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13: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613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13: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13: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13: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13: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13: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13: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赤壁赋【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4.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5.培养对精品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辨别高下优劣。6.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2.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2、【教学难点】1.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2.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思路】1.第一课时,先诵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体会景、事、情交融的艺术境界,把握课文情感发展的脉络。2.第二课时,重点诵读主客问答部分,深思其中蕴涵的情感与哲理;比较阅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齐背念奴娇赤壁怀古。同学们,这首词气势雄浑,磅礴浩荡,有气吞天下之势。正如有人评价苏轼的风格说:“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个评价很恰当。苏轼的诗词是这样,他的

3、散文又怎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著名的散文赤壁赋,仔细体会他散文的风格。二、介绍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1.学生介绍,教师补充苏轼的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上颠沛坎坷。思想上入世出世,亦儒亦道亦释。文学上开一代词风之先,在诗词文赋上有辉煌成就。同时具有旁通书法绘画、知音律、喜平话、懂园林艺术、精金石的旷世才华。2.背景资料苏轼被贬黄州。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1079)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首诗。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

4、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那些奸佞的小人污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幸亏亲友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元封三年正月到黄州,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苏轼在黄州时,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的残酷打击感到悲愤、痛

5、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在他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现了旷达自适的性格,一方面也更接近现实。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三、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在此基础上解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2.教师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可采取个别诵读、整体指导,再集体诵读的方法。四、品读课文第1、2段。设置问题:1.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心情如何?明确: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澈,如梦境一般。事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情“乐”。舒畅飘逸,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第1段先景后事,由事生情

6、。2.第1段中所说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指诗经中月出。第2段中,又写出了扣舷而歌的歌词。试比较这两首诗歌,想想它们在内容、情感上有何不同。明确:月出是一首情诗,写一个男子在月下怀念美人。思慕的焦点只在爱人身上,写出男子的焦灼心情。赤壁赋中之歌虽从月出化出,但胸怀、境界却更加邈远空阔。歌的前句叙事、写景,与赋中月夜泛舟的情境相合。“渺渺兮予怀”与“劳心悄兮”一样是直接抒情,但歌中的“美人”未必是哪位美人,倒令人想起屈原诗中喻指的圣主贤君与美好理想。因而歌中表现的是一种政治的感慨,在知音难觅、天各一方的叹息中,已然包含了淡淡的哀愁。3.作者的好心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明确:第2段,由乐到悲,营

7、造一种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承上启下,引出主客对答。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悲:客的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五、总结“文似看山不喜平”。其实,文如此,诗亦如此。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亦由写景起笔,由如画之江山,引出千古风流人物。本文也大致是这样一个思路。先写秋夜荡舟、饮酒放歌之乐,再写萧声之悲,都是为下文作铺垫,意在引出作为主体的主客问答。后一部分的课文,我们下一课时再作品读。六、布置作业。1.诵读全文。背诵1、2段,熟读35段。2.在诵读中边读边悟:第3、4段的主客问答,对人生态度问题作了怎样的思辨?你赞成他们的哪些看法,不同意哪些看法?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品读35段)设置问题:

8、1.第3段感情如何?写曹操的用笔重点在哪里?“客”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慨?明确:写主客问答,主要是“客”的感慨,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上,为了突出像他这样既是英雄又是诗人的人物最终归于“空虚”。“客”通过几番对比,表达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感慨。2.第4段感情如何?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观点的?明确: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感情变为喜悦。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著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3.结尾段感情如何?明确:“客”心悦诚服。

9、心情更加喜悦。“喜而笑”、“相与枕藉”。4.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明确:结合背景分析,讨论理解。“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5.本文的旨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怀是什么?明确:这是深层次理解文章的关键。阐述了自然界变与不变的哲理,苏轼思想中两种情绪的对抗表达了他矛盾痛苦而又乐观旷达的复杂心情。6.为什么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明确:(1)引出赋的特点。赋,始于两汉魏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总结了赋的特点:“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贾谊的鸟赋,张衡的两京赋等等。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的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

10、”,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2)理解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写法上:“主客问答”,“抑客为主”。形式上:句式对称整齐,声律和谐押韵(通过指导学生诵读体味)。二、鉴赏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全文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1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4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结合具体段落,找出写景

11、、抒情、议论的句子和段落以及标志情、景、理三者转换的语句,品味感受。三、拓展迁移,比较阅读1.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与赤壁赋有何异同?提示: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古代英雄的向往,这是强烈的家国情怀。同时发出功业难成、光阴虚掷的感慨。词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可以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情。赤壁赋:作者超脱了被贬谪的苦闷,也超越了人生短暂的苦恼,进入了对宇宙和人生的深一层的思考。赋抒发了丰富的情感,更阐发了人生哲理,可以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理。四、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全文。2.阅读后赤壁赋,体会两篇赤壁赋的思想意义、写法方面的异同。思考:(1)第1段“找鱼找酒”的叙述在构成情感线索上

12、有什么作用?(2)梦中遇见道士的描写有什么寓意?(3)写了梦游的经过后,作者又添了梦醒寻道士的一笔,寓意是什么?(4)赤壁赋有直接表达情感的特点,与之相比,后赤壁赋有什么不同?附: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

13、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括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