由材料“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得出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答案:(1)作用:前期为推动领导力量,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原因:前期: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后期: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入触及到中下级武士的利益,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被

12、取消;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生存艰难。(2)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3(2019全国卷,44)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 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

13、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解析:(1)根据材料“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可得出自身认识的转变;“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可见与君主立宪比较皇权比较大,由此可得出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和减少变法的阻力等。(2)根据材料“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可得出它是

14、变法的核心机构;“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可见其是维护皇帝权威的;“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可见其运行有议院的性质等。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解题步骤第一步 依据材料,按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或评价划分材料的层次。第二步 依据材料的句意和段意,粗略列出答题的关键点及答案条数。第三步 结合所学知识,进一步丰富答案,如改革的背景,可以从国内外各种矛盾、生产力发展等角度分析;改革的评价要从积极、消极等方面分析。第四步 根据设问结

15、合草列的答案,组织出完整的答案。注意总结“改革内容”时找出能体现改革前后变化的关键词,然后概括;而分析“影响”或“作用”时要联系背景,一般由“背景”带来“影响”或“意义”。满分策略策略一 关于改革的原因(背景)分析总的来讲,历史上重要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1社会发趋: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根本原因。2旧的生产关系的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3社会危机:内忧(统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5改革者及支持者:思想条件主观条件。6外都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策略二 关于改革的特点分析1改革前期准备:有的改革

16、是漫长而曲折,逐步进行,准备充分;有的改革准备不充分,急速冒进,过于激进。2对改革的内容、特点分析:或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或进行比较对照分析,所以要紧扣材料,逐条分析,归纳概括。3从改革的结果来看:有的改革全面彻底,有革命性或民主性;有的改革不彻底。策略三 关于改革的影响(作用、意义)分析1全面分析:一分为二,既要看到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或局限性,还要分清主次。2分项分析: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影响。比如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教育、军事近代化等。3分层分析:改革对制度本身除旧布新,影响小至个人,大至整个国家层面,甚至影响国际事件。创新预

17、测1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927 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继位后,领土扩大“东至于海,幅员万里”。境内人民,大体可分为以农业为主的汉人、渤海人和以畜牧业为主的契丹、奚等族人民。取得幽云十六州后,为了适应这些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生产方式,辽太宗在中央设置南面官(官署在皇帝牙怅之南)和北面官(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北)的双轨统治机构。南面官照“汉制”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契丹贵族;北面官以“国制”(辽制)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机构比较简单,是根据契丹部落的传统建立起来的,一律任用契丹贵族。北、南枢密院分别是北、南面官的最高机构。北枢密院以下北面官制,大量保存契丹部落旧制,

18、包括北、南大王院、敌烈麻都司(管礼仪)等。南枢密院以下南面官制,则设有中书省、御史台、大理寺、翰林院等汉地传统机构。此制度的实行意味着将契丹部族纳入封建政治体制。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辽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实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辽国推行这套政治制度的意义。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为了适应这些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生产方式”可以得出因地制宜;根据材料“一律任用契丹贵族”“大量保存契丹部落旧制”可以得出根据因俗而治;根据材料“双轨统治机构”可以得出实行双轨制。第二小问实质,根据材料“此制度的实行意味着将契丹部族纳入封建政治体制”,

19、可以思考改革前的契丹部落旧制和封建政治体制的区别,从而认识到是向先进文明学习。(2)对意义的回答可以采取主体分析法,可以先思考材料中所涉及到的民族和地域有哪些,再分别思考辽这套政治制度,改革对汉族、契丹族以及北方地区的影响。答案:(1)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制。实质:是对先进文明的吸收与肯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2)意义:适应了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北方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契丹社会的进步;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对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保护。2(2019毛坦厂中学联考,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八旗制度是清朝特有的政治、军事制度,在清朝的兴起、清军入关和最终统一全

20、国的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康熙在位时期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旗务。八旗弟子长期养尊处优、生活腐化,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到康熙时期有的旗人被迫举债为生。康熙增加了八旗兵丁的粮饷发放,还新编了佐领,令闲散旗人披甲当差,由国家代偿兵丁债务。康熙严禁诸王勒索本旗所属的官员并严禁他们干预地方政务,更改宗室王公袭爵法,取消原有的宗亲王公袭爵特权,其袭爵与否,由皇帝决定。他严惩迫害百姓的诸王田庄管理人和奴仆,对于一些依仗主人势力、横行不法的豪奴加以严查,并将旗人和普通百姓合编保甲,部分接受州、县的管辖。康熙组建了“新满洲”,将北方少数民族编入八旗,这支“新满洲”对平三藩、抵御沙俄侵略起了重要作用。康熙在

21、八旗军队序列中增设了虎枪营和火器营,还将八旗军分遣各地,形成了全国统一、完整的驻防体系。摘编自王惠敏康熙大帝全传(1)根据材料,概括康熙帝旗务改革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康熙帝的旗务改革。解析:(1)据材料“增加了八旗兵丁的粮饷发放,还新编了佐领,令闲散旗人披甲当差,由国家代偿兵丁债务”说明解决旗人的生计;由材料“康熙严禁诸王勒索本旗所属的官员并严禁他们干预地方政务,更改宗室王公袭爵法,取消原有的宗亲王公袭爵特权”可知抑制八旗诸王特权;依据材料“将旗人和普通百姓合编保甲”说明加强对普通旗人的管理;从材料“北方少数民族编入八旗”和“增设了虎枪营和火器营”得出扩大八旗规模。(

22、2)根据材料“严禁诸王勒索本旗所属的官员并严禁他们干预地方政务袭爵与否,由皇帝决定”分析削弱了八旗诸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加强了皇权;从材料“严惩迫害百姓的诸王田庄管理人和奴仆并将旗人和普通百姓合编保甲”得出使旗人的特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据材料“北方少数民族编入八旗,这支新满洲对平三藩、抵御沙俄侵略起了重要作用”得出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力量,保障了国家统一;据所学八旗的衰落和材料“由国家代偿兵丁债务”得出康熙帝的旗务改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旗人的生计问题,还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答案:(1)内容:解决旗人的生计;抑制八旗诸王特权;加强对普通旗人的管理;扩大八旗规模。(2)评价

23、:削弱了八旗诸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加强了皇权;使旗人的特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力量,保障了国家统一。但是康熙帝的旗务改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旗人的生计问题,还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3(2019静宁一中二模,28)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中国与洋人交接,必先通其志,达其欲,周知其虚实诚伪,而后有称物平施之效。互市二十年来,彼酋之习我语言文字者不少,其尤者能读我经史,于朝章、宪典、吏治、民情,言之历历。而我官员绅士中绝少通习外国语言之人。各国在沪均设立翻译官二人,遇中外大臣会商之事,皆凭外国翻译官传述,亦难保无偏袒情弊。中国能通洋语者,仅恃通事

24、,凡关局军营交涉事务,无非雇觅通事往来传话,而其人遂为洋务之大害。李鸿章材料二 同文馆、水师学堂等,然至今数十年,未尝有非常之才出乎其间,以效用于天下,天下所共闻。故其所成就,上焉者足备总署使馆之翻译,下焉者可充海关洋行之通事。彼其所求之者,固如是而已。故今日欲储人才,必以通习六经经世之义,历代掌故之进,知其所以然之故,而参合之于西政,以求致用者为第一等。1896 年梁启超学校佘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语言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新式学堂没有培养出优秀人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有何主张?解析:(1)由材料“中国与洋人交接,必先通其志,达其欲,周知其虚实

25、诚伪,而后有称物平施之效”,可见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西方人交往日益增多,通习外语,才能更好地了解外国;由材料“中国能通洋语者,仅恃通事,凡关局军营交涉事务,无非雇觅通事往来传话,而其人遂为洋务之大害”,可见基于洋务运动过程中要避免中外交往中蒙受损失。(2)第一小问,由材料“上焉者足备总署使馆之翻译,下焉者可充海关洋行之通事”可见教育内容主要学习的是西学、西语。第二小问,由材料“必以通习六经经世之义,历代掌故之进,知其所以然之故,而参合之于西政,以求致用者为第一等”,可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与西学参合,以求致用,解决现实问题。答案:(1)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西方人交往日益增多;通习外语,才能

26、更好地了解外国;避免中外交往中蒙受损失;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2)主要原因是教育内容的设置,新式学堂主要学习的是西学、西语。主张: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参合,以求致用。4(2020信阳一模,1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戊戌变法以政变的形式收场,原因很复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最近 20 多年的研究表明,在 1898 年秋天的北京,确实发生了一场政变,但这场政变的发生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清政府对维新势力进行镇压,也要看到先有康有为策划武装暴动,企图利用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的新军及毕永年、唐才常等江湖力量,包围慈禧居住的颐和园,试图以暴力手段解决反对派,推动变法。然

27、而,改革者的这些举措很快被后党获悉,于是慈禧迅速出击,逮捕、杀戮六君子,康梁等人也被迫流亡海外。选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材料二 改革之初,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是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从理论上说将会有利于社会进步,但也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但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结果许多改革措施都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选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材料三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

28、戌政变记,和康有为的后来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1)材料一、二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提出了哪些看法?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材料三认为戊戌变法研究中主要依据的两部文献史料存在着怎样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试图以暴力手段解决反对派,推动变法”“改革者的这些举措很快被后党获悉”的信息归纳观点;依据材料二“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改革措施都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的信息归纳观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壮

29、大角度分析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重视史料的甄别以及史料收集等方面思考回答。答案:(1)看法:材料一认为是由于维新派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暴动,招致顽固派镇压;材料二认为是由于对改革缺乏周全设计;缺乏斗争策略,没有注意尽量减少对立面。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壮大,政治上不成熟,与顽固派对比实力悬殊大。(2)缺陷:是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加进主观色彩,影响历史的真实性。注意的问题:要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5(2019淮南二模,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

30、55 年新中国出台了关于个人所得税的方案,在此后的 20 多年中基本没有落实。1980 年 9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公布实施,个人所得税首次以独立税种的身份出现,起征点是月收入 800 元,而当时中国人月平均收入不到 100 元,该政策主要是对外国人在中国经营所得征税。后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修改,纳税人主要为在中国境内居住的中国公民,调高起征的标准,降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税率,2018 年 8 月 31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修改,将个税免征额由 3 500 元提高到 5 000 元,征管模式由代扣代缴为主转向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相结合的征管

31、模式,增加了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等。摘自聚焦个税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个税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个税改革的意义。解析:(1)由材料中中国个税改革过程中先后制定了三部法案,历经 60多年,可知特点有逐步推行,渐进改革;由材料中 2018 年新通过的个税法中“将个税免征额由 3 500 元提高到 5 000 元”体现了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特点;由材料中“增加了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等”体现了以人为本,体现科学性、公平性的特点;由材料中 1980 年的个税法内容可知“该政策主要是对外国人在中国经营所得征税后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

32、修改,纳税人主要为在中国境内居住的中国公民”体现了范围扩大,税种统一的特点;由材料“征管模式由代扣代缴为主转向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相结合的征管模式”体现了引导诚信纳税和政府主导的特点;由材料中通过制定个税法案的方式,体现了落实税收法制化原则的特点。(2)个税改革对收入高的群体征收个税,有利于调节收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2018 年颁布的个税法中“将个税免征额由 3 500 元提高到 5 000元,增加了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等”有利于减轻广大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也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稳定;对收入高的群体征收个税,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通过颁布法案的形式进行个税改革,推动税收事

33、业朝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2018 年颁布的个税法中“增加了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等”有利于弘扬孝道等传统美德;2018 年颁布的个税法中“提高个税起征标准及增加专项附加扣除”,可以使低收入群体减税或免税,从而促进消费,拉动内需;这也便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答案:(1)特点:逐步推行,渐进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以人为本,体现科学性、公平性;范围扩大,税种统一;引导诚信纳税;政府主导;落实税收法制化原则。(2)意义:有利于调节收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减轻广大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稳定;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推动税收事业朝规范化、法制化

34、方向发展;有利于弘扬孝道等传统美德;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6(2019揭阳二模,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868 年明治政府提出“文明开化”的改革口号,要求“破除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确立了教育发展的总方向。1872 年文部省颁布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学制主要模仿法国。提出普及小学教育,同时重视发展实业教育。学制有许多内容严重脱离日本的国情,致使就学率达不到预期指标。1879 年政府颁布了教育令,教育令主要模仿美国,改变了学制所规定的划一的中央集权体制,强调地方分权和尊重多样性和自由主义。但在自由的名义下,政府的教育受到轻视,小

35、学入学率反而下降,还出现教育内容反动的现象。1880 年政府颁布改正教育令,强化了町村设置小学的义务,严格了对就学义务的规定,加强了教育行政权,并将修身课提到各科之首,以强化“尊祖训、明忠孝、学孔道”的道德教育,初步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立法指导思想。1885 年又颁布一系列学校令,主要吸收了普鲁士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善良臣民”的道德教育。1890 年以天皇名义颁布教育敕语,规定日本的教育目的是教育臣民“重国宪”,“遵国法”,“义勇奉公,以辅佐天壤无穷之皇运。”教育敕语的颁布,标志着明治维新以来的教育改革的完成。(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明治时期教育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36、学知识,简析日本教育改革的意义。解析:(1)据材料“1868 年明治政府提出文明开化的改革口号,要求破除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确立了教育发展的总方向学制主要模仿法国教育令主要模仿美国学校令主要吸收了普鲁士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坚持向西方学习,根据形势灵活地选择学习的主要对象;据材料“学制有许多内容严重脱离日本的国情,致使就学率达不到预期指标1890 年以天皇名义颁布教育敕语,规定日本的教育目的是教育臣民重国宪”等,得出从本国实际出发,确立了一个符合本国国情的教育制度;据材料“提出普及小学教育,同时重视发展实业教育”等,得出普及初等教育,重视发展实业教育;据材料“18

37、80 年政府颁布改正教育令,强化了町村设置小学的义务,严格了对就学义务的规定,加强了教育行政权,并将修身课提到各科之首1890 年以天皇名义颁布教育敕语,规定日本的教育目的是教育臣民重国宪”,得出中央加强对教育的规划和管理并强力推进。(2)意义可以从教育、经济、国家等层面来思考,从而得出普及初等教育,提高了全体国民素质;培养了一支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技术人才,使日本快速成为世界工业大国;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教育系统,推动日本的现代化;消极方面:强化了天皇专制主义的道德教育和武士道精神,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给世界带来灾难。答案:(1)特点:坚持向西方学习,根据形势灵活地选择学习的主要对象;从本国实际出发,确立了一个符合本国国情的教育制度;普及初等教育,重视发展实业教育;中央加强对教育的规划和管理并强力推进。(2)意义:普及初等教育,提高了全体国民素质;培养了一支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技术人才,使日本快速成为世界工业大国;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教育系统,推动日本的现代化;强化了天皇专制主义的道德教育和武士道精神,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给世界带来灾难。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