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泰一中2017级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18.10第I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1.“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孔子认为人性道德的至高境界是达到A. 仁B. 礼C. 孝D. 忠【答案】A【解析】【详解】“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孔子学说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孔子一切道德的总汇,故A项正确;礼是维护西周时期等级制度,故B项错误;忠孝都是孔子主张伦理道德的要求,不是最高境界,故C和D项错误。【点睛】孔子思想体现2.成语“相濡以沫”出自于先秦某思想家的著作。“泉涸,鱼相与
2、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体现了该派思想自由洒脱的特征,该思想流派在政治上主张A.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 “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D.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道家庄子的思想,体现了该派思想自由洒脱的特征;结合选项可知,D项为道家“小国寡民”的思想,符合设问要求,D项正确。A项为法家思想,与材料不符,故错误。B项是儒家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与材料不符,故错误。C项为墨子尚贤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不符,故错误。3.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如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
3、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这种写法被称为“春秋笔法。”儒家认为“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根据所学,下列评价正确的是A. 孔子编写春秋来维护君主专制B. “春秋笔法”有利于历史记录的客观性C. 春秋奠定了古代正史的编撰体例D. 儒家重视史书的道德评判和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材料解释了“春秋笔法”的含义,并举例说明,最后阐述了儒家对史书的看法,即史书的批判和教化功能。根据“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这说明儒家重视史书的道德批判和教化功能,故D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对君主的批判,没有体现维护
4、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从“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得知“春秋笔法”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反而不利于历史纪录的客观性,故B错误;奠定我国古代正史编撰体制的是史记,而非春秋,故C项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 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 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 都体现“礼”、“法”并用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儒家思想更重视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但强调贵贱有序,
5、排除A;道家思想更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B;儒家强调人与人的和谐,法家强调人与法的和谐,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故选C;儒家主张“礼”、“法”并用,排除D。5.董仲舒提出“天,仁也”,“为政而任刑,谓之逆天,非王道也”。他提出这一观点主要是为了A. 树立君主权威B. 宣扬“君权神授”C. 提高儒家地位D. 制约绝对君权【答案】D【解析】【详解】董仲舒把汉代思想家总结的秦亡教训和儒家所主张的仁义提升和放大到宇宙论的层次上,这主要是为了制约绝对君权,以更好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D项正确;材料中目的是限制君权,不是树立君主权威,故A项错误;“君权神授”是神化皇权,故B项错误;材料目的是对君权限制,
6、不是提高儒学地位,故项错误。6.汉代中医著作汤液经法把方剂命名为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等,宋代官方主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出现了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这反映了汉宋中医A. 理念发生根本变化B. 深受主流思想影晌C. 具有强烈迷信色彩D. 主要关注人的品行【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把方剂命名为”“出现了方剂名”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中医方剂名的变化,与“理念变化”无关,故A项排除;据“汉代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到“宋代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可得出其药剂名称的变化深受主流思想影响,故B项正确;汉代的药剂名称体现了迷信,与宋代的信息不合,故C项排除;主要
7、关注人的品行有一定表现,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排除。点晴:解题时一方面需要注意药剂名称的变化,另一方面需要关注时代背景,综合分析得出深受主流思想的影响。7.董仲舒说“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该言论体现出的思想包括仁政工商皆本天人感应无为而治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论述了上天给予天子权力应该善待百姓,否则必然会受到上天的惩罚,属于奉劝天子不要实行暴政的仁政和天人感应思想,故符合;工商皆本是明末起初黄宗羲的经济思想,是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反思,排除;无
8、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主张清静自守,排除。故选组合,排除ABD,选C。8.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B项;A错在“全部”;C、D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9. 宋明理学家
9、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 树立理学统治地位 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 修身养性,提高修养 D. 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根本出发点”,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正是因为其适应了统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因此D符合题意。ABD三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符合根本出发点的说法。考点:宋明理学点评:目的类选择题:“目的”是指当时人们在进行某一历史活动时想要达到的境地或希图得到的结果。目的或目标可能
10、是多样性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主要目的”。目的还有近期和长远之分,一般将近期而明显的目的称为“直接目的”,将终极的、实质性的目的称为“根本目的”。例如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其直接目的是分割王国的封地,而根本目的则是解决王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问题,从而加强中央集权。分析根本目的要求作深入的理性思考,因为它往往反映了我们的历史认识,提示的是历史现象的本质问题。10.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影响,作者认为其A. 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B. 促进
11、了儒学的政治化C. 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D. 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答案】A【解析】朱熹的思想吧三纲五常上升到天理角度,实现儒学的世俗化,材料“朱熹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可以看出,朱熹的贡献是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故A正确;政治化、哲学化和宗教化均不是材料反映主旨,排除。11.“人之一身应事接物,无非义理之所在,人虽不能尽知,然其大端宜亦无不闻者要力行其所己知,而勉求其所未至,则自近及远,由粗及精,循循有序,而日有可见之功矣。”材料所强调的观点是A. 格物致知B. 经世致用C. 知行合一D. 明道救世【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求其所未至,则自近及远,由粗及精,循循有序,而
12、日有可见之功”可知要贯通,必须要花功夫,格一物,需由近及远,层层而进,体现了宋明时期二程和朱熹的“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故A项正确;经世致用是由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形成,主张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题干中未涉及到社会现实问题,故B项错误;知行合一是明中期思想家王阳明提出,认为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与题干探究事物无关,故C项错误;明道救世是顾炎武的思想,明道就是明白道理,救世就是要对社会有贡献,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12.我国古代思想家对君主的权力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
13、. 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 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A项中孟子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之所以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是希望统治者能够调整统治策略实行仁政,根本上还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故应该排除;C项中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受到汉武帝重视,使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应该排除;D项不符合董仲舒主张提出的时代,因为当时汉朝是政治统一而非社会转型期故也应排除;根据“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的哲学原
14、理B项正确,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考点: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的理解。点评: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认识明清之际儒学的出现。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但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其思想也尚未突破封建正统思想的束缚,因而也不可能像西方启蒙思想一样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虽对当时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但还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13.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A. 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B. 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C
15、. 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D. 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四大发明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A项造纸术推动欧洲文化的发展。B项指南针迎来了地理大发现。D项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C。14.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草书把书法的写意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文人画的特点“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楚辞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
16、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是汉字中最具艺术特点的字体。中国文人画是集“画”“书”“印”于一体的艺术。“同光”指清朝的同治帝与光绪帝的合称,十三绝是指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楚辞奠定了中国浪漫的文学的基础,所以排除包含的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的起源演变15.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瓦肆等娱乐场所的盛行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
17、俗画的出现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故项正确。瓦肆等娱乐场所的盛行适应了宋代市井生活的需要,故项正确。京剧、昆曲等剧种的流行是在明清时期,故项错误。风俗画是宋代画坛的亮点,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作,故项正确。故选组合,排除ABC,故选D。16.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A. 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B. 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C. 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 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司马相如赋“其要归引之节检”,
18、且“此与诗之风谏何异?”也即在这个方面与诗经相同,联系诗经中对社会黑暗腐败的批判,可推知他们都提倡节俭,反对奢靡,故A正确;据材料“相如虽多虚辞滥说”可知司马相如未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故B错误;从创作形式上看,赋形式铺排华丽,散文韵文并用,而诗经以四言为主,较为平实,故C错误;司马迁、司马相如均为西汉人,其生前西汉未败亡,且材料并未指明相如赋所述主题为王朝败亡,故D错误。17.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 艺术水平与时
19、代选择的共同作用B.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D.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A【解析】【详解】唐太宗特别推崇王羲之的书法,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确立,说明王羲之高超的书法水平和时代选择,共同促成了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故A正确;“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表述太绝对,B错误;皇帝好恶会影响社会对艺术的评判,“决定”表述太绝对,C错误;D项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无法体现“唐太宗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故排除D。18.自明清以来,小说就在中国老百姓之中广为流传。康有为甚至认为,在那个时代
20、,“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郑声不倦雅乐睡,人情所好圣不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重商观念形成小说的世俗性A. B. C. D. 【答案】C【解析】要求回答明清小说繁荣的主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不难判断为正确答案,重农抑商思想贯穿整个封建社会,不符合史实,排除。故C正确。19.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
21、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答案】B【解析】【详解】由“官腔”、“雅乐”、“盛世元音”等词汇,可以看出昆曲被官府和贵族所重视,所以在重要的宫廷活动中常有昆曲演出,官府和宫廷主要代表了封建士大夫的欣赏层次和品味,江南地方郡邑大夫的活动也以昆曲显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说明昆曲流行的原因是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这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分明,故选B,排除C;心学强调本心体悟和致良知,主张内心反省和自我领悟,与题意不符,排除A;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而昆曲在明朝就流行了,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官腔”“雅乐”“盛世元音”“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我国古代戏曲的知识分析解答。20.红
22、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A. 浪漫主义B. 现代主义C. 爱国主义D. 现实主义【答案】D【解析】【详解】红楼梦深刻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丑恶,是对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具有高度的现实主义风格,故D正确;浪漫主义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不符合题意,排除A;现代主义具有反传统、荒诞、集中表现自我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爱国主义,排除C。21.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
23、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曙光和传统科技的晚霞”,这里的“晚霞”是指A. 集大成的科技巨著涌现B. 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C.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出现D. 古代小说的蓬勃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要求的是“传统科技的晚霞”,而B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C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出现和D古代小说的蓬勃发展,均不属于科技领域的贡献,故不能选;A集大成的科技巨著涌现,符合题目的要求。故此题应选A项。考点: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点评:李时珍所处时代特征:日薄西山,封建统治走向衰落(相对西方历史潮流而言)政治上:君主专制发展到高峰,表明正常的统治措施已难以维持统治,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经济上:商品经济空前活
24、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代表了新的生产力;对外关系上:实施海禁政策;文化上:儒家思想开始活跃(李贽22.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A. 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B. 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C. 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D. 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很受欢迎,引起西方关注。故D项正确。A项中的“普遍接受”绝对化错误,排除。材料并未言及西方政治革命相关信息,依据材料无法
25、体现这一观点。故B项错误。儒家思想的传播仅限于传教士之间的说法过于狭隘,C项错误理解了材料含义,排除。23.黑格尔在谈到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区别时指出,苏格拉底同样提出过“人是尺度”的命题,但做了进一步的规定,在他那里,“人是尺度,是就人是思维的、人给自己提供一个普遍的内容而言的”。据此判断,苏格拉底A. 沉迷于人的主观感受B. 强调人的理性与智慧C. 确认了人的主体地位D. 怀疑普遍真理的存在【答案】B【解析】“人是尺度,是就人是思维的、人给自己提供一个普遍的内容而言的”即一切客观的东西只是在与意识的关联中存在,思维在一切真理被认为是基本环节,因此,绝对采取了思维的主观性形式,强调人的理性与
26、智慧,B错误;AD是智者学派的特点,排除;C不是材料中苏格拉底强调的思想,排除C。24.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 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 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可知,神话文化中凸显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神性,具有早期的人文思想,故B项正确。结合题中信息与所学知识可知,宗教信仰意识淡薄与
27、此无关,排除A;题中突出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理性,排除C;公元前9至前8世纪,雅典民主还没有确立,排除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25.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 宗教意识淡薄 B. 反对神灵崇拜C. 注重物质生活 D. 强调人的价值【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古希腊雅典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出现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古希腊雅典并没有宗教,崇拜的古希腊神话诸神。排除AB
28、.注重物质生活材料并没有体现。排除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26.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神才是智慧的他仅仅是用我的名字作为说明,像是在说,人们啊,唯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的这一思想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 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识B. 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C. 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D. 初具理性主义的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作为人文主义者,关注的重点已经由神灵转向人自身,排除A;以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已经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排除B;C项是普罗塔哥拉的观点,排除;材料“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
29、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这是强调要承认自己无知,可见具有理性主义的精神,故D项正确。【点睛】“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是解题的关键。27.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A. 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 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 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答案】C【解析】“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等谚语是16世纪德国社会流行的,这反映出宗教改革前德国民众对基督教会腐败的痛恨,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A项错误,C项正确
30、;欧洲首次思想解放是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故B项错误;法国启蒙运动是在18世纪,故D项错误。28.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A. 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B. 教会失去原有权威C. 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D. 教会实行宽容政策【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16世纪”“19世纪中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到19世纪中期时,基督教神学受到冲击,教会失去原有的权威,因此达尔文的学说虽遭到教会反对,
31、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故B项正确。进化论在19世纪中期时诞生,并未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A项表述不合史实,故排除;C项与其遭到教会迫害与否无关,故排除;材料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教会失去原有权威,与教会宽容政策无关,故D项排除。【名师点晴】中世纪,基督教内部的神性与人性之间的尖锐矛盾、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等导致了社会罪恶和文化危机,直接引发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的权威不断受到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的挑战,从而出现了塞尔维特与达尔文的两种不同结局。29.英国哲学家指出: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人是一件多么了
32、不起的杰作”C. “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D. “人因为自己的善行而得救”【答案】C【解析】“心灵追求自由”就是主张信仰的自由,“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属于宗教改革的内容,故正确;是孔子思想;是文艺复兴思想;是佛教思想主张。30.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A. 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B. 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C. 赋予了德意志民众自由精神D. 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强调个人信仰对于灵魂得救的决定性作
33、用,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个人掌握了宗教信仰的主动权,因此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赋予了德国民众的自由精神。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D项不符合题干中的“本质”要求,均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宣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即“信徒皆为祭司”的观点,反对罗马教皇、天主教会的特权,提倡个性解放,强调个人信仰自由,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宗教改革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了人文主义。31.1689年,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
34、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众,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引文表明他主张A. 社会契约B. 人民革命权利C. 君主立宪D. 三权分立【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可知,洛克主张法律的制定者是授权社会而进行的,这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故选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人民革命”,排除B;C项主要内容是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的限制,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是指国家机构之间实行分权,相互制衡,防止专权,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点
35、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联系所学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分析解答。32.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点是A. 批判君主专制、保证人民基本权利B. 构建未来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C. 反对封建礼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D.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答案】A【解析】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因此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限制君权,
36、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的思想,提出了封建专制是舒服自由的镣铐,据此分析可知两部著作的主要共同点是都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思想,故A项正确;B项符合卢梭,排除;CD项符合黄宗羲,排除。33.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不但创作出诸如现实小说、哲理戏剧和讽刺诗歌等文艺作品,而且还印刷了大量的报刊、小册子等印刷品,让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这说明启蒙运动A. 起源于普通民众的意愿B. 是一场纯粹的文艺运动C. 认识到普通民众的力量D. 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答案】C【解析】材料说启蒙思想家不但创作大量的文艺作品,在上层社会宣传启蒙思想还通过
37、大量印刷报刊等印刷品让下层群众了解和接受启蒙思想,由此可知,启蒙运动认识到了普通群众的力量,C项错误。材料反映启蒙运动认识到普通民众的力量,但不能说明启蒙运动起源于普通民众,A项错误。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不是纯粹的文艺运动,B项错误。启蒙运动的旗帜是理性主义,不是浪漫主义,D项错误。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还印刷了大量的报刊、小册子等印刷品,让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启蒙运动的影响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34.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
38、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A. 启蒙思想逐渐流行B. 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C. 专制王权已经衰落D. 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时间“18世纪前半期”、地点“法国”及“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可知,当时法国启蒙思想,即反对专制、提倡民主自由的思想流行,A符合题意;B、C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D与史实不符。点睛:本题考查法国启蒙思想。解答本题注意把握关键的时间信息“18世纪前半期”和地点信息“法国”,由此得出材料中的现象与启
39、蒙思想密切相关。35.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认为,基督仅禁止人作恶,而孔子则劝人行善,孔子比基督高明得多,所以人应该遵循“既不使别人痛苦,也不以他人之痛苦使自己快乐”的准则。由此可知,伏尔泰试图A. 推广儒家思想,拯救法国人民B. 揭露教会的压迫,宣扬思想自由C. 号召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D. 抨击教会的虚伪和封建政府的苛政【答案】D【解析】【详解】伏尔泰是启蒙运动先驱,材料说明伏尔泰借助孔子的思想来批判教会的虚伪和封建等级制度,故D项正确;伏尔泰是借助孔子思想批判君主专制,不是推广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的目的是批判等级制度,不是宣扬思想自由,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伏尔泰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信
40、息,故C项错误。36.对下图解读中,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迹上的差异的是 A. 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B. 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C. 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D. 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答案】D【解析】主要考查对比分析的能力。分析语篇可知,A说法错误,15世纪以后中国开始落后;B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应是13世纪的时候达到高峰。所以应选D。37.某些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将光色瞬间变换的效果记录下来。这一绘画流派是A. 古典主义B. 浪漫主义C. 印象派D. 现代主义【答案】C【解析】试
41、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旨在考查对主要画派创作风格的识记,联系教材可知题干所述,画家对光色原理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瞬间的效果记录下来,这是印象主义画派的创作特点,故正确答案是C。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印象主义38. 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A. 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B. 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C. 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D. 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答案】A【解析】“地球中心说”是中世纪神学基础。哥白尼“太阳中
42、心说”的提出,是对中世纪的“地球中心说”的挑战。故选A。39.“迷惘的一代”一语源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小说写的是一战后,一群流落法国的美国年轻人,由于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空虚、苦恼和忧郁,对社会不满,对前途失望,只能在沉沦中度日。下列与太阳照样升起属于同一文学流派的是A. 西风颂B. 红与黑C. 母亲D. 等待戈多【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对社会不满,对前途失望,只能在沉沦中度日”可知反映了人们的精神危机,因此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故选D。是浪漫主义;B是现实主义;C是无产阶级文学。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与掌握现代主义文学出现的背景。二战和
43、战前的经济危机给人们的精神带来严重的创伤,战后人们处在精神上的迷茫状态,现代主义兴起。代表作品有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此外还有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等需要掌握。40.某学校举办一次介绍欧洲文化的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演讲题目包括:“歌德的诗歌创作”、“拜伦与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和“雨果的小说艺术”等。为配合这项活动,学校还安排了一场音乐会,由钢琴家表演一场“贝多芬之夜”。这次活动的主题,应拟定为A.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B. 启蒙运动时期的学术C. 古典主义的文化风格D. 浪漫主义的文艺【答案】D【解析】歌德、拜伦和雨果均是浪漫主义文学家,贝多芬属于浪漫主义音乐家,故D正确;A和B均属
44、于批判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不符合浪漫主义特征。第II卷(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小题16分,第42小题24分,共40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本师异道,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司,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45、”;顾炎武在明清易伐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及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的价值。【答案】(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为政以德);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2)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原因: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无法实施。董仲舒的思想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的
46、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原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3)促进道德自觉和理想人格的建立,强化了中华民族气节和德操,增强了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解析】(1)根据材料一“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可从以德治民方面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方面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关于孔子的思想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方面回答社
47、会效果;可从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环境方面回答原因。关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方面回答社会效果;可从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方面回答原因。(3)关于儒学的价值,根据材料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促进道德自觉和理想人格的建立、强化了中华民族气节和德操、增强了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方面回答儒学的价值即可。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
48、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教材中关于孔子思想、董仲舒新儒学、儒学的价值等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政治之所以腐败,人民之所以受难,最大的祸根就是专制君主。为此他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恢复宰相制度,使宰相有职有权,能与天子“同议可否”。重视学校的作用,认为
49、学校不但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应当成为“公其非是”的议政机关。要把学校发展成含有近代意义的议会机关,要求将决定是非的最高权力从天子手中转移到学校。他还主张将郡县制和分封制结合起来,加强地方的独立性和自立性。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他所谓的“天下之法”,也就是使天下之人都能”自私”、“自利”,或都能“各得自私、各得自利”之法。摘编自武树臣黄宗羲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材料二 他(孟德斯鸠)批评共和政体容易走向“极端平等”,形成许多“小暴君”,“主张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建立开明君主立宪制,也就是受国家基本法律约束的君主执政。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来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他盛赞英国的政治制
50、度用法律保障了资产阶级自由发展,使国力日益强盛摘编自王美芝浅析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主要主张及产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并分析二者思想主张产生差异的原因。【答案】(1)主张:反对封建专制、主张限制君权;重视民意,发挥学校的议政作用;中央和地方适度分权;以法律保障私有权利。背景:明清之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加强;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相同:都主张通过分权来限制君权;都主张法治;都主张建立代表民意的机关;都维护君主制。不同:黄宗羲的思想本质上仍然是传统儒家思想;孟德
51、斯鸠的思想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原因:明清之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限制君权的主张,重视学校的作用,认为学校不但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应当成为“公其非是”的议政机关,加强地方的独立性和自立性”等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明清之际政治、经济发展以及思想等角度分析回答。(2)本题考查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主张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并归纳可知,同:都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反封建民主因素(或都主张限制君主权力);都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异:政治思想上,黄宗羲仍固守中国古代明君加贤臣的统治模式;孟
52、德斯鸠主张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提出了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蓝图。法律思想上,黄宗羲的法制思想并未完全脱离传统人治轨道,其实质是主张推行儒家的德治;孟德斯鸠的理论延续了西方法治精神,主张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法治社会。思想体系上,黄宗羲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孟德斯鸠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中西经济和经济力量不同回答。【点睛】比较型非选择题涉及到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具体方法是:1.在解读材料基础上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2.在做此类题时要善于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3.同学们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