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52.50KB ,
资源ID:38699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8699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届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一 现代文阅读1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届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一 现代文阅读1 WORD版含解析.doc

1、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专题一现代文阅读32积累1论述文的相关知识一、常见类型(1)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它主要包括社论、政治评论、思想评论、国际时事评论等;而广义上的政论文,指一般人书写的关于重大事件、社会问题的评论性文章。政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具有说服力的事例和事理以及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或看法等,做到以理服人。(2)学术论文,指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课题的学理性文章。它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原创性、真实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从表达方式上看,它虽然以议论与说明为主,但与传统的议论文不尽相同,又

2、异于现代的说明文,因为它的说明、记述、引用(包括图表、模型等)旨在进行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推导。(3)时评,指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新闻中的事实发表见解的文章,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时评以说理为主,或夹叙夹议,或先说后议。(4)书评,指评论或介绍书籍,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的文章。书评主要采用叙述、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二、阅读论述文的方法第一步:边阅读边勾画(1)勾画论点句论点通常用判断句表述,是全文论述的中心。一般来说,论点句在文章的开头,也有在“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词之后的。(2)勾画论据圈出“如”“例”等

3、句子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出表比较、对比、引述等的句子可迅速把握事理论据。(3)标注关键词标注关键词,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某些指示代词;含有肯定和否定意义的关键词;具有提示信息的词;文中反复出现的词等。第二步:读完每段理关系一是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含意;二是要注意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的相互关系。重要句子间常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条件、目的、假设等内在关系,分析句间关系要注意把握这些关系类型。段落间常有总分、递进、并列、对比等逻辑关系,分析段落层次关系可由此入手。第三步:比照题文“比照”就是在做题过程中,在原文找到与题干和选项对应的相关内容,观察选项,看哪个词被换了或

4、删了,意思是否改变。注意:(1)要锁定区域比照,与哪儿有关就在哪里找;(2)要仔细、严谨,特别是在比照时要逐字逐句。第四步:分析文本、试题(1)分析文本内容,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指向。(2)仔细阅读题干,对试题进行分析,并挖掘命题者设计的陷阱,这样才能准确把握题意,做题时才能有的放矢。三、误区警示(1)客观题误解语句逻辑顺序。语句的逻辑顺序一般有: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从结果到原因、从次要到主要、从部分到整体、从具体到概括、从本质到现象、从一般到特殊等。如果不能明确语句间的逻辑顺序,就很难判断从语句关系的角度设置的选项的正误。误解语句复

5、句关系。命题者往往要求考生从因果、并列、递进、条件等复句关系把握语句之间的关系。误判文本论证方法。论证方法中的对比、类比容易混淆。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 ,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答题时要注重区分不同的论证方法。(2)主观题不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主观题的题干一般会点明思考的角度或答题的指向,如果不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就不能明确思考的角度、答题的内容等。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对问题的思考要注重几个方面:一是事物的两个方

6、面,即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二是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即事物之间有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三是从不同维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结果,即从不同角度看待一种事物或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等。所以,解答主观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能分类整合、高度概括。很多信息会在不同的材料或者不同的段落出现,同时这些信息对相关内容的阐释可能不会一次就叙述清楚、彻底,这就需要考生对不同语段、不同材料的相关内容进行筛选,然后归纳概括。积累2新闻的相关知识一、定义和类型1.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在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2.分类: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狭义

7、的新闻则专指消息。二、新闻语言的特征1.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语言的第一特点,语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语言的真实,就是要用事实说话,准确反映生活,寓理于事,而不能想象夸张、信口胡诌。新闻要素中的何时、何地、何事、何因、何人要如实记录在报道中,一些具体的细节描写更需要注意,切不可主观臆断或以偏概全。思路拓展五个角度分析新闻语言的真实性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2.时效性。新闻语言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有时代气息。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与新鲜感,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通过有时代气息的一些语言表现出来。3

8、.确切性。就是准确、贴切。新闻语言是报道事实的语言,遣词造句要符合新闻事实,语言分寸拿捏要恰当,忌含糊抽象。对事件、人物的描述和分析要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新闻语言的不准确,一般表现为言过其实、浮夸虚构等。思路拓展四个角度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4.朴实性。新闻的语言讲究朴素,即要“有真意,去粉饰,勿卖弄”。新闻是一种运用广泛的语体形式,报道的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事实,所以新闻报道应该植根于大众,采用的新闻语言也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各个阶层。要尽可能地减少或

9、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以及过于华丽空洞的辞藻。5.简明性。新闻的时效性很强,这就决定了新闻语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要精选事实,用简短有力的语言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不矫情不做作,给读者以清晰的印象,又无拖泥带水之感。新闻语言应简练而直接,但也要发人深省,有振聋发聩之势。三、阅读新闻的方法1.揣摩标题蕴含的信息。阅读新闻标题,揣摩标题包含的内容,比如把握新闻表述的对象,体会标题体现出的情感等。2.把握新闻的六个要素。阅读新闻,要把握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把握结构和概括中心。分析新闻在结构上的特点,比如叙述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等);概括新闻表达的中心内容,

10、比如通过新闻的抒情、议论部分把握新闻的中心思想等。4.分析新闻的语言特色。可以从新闻使用的词语、修辞手法以及长短句的使用等方面体会新闻的语言。5.分析新闻的艺术手法。分析新闻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等)等。积累3调查报告的相关知识一、定义和类型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现象、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对获得的材料进行准确的归纳整理和科学的分析研究,进而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按调查报告的性质和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和专案调查报告三类。二、调查报告的文体特征1.内容真实。真实性是调查报告的一个最基本的特

11、点。调查报告中所涉及的内容必须是真实可靠、确凿无误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能虚构,数字必须准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2.材料性强。调查报告需要列举大量的相关事例、统计数字和各方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作者自己的意见。这使调查报告具有一种“事实胜于雄辩”的强大说服力。运用材料说明观点,常用的方法有:用典型事例;用对比方法;用精确数字。3.针对性强。某一情况、某一社会问题、某一成功经验,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注意,为了进一步得到它的详情、真相,认识它的性质,有人就专门对它进行调查、研究,提供规律性认识。可见,调查报告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文体。4.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调查报告以介绍事实材料为主,运用叙述

12、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交代清楚。因此,在写作方法上,主要不是靠描写、抒情,而是在叙述的过程中,夹杂一些议论。这种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的作用。5.语言简洁(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特点)。调查报告较之通讯报道等文体在表述上更严肃,语言也更简洁、准确、鲜明。调查报告中的大部分文字都在列举事实,这也要求作者不能把自己想象的东西添加到报告中。三、调查报告的阅读要领1.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调查了什么人或什么事,发表了什么看法。读标题,把握调查报告涉及的内容。调查报告的标题一般由调查对象、调查课题、文体名称组成。如年中国网游调查报告:玩家消费行为大揭底,其中“玩家消费行为”是调查对象,“年中国网游”

13、是调查课题,“调查报告”显示文体。这样写标题的好处是要素清晰,读者一看就知道这写的是什么,涉及哪些问题,文体也很明确。锁定开头,快速、准确地把握调查报告的主要对象、关注的问题等。关注主体,了解主体部分在结构安排上的形式,注意事件的细节。筛选作者收集或总结的重要事实和数据,精读作者发表议论的部分,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调查报告在材料运用过程中,有的是先摆材料后提出观点,有的是先提出观点再用材料加以说明。关注结尾,归纳作者的观点。2.弄清作者观点产生的依据。注意报告中观点与材料的统一。3.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4.联系社会现实来理解文章,并注意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积累4传记的相关知识一

14、、定义和类型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1.从叙述人称来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2.从创作方法来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3.从表达方式来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占一半,即评传。4.从篇幅的长短来看,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二、传记的文体基本特征1.真实性。真实是传记的生命。传记叙述和描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不允许任意虚构。2.文学性。传记具有文学性。传记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作者通过选择、剪辑、

15、组接,倾注了情感;作者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三、传记的阅读要求阅读传记,要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分辨出作者评论性的语言,分析作者的评论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1.传记阅读的注意要点在阅读传记时,注意把握传记文本的阅读要点,如作者在文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传记的语言特点及其效果等。选材的处理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要浓墨重彩地渲染,是详写部分;与主题关系不是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需要轻描淡写,甚至可以一笔带过。人物的描写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小

16、说。传记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材料的引用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如:引用诗词,不仅可以侧面烘托和丰富传主的精神世界,而且可以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的书信、日记等,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更加真实感人。传记的语言特色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的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传记的表

17、现手法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首尾照应、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此外,引用也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2.传记阅读的具体步骤根据传记的文体特征和考试要求,在阅读传记时,除了需要完成阅读一般文章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五点: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提出自己的看法。积累5访

18、谈的相关知识一、定义和类型访谈是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也有人把它归为广义上的新闻。按访谈的形式,一般可分为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四类。二、访谈的特点1.针对性强。只针对某一特定的人、事、问题等。2.专题性强。专访的内容多半具有现实意义,往往突出一定的主题思想,所以,采访者所设定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提炼,突出某一方面,或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3.典型性强。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应当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引起共鸣。访谈虽在文本上呈现为一问一答的形式,但它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三、访谈的文体基本特征1.基本特

19、点:形式上,由一问一答连环下去组成;内容上,具有针对性、专题性、典型性等特点。2.基本结构:开头、主体、结尾。(1)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2)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其中的价值。(3)结尾:适当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并记录访谈对象的个人资料。3.访谈的三要素:专家(或知情者)、记者和现场。四、访谈中常见的提问方式及作用1.正提法。指从正面直接提问,直截了当地讲明采访目的,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这种提问开诚布公,干脆利落,不用拐弯抹角。2.迂回法。指从侧面入手,首先采用聊天攀谈的形式展开,然后稍作迂回逐步将谈话引入正题。这种提问一

20、般时间性不太强,谈话也不受特定场合与报道方式的限制。3.诱导法。指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把采访对象掌握的信息引导出来。这种提问可以进一步引导对方明确访问的范围和内容,渐渐打开对方的“话匣子”,也可以激活对方的思路,引起对方的联想。4.追问法。指把握事物的矛盾法则,抓住重点,循着某种思路、逻辑,连珠炮式地提出问题。这种提问既要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基本情况和事实真相了解清楚,又要抓住重点,深入挖掘,达到应有的深度。5.设问法。指通过假设的方式提出一些问题,是一种“试探而进”的提问方法。设问法往往用来启发采访对象,引导其说出对某个问题、某种事情的真实想法。6.插问法。指在谈话过程中,及时地

21、抓住某个疑问进行提问。及时插问,有助于抓住有价值的信息。五、访谈的阅读方法1.通读全文,把握讨论话题、主要进程、关键内容。2.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阅读,先读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内容,进行分析。3.重点精读访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4.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一样。积累6科普文的相关知识一、定义和类型科普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可分为科学小品文和科学说明文两类。二、科普文的文体基本特征1.主要表达方式:说明。(1)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

22、顺序,也可以综合运用这三种说明顺序。(2)说明的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等。2.基本特征(1)知识性。科普文是以介绍、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说明文,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科普文所介绍的知识,主要指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从肉眼看不见的原子、分子到巨大的地球、太阳,从物理、化学到天文、地理、生物等都是科普文的领地。(2)趣味性。科普文跟科学论文不同,它的写作目的主要是普及科学知识,其对象大多是缺少科学知识的普通群众。为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普及的目的,科普文应该具有趣味性。产生趣味性的主要方法有: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表达知识内容,使文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2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科学知识说得富有情趣;把科学知识编织成情节生动的小故事,让读者通过想象,在阅读故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3)通俗性。科普文是一种普及科学知识的文章,它担负着向社会各阶层普及科学知识的任务,即使是比较高深的知识,也要向读者做深入浅出的介绍和说明。否则,读者就难以理解,达不到普及的目的。三、科普文的阅读方法要读懂一篇科普文的主要内容,考生可以按照下面四个步骤进行:(1)整体感知。先通读文章,大体了解文中讲了哪些科学现象或科学问题。(2)正确理解科普文中的新概念。理解概念是读懂科普文的关键,也是高考试题的设题点。(3)精读重点句段。科普文中的重要句子有以下几种:一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可以用抽取主干法抓住句子主干,理清修饰语、限定语等成分,进而理解其含意;二是内涵较丰富的句子,应该依照“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领会,整体解析;三是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如文眼句、中心句、过渡句。理解这些句子的含意,既要注意它在文中的位置,也要理清它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4)提炼归纳。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找出关键性语句,或能直接揭示文章主旨的语句,在此基础上,梳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