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0 ,大小:3.35MB ,
资源ID:388273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8827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课件:专题十二 高分方案3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巧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课件:专题十二 高分方案3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巧 .ppt

1、高分方案3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步步为赢 知识先导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在高考中,特别是在浙江卷中考查频率特别高。首先考生应该弄清以下几个概念的关系: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表现手法是一个较模糊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写作手法、艺术手法,在高考中重点考查的是对比、衬托、象征、渲染等。经典题型 精准剖析 典题一 鉴赏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方式描写手法 例(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7分)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

2、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 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答案: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精准剖析】诗句含意 高分方案 参考答案 喜爱那对

3、着酒垆的少年,将悠悠情思寄托于高雅的曲调之中。琵琶奏出春日百鸟鸣唱相和之音,白日里喧喧嚷嚷,夜里便沉寂下来,只有年老的凤凰独自哀鸣。四根琴弦以旧谱作新声。写出天然的音律,连眼底的筝之音也望尘莫及。花瓣飘落,天气微暖,认真地听乐师演奏。想到了昭君出塞时的风冷苍凉、浔阳江头商人妇在月色下的孤寂,好像醉了,却很清醒。偏爱安静的轩窗,一曲终了,明白了曲中的幽深情绪。今日相遇却不知将来在何处相见,下了一会儿的雨也停了,天气也晴了。1.分别把握上片和下片大意:上片写演奏者,下片写 听者。2.联系琵琶行中对演奏者的描写角度分析: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的区别。3.答题时应作简要的引述分析:上片是正面描

4、写,从“雅调”“旧谱与新声”可知是从乐曲方面来描写琵琶演奏。第一句“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是写乐曲的演奏者,第二句“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是写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末句“天然律吕”是写乐曲声律的高雅。下片是侧面描写,从“洗耳为渠听”可知是从听者方面来描写琵琶演奏。“天气暖犹轻”“轩窗静来偏好”是通过气氛感受,“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是通过典故联想,“语溪乍雨初晴”是通过景色渲染来描写。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 描写。分分必

5、争 取之有道 把握描写的艺术特点和答题思路。1.从动静关系考虑 动静关系,即通过动景和静景,或动态与静态两个方面来立体地写景。包括两点:动静结合,例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以动衬静,例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2.从虚实关系分析 实写即从正面直接写眼前现实之人、景或物,虚写即通过想象、联想从侧面来写人、景或物。包括两点:以虚写实,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

6、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虚实结合,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写诗人眼前思家的实景,后两句通过想象家人坐到深夜思念远行在外的诗人来表达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前后虚实结合,把诗人的浓烈的思家之情表现得极为真切。3.从描写角度把握 描写角度,即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方面来写景。最常见的有两点:绘形、绘声、绘色,例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色彩映衬,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4.从具体的描写技巧着手 描写的常用技巧包括五点:工笔,它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在诗歌鉴赏里是指用文

7、字细致描绘景物。例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白描,也是中国画技法名,在诗歌创作中,主要是指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例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诗人写这里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都是墨线勾勒,不着颜色,但清晰的形象却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渲染,是指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形容和描绘。如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诗中用“稀”“尽”“飞”三字渲染出春光已逝的情景。烘托,是指从侧面对所写内容进行描

8、绘。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除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细节描写,指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或刻画,包括人物的语言、肖像、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通过细节描写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焦躁、期望、孤寂、失落的情感。5.具体作答时,先点出描写技巧(尽可能用术语),再结

9、合诗句分析,阐明某手法在意境描绘与感情表达方面的效果 即学即用 牛刀小试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宿西山精舍 文 兆 西山乘兴宿,静兴寂寥心。一径松杉老,三更雨雪深。草堂僧语息,云阁磬声沉。未遂长栖此,双峰晓待寻。诗歌颔联和颈联是围绕首联哪个词描写的?这四句诗的描写角度又是怎样的?请予以分析。(6分)解析:首先理解两联的内容,然后分析是围绕首联的哪个词描写的。颔联由视觉角度描写:一条小路上老松、老杉森然排列在路的两旁;时已三更,四周万籁俱寂。颈联由听觉角度描写:草堂之中,僧人们早已入眠了,唯有云阁那边,隐隐传来低沉的磬声。低沉的磬声尚能传入他的耳中,益发衬出精舍之静。答案:诗歌颔联和颈

10、联是围绕“静”(或“寂寥”)描写的。颔联由视觉角度描写,颈联由听觉角度描写。颔联写看到老松、老杉森然排列在路的两旁,三更时分,雪花纷纷扬扬,已积有厚度。松老雪深,一派静寂。颈联写听到僧人已语息入眠,唯有云阁那边隐隐传来低沉的磬声。磬声入耳,越发衬出精舍之静。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画堂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撚(nin):持取,捻弄。“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这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6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

11、题一是要结合“撚花”“放花”找准描写手法,二是要说明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尤其是对表现人物感情变化的作用。答案:这两句主要的描写手法是细节描写。(答动作描写也可)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典题二 鉴赏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含修辞)例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8分)春日寄怀 李商隐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注】青袍:即青衫,指官职卑微。龙津:即龙门。1.请赏析第二联的表现手法。(4分)经典题型 精准剖析【精准剖析】诗句

12、含意高分方案参考答案人世的升降是瞬息即变,而我却在家中呆坐了四年。即使有花又有月亮,但就没人把我推荐。八品官的青袍年年都一样,头上的白发却越来越亮眼。一心想去追逐风波千万里,却不知哪条路才能见龙颜!1.把握全诗大意,弄清所寄 之怀。2.揭示表现手法:主要是衬 托,从景与情的关系思考。3.结合相关句子赏析:“有花兼有月”与“无酒又无人”之间的反差,以美景反衬出 悲情。4.补充思考:“纵使”与“可堪”显然是一种假设,以假想之美景反衬现实之悲情。作者以乐景衬哀情,写出有花有月却无酒无人的凄哀之情。风景美丽和处境凄楚形成巨大反差,更加突出作者寂寞无聊的悲凉。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

13、4分)答案:春日寂寞之苦;官小职卑之愁;年老体衰之恨;前途渺茫 之悲。1.把握命题中出现的常见表现手法及其特点(1)衬托与对比 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中的主体与衬体两部分有主次之分,衬体是说明、突出主体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是比较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对比的事物之间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彼此并列的。先看衬托,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中,“蝉噪”“鸟鸣”与“林静”“山幽”两者相异,这是反衬还是对比,关键看作者要突出的是什么。显然,作者表现的是林静山幽的静谧,这是典型的以动衬静。再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写

14、越国昔日的繁华兴旺,末句写今天越宫遗址的凄清荒凉,两者相反,但我们知道,这是典型的以乐衬哀,当年越是繁华兴旺,今日的衰败就越是触目惊心,今昔剧变,诗人的感慨也就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分分必争 取之有道 再看对比,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与劳动人民的悲惨凄苦不分主次,以鲜明的对比,表现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以及作者对统治者的愤怒,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再如:“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修睦落叶),最后一联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15、(2)虚实相生 鉴赏虚实相生法,最难把握的是虚境,诗歌中的“虚境”是指以下几种境界。第一,神奇怪诞的和虚幻的境界。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以虚像显实境。李商隐锦瑟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一句,用古代“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的传说来衬托诗人回首美好往事的伤感。第二,历史的景和境。这类虚境是作者曾经经历的或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诗人眼前。如李煜虞美人中的“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借故园的“雕阑玉砌”这种虽然存在但不在眼前的虚景,衬托词人的亡国之恨。第三,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指还没有发生的,但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绵绵不绝。故写愁,倍增其愁;言乐,倍增其乐

16、。如柳永的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借想象分别后的孤单场景更进一步表达了离别的痛苦。虚实相生手法的表达作用:丰富诗歌的想象空间,体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趣味。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从静谧优美的湖月写到绮丽壮观的海日,从曲折迷离的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境界愈转愈奇、愈幻愈真,最后由梦境幻化为仙境。诗人淋漓尽致地挥洒,如椽巨笔,写他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以此来衬托灵魂的苦闷。通过虚实对比,形象更加鲜明,抒情丰富深刻。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首联“共此时”设

17、想对方也和自己一样望月的情景,情景交融,超越时空。颔联、颈联全从虚处落笔,描绘出在溶溶月色下,伫立庭院,难解相思,露湿衣衫的情人形象,从而烘托出诗人对情人缱绻的思恋之情。通过虚实结合,诗的结构更加紧凑,意象更为充足。如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一、二两句,诗人把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之景的描绘结合起来,以虚幻的神话传达真挚的感情;三、四句借对梦境的描写衬托诗人摆脱尘嚣后的愉悦之情。全诗绘景叙事,由景而梦,虚实结合,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加之虚实结合的意象营构,使诗境显得缥缈奇幻。通过虚实相生,开拓诗的意境,深化诗的主题。如

18、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首句落笔于历史人物贾谊,以此映衬自身遭遇,流露出对贬谪的不满;后两句借笛声渲染愁情,江城五月,正值初夏,决不会有梅花之落,但是诗人由笛声触发而想象到动听的笛声仿佛梅花满天飘落的情景,委婉传达诗人冷落的心境,烘托出了诗人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意境苍凉无穷。(3)象征 象征是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托物言志,以表达情感和寓意。比如李德裕的登崖州城作“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境况,书

19、写了思归不得的忧伤。诗歌中很多意象具有约定俗成的文化内涵,即寓意,如:冰雪是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的象征;蝉象征品行高洁;草木长势繁盛反衬荒凉,在古诗中用于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等等。象征用象征物靠联想来暗示象征义,给读者丰富的联想空间,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4)渲染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诗歌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例如,琵琶行并序极尽笔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对春江月夜景色的渲染,流露出离愁,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对宇宙人生的探索。一言以蔽之,渲染即对事物进行正面描写铺

20、叙,追求笔墨酣畅,痛快淋漓。(5)用典 用典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它指的是对前人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引用。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使用典故可以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比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运用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的典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

21、的决心。2.把握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双关、夸张、比拟、对偶、反复、互文、反问、设问、通感、用典、化用、列锦等。(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喻,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2)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如:“浔阳地僻无音

22、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丝竹”代指音乐。(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双关是指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谐“情”。(4)夸张 夸张就是把事物夸大或缩小,它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如:“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坚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5)比拟 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物当作人来写,从而使描

23、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例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灵性,饶有情趣。(6)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令人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7)反复 是指某些词句多次出现,达到强调事件,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的效果。如:“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

24、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8)互文 就是指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9)反问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用反问句式,强调历史之必然。(10)设问 开篇设问,可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可以承上启下;结尾设问,可以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11)通感 就是指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

25、感觉转移,以一种感觉写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手法。如:“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郎士元听邻家吹笙)首句“隔彩霞”渲染了奏乐的环境,烘托出笙乐场景的明丽新鲜;第四句以花为意象描写音乐。以上两句用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别具一格。(12)列锦 就是指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诗中的“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设出淡雅幽美的意境。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永遇乐 宋苏轼 明月如

26、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注】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封建在宅邸所筑小楼。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造。即学即用 牛刀小试 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 和 两种表现手法。(2分)解析:“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是比喻,“曲港跳鱼,圆荷泻露”突出细微声响,见夜深人静,是以动衬静。答案:比喻 反衬(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

27、赴官归京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九华山:是从宣州至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在宣城西。的的:鲜明的样子。旆(pi):古时旌旗末端形状像燕尾的飘带,泛指旌旗。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选择两种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解析:表达技巧要综合考虑修辞、抒情、描写等手法,调动常识积累,从术语概念中选取最主要的点即可,但分析时要结合诗句与感情,不能架空分析。答案:对比。颈联将友人“如鸿高的的”的心情同“悬旆正摇摇”的“我心”作对比,使友人在分别之际因仕途顺利而充满得意自信、乐观开朗

28、之情和“我”宦海浮沉而又将与友人分别时内心空虚无着、怅然若失之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诗的前半部分(四句)描写了明丽和煦的江南美景,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与友人惜别时的依恋之情和诗人的满腹愁情,以及自己不得意的惆怅、寂寞之情。虚实结合。首联实写送别场景。颔联想象九华山路旁,云雾缭绕,寺宇隐现,暗示裴坦的行程;又望见眼前清弋江村边,春风轻拂杨柳,点明送别地点。两句一虚一实,一远山一近水,令人如临其境又有无尽遐思。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前四句环境描写,后四句直抒惆怅心情。江南早春,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芳草鲜美。友人得意乐观,而仕途失意的诗人,并没因此感到高兴,反受刺激,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无限

29、感慨。典题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 例 (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7分)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 南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经典题型 精准剖析(1)这两首诗都以 来写愁。(2分)答案:猿声(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精准剖析】诗句含意高分方案参考答案李诗: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呢!徐诗:长江三峡丽山秀水

30、连绵七百里,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1.明晰答题角度:考查抒情手法,大体来说,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大类。重点在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等)。2.比较中把握两诗大意,分析抒情手法的不同:李诗是诗人实在的经历,场景具体,景中含情;而徐诗则借用楚辞典故来抒情,重在说明道理。第一首寓情于 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 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 愁”,愁在人心。抒情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31、。(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情怀。分分必争 取之有道(二)间接抒情 是诗人借助艺术手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一般可分为情与景的关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情与物的关系(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32、、情与事的关系(怀古喻今或借古讽今、即事感怀等)。作用:可以使感情的抒发更加委婉、含蓄,耐人寻味。1.情与景的关系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忆江南中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久久不忘;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恋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如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2)托物寓理。如朱熹的观

33、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一般哲理诗都是借物表达某种哲理。2.情与物的关系(1)托物言志。也叫咏物抒怀,常常借助于所咏事物的一些特性,来寄托、传达作者的志向、抱负和操守等。如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道理,也就是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3.情与事的关系(1)借古讽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即借用历史典故来讽喻当朝

34、,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如刘禹锡的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2)用典抒情。例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用刘裕北伐的典故,赞扬了刘裕的英雄气概,反映出作者仰慕英雄、收复中原的愿望。(3)即事感怀。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情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

35、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诗人于吟咏寻常的事情之中,表现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乡遇故知”,字里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喜”情,然而诗人却在这“喜”的背后,藏着深沉的“忧”一种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之情。后两句以乐景写哀情,“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离乱时世与潦倒身世的有力反衬;下句“落花时节”则另有寄托:国势日衰,盛年已过,流水落花,好景难再,诗人不禁凄然相问,潸然泪下。诗中从“闻”到“逢”之间,历尽数十年的世事沧桑、人生坎坷,未从正面涉及一字,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身世,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俱在其中。1

3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减字木兰花 题雄州驿 蒋兴祖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注】雄州:今河北雄县。蒋兴祖女:宜兴(今属江苏)人。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即学即用 牛刀小试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别这首词前后不同的抒情方式。针对例句,可着重从“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的角度考虑。答案:前半部分侧重于借景抒情。“月照孤村三两家”是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只有三两户人家的荒村景象,不仅揭示了金兵烧杀掳掠造成的惨状,更

37、衬托出作者被掳离乡、身陷异地那种无比悲苦的心境。后半部分侧重于直抒胸臆,“万结愁肠无昼夜”直接写作者到了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突出了国破家亡的悲哀。本词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在抒情方式上侧重点不同,请以“月照孤村三两家”和“万结愁肠无昼夜”为例作简要分析。(6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北 山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注】王安石晚年隐居金陵,筑室于钟山(今紫金山,又叫北山)的山腰中。陂:池塘。堑:护城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解析: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

38、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初步了解诗歌感情有助于理解意象、意境和手法。答案:一、二句写北山河塘绿意浓郁,景中含情,表达出诗人对春光的喜爱之情;三、四句写诗人仔细地数着落花,慢慢地寻觅芳草,很晚才回家,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中表现出心情的闲适。典题四 古代诗歌的构思技巧 例(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7分)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经典题型 精准剖析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精准剖析】诗句含意高分方

39、案参考答案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风吹拂着枯老鲜红的 枫树。从前愁苦凄凉的往事无穷无 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1.把握答题方向:“特点”包括其本身特点、开篇特 点、对下文所起作用等。2.在全词中把握:本身是议论,结构上总领全文,情感主旨上奠定基调。3.为精准概括,需作必要的分析:首句以议论开篇,简朴的文字揭示了一种历史现象,把读者带入了历史回忆,有助于表达情感与主旨。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2.简析画线句的表

40、现手法。(4分)答案: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诗歌构思技巧主要有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照应、铺垫、抑扬等方面。复习时应全面积累,答题时须点明相关的技巧,然后结合内容分析作用与效果。1.以小见大 就是指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比如杜牧的赤壁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末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

41、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分分必争 取之有道 2.卒章显志 就是指在诗词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或集中抒发情感的手法。比如杜甫的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结尾两句,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达到了苍凉悲壮的艺术效果。3.抑扬手法 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是为了反衬后文的“扬”。比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前两句写“游园不值”,写被拒之门外的扫兴,后两句

42、写意外的惊喜,一抑一扬,更显得喜不自胜。欲抑先扬则反之。4.以景结情 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说通俗点就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比如戴叔伦的三闾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三、四句以景结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枫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子”的哀怨和作者对屈原的同情,显得含蓄隽永,令人回味不尽。5.无理而妙 即是指表面说出来的是反话、错话,实际表达的却是深层意义的正话、对话,从而在说的方式与说的意

43、义两者之间构成了让读者回味不尽的奥妙。例如贾至的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三、四句是抒情,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不说自己因愁闷而百无聊赖,度日如年,却反过来说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立意新奇,无理而妙,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6.起承转合 诗词的章法大多可以归纳为“起”“承”“转”“合”。“起”即一首诗的起句;“承”是承接起句,是“起”句的延续、延伸;“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合”则是合笔,是结句,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例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

44、说着远行人”,该诗“起”句为叙事,交代诗人当时境况:羁旅异乡,又逢佳节(冬至是古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承”句接续“起”句而下,进一步描写佳节思念亲人的情形,将抽象的思念之情寄托在具体可感的诗人形象之中,通过细节的描摹,加深了读者的印象;后两句由描写转向感情抒发,通过想象家中人对自己的思念,表达了思乡之情。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临江仙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即学即用 牛刀小试 解析:作用题型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感情,借助诗句的位置考虑。“谪宦”点明被贬,“残僧”

45、和“野寺”写出偏僻荒凉,为下面内容交代了背景,奠定了基调,也会引起悬念。答案:前两句交代了词人当时的处境,为全词定下了苦闷的感情基调。“谪宦”和“无屋买”点明被贬的境遇,“残僧”和“野寺”刻画出了寺庙的偏僻荒凉。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试分析这首词的前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分)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柳梢青 送卢梅坡 刘 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解析:题干明确考查的是诗句的内容和结构的作用,需要联系整首词的感情来分析。答案:从结构来看,“聚散匆匆”一句相当于绝句中的“承”句。“承”首句“聚”意(“同在京城”),启下句“散”情,并进一步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两个意象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与牵挂。内容上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离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点击进入对点聚焦练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