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461.50KB ,
资源ID:386732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8673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1、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失水,从而引起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它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流路径中一个关键的链接,承接了庞大的地下根系所吸收、汇集的土壤水,决定了整个树冠的蒸腾量,可反映植物体内的水分传输状况。下图为某山地云杉林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植物体内的树干液流形成的主要促动环节是()A降水B下渗C蒸发 D蒸腾2树干液流密度呈周期性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云层厚度 B土壤黏性C温度高低 D太阳辐射3该山地可能是()A天山 B太行山C长白山 D阿尔卑斯山解析:第1题,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失水引起

2、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叶片失水主要的促动环节就是植物蒸腾。故选D。第2题,如图所示,树干液流密度呈明显的昼夜周期性变化、且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白昼的差异也较大,可知其受太阳辐射影响显著;其变化虽与温度变化也有关,但图示表明树干液流夜间的稳定变化与温度的实际波动变化不一致,可见太阳辐射更符合题意。故选D。第3题,根据图中北京时间提示,该地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左右的时差,可判断该山地为天山。故选A。答案:1.D2.D3.A中高纬度湖泊水体的温度、溶解氧等物理性质具有明显的垂直差异和季节变化,湖水中的溶解氧来源于大气和水草、水藻的光合作用。下图示意美国北部湖泊夏季和冬季的变化。据此完成45题。4

3、相对于其他季节,夏季湖泊均温层内含氧量急剧减少,主要原因是()A水温升高,水中溶解氧逃逸B细菌分解有机物加快C与上层水体交换加剧D鱼类呼吸消耗增多5冬季,与有冰覆盖但无雪覆盖的湖泊相比,冰面有厚雪覆盖的湖泊鱼类更容易死亡,其原因可能是()A湖水中没有光合作用B水温更低C湖水分层现象消失 D水温偏高解析:第4题,夏季变温层的水温高于均温层,水中溶解氧远远高于均温层,A错误;夏季均温层水温升高,细菌分解有机物速度加快,使得消耗的氧含量增加,B正确;均温层与上层水体交换加剧会使得均温层内含氧量增加,C错误;夏季,鱼类主要集中在变温层内,对均温层的含氧量变化影响小,D错误。故选B。第5题,冬季,冰面有

4、厚雪覆盖的湖泊,冰雪对太阳辐射有强烈的反射作用,使得到达湖泊的光热资源少,抑制了湖泊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湖泊中含氧量减少,鱼类更容易死亡,A正确;有冰雪覆盖的湖泊,冰层阻止空气与湖泊热量的交换,使得湖泊内温度更高,B错误;冬季湖水上下的温度、含氧量等方面有差异,湖水分层现象依然存在,C错误;冬季湖泊的水温远远低于夏季湖泊水温,因此不可能是水温偏高导致的鱼类死亡,D错误。故选A。答案:4.B5.A土壤中排放的 CO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受人类干扰,我国东北某山植被群落发生了逆行演替: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白桦林灌木林草本。下图示意该山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8月份土壤CO2排放量时间变化。据

5、此完成68题。6该山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A草本物种数逐渐增加 B植被覆盖率逐渐下降C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少 D群落内光照逐渐减弱7该时段土壤 CO2排放量受土壤温度影响最小的森林群落是()A红松阔叶林 B阔叶杂木林C白桦林 D灌木林8下列因素中,与图中土壤CO2排放量的时空变化相关性最小的是()A土壤微生物 B地下生物量C表层凋落物 D土壤含水量解析:第6题,该山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是在林木树种之后出现的,并非逐渐增加,植被覆盖率也不是逐渐下降;但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少,群落内因地上生物量的减少,光照逐渐增强。选C

6、。第7题,图中曲线显示,该时段红松阔叶林随时间变化,土壤 CO2 排放通量变化不大,因此红松阔叶林受土壤温度影响最小,选A。第8题,土壤 CO2 排放量与生物有关,而与土壤的含水量关联度相对较小,选D。答案:6.C7.A8.D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和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得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绿色覆盖的密度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逐渐减小。下图为甘肃秦王川地区不同绿色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911题。947月间,该地表层土壤盐分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地上生物量增加,根系吸收盐

7、分多B地上生物量增加,抑制水盐上升C大气降水增多,淋溶作用强D灌溉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10若该地单一种植春小麦,春小麦收获后(7月底),导致该地土地表层盐分变化的主要气候原因是()A光照强 B温差大C天气炎热 D多大风天气11若该地采取春小麦/毛苕子(牧草)套种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的生态效益是()A增加绿色覆盖密度,防风固沙B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C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展多种经营D延长绿色覆盖时间,减轻表土盐碱化解析:第9题,图中看出47月间,该地表层土壤盐分变小,地上生物根系不吸收盐分,A错;地上生物量增加,抑制水盐上升,B对;甘肃降水量较少,淋溶作用不强,C错;灌溉用水量增加,地下水

8、位上升,容易导致盐分增加,D错。第10题,春小麦收获后(7月底),7月份天气炎热,水汽蒸发量大,表层盐度增加大,选择C。第11题,若该地采取春小麦/毛苕子(牧草)套种的种植模式,增加绿色覆盖密度,并不是防风固沙,A错;不是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B错;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展多种经营,但不是生态效益,C错;延长绿色覆盖时间,减轻蒸发量,减轻表土盐碱化,D对。答案:9.B10.C11.D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物种生长的范围和生长条件日益为地理学界研究所重视。“红石滩”景观,是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在我国川西、滇西北、藏东南以及北欧、俄罗斯

9、、加拿大等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分布。它的形成必须要满足一个条件,即大量矿物质丰富的原生石头(表面干净、没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长)。下图为四川西部贡嘎山“红石滩”景观分布示意图。注:郁闭植被一般指乔木、灌木等对地面能形成遮蔽的原生态植被。(1)结合材料推断“红石滩”景观形成需要的条件。(6分)(2)结合材料分析“红石滩”景观在我国分布纬度较低的原因。(6分)(3)指出贡嘎山郁闭植被分布上限的差异并分析主要原因。(6分)(4)图中“红石滩”多分布在郁闭植被分布区附近的原因。(8分)答案:(1)温度较低的气温条件;潮湿干净的自然环境;大量裸露的原石环境;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岩石表层。(2)分布区地形以山地

10、为主,复杂多样;纬度较低,平均海拔较高,山体上部气温较低,满足“红石滩”景观形成的条件。(3)西坡分布的上限高于东坡。原因:西侧主要受来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故水热组合状况好,植被生长茂密,郁闭度高。(4)相比较高的流石滩,红石滩海拔较低,温度适宜;多河谷,水汽湿度大;地质构造活跃及大量泥石流发育的途经区为“红石滩”景观提供了较多的原石;人为破坏较少。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0分)材料一土壤含水量是土壤中所含水分的数量。一般是指土壤绝对含水量,即100克烘干土中含有若干克水分,也称土壤含水率。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和咸水湖,湖区周

11、围以农牧业为主,多草地和农田。湖区降水集中在59月,土壤含水率的高低及变化直接影响着农田的农作物产量和草地的载畜量。图甲和图乙分别示意环青海湖地区草地、农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和时间的变化,草地和农田的取样点分别在湖区东部和南部,农田作物根深一般020厘米。材料二青海湖原是一个淡水湖泊,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流入黄河,后来由于日月山的隆起,倒淌河被堵塞,故逐渐演变成内陆湖。青海湖面积在4 000平方公里以上,湖水较深,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高原湖泊,湖西岸布哈河三角洲前端即为著名的鸟岛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材料三图丙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1)说出环青海湖地区草地与农田土壤含水率垂直变化的差异。(8

12、分)(2)试说明农田表层土壤含水率低于深层土壤的主要原因。(8分)(3)推测青海湖演变过程中流域内降水的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6分)(4)指出青海湖从外流湖变为内流湖期间,青海湖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8分)答案:(1)草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下降;农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先缓慢上升,再缓慢下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草地土壤含水率垂直变化大于农田。(2)表层土壤接收太阳辐射多,土壤升温快,蒸发量大;农作物根系主要分布于020厘米深处,根系吸收水量和储水量大,农作物蒸腾作用强烈,叶面失水较多;深层土壤根系基本不能到达,水分蓄积多,土壤含水率较高。(3)降水减少。东部山地隆起,阻挡了湿润气流进入。(4)外流湖期间,流域内降水量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变成内陆湖以后,流域内降水量减少,蒸发量逐渐增大;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