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湖北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 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707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湖北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 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年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湖北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 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年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湖北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 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年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湖北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 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年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湖北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 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演练习巩固提升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词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渔父形象?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趣?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天津桥春望 雍陶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注:天津桥:当时东都洛阳著名的景点。上阳:宫名,上元年间,唐高宗下令修建,位于天津桥北。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小松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首句中的“刺

2、”字,写出小松怎样的形象和性格?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这句的诗眼是哪两个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登云门诸山 宗臣山头月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鸟惊。谁知云外吹紫笙,欲来不来空复情。天风吹我佩萧飒,恍疑身在昆仑行。首联为本诗的写景句,有人认为其中的“插”字用得极妙,请你谈谈妙在何处。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 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

3、,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结合具体的词语,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南园(其一) 李贺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注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注:嫣香:指娇艳的花朵。这首诗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试赏析其表达效果。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杏花天影 姜夔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

4、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月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栏桡,更少驻。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注:沔口:今湖北汉口。清淑:晴和。桃叶:晋代王献之的爱妾。王献之曾于渡口作歌一首赠桃叶,桃叶亦作歌回赠。后人因此称此渡口为桃叶渡。下片写离情愁苦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就其一种手法作简要分析。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瀑布联句 香严闲禅师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注:唐宣宗称帝前曾经遁迹山林为僧,香严闲禅师说他吟诵瀑布得到一联诗,但后面的

5、接不上了,宣宗于是续出后两句,合成了一首气势磅礴、富于激情的千古名诗。香严闲禅师:当时庐山上的一位高僧。李忱:唐宣宗。(1)这首咏物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瀑布的哪些特征?(2)这首咏物诗托物言志,充满了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1(2012湖北黄冈中学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村晚 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本诗中作者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出怎样的感情?(2)本诗在写景上极有特色,请从表达技巧角度任选两个方面加以赏析。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张立本女吟 无名氏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

6、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吟诗女子的形象。(2)“清歌一曲月如霜”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13(2012江西四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行经华阴 崔颢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1)全诗在描写安排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表现了华山怎样的特点?(2)诗的尾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4(2012广东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晚望 (清)郑珍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水

7、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1)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锤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以俗为雅,用得很特别。请简要赏析这两个字的妙处。(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与解析演练巩固提升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远离尘世、独钓寒江的渔父形象。词人借这个形象表达了自己坚决放弃官场生活的心志及追求闲适生活的情趣。2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明媚绮丽的津桥春日图: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柳丝随风飘扬。3形象:刚出土的小松,虽小却不弱,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

8、在深草中不低头。性格:“刺”字不但准确地勾勒出了小松的外形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出来了,显示出小松强大的生命力。4长、畏。“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从侧面表现了诗人的流离之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表达了诗人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5“插”字化静为动,使静态的山中景物具有了动态美。明月傍山,云雾偎峰,层层叠叠,仿佛倒悬于澄明的江中,山、水、云、月构成了一幅优美和谐的水墨画。一个“插”字使山水辉映之景显得鲜活灵动。6这首词以口语入诗,明白如话,朴素中见真情,“思君”“此恨”“相思”等词把“

9、我”的感情表露无遗;“只愿”“定不负”等词语体现了“我”的真挚的情感与殷切的心意。7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及拟人的修辞手法。“送”“埋”是拟人的手法。“无穷树”暗指路途遥远,关切之情溢于言表。“雨云”透露出前途迷茫,内心因此郁闷。以景映情,烘托点染。8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小白长红越女腮”,将南园中的那些或小或长、或白或红的花朵,比喻为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花以少女的娇艳和精神。“嫁与春风不用媒”,以花拟人,写出了日暮落花的无奈结局,含有惜花亦惜春之情。9运用了反衬,如“金陵路、莺吟燕舞”,以秦淮莺燕之乐景反衬作者离索怀人之悲情;拟人,“算潮水、知人最苦”,将潮水人格化,潮声呜咽,

10、好像与自己交流心声,最能理解作者的愁苦,托喻微妙,感慨亦深;心理描写,“满汀芳草”以下写江中小洲,芳草萋萋,移舟寻宿,却不知到底何处能泊,内心生起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茫然慨叹。10参考答案:(1)拟人。经历不凡(“不辞劳”)、气象高远(“出处高”)、冲决一切(“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气势磅礴(“作波涛”)。(2)第一句写瀑布经历“千岩万壑”的艰险后终达崖前,暗含艰难困苦能锤炼出伟大的人格的哲理。第二句写唯有遥看瀑布才知它来自云烟缭绕的峰顶,蕴涵慧眼识英雄的寓意。第三、四两句写小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它必将不断开辟前程终至大海,暗含志向高远的人决不会满足于现状,必定会继续努力成就大事业的

11、哲理。勉励人们要弃燕雀之小志,而效鸿鹄以高翔。解析:这首咏物诗首句写瀑布经历“千岩万壑”的艰险后形成壮观的瀑布,“不辞劳”的拟人的修辞手法中充溢着赞美之情。第二句着重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出处高”则取势远,暗合后文“终归大海”之意。第三句说到“溪涧”,照应第一句的“千岩万壑”。第三、四句中 “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决心和信心;“作波涛”三字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留”“归”等人格化词语使人联想到弃燕雀之小志、效鸿鹄以高翔的豪情壮志。11(1)本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适的暮春晚村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赞美与向往之情。(2)炼字,作者用“满”字写出了春山

12、春水春草的美丽,春草茂盛,春水澄澈,春山柔美,春草春山倒映在春水中,清晰可见,浑然一体, 别有趣味;“横”字准确传神地写出牧童娴熟的牧牛技巧和聪明活泼的性格;动静结合,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景物层次分明,有机结合,完整地构成了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以动衬静,牧童的短笛衬托出了晚村的幽静;比拟,“衔”用比拟手法描写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情景交融,诗中情与景高度统一,水乳交融,诗中的每一处景物都充分地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与向往之情。12(1)吟诗女子是一个亭亭玉立、清高脱俗的形象。她穿着高冠宽袖的南方贵族女装,装束典雅;她在凉爽的秋夜,独步闲庭,以钗击拍,对月吟诗。(2)都运用了

13、侧面衬托的手法。这首诗中,作者以满目如霜的秋色来烘托四周的沉寂,衬托出女子吟诗之后心境的清冷和听者莫名的惆怅之情,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白居易诗中,用“悄无言”“秋月白”来衬托周围的寂静,从侧面写出了琵琶声令人陶醉的情景。13参考答案:(1)首、颔两联的描写由远而近,颈联又由近推向极远,由实景入虚景,层次分明地从各个方面刻画出了华山高峻、神奇的形象。(2)诗人劝“名利客”早离尘世,上华山去寻仙学道,以求长生不老。表面是规劝别人,实际上是诗人在瞻仰华山时产生了归隐之情。解析: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起句气势不凡:以神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然后,诗人从总貌描写转入局部描写,以三

14、峰作为典型,落实“岧峣”。首联写远景,颔联二句可说是摄近景。远近相间,但觉景色沁脾,自然美妙。颈联则浮想联翩,写了想象中的幻景。诗人从描绘眼前景色中自然滑出五、六两句的意中之景。第五句中一个“枕”字把黄河、华山都人格化了,有“顾视清高气深稳”之概;一个“险”字又有意无意地透露出名利之途的风波。第六句一个“连”字,更垫厚了结处的“长生”;“平”字与上文“岧峣”“天外”相对照,更衬出华山的高峻,同时也暗示长生之道比名利之途来得坦荡。第七句突然一转,第八句立即以发问的句法收住,并导出“何如此处学长生”的诗旨。从全篇来看,诗人熔神灵古迹与山河胜景于一炉,诗境雄浑壮阔而富有意蕴。14参考答案:(1)鸟儿

15、隐没于碧云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在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2)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恬静闲适之感,尾联点出农村的穷苦和内心的沉重。诗人运用“以乐写哀”(或“以乐景衬悲情”“对比”“衬托”“对照”)的手法,表现自然界的美好与现实生活的贫困不协调,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鲜明。解析:诗歌首联“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紧扣题目,准确交代时间“向晚”,地点“古原”,季节“春”,所写景物的总体特色“悠然”。颔联“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紧承上联“悠然”而出,“碧云”“去鸟”“翠稻”“行人”等意象的选用,突出了景致的诗情画意。颈联“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进一步描写景致的“诗情画意”,秋前明静的水色,雨后清新的山容,简直就是一幅美丽清新的山水画。尾联“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才是诗歌的主旨所在,“怜”和“贫”字,表明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诗歌前三联所写美景与最后一联所抒哀情形成鲜明对照,有力地衬托了本诗同情农民疾苦这一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