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71 ,大小:1.72MB ,
资源ID:388155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8815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五 第22讲 非选择题类型及解题模式.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五 第22讲 非选择题类型及解题模式.ppt

1、第 22 讲 非选择题类型及解题模式 一、材料解析题解题流程 题型特征:材料解析题的特点是提供给考生一定的新材料、新情境,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作答。材料解析题通常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即史料部分,是由一段或数段文字材料、图形材料或数字材料构成;第二部分即设问部分,是根据材料相应地提出若干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解答。从近几年的高考趋势看,材料解析题按照材料采用的形式,可分为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图片材料、文字加图片、图表等混合材料这几类;按照材料设问要求,又可分为一问一答式、表述成文形式两类。典例(2011天津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493 年 5 月,为解决对外探险中国家

2、之间的争执,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以佛得角群岛之西约 500 公里的大西洋上划界(史称“教皇子午线”),线东新“发现”的土地属于一国,线西的归另一国。1494 年,两国又签订了托得西拉斯条约,将这条线向西移动了约 1300 公里。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涉及的两个国家及各自的扩张方向,并概述两国扩张对世界产生的直接影响。(6 分)材料二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类别年份 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189315.681.82.6191039.841.418.8192040.139.420.5资料来源: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2

3、)材料二中,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3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6 分)材料三 下图为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一幅漫画。平衡的世界经济?(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的寓意。(2 分)根据你的认识,谈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的态度。(4 分)解题流程第一步:粗读(先材料后设问)1.材料:本题有三则材料,第一则是纯文字材料;第二则是数据表格材料;第三则是漫画图片材料。2.设问:共有三问,第(1)问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第(2)问考查 19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的变化;第

4、(3)问考查经济全球化。3.“轴心”:全球史观统领下的世界经济与同期中国经济发展。第二步:精析(逐设问审材料)第(1)问设问答题依托:“结合所学知识”。要求在通读材料一的基础上再现教材基础知识。答题方式:“指出”,强调是什么,无需深刻剖析,侧重简明扼要地回答是什么;“概述”即概括叙述,具体讲就是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达,还要有实际的史实表述,忌空洞无物。中心词:“国家”、“方向”、“影响”。中心词告诉了我们答题的大方向,中心词的数量也确定了答题的层次。限制词:在明确中心词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限制词确定答题的知识范围。“材料中所涉及”限定了所答“国家”的特殊范围界定;“两个”限定了所答国家的数量;“对

5、世界”限定了所答“影响”的内容范畴;“直接”限定了“影响”的程度。看分值:“量体裁衣”,参考分数定要点定长度。本问三个答题中心词共 6 分,应当是各占 2 分,及两个国家答对各占 1 分,各自的扩张方向各占 1 分,直接影响占 2 分。答案语句不会太长。材料材料一为纯文字材料。解题关键是把握“1493 年”和“1494 年”(时间信息)、“佛得角群岛”(地点区域信息)、“解决对外探险中国家之间的争执”是此时两国关系的核心。第(2)问设问答题依托:“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答题方式:“怎样”侧重描述,对表格信息的提炼和归纳;“分别说明”要注意把握两点,“分别”要对应上一步对“变化”的提炼,从另一

6、个方面反映了出口比重出现的变化至少有两个要点;“说明”要求明确说明的对象,要想说明白就要再现和运用基础知识。中心词:“怎样的变化”即变化的状况是什么;“关系”,切忌单纯地像回答语文知识那样答成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等,要运用学科知识和学科语言归纳,从知识本身的契合上体现出来。限制词:“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为时间范围;“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为答题区域和方面范围。“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是知识限定。看分值:分数在三问中最多,所以在答题长度上也与其它两问相比答案要适度地增多些。第一小问 3 分,变化要归纳成三个要点,各占 1 分;第二小问“关系”分值比上一步高,答案长度上要多一些,具体

7、要点取决于“变化”的要点,上步有三个要点,本步也相应地有三个要点,各占 2 分。材料材料二是数据表格型材料,获取信息的关键是从时间的推移中结合数据升降起伏再现相关知识来回答。一般这类题目从三方面设计问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有何影响?对这三方面问题的回答依托有区别,一般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要靠对图表的观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和“这一变化有何影响”要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再现。具体观察数据时将表格数据转换为简图的抛物线形式更显直观。第(3)问设问答题依托:“所学知识”和漫画。“根据你的认识”其实就是据所学知识。答题方式:“指出”;“谈谈态度”,其实就是要简明

8、扼要地指出所应坚持的立场是什么,不可把“谈谈”误认为可以长篇大论,随意发挥。中心词:“寓意”(图片信息链接相应的历史知识)和“态度”(可转换个问法:“我们应该或者我们要等”)。限制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的”是“态度”的知识限制词。看分值:寓意 2 分,答案力求简短,一语破的。最后一步 4 分,从命题立意上看注重考查发散思维,要点尽量“求全”,争取找到 4 个要点,每点 1 分;答案长度上要超过上一步漫画寓意的归纳。材料漫画的主题是“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揭示漫画寓意的关键一是图片中三个几何体所指及其形状;二是图片下的“平衡的世界经济?”这一反问句的内涵。第三步:行文求答项(段落

9、化)标注序号(条理化)中心词(针对性)史、论(表达完整)(见下面的答案,注意体会什么是规范化答题)。答案(1)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方向:葡萄牙向“教皇子午线”以东;西班牙向“教皇子午线”以西。直接影响:在地理上将世界连成一片,促使世界由分散向整体发展。(2)变化: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关系: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3)寓意:经济全球化也有一定的危险性。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保持清醒头脑,迎接挑战;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合理对策;在融合

10、与交流中坚持自主发展。尝试解题 116 世纪以来,世界各地联系越来越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世界贸易的中心转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稍后,大西洋西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愈来愈占有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材料二 在 19 世纪 50 至 60 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材料三 1900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 19%,美国 12%,德国 13%,法国9%。从 1870 年至 1913 年,原料和工业制

11、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材料四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年份世界贸易指数(以 1913 年为 100%)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1880 年3668.81890 年4994.21900 年68118.2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1)材料一、二反映了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贸易特点形成的原因。解析 第(1)问可直接从材料一中“意大利的威尼斯大西洋西岸的港口更

12、是后来居上”可知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材料二中“在 19 世纪 50 至 60 年代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可知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可结合所学知识,从贸易中心转移、英国得以崛起方面分析原因。第(2)问可从材料三直接读取信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 19%,美国 12%,德国 13%,法国 9%”可知英国在工业上的垄断地位被打破,美、德、法等国相继崛起,使世界贸易出现多个中心。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可知各国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从材料四可读出世界贸易总量持续增长。第(3)问从 19 世

13、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等方面分析原因。答案(1)变化: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2)多中心贸易格局形成;贸易总量持续增长;各国经济联系加强。(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经济体系或殖民体系形成)二、背景、条件、原因类问题答题思路“背景”是指事态发生、发展、存在和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原因”是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其他事件发生的条件。“条件”是指制约、影响事物发生、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诸因素。可见,“背景”、“原因”、“条件”三

14、者有时可以通用。但严格说来“背景”所包含的内容又比“条件”和“原因”更宽,纵横的范围更广,“原因”和“条件”只是“背景”的组成部分。总之,背景、条件、原因都是历史现象或者事件发生前的要素,故放置一起探究其解题模式。典题示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4 年中国棉纺织厂拥有纱锭情况企业类型每厂平均纱锭数(锭)外商51 664华商23 686材料二 从 1912 年到 1919 年,中国新建厂矿 600 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材料三 1919 年全国注册开厂数简表(单位:家)省区江苏直隶浙江广东山东福建奉天湖北广西甘肃其他省

15、数量1554533312019193110注:江苏含上海;直隶含北京、天津。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四 19121921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示意图 材料五 1949 年全国私营工商业在全国工商业中的比例 类别 工业总产值 棉纱 棉布 面粉 卷烟 商品批发 商品零售 比例(%)63.2 46 40 80 80 76 73.2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中国民族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弱点。(2)材料四反映出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有哪些?(3)针对材料五反映的情况,指出新中国在过渡时期对私营工商业采取了哪两大重要政策?例题剖析 第(1)小题,在

16、阅读材料一、二、三时,要注意联系教材中有关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进行分析概括。第(2)小题,“变化”可根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所占比重分析得出。“原因”直接回答教材中有关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即可。第(3)小题,根据题干要求联系教材内容即可作答。答题模式 解答“背景、条件、原因”类问题,关键要理解各自的思路流程: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腐败:官场军队财政;阶级矛盾。(3)

17、思想:愚昧自大。(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相对落后、生活贫困;(2)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3)思想:列宁主义指导。(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3.历史原因(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的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的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的分析与背景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侧重于动态分析。如

18、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2)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3)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二)外因:(1)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2)启蒙思想的影响等。(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等)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原因。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朝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答案(1)投资规模小;重工业落后;布局上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2)变化:生产能力大大增强。原因: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

19、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3)合理调整工商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失分警示:“背景、条件、原因”类设问在命题中十分常见,解题失分主要在于:一是脱离材料,直接将所学相关知识照搬过来,答非所问,要点超出答题要求;二是忽视题目的特定要求,要求答“客观原因”却回答“主观原因”,要求答“原因”却完全混同于“条件”等等。尝试解题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材料三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

20、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 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材料四 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

21、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摘自孙中山选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其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地位的变化,并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原因。(3)如何理解孙中山所说的“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四大发明),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4)材料四中孙中山对“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1)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原因:中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发达,统治者重视农业。(2)315 世纪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15 世纪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

22、方。原因:领先是因为发达的农耕文明催生了高度发达的传统科技。落后是因为 14、15 世纪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3)中国的四大发明使得欧洲实现了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如分别回答四大发明及其具体影响同样给分)(4)不正确。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正是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制约了中国科技的进步,加之西方的侵略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三、过程、内容、状况类问题答题思路 一个历史事件除了它的前因和后果外,过程一般包括产生、发展、结局几部分。内容是事物的内在诸要素的总和。状况是历史事件发展的情形和情景。这三个方面反映的是历史现象或者事件

23、发生中本身所体现的一种情况,既非其前瞻也不是其延展,故将其放置一起探究其解题模式。典题示例民生问题自古有之,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解决方式不尽相同。近年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奋力追求的理想和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试图通过轻徭薄赋的改革,减轻农民负担,解决民计民生问题,试举两例加以说明。(2)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最终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析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解决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民生问

24、题的?在当时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4)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头 20 年里,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生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后来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5)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全面振兴,主要原因在于中央政府肯定并发展了“农村两大伟大创举”。这“两大伟大创举”分别是什么?这对于解决民生问题有何意义?(6)根据以上回答,说明你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例题剖析 第(1)问应围绕“轻徭薄赋”思考;第(2)问知道“民生问题”指“平均地权”即易回答;第(3)应把“公共服务”与“以工代赈”相联系;第(4)问应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界分段回答;第(5)(6)问紧紧围绕“农村、农民”思考即可

25、。答题模式解答“过程、内容、状况”类问题,关键要理解各自的思路流程:1.过程:历史事件按其时间顺序,可分为开始、发展、结局。2.内容:(1)历史典籍的内容常常涉及形式要素与实质要素两个方面。形式要素是指历史典籍的类型、编写体例等;实质要素是典籍与思想观念的核心部分,可从三个方面分析:该典籍或观点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它们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实现目标的方法或途径是什么。(2)会议一般指大会的中心议题、决策、组织上的变更等。(3)重大改革应是针对改革背景的相应措施,如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等。3.状况:从在一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习俗、风气,或者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表现出来

26、的某种社会状态等来归纳。答案(1)唐前期实行租庸调制(或西汉前期的休养生息、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等),确保农民生产时间,减轻农民赋役负担。唐后期实行两税法(或明中后期的一条鞭法等),使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减轻。(2)主张:平均地权。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3)措施:推行“以工代赈”。作用: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4)问题:政治、经济方面“左”倾错误的推行,生产遭到破坏,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产积极性受挫。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

27、经济体制改革,粮食产量提高;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5)创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意义:农村经济的振兴,极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和谐。(6)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视改善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失分警示:“过程、内容、状况”类问题解题失分主要在于:一是忽略题目的时间限制,答案要点要么超出时间范围,要么要点归纳不完整;二是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当解题再现基础知识时回忆模糊,出现知识混淆或表述错误。尝试解题 3民主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2010 年 2 月 27 日,温家宝总理与网友交流时说:“我们确实需

28、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心里装着整个国家和世界,最重要的是民主,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材料二 2010 年 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他还表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中新社材料三 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过:“人类千万年的历史,

29、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眩目的科技,也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我现在就站在笼子里与你们说话!”所谓将统治者关进笼子,当然包括民众有权对官员进行大胆的质疑与强有力的监督。请回答:(1)在完成“独立”任务后,新中国制定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2)温总理的报告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其根本目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是怎样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综上分析中美两国政治发展的共同趋向是什么?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2)扩大人民的民主权

30、力;基层民主制度日益健全;依法治国。目的: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3)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相互分立、相互制约。一方面防止了专制,保障了民主;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行政效率。(4)民主化、法制化。四、意义、性质、启示类问题答题思路 意义指的是价值和作用。性质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与其他事物不同的根本属性。启示是指从历史中所总结出来的可供后人借鉴、少走弯路的认识。上述三点都是评价性要求,都是历史现象或者事件结论性的要素,故放置一起探究其解题模式。典题示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等待改编的日子里,红军中不断有人出走;有的则留个信:宁愿回乡种地也不给国民党当兵,然后不知去向。刘伯承在 129

31、师的改编大会上作了这样一个比喻:“换顶帽子算什么,只要我们的心是红的,我们是白皮红心萝卜”最后,他指着军帽上的青天白日帽徽,对全场官兵大声说:“同志们,为了抗击日寇,拯救中国,让我们告别红军帽吧!”材料二“真儿:这是个大时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成你的志愿,决不能因为舐犊之爱而掩没了我们的民族意识”这是菲律宾华侨王雨亭送儿子王唯真上战场的临别赠言。材料三 哈尔滨市 68 岁的孙景霞老人回首往事泣不成声,“1974 年我丈夫和工友从江里捞上来一枚毒气弹,弹里的液体流在了他的脚上,从此他的脚开始溃烂,拄拐不顶事了就坐轮椅,后来,双足几乎烂没了。他弥留之际拉着我的手说:老孙,我对

32、不起你!可是不怨我呀!这都是日本给我们造成的呀!”材料四 图一 图二请回答:(1)材料一中对“换帽子”的两种不同态度你是如何理解的?(2)材料二中,分别之时王雨亭提笔写下的这段肺腑之言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3)假如某记者了解到许多像孙景霞老人这样的遭遇后进行提问,作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你,应该如何回答?(4)结合材料四谈谈全球华人不忘国耻、纪念抗战的意义。例题剖析 第(4)问“全球华人不忘国耻、纪念抗战有何重大意义”的提问充分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审题能力。首先要注意“结合材料四”,即要求解读图片上表层信息:“勿忘”“全球华人”、“爱国兴中华”的含义;其次要从深层次上思考强调牢记历史对

33、中华民族振兴、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答题模式1.意义(点)从性质出发分析,即立足点(面)运动类事件一般从时间、阶级属性、任务、方式出发;会议类事件则一般从背景、会议各项内容出发,从而找出意义分析的多个角度、多个方面;作为近现代史上的历史事件,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历史事件有着方方面面的联系,也都具有世界(国际)历史意义;有些历史事件具有某些特色性的东西,如“第一次”等也是分析历史意义的一个方面(链)在具体表述历史意义的各个方面时连接各语句的关键词,在历史意义的表述中起着“链 接”作 用。常 用 的 表 述 有“使”“有 利于”“起了”“打击了”“对有作用”等。如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点”为:辛亥革命

34、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面”为:民主、资产阶级、世界历史的地位。“链”为:给封建专制制度致命一击,推翻了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对近代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核心词辨析:作用: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或效用。影响:积极的作用消极的作用。经验:实践成功的因素学习推广价值。教训:指从错误或失误中取得的认识,作为一面镜子供后人借鉴。2.性质:(1)战争的性质正义、非正义;侵略性的、反侵略性的;(2

35、)事件的性质哪个阶级采取的、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3)革命的性质面临的任务领导者历史功绩方面来考虑。核心词辨析:实质: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不易改变的阶级性质和社会性质。特点:通过和同类事物比较、鉴别得出结论。3.启示:说出结论、经验教训、努力方向。作答程序是:(1)依据自己的理解将教材与材料中涉及这一历史问题的相关因素,分为“好”“坏”两个方面。“好”的即是经验,“坏”的就是教训。(2)对内容相近或属于同一理论体系的因素整理合并上升到理性高度。(3)经验教训与启示问题,多能通过一定角度与现实相联系,依据题目本身能够得出许多经验教训或启示,优先考虑将那些与现实联系最密切的内容写入答案。(4)由于经

36、验教训或启示是用于指导现实活动的,表达时应用正面语言,即把“坏”的正过来说。如人民公社化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过高,脱离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作答时我们应说:“应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核心词辨析:认识、看法与“启示”类不同的是“认识、看法”类是需要考生表明对这一问题的态度,然后是得出规律性、本质性的结论,或者是从经验教训中提炼历史认识、看法,强调的是依托问题谈自己的感悟。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对相关历史问题的总体把握:一般可从原因、内容(过程)、影响(意义)等几大方面入手,多数题目是就其中的某一方面作出要求。这种认识一定要抓住主干与本质,不能把概括当成缩写。对相关问题的分析

37、评价,不同于普通的分析评价题,只亮明观点,不要展开分析。由具体问题谈一类问题的看法,其宗旨是要说明这类问题的重要性(由原因与影响入手)、这类问题的应对方法(从过程、内容入手)等。通过历史问题对相关现实作出预测,要从历史问题的原因、影响入手,同时还要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得出与现实问题的相关报道一致的结论。答案(1)反对者是出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满,这一态度没有认识到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认识不到全民族抗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刘伯承的话反映了在民族大义面前,中国共产党人展示出博大的胸怀,接受改编,同仇敌忾。(2)字字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3)日本政府对解决遗弃在华的化学武

38、器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政府强烈要求日方采取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妥善处理。(4)仇恨不曾忘记,记忆无法泯灭。中国人民纪念那段历史,就是要警示和鞭策自己:只有国家强盛,才能彻底避免任人宰割的命运;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凝聚成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振兴中华”“珍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由衷的心愿。(或者回答:历史是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失分警示:“意义、性质、启示”类问题解题失分主要在于:一是思路不畅,不能从设问出发并合情合理地将题目要求拆分为几个子问题层层思考;二

39、是抓不住答题要害,简单地把结局当成意义和启示,只是照搬教材表述,表达不能形成理性的认识。尝试解题 4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摘自孙中山全集材料二 二战后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

40、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材料三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摘自邓小平文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民生主义。(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4)你从上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西方社会的民生政策和邓小

41、平的富民措施中得出的共同结论有哪些?答案(1)民生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生主义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也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2)发展变化: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发生变化;社会福利制度发生变化。原因: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以顺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战后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加强。(3)原因: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的过于集中和单一方式。(4)结论: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必须关注民生;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

42、力发展的要求;满足国民社会生产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五、比较异同类问题答题思路 比较是鉴别事物异同关系的一种思维方法。学生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运用比较方法对各种不同的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对照,归纳其异同,分析其成因,概括其发展规律,揭示其本质,就是比较思维能力。在高考历史科命题中,比较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考查要求,体现在各种题型中。它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有利于学生发现和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典题示例下表是 17、18 世纪中国和西方一些历史人物的科技成就或主要思想。阅读表中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中国西方科技成就宋

43、应 星(15871661)编写了总结性的科学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牛顿(16431727)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主要思想黄宗羲(16101695)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的思想。顾炎武(16131682)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众治”主张。王夫之(16191692)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伏尔泰(16941778)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16891755)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认

44、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卢梭(17121778)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请回答:(1)从特点方面比较 17 世纪中外科技成就的差异。并指出牛顿的科技成就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2)17 世纪的中国和 18 世纪的西方,都产生了启蒙思想,概括中西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并分析其产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指出中西启蒙思想的不同之处。例题剖析 第(1)问中,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西方科技主要是以实验性或理论性为主,而中国科技则是以实用性或传统科技为主;牛顿的科技成就对于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主

45、要表现在使得科学进一步摆脱了神学的束缚,标志着近代科学的产生,同时也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近代启蒙思想的产生。第(2)问中,结合表格材料即可得知中西早期启蒙思想的共同主张是批判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上实行民主政治;共同原因都是由于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与发展,同时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封建文化的落后性等。要注意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思考。第(3)问中要注意限定语“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从阶级属性来看,要注意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资本主义还处在萌芽阶段,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尚未形成,所以最多只能说他们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而西方启蒙思想家则是资产阶级思想家;就

46、其历史作用来看法国启蒙思想无疑更大,成为西方资产阶级进行革命的理论思想武器,而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突破儒家思想的范畴,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答题模式1.比较异同设问类型基本上有三种:(1)相同点(或相似点)比较类:其呈现形式有“比较在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指出和在上的相似之处(或相同点)”,“比较和的共同点”等。(2)不同点(或相异处)比较类:其呈现形式有“概括和的不同特点”,“指出和在上的不同点”,“和相比,在方面发生的新变化”等。(3)异同类比较:其呈现形式主要有“比较和的异同点”,“对和进行比较”等。2.该类设问的解答基本上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明确比较对象。首先明确要比较的是哪

47、几项历史事物,然后明确要比较的是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者是异同点。第二步,确立比较角度,即找准比较点,这是关键。题目已设置了比较点的按要求比较即可;题目没有设置比较点的,要根据题意确定比较点。比较点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第三步,组织答案。解答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组织共同点的答案时,首先要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等,然后行文上为“都”。对于共同点的回答要注意从宏观上把握所有要比较的历史事物。组织不同点的答案时,也要首先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然后行文上为“A;B;C”,对所有要比较的历史事物逐项作答。答案(1)差异:西方以实验

48、探究性为主(或理论性为主,或近代科技等等),形成近代科学;中国以总结性为主(或实用性为主,或传统科技等等)。影响: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近代科学进入到全面繁荣时代;促进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生。(2)共同主张:批判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上主张实行民主政治。共同原因: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封建文化专制严酷。(3)不同之处:阶级属性:法国的卢梭等人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中国的黄宗羲等人仍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作用:法国的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冲破儒家思想的统治,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失分警示:“比较异同”类问题解

49、题失分主要在于:一是在设问比较角度不明确的情况下找不准可比点;二是对相同点的回答归纳不出来,仅知道某方面有相同,但表达不出来,概括不全面、不准确。尝试解题 520 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 20 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 30 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 70 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回答:(1)俄国、美国、中国的三次改革是指哪三次改革?(2)这三次改革各有什么特点?各自的最终结局如何?在历史上有什么共同作用?(3)据此你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答案(1)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2)特点:俄国通过市场用固定的

50、粮食税、部分恢复私有制和商品买卖的办法来发展生产;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调节资本主义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结局:新经济政策促进了俄国工农业的发展,但到 1927 年被废除,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进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势;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共同作用:三次改革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要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发展经济。返回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