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33 ,大小:1.79MB ,
资源ID:388229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8822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届高考二轮地理复习课件:第一板块第二组 第二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届高考二轮地理复习课件:第一板块第二组 第二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ppt

1、第二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重难增分(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典题尝试1(2014全国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中数据为实验地以 2009 年为基数,20102013 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 9 月 30 日)。据此完成(1)(3)题。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植株数量 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2、 1.23 地上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 地下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提高 生物量降低 植株密度改变 植被分布改变A B CD(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

3、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解析:第(1)题,读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提高;植株数量和结构变化,导致植株密度改变。第(2)题,读表中数据可知,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与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的是地下生物量。第(3)题,读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氮的持续沉降,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不断减少,导致灌木植物萎缩,而草本植物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增加导致草本植物繁茂。答案:(1)A(2)D(3)D 2(2014全国卷节选)如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解析:从图中可

4、知,科隆群岛远离大陆,动物演化速度慢,从而出现了特有的动物种属;构造运动强烈,会使物种灭绝,而不是特有动物种属形成的原因;地处赤道附近、地形复杂,不是形成特有动物种属的地理条件。答案:B 知能升级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1)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要素。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2)“一果多因”的推理。“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推理“因”。例如,大陆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西海岸的沙漠成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影响。(3)“一因多果

5、”的推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分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一定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例如,在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后所引起区域内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2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 4 大应用(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

6、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中的因果关系。(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题组冲关如图示意近年来黄河源地区的中小湖泊面积与气候、水文要素关系。读图,完成 13 题。1气温升高导致该地区中小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7、A湖面蒸发增强 B径流量增大C冰雪融水增加 D降水量增加2导致该地区中小湖泊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温度上升 B湖面蒸发作用加强C降水强度增大 D地表径流量增大3该地区中小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是()A大气降水 B冰雪融水C冻土融水 D地下水解析:第 1 题,结合图示信息,气温升高导致蒸发量增大,中小湖泊面积明显缩小,据此判断 A 项正确。第 2 题,黄河源地处青藏高原,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水增多,河流径流量增大,超过湖面水分蒸发增加的影响,使湖泊面积增加。第 3 题,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上,降水少,中小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答案:1.A 2.D 3.B(2018 届高三淮安调研)世界气象组

8、织宣布:2015 年全球地表温度可能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记录,这是强厄尔尼诺现象和人类活动引发的全球变暖共同造成的。如图是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发展过程中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 45 题。4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发展过程中水圈的显著变化是()秘鲁沿岸表层海水自北向南流 表层海水温度降低 深层海水上升 营养物质减少AB CD5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 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特征 水热条件的地域组合是全球变暖的原因A B C D解析:第 4 题,秘鲁沿岸由于赤道逆流增强,表层海水自北向南流,对;厄尔尼诺现象会使东

9、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升高,错;深层海水上升不是由于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是由于补偿流导致的,错;上升补偿流减弱,海水中营养物质减少,对。第 5 题,图中显示,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发展过程中体现了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答案:4.B 5.A 重难增分(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典题尝试(2013全国卷节选)如图为 45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 3 424 m,距海约 180 km。读图,完成下题。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解

10、析:根据自然带水平分异规律,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均为亚热带自然带的植被,而该地区为 45N,不可能有这两种植被,故 A、B 项错误;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图示地区为 45N,且为山区,故为针阔叶混交林,C 项正确;草原一般为降水量较少的半干旱地区对应的植被,而图示地区西侧受西风带和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降水较多,故不可能是草原,D 项错误。答案:C 知能升级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西海岸南北延伸)。看自然带变化: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看主导因素:热量。(2

11、)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看主导因素:水分。2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1)判定南北半球: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如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2)判定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如图中的山地所处的热量带为热带。(3)判定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如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度(赤道)地区。(4)判定迎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如图中南坡为迎风坡。3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表现影响因素 实例 成因分析 海陆分布 南半球缺失亚

12、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南半球同纬度是广阔的海洋 地形起伏 赤道附近东非高原呈现出热带疏林草原带 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及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影响因素 实例 成因分析 洋流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河流、地下水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三江平原沼泽 气候冷湿,蒸发量小,低洼地带积水成沼泽 题组冲关如图为我国土壤水平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 12 题。1该图反映了我国土壤的分异性规

13、律,主要是()A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B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C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D纬度地带性和非地带性2绘制我国土壤分布图,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AGPS 和 RSBGPS 和 GISCRS 和 GISDGRS 和 GIS解析:第 1 题,根据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可知,东部地区自南向北由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到黄棕壤等体现出纬度地带性规律,自东向西由黑土一直到灰漠土,体现出经度地带性,故选项 A 正确。第 2 题,RS 即遥感,主要可以从高空获取大面积地理信息;GPS 即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点”的空间定位功能;GIS 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分析”空间信息,形成成果;绘制我国土壤分布图

14、首先要利用遥感获取全国土壤地理信息,再利用 GIS“分析”土壤空间分布信息,形成成果,故选项 C 正确。答案:1.A 2.C 读我国甲、乙两山地东南坡植被对比图,回答 34 题。3图中看出甲山海拔比乙山高,但植被类型比乙山少的主要原因是()A甲山降水比乙山少 B甲山纬度较乙山高C甲山坡度较乙山小 D甲山太阳辐射比乙山强4乙山可能位于()A湖南 B河南C安徽 D台湾解析:第 3 题,乙山基带为热带季雨林带,而甲山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说明乙山位于热带而甲山位于亚热带,故 B正确。自然带多少受水分和热量两个条件影响,主要取决于纬度和相对高度,故 A 错误。坡度与自然带数量多少无关,故 C 错误。甲山

15、纬度高,太阳辐射比乙山弱,故 D 错误。第 4 题,根据乙山基带为热带季雨林,可知其位于热带,而选项中 A、B、C 三省都位于亚热带,只有台湾南部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故正确选项为 D。答案:3.B 4.D(2017滨州模拟)如图为欧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 12 题。1赫尔辛基所处自然带为()A温带草原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苔原带2该自然带在欧洲所跨经度较其他大洲多,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C地形 D洋流解析:从图中分布可知赫尔辛基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该自然带在欧洲分布较其他大洲多的原因是地形以平原为主。答案:1.B 2.C 如图为我国某山地垂

16、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 34 题。3该山地垂直自然带中,可能出现()A热带草原带 B常绿硬叶林带C热带雨林带 D针阔叶混交林带4该山地南坡永久冰雪带下界的海拔比北坡的低,是因为()A北坡降水较少,积雪量少于南坡B南坡植被茂密,地面昼夜温差小C北坡气温较低,地面辐射强度小D南坡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解析:第 3 题,该山南麓地带为常绿阔叶林带,说明其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自然带以上不会出现热带自然带。我国气候条件下不会发育地中海气候条件下的常绿硬叶林带,但在亚热带自然带与永久冰雪带间可发育针阔叶混交林带。第 4 题,该山地南坡永久冰雪带下界海拔较低是因为其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量大,积雪量

17、大。答案:3.D 4.A(2017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联考)如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在某一地质时期与近现代的植被分布情况。完成 57 题。5P 表示的典型植被是()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草原 D热带季雨林6与近现代相比,该地质时期()A热带范围明显扩大B森林分布范围更广C降水丰富,气候更湿润D处于冰期,气候更寒冷7图中地质时期植被的变化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解析:第 5 题,从 P 分布的纬度介于针阔落叶林和荒漠之间可知,P 植被最有可能是常绿硬叶林。第 6 题,与近现代相比,该地质历史时期苔原分布纬度更低,说明处于冰期,气候更寒冷。第 7 题,图中地质时期植被分布特点是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5.A 6.D 7.A “专题提能训练”见“专题训练(五)”(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