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声声慢 教学设计邹城市第一中学 孔丽【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 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情关系,感受词的意境美。【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抓住意象、叠词赏析诗词。(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难点: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情关系,感受词的意境美。教学设想:(1)注意诵读,从自由读到范读,再齐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愁的内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内的漱玉词畔坐落着一座纪念堂,堂内有一副楹
2、联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说的是谁?(问:怎么看出来的?)就是李清照,一位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女性。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李清照,走近她的内心世界,来学习她的声声慢。二、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 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情关系,感受词的意境美。三、课堂环节(一)、本词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来读?声声慢,请大家声声慢的大声读一遍本词并思考最能体现作者心情的一个(二)、明确:愁 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本词,让我们初味愁情。(三)、本词一字一泪满是悲伤,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愁情的是哪一句? 请大家分组交流,找出句子并有感情的朗读,其他同学适
3、当补充。1、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为何?(选取此句鉴赏的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总结。以下词句鉴赏方法相同。)教师引导:挖掘“寻寻觅觅”这四字后面隐含的信息; 挖掘“冷”后面隐含的丰富情感。 这14个叠字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14个字虽是重叠使用,却绝无重复累赘之感,朗读起来,只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你能感觉到她心中塞满了愁苦,她需要发泄,需要倾诉,她想一口气把心中所有的愁苦全都吐出来。 细细地体味,开篇的“寻寻觅觅”是寻找的动作,词人就好
4、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这东西是什么呢?是流亡以前安定、闲适的生活,是丈夫在世时的情意,还是心爱的金石拓片?词人“寻寻觅觅”地找,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这反映词人内心空荡,无可排遣寄托。然而寻找的结果是“冷冷清清”,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凄凉的气氛包围。“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由环境而感染到心情,由外而内。一句“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此三句,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词人孤苦无告的凄凉心境。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教师引导:李煜“罗衾不耐五更寒
5、”为何已是暮春还会感觉“寒”?这两句,要说的是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环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这是借气候之冷暖无常,写飘零憔悴之苦。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看到写酒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愁,本要说的是借酒浇愁,但愁仍难排遣。可此处不明说,却言“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用意含蓄,言酒“淡”,其实是说愁“浓”,以至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引导:古诗词“雁”意象的固定内涵。借“雁”之意象来传达内心的愁苦。 雁到秋天,
6、由北向南,词人亦是北方人,避难南下,所以说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居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古有雁足传书之说,而此时见雁,却无亲人的音讯,那份思乡之愁绪怎能不油然而生。真是“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词人自己因忧伤而憔悴,非指菊花枯萎凋谢。古人有九九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习俗,但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欣赏金石拓
7、片。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渗透着深刻的生命悲哀。6、“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日长难熬,度日如年,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极写愁苦已极,寂寞难耐的痛苦。一种凄清的苦况蕴含于平淡语言之中,发人深思。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试描绘诗句展示的凄惨情景。并指出此句手法之高妙。梧桐叶落,细雨霏霏,细雨落在梧桐上,又点点滴滴洒到地上。这是梧桐在落泪,不也是词人的心头
8、在滴泪吗!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情景交融更添愁绪,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8、“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试分析结句之妙。词人用口语的形式,脱口而出:这情形、这光景,又怎么是一个“愁”字包括得了、承担得了、说明得了?“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思。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真可谓人生大悲哀,社会大悲痛。这结尾,即是收,又是放;即是对前文的概括,又把诗意推进一层,使通篇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尽。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悟情
9、入境,达情传神浅谈声声慢的朗读技巧宋代词人李清照在国破、家亡、夫死之后,饱受相思之痛、怀乡之恨和颠沛流离之苦,在凄凉的晚年写下了著名的词作声声慢。该词通过描写寒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词人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那么,我们朗读时该如何传达这愁情呢?梁启超先生评论声声慢时曾说:“那种茕独栖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因而,我们朗读时应该用低沉悲戚的语调和较为缓慢的语速。又因各句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所以在词语的断连、重音、拖音等的处理上也应不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连用叠词,营造了一种愁惨凄凉的氛
10、围,应该读得缓慢低沉抑郁。这十四个字把我们带入了巨大的悲情和痛苦中,让人情不自禁地去想象当时的情景。李清照,一个曾经“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惊起一滩鸥鹭”的天真活泼可爱的少女,如今却不顾形象,甚至处于半痴狂状态,那么急切、那么渴盼地寻找到什么抓住些什么来聊以慰藉。然而,她却一无所获,周围是“冷冷清清”,便不由得感到“凄凄惨惨戚戚”。这样强烈的愁情,这样无助的人儿,怎么能不猛然间就撞疼了我们的心哪!所以,我们要一字一顿,读出跌宕起伏,读出“寻寻(阳平)/觅觅(去声),冷冷(上声)/清清(阴平),凄凄(阴平)/惨惨(上声)/戚戚(阴平)”这种音调上的节奏,同时注意做到声断气不断。乍暖还寒时
11、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两句是说,在这种寒冷萧瑟的时候,词人的世界里,一切都失去了色彩,没有了味道,借酒消愁也无济于事。表现出词人极力抗拒却无法抗拒的愁苦和悲哀,要读得悲戚,应该重读“最”“淡”“敌”等字词。为了渲染这种无奈的悲苦,突显倔强、不甘背后的凄楚和无助,“怎敌他/晚来/风急”这一句中,第一处停顿可稍微延长,留点空白。另外,“晚来风急”中“风/急”二字可以运用颤音的技巧来增强感染力。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北雁南飞,自己正在伤心,那从故乡的方向飞来的大雁却是原来曾为自己和丈夫传信的老相识,真可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其实雁未必相识,但思乡怀人之情极
12、真。短暂的回忆和怀想或许能带来一丁点儿慰藉,但残酷的现实却很快便把词人拉回愁苦之中,故国沦落、山河破碎、丈夫去世、知音难寻、辗转飘零这怎能不更加引发词人无限的思念和不尽的哀伤?因而“雁过也”应语带惆怅,读得轻缓并作适当停顿,而“正伤心”要读得低沉落寞,“却是旧时相识”就要饱含不堪回首的心酸和痛苦了。朗读时,要注意情感的这些细微变化,通过语调的抑扬和语音的轻重读出起伏。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如今秋意正浓,庭院中盛开的菊花像是堆积起来的一样,但是词人却因为忧伤而憔悴瘦损,无心赏花,更无意摘花。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而不堪摘了,词人哀叹之余,还
13、由此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愁情便愈发泛滥了。因而要读出惜花怜花、自哀自伤的悲戚之感。“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句则写出了词人内心空荡,无聊无助无望无奈的孤独寂寞和痛苦煎熬,要读得哽咽欲哭。朗读时,“独自”和“黑”应有稍长停顿,并作重音处理。另外,“黑”字可借助咽字的技巧,在仿佛无法言语、不忍言语却又必须言语的状态下吐出,会有很强的感染力。词人的悲戚与痛楚也会得到更加生动而完美的诠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为了更好地传达词人此时这种无法排遣的愁情,我们要“以意逆志”,设身处地,做到“眼前有景,心中有情”。我们可以想象,在这萧瑟的秋天,夜幕渐渐落下来了,象征着凄
14、苦的梧桐寂寞的站立在庭院里,稀疏的枝条在凄冷的秋风中无助的摇晃,无情的雨滴不断地敲打着开始泛黄枯萎的的树叶。这死寂的意境给我们一种阴森、冷清、落寞的感觉。度日如年、备受煎熬的词人独自一人呆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听着雨打桐叶的声音“啪嗒啪嗒”。这雨不只滴在树叶上,更滴在词人那千疮百孔的心上啊,因而,“更”字要重读,“点点滴滴”四个字要由轻到重,一字一顿。另外,朗读时,还应掌控和润饰好自己的声音,把这种凄楚和煎熬读出来。我们还可以想象,无边的黑夜在不急不缓、单调清晰的雨滴声中显得愈发寂静,格外空洞,尤其可怕。词人也愈发感到空虚、寂寞、悲凉和无可名状的压抑,甚至会心慌、焦躁,坐立不安。终于,种种愁情、
15、种种怨恨一齐涌上心头,喷薄而出。所以,“这次第”读得要快,音量要大,表现出痛苦和辛酸的无法掩饰、不可压抑。此三字读完之后,应有稍长的停顿,以示词人欲说还休,欲诉无语,欲泣无泪的状态。“怎一个/愁字/了得”中,“愁”字必须重读,可语调上扬,“了得”二字,则宜放慢语速,轻声传出。为了增强感染力,可以运用哭腔,“了”字适当拖音,“得”字如在喉咽,颤音强吐。这样词人的千般愁绪、万般无奈和无限痛苦便淋漓尽致的传达出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愁绪漫天余味不尽的效果。总之,声声慢全词无一“泪”字,却满纸呜咽,浸染了李清照一生的悲剧故事和心底的种种怨愁,可谓景景含愁,句句悲苦。她极力烘托渲染,抽丝剥茧般细细地纺
16、织这漫天的愁绪,通过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相思之苦、破家之愁、亡国之恨,感人至深,着实值得我们用心揣摩,细细品味,深情吟诵。(四)到底命运在李清照的身上刻下哪些烙印,让她的愁那么多,那么重,让时间老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吧。时间 李清照大事记103-1126年 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1126年 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1127年 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129年 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1130年
17、 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1131年 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1132年夏 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1134年 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人生的苦难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人生。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孤孓柔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凄凉。 ( 五 )总结愁的内涵 愁在那浑浊的淡酒里,愁在那急骤的秋风中,愁在那孤飞的大雁上,愁在那满地的黄花里,愁在那雨中的梧桐上。 愁的内涵:孤独之愁,人老之愁,思乡之愁,孀居之愁, 冷清之愁。(六)这首词既有音乐美也有绘画美,请大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优美的画面。总结:“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四、布置作业:课下背诵默写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