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鬲溪梅令姜夔 姜夔一辈子没有做过官,是个布衣文人,但交游广,声名很大,一生各地漫游或旅寓,在合肥羁留的时间相当长久。当时正处在战乱年间,姜夔以清高气节悠然处世,正如戏中唱到:“我是孤苦飘零的布衣郎,迷的是浅斟低唱,写的是性情文章,见不得阿谀,入不得官场,做不了纳贿营私的纨绔膏粱。”精通吟词作曲的姜夔,在客居合肥城南赤阑桥时,结识了桥畔柳下坊间善操琴筝的艺妓柳氏姐妹,从此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情感旋涡。不久,柳氏姐姐病故,妹妹柳萧萧与姜夔卿卿我我的爱恋故事继续延续,这也为姜夔大量词作曲谱的创作带来了灵感和激情。几年后的一天,得知此事的姜夔夫人,千里迢迢赶到合肥,探访了这位令丈夫魂不守舍的风尘女子。她被
2、柳萧萧的美貌和才艺折服,以至于夸赞道:“果然是冰清玉洁,果然是品格超凡,果然是技艺精湛,果然是才貌双全。”既然都爱着同一个人,何不成为一家子呢?为了留住丈夫,也因喜欢了这奇女子,姜夔夫人艰难地作出了决定,主动为丈夫纳柳萧萧为妾。可是柳萧萧毕竟是奇女子,泪涟涟,意彷徨,痴情原是梦一场。“赤阑桥啊!你是鹊桥还是断桥?我该举步向何方?自古来妻妾满堂是纲常,琵琶女心中情与爱岂能分享?”就在这天夜里,柳萧萧倚在赤阑桥上感慨伤心无限,纵身跳入水中自尽。这一天正是柳萧萧的生日,随着这位合肥姑娘的潸然离世,姜夔的合肥浪漫情怀也释然而止了解背景这也是姜夔的自度曲。小序所称“寓意”者,即借梅怀人。所怀念的是合肥的
3、一位女子。姜夔二十多岁时在合肥结识了一位女子,由于他行踪不定,往往聚会以后又赋别离。正因为别多会少,两地相思的离恨也就经常在他笔下出现。鬲溪梅令 姜夔 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白石鬲溪梅令,就是一首怀人之词。序云:“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丙辰即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词人同时作江梅引,序云:“丙辰之冬,予留梁溪(无锡),将诣淮南(指合肥),不得,因梦思以述志。”此词所寓之意,不应远求,当即江梅引所述之志。二词皆以梅名调,亦不可忽视。尤其白石怀人诸词多有恐怕归去迟暮之忧
4、思,可以印证此词。鬲溪梅令意境花香将我温柔地攫住,我沉湎在那一场馥郁的氛围中,却无奈我们之间隔一道粼粼清溪,只能眼睁睁地看你在水一方,开得娇艳如胭脂。我多怕时序变换,昔日的繁华满枝只留下风中的狼籍。那时我该到哪儿寻找如珠玉般可爱的花朵?梦中我又与萦念已久的你重逢,我们在波心共荡扁舟赏梅。桂棹兰桨,碧云冉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的而恍然醒来,天色向晚,微风曼吹,发现一切都只是梦境。我怅然在孤山山下寻觅你盈盈的身影,终未如愿。以晌春光中,椎闻翠禽,对鸣而已。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浪
5、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上片赋惜梅。词人惟恐时不我待,梅英飘落,绿叶成阴。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上片赋惜梅。词人惟恐时不我待,梅英飘落,绿叶成阴。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上片赋惜梅。词人惟恐时不我待,梅英飘落,绿叶成阴。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
6、春。下片写寻梅。忆昔荡舟赏梅,是铺垫之笔。鬲溪梅令 姜夔 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借梅怀人作者是如何梅人合一地抒写一往情深、缠绵真挚的情怀的?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好花即梅花,亦暗喻所念之情人。以好形容花,纯然口语而一往深情.殢香人是词人自道。词人寤寐求之,求之不得,想象之中,遂觉此梅花所傍之溪水,碧浪粼粼,将好花与惜花人遥相隔绝。正是盈盈一水,隔断万古柔情。此即调名“鬲溪梅”之意。好花不共惜花人,美人不与怜香惜玉者,传尽天地间一大恨事。又恐春风归去绿成
7、阴,玉钿何处寻?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想望好花,在水一方。只怕重归花前,已是春风吹遍,绿叶成阴,好花已无迹可寻。此词化用杜牧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诗语意,又不露痕迹,正是白石词的妙处。“又恐”二字,更道出年年伤春伤别的无限伤感。“玉钿”本为女子之首饰,此转喻梅花之芳姿。此词本以好花象征美人,此则用首饰象喻好花,喻中有喻,而出入无间,无迹可求。尤妙者,由玉钿之一女性意象,遂幻出过片之美人形象,真是奇之又奇。鬲溪梅令 姜夔 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
8、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全幅词境本来全是想象,过片二句,则是想象中之想象,可谓梦中之梦,幻中之幻。梦寐中,词人追忆与久违之美人重逢,共荡扁舟于波心,恍若遨游于云表。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句首下一“漫”字,写尽好花亦不可求之失落感。惜花人空向孤山山下寻觅好花,而好花终不可得,整个春天,唯闻翠禽对鸣而已。梦醒云散,如花美人无法寻觅,即好花亦亦不可得。此情此景,人何以堪?从过片至结笔,词境情节呈大幅度跳跃,裁云缝月之妙,在“盈盈”二字。古诗十九首云:“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盈盈”本为美人之形容,此又借美人转喻好花之芳姿,一语双关,美人之形象又幻化为想象中之好花
9、。鬲溪梅令 姜夔 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鬲溪梅令 姜夔 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意 境 此词论意境乃如梦如幻,梦中有梦,幻中有幻。好花象征美人,烟波象征离绝,此是词中第一境界。木兰双桨,梦中美人,乃梦中之梦,幻中之幻,是第二境界。第一境界实为词人平生遭际之写照,第二境界则为其平生理想之象征。鬲溪梅令 姜夔 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
10、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意 脉 此词论意脉则如裁云缝月,无迹可求。上片以玉钿喻好花,遂幻出如花之美人,下片用盈盈喻好花,又由美人幻为好花。故过片梦境之呈现,真如空中之音,水中之月,玲珑剔透,不可凑泊。鬲溪梅令 姜夔 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课本“品读与探讨”第3题 鬲溪梅令 姜夔 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全词
11、八拍,句句叶韵,用平声韵脚,诵之如闻笙簧。句中兼采双声、叠韵、叠字,如“好花”“浪粼”为双声,“成阴”“双桨”“梦中”为叠韵,“粼粼”“山山”“盈盈”为叠字,尤增音节之美。过片为意境之升华,词情之高潮,声情亦最为精妙。“木兰双桨梦中云”七字,声调为:入声、阳平、阴平、上声、去声、阴平、阳平,五声递用,叠韵两出;字韵则韵母之最美者:“兰”“桨”“梦”“云”。词情声情,令人神秘。鬲溪梅令 姜夔 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姜夔的这部分词大多都是广为流传的名篇,如踏莎行/燕燕轻盈、琵琶仙/
12、双桨来时、淡黄柳、长亭怨慢、摸鱼儿、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江梅引、秋宵吟等。对姜夔一直挑剔有加的王国维,说他唯一欣赏的一句白石词,便是踏莎行/燕燕轻盈里的“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而清朝著名的评论家陈廷焯则说,白石词里最沉痛的,是“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这一句出自长亭怨慢。其他各篇也都有传世名句: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琵琶仙/双桨来时)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淡黄柳)无人与问,但浊酒相呼,疏帘自卷,微月照清饮。摸鱼儿 谁教岁岁红莲月,两处沉吟各自知。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
13、非。江梅引 但盈盈、泪洒单衣,今夕何夕恨未了。秋宵吟 读这些词,你会发现,姜夔是以一种克制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悲欢的。他不像李清照说得那么露骨:“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诉说自己的思念是肆无忌惮的。那么这种方式哪个好呢?我想,如果是北方人,可能更喜欢李清照,如果是南方人,可能更欣赏姜夔,而我们知道,李清照的山东济南人,一生大起大落,姜夔是江西鄱阳人,一直沉沦下僚。在上一年的年末(1193年),姜夔曾发出这样的哀叹:“江淹又吟恨赋,记当时,送君南浦。万里乾坤,百年身世,唯有此情苦。”姜夔出生于1155年,那时已经接近而立之年了,却还是一事无成。在落魄潦倒的日子里,能有几个患难之
14、交,当然是极为难得的,而阴晦生活里的这点亮色,也因为造化的安排而终于暗淡,自然更加叫人心酸。仍是姜夔地位卑微,前途无望,人就没了锐气;而寄人篱下,俯仰由人,慢慢的也就丧失了发笑发怒的资格。姜夔是悲观的,他似乎一开始就是个暮气沉沉的老人,在他的词作里,你能看见唯唯诺诺欲言又止。岳飞的怒发冲冠,辛弃疾的似雪衣冠,都是他所缺乏的。他们的起点不一样,也就决定了他们的终点也不一样。所以,白石词就缺乏了一种穿透力,他习惯的是缓斟慢酹,浅吟低唱,也因此,他的长调要比小令好。他的小令,除了点绛唇/燕雁无心、鹧鸪天/肥水东流无尽期等有限几首外,其他的放到五代北宋,是算不上一流的。因为只有长调,才有足够的空间,让
15、他慢慢铺排,写尽心中哀怨。这或许就是王国维所说的“隔”罢。王国维屡屡说,白石词虽然格调高绝,却终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隔了一层。王国维欣赏的是李煜那种出诸天性的一泻千里,至于姜夔这种欲笑还颦,欲歌先敛的风格,是他所不喜的。而张炎却不这么认为,他欣赏的正是这种“隔”。他说:“白石词如野云狐飞,去留无迹。”又说:“白石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令人神观飞越。”张炎是古代文人,出身世家,用马克思的话说,是从头到脚都流着幽林远涧的那种悠远气息,而王国维是现代人,深受西方哲学的影响,他用“境界”一词作为标准,或许已经背离了传统的美学。因为在中国古代,模糊,也就是“隔”,向来就是最高的境界。也因此,姜夔在他死后的几百年里大受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朱彝尊陈廷焯等都对他有极高的评价。我常想,如果中国古代也有版权版税这些东东,那么曹雪芹他们是否就不会如此落魄呢?但反过来,假如这些都是现实,那中国的文学宝库里还能有那么多的璀璨明珠吗?试看今日中国,可曾有什么是可以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并列而不朽的?虽然,鲁迅说过,穷愁著书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