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专题2 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的季节变化-2-一、地球运动规律的季节变化 北半球夏季(7 月)北半球冬季(1 月)地球公转的角、线速度较慢 较快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北半球 南半球 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昼长大于夜长 夜长大于昼长 北极点附近出现的现象极昼 极夜 太阳升落方位(极昼区除外)东北升西北落 东南升西南落 北半球日出的地方时早于 6 时 晚于 6 时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最大)较小(最小)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的物体影子较短(最短)较长(最长)-3-二、自然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 自然地理现象 北半球夏季(夏半年)北半球冬季(冬半年)对流层厚度 较厚 较薄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 偏北
2、 偏南 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 炎热干燥 温和多雨 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 湿季 干季 季风气候区的风向 夏季风、偏南风 冬季风、偏北风 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低气压(印度低压)高气压(亚洲高压)海陆等温线 大陆上向北凸出,海洋上向南凸 大陆上向南凸出,海洋上向北凸 典型的气象灾害 台风 寒潮 北半球山体雪线的高度 较高 较低 北半球海域海水的温度 较高 较低 -4-自然地理现象 北半球夏季(夏半年)北半球冬季(冬半年)北印度洋洋流的流向 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方向 自东向西呈逆时针方向 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流量 较小 较大 北半球温带、寒带地区的河流结冰情况 不结冰 结冰 长江口处的海水盐度 较低
3、较高 天山牧民牧场位置 山地牧场 山麓牧场 -5-三、地理事物和现象季节变化的因果链 例题1、(2020届辽宁大连高三月考)家住大连(12145E,3903N)的小明把手机闹铃与观测日出日落时刻的软件相关联,早晨闹铃响起的时间便是日出时刻。据此完成1-2题。(1)关于晨起闹铃响起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2月1日到1月1日时间推迟B.3月1日到4月1日时间推迟C.5月1日到6月1日时间提前 D.6月1日到7月1日 时间提前(2)某日小明晨练时闹铃声响,他观测到太阳刚好从正东方的湖面升起,此时时间最接近()A.5时53分B.6时00分C.6时03分D.5时57分答案:(1)C;(2)A解析
4、:(1)A.12月1日到1月1日北半球昼先变短再变长,则时间先推后再提前;B.3月1日到4月1日北半球昼变长,日出时间提前;C.5月1日到6月1日北半球昼变长,日出时间提前;D.6月1日到7月1日北半球昼先变长,再变短,日出时间先提前再推后。故选:C。(2)大连采取东八区即东经120的地方时,大连的经度是12145E,比东经120靠东145,则地方时比北京时间约早7;根据题干可知,小明晨练时观测到太阳刚好从正东方的湖面升起,说明为二分日,则此时大连的地方时为6时;则北京时间为6:00-7=5:53。2、(2020届山东泰安高三月考)小梅和小雪分别住在曲阜某小区同一栋楼房的6层和16层,该小区阳
5、台都统一安装上下伸缩式晾衣架。读图,回答12题。解析:1.晾衣架绳索的上下收缩主要是为了衣服能被太阳光照射到,一年中,太阳入射角度会有变化,因而绳的长度也会有变化,结合示意阳,不难得出以下规律,即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晾衣架的绳索就越长;反之小然。因此,春分至夏至的正午时段,曲阜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逐渐变大的,可以得到绳索长度是逐新变长的,D正确。A、B、C均错误。2.结合上得到的规律,可以看出正午时绳索长度的年变化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有关,小梅和小雪同在曲阜,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值是相同的,所以绳索的年变化幅度也是一致的,与楼层高度无关,C正确。答案:1.D;2.C3、“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
6、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约为15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某地关于小麦种植的谚语“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半山,寒露种平川”,这体现了()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后,我国华北地区()A.正午太阳高度渐小,白昼时间渐短B.雨水增多,太阳辐射强度减弱C.正午太阳高度渐大,白昼时间渐长D.白昼时间渐短,地球公转变慢答案:1.C;2.C解析:1.谚语“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半山,寒
7、露种平川”,是说在不同节气,小麦种植的海拔不同。秋分之前的白露,气温相对较高,热量条件较好,小麦种植在高山上,秋分之后的寒露,气温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较差,小麦种植在海拔低的平川地区,所以体现的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故选C。2.清明后,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正向北移动,我国华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渐大,白昼时间渐长,A错误,C正确;雨季还没到,容易出现春旱,太阳辐射强度增强,B错误;在此期间,白昼时间渐长,地球公转变慢,D错误。故选C。4、(2019届湖北当阳市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伊塞克湖属于内陆咸水湖,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m,面积63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水清澈澄
8、碧,终年不冻。该湖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差异大,东岸地区有常年积雪。在伊塞克湖的沿岸地区,人们广泛引用注入此湖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这里已成为吉尔吉斯斯坦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1.说明伊塞克湖水位季节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2.分析伊塞克湖冬季不结冰的原因。3.分析伊塞克湖东岸有常年积雪的自然原因。4.有人建议在伊塞克湖沿岸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答案:1.特点:季节变化大,夏季水位(升)高,冬季水位(降)低。原因:伊塞克湖的湖水主要来源于河流,而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化量小。2.湖泊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属于咸水湖,
9、湖水盐度较高,湖水不易结冰;湖泊水较深,水量大。3.位于西风带,西风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形成丰富的降雪;海拔高,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4.赞成。理由: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生长;湖区城镇分布较多,农产品消费市场较大;河流众多,可利用水源发展灌溉农业;能提高农业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或不赞成。理由: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会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会导致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水体污染,湖水水质变差。考点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水文特点、气候成因及特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10、解析:1.由材料结合图形可知,伊塞克湖属于内陆咸水湖,该区域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图中显示伊塞克湖的湖水主要来源于河流水,而河流的主要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化量小,所以该湖的水位季节变化的特点是:季节变化大,夏季水位升高,冬季水位降低。2.由材料可知,伊塞克湖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大湖”,所以该湖泊北部地势较高,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而且湖泊水位深,水体面积大、水量大,水的比热容大,湖水不易结冰;由于该湖属于内陆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湖水不易结冰。3.根据图中纬度可知,该湖位于西风带,而且湖泊东部有高大山脉;当来自于大西洋、北冰洋的气流经
11、过湖面时可以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形成丰富的降雪;材料显示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米,海拔较高,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开放性设问综合题的一般要求是:(1)必须明确给出观点;(2)必须给出能够支持所选观点的理由;(3)观点和理由必须同时给出,缺少任何一项则不得分。赞成的理由,可以从该区域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生长;图中显示湖区周边城镇分布较多,农产品消费市场较大;有众多发源于山区的河流,水源较为充足,可利用水源发展灌溉农业;能提高农业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回答。不赞成的理由,可以从由于该区域气候干旱,大力发展灌溉农业需要从入湖河流中大量引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会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引发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生产中大量利用化肥和农药,导致水体污染,湖水水质变差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