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习题:第一单元第3课汉化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664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习题:第一单元第3课汉化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习题:第一单元第3课汉化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习题:第一单元第3课汉化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习题:第一单元第3课汉化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习题:第一单元第3课汉化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8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习题:第一单元第3课汉化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8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习题:第一单元第3课汉化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8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习题:第一单元第3课汉化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8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习题:第一单元第3课汉化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3课汉化的思想大一统1汉代初年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其思想来源于()A道家学说B墨家学说C法家学说 D儒家学说解析: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答案:A2下图为汉画像石“讲经图”,图片中的“经”应是()A佛经 B圣经C五经 D道德经解析:汉代“讲经图”应为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答案:C3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2、”“夫为妻纲”解析:西汉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统治思想,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逐步神学化、宗教化、教主化。答案:B4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C三纲五常 D和谐中庸答案:C5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官立学校

3、出现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解析:太学规模的扩大,太学生人数的剧增,反映人们对儒学的重视,说明儒学地位的上升,故A项正确;太学是官立学校,不是私人讲学,故B项错误;官立学校在奴隶社会就开始出现,故C项错误;太学是汉代的最高学府,不是地方教育系统,故D项错误。答案:A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4、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其原因。(3)你认为董仲舒的主张对后世有什么影响?解析:第(1)题依据“民善”“大一统”“绝其道”分析思想主张。第(2)题从春秋争霸和西汉巩固统一方面分析作用和原因。第(3)题从正面和负面分析影响。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2)作用及原因: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际效果;因为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无法实施。董仲舒的主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

5、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因为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3)影响:正面影响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的正统思想,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影响极其深远。但是,它的负面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明显,其故步自封、因循守旧,阻碍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和科技文明的进步,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基础巩固1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一变化反映了()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解析:“春秋以

6、来思想自由局面”结束于秦始皇“焚书坑儒”,故A项错误;本题材料的主旨为:汉初统治思想的变化由崇尚黄老之学到独尊儒术,B、C两项与题意不符;统治思想的这一变化实质上反应了汉武帝实现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意图,故D项正确。答案:D2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 B论语C孟子 D易经解析: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著作是春秋繁露等,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源自春秋。答案:A3有人说:“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

7、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解析:“天人感应”在于强调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衰存亡,都是上天的意志。故B项正确。答案:B4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表明他主张()A“百家争鸣” B削弱诸侯王C颁布“推恩令” D“罢黜百家”解析:由材料中“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可以判断董仲舒认为不同学派观点各异,不利于思想统一,因此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能力提升5汉书董仲舒传:“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

8、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A思想统一 B三纲五常C君权神授 D以刑辅德解析:解读材料信息可知,董仲舒强调德、刑正如天之阴阳两面,缺一不可,即主张以刑辅德。故选D项。答案:D6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解析:“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糅合道家思想;“以教化为大务”糅合儒家思想;“正法度之宜”糅合法家思想,故B项正确。答案:B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

9、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材料中“改造了儒家思想”主要指汉代学者()A宣扬“君权神授”,否定王位世袭B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C神化君权并约束君主作为D从根本上否定了仁政思想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指的是西汉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思想,新儒学在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故选C项; A项错在“否定”;B项错在“佛教”;D项错在“从根本上否定”。答案:C8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是()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仁政”思想C宣扬“民本”思想 D

10、反对苛政刑杀解析:西汉时期,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需要,它的基础是“天人感应”,通过神化王权,以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B、C、D三项是二者的相同点,不符合题意。答案:A9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解析:A项是孟子的主张,B项是荀子的主张;C、D两项符合董仲舒的思想,其中D项是“天人感应”的思想,它强调了天子必须实行仁政,否则上天就会给予警告,因此说,新儒学

11、的基础仍然是“为政以德”仁政思想。答案:D10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列四种结论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解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思想上的统一,它的提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推动政治上“大一统”局面的出现,故C项正确。答案:C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

12、而习俗美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诏曰:“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班固汉书武帝纪材料三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答案:(1)主张:办学校;以仁、义、礼教化人民。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2)措施:设五经博士;起用儒学家参政;兴办学校,大力提倡儒学。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体系;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3)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统治(或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使儒学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或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束缚和阻碍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