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密启用前2017-2018年度枣庄十六中北校高一历史自测二历史试卷考试范围:1-13课;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张思利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题号一二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 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租界和使馆区既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表现形式,也是传播西方文明的窗口。与图中历史现象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唐朝(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
2、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 )A.扬州地处交通要 B.扬州市场受官府控制C.扬州是繁华的都市 D.扬州出产精美工艺品 3、美国学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西方由于自己的技术成就、经济活力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多元化,正在发生着变化。而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最终导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结果,极为稳定而又保守的中国社会,被西方势不可挡的扩张主义弄得四分五裂”。材料不能够体现的史观是( )A.文明史观 B.全球史观 C.近代化史观 D.社会史观 4、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
3、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 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 5、“尝考历世盐法及汉武始立榷(专卖)法,为牢盆(国家发放的煮盐工具)之制。自是历代皆踵行之。计其利,于军国之费略于半,唐宋及元因之。有加无瘳(减损),大抵率由养兵多而资费广,故不能革也。”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历代政府都实行垄断食盐经营制度B.垄断食盐经营目的之一是解决财政问题C.“故不能革”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识D.该制度阻碍了当时资本主义萌
4、芽的产生 6、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 清明上河图(局部)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7、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A.全部销往海外 B.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C.质量普遍不高 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8、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判断下列孟子一书中的哪一句话最可能触恼了明太祖A、“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B、“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D、“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
5、而已” 9、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这种制度是( )A.汉代内外朝制度 B.唐代三省制度C.元代行省制度 D.明代的内阁制度10、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 )A.世袭制度 B.察举制度 C.九品正中制 D.科举制度 11、宋史专家邓广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
6、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A.知州“三岁一易” B.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12、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晴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六部制 1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
7、权制 14、“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15、文献通考中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 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 )A.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C.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8、 D.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16、 太平天国十分强调“正名”。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如“朝廷”诗即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天父诗则云:“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材料表明( )A.拜上帝教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B.与清朝统治者相比洪秀全并未显现其进步性C.受时代的局限,太平天国未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D.向西方学习的不深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7、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
9、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18、太平军领导人曾对在华的外国使节说:“尔等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的。”“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但)害人之物为禁。”这说明太平天国在外交上( )A.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有了正确认识B.主张自由贸易,无论何种商品都不限制C.奉行独立自主、反对侵略的外交政策D.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外交方针 19、 费正清在评价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指出:“一批科举出身、有高度道德原则而又忠于当朝的文官,坚定
10、地把叛乱镇压了下去,并试图在农村经济和大众福利事业上施行仁政。”这里的“叛乱”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20、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J1(12)10简内容是:(正面)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醜(丑),遥(迁,派遣)陵拔(应为“掾”,吏)訓(刑讯)蜜衿(蛮荆);(背面)鞫(读音j,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已达湖南 B.秦朝郡县制度得到全面推广C.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 D.秦朝制度推广引发矛盾冲突 21、著名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
11、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对此观点理解最合理的是( )A.历史研究要有世界视野 B.历史研究要有中心意识C.历史研究不能过于强调自我意识 D.历史研究要有包容心 22、 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这说明( )A.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C.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23、下表所列内容是一学习小组研究中
12、国某省区域历史时写下的关键词,这个省份是A.安徽 B.四川 C.陕西 D.河南 24、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在颁布推恩令B是周公旦的封地C和先后是两宋的都城D明成祖在设立内阁 25、顾炎武曾说:“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十九。”此话虽有所夸张,但苏南一带盛行租佃制当是事实。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租佃关系松弛 B.地主圈占土地C.农产品商品化 D.土地私有制度 2017-2018年度枣庄十六中北校高一历史自测二历史试卷评卷人得分二、材料题(26题22分,27题28分,共50分)26(22分)、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
13、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材料二 “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 “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宋)司马光材料三 “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材料四 甲午战争后,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
14、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说出两人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背景。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现象的出现原因以及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3.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的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积极意义? 27(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书中记载:“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于是削去五等,堕城销刃,箝语烧书,内锄雄俊,外攘胡粤,用壹威权,为万世安。然十余年间,猛敌横发乎不虞,
15、适戍强于五伯,闾阎逼于戎狄,响应于谤议,奋臂威于甲兵。乡秦之禁,适所以资豪杰而速自毙也。” 材料二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即以欧洲的史实为例,提出君主专制制度“必须依赖伟人存在,这个伟人必须是大智大睿,无所失误,而且必须是全心全意协同于国家利益的”。然而具有这样品德和能力的人不仅“无论何时何地都难以找到”,“相反,专制制度的本质却总是把平庸之辈最终送到权力的顶峰,他们的无知与愚昧又总是以个人喜恶为标准,把国家引到错误的方命上去”。 张星久试析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1.据材料一分析,秦朝认为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政府认为
16、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汉政府实行的措施是什么? 该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汉代统治者是如何消除这种影响的?3.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是什么?你认为对这对矛盾的解决最糟糕的历史阶段是什么时期?为什么? 2017-2018年度枣庄十六中北校高一历史自测2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答案: C 解析: 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形式租借、使馆区。自鸦片战争以后,在通商口岸划定的“租界”,是资本主义列强蓄意攫取在华特权的侵略活动之一,租借最早设立于上海,第一个向中国勒索租界的国家是英国。1843年上海开埠后,英国利用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中有关“允许英商及其眷属在五口通商
17、口岸租赁房屋”的规定,曲解条文,强制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块租借上海英租界。所以“租界”实际上是列强违约强加给中国的,因为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并无设立租界的明文规定。辛丑条约规定“把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行防守。”即列强取得了在东交民巷使馆界内驻兵管理,自行防守,中国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的特权。租借、使馆区的形成(或出现)分别与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所以该题答案为C。 2.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中“(扬州)地当冲要”可以看出扬州地处交通要道,A正确。“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说明扬州是繁华
18、的都市,C正确。“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说明扬州出产精美工艺品,D正确。材料中无法反映出扬州市场受官府控制的信息,故选B。3.答案: D 解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西方由于自己的“技术”成就所体现的历史史观是文明史观,最终导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所体现的历史史观是全球史观,保守的中国社会,被西方势不可挡的扩张主义弄得“四分五裂”所体现的历史史观是近代化史观,而社会史观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史学研究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本题重点考查考生们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19、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逐个排除法,一个一个的仔细分析。 4.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说明了太平天国各将领利用自然界天象的高低顺序来确立他们在领导阶层的权力大小顺序,本质反映了太平天国借助神权统治秩序构建自己的等级秩序,答案选B项,A D两项宣扬的平等思想与材料含义相反,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考点:中国近代史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太平天国运动点评:高考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太平天
20、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阶级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等方面。本题是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阶级局限性角度进行的考查。5.答案: B 解析: 结合题干提示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各朝政府都采取食盐官营,主要的目的在于增加财政收入,巩固政权。6.答案: D 解析: 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商铺林立,商业繁荣。A项反映的是汉代的“市”;BC分别反映的是草市和夜市,与材料不符,故选D项。【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的商业。 7.答案: D 解析: 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长期领先于世界。官营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规模大、分工细、水平高、资金雄厚。生产的产品
21、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和贵族消费。故选D。考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形态点评:中国古代手工业分为三种形态: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组织形式严密、管理制度完善、主要生产军用品和皇室、贵族消费品。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 8.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大意是:如果君主把臣下视作粪土、草芥,那么大臣会把君主当作仇敌;B项“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大意是说助长君主的恶行,他的罪名小;迎合昏庸的君主,引他去干坏事,罪名就大了项“非其君不事
22、,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C项大意是:与他的理想不相合的国君绝不事奉,不是他喜欢的百姓,就不使用,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为国家人民服务;天下混乱无道,就辞官隐居,这是伯夷的作风。D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大意是: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这一言论最可能导致朱元璋的不满。故此题应选A项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点评:明清皇权的不断加强的措施及反映出的趋势。第一,朱元璋废除丞相,皇帝自掌六部皇权专制发展到了新的高度。第二,明成祖设立内阁第三,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作用:简化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专制皇权达到了
23、顶峰。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9.答案: D 解析: 汉武帝重用身边亲信组成决策班子,与丞相形成“内外朝”,A不正确;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不正确;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宰相是中央官职,C不正确;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其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D正确。10.答案: D11.答案: D 解析: 注意本题的限制条件是“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 与之符合的是宋朝的知州与通判; 知州“三岁一易”不能体现相互牵制, 排除A项; B、C两项都是中央官职, 不是州郡政府, 排除。12.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错误,世
24、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发生在夏朝建立时期;B项在秦始皇时期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选B。C项发生在元朝;D项是在明朝。考点:郡县制点评: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法律制度和选拔考核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打破了原来的世袭的局面,实行官僚政治,这些都是重点需要掌握。13.答案: D 解析: 秦朝留给后世的政治遗产,一是首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是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选D。A项并非从制度上进行分析的,而是从经济的角度进行的分析;BC项是秦朝开创的制度,但是并不是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都被废除了
25、。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点评: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重大的创新。在秦朝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法律制度等。秦朝创立的这一制度,以后历朝无不沿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两大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是中央集权和皇权不断地加强。 14.答案: D 解析: 提取信息:西周通过宗法制主要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等方面的矛盾,从而稳定了西周的统治秩序。15.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中“政事堂”“枢密院”“三司”等信息分析可知,本题考查宋朝君主专制的演进。A项属于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一致;D项
26、中“加强中央集权”与材料信息不符。【练后反思】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与二府三司制都属于君主专制统治下的中央行政机构职权的分割,本质上都有利于对相权的分割,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统治。其职权划分主要区别如下:秦朝三公九卿制主要体现在行政、监察、军队权力的分割上,最鲜明的要素为御史大夫的监察权;唐朝三省六部制主要体现在对诏令的草拟、审核、执行这一行政流程中职权的划分上, 最鲜明的特色为门下省对中书省权力的制约;宋朝二府三司制主要体现在对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的分割上。 16.答案: B17.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当时的国人对倡导洋务或与洋务有关的人和事件持轻视反对态度,体现出传统观念对外来
27、事物的排斥,故A项正确;倡导洋务和出使国外不是崇洋媚外的行为,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洋务运动只学器物,不学制度而受到批判,故C项错误;国人抵制洋务不是因受外国侵略而产生的爱国情感,而是对外来文明的抵触,故D项错误。【点评】(1)结合基本史实认识洋务运动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方面的贡献;(2)分析洋务运动发生和最终失败的原因。18.答案: C19.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信息“一批科举出身、有高度道德原则而又忠于当朝的文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文官”是指曾国藩、李鸿章等以儒家传统道德为价值观的封建士大夫,他们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的结果,与材料
28、不符,B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属于改革,对清政府而言不是叛乱”,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并没有被镇压下去,D项错误。20.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据秦简记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遣官员以特殊的法律政策来治理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洞庭郡西境的边关“城邑”有人反叛。D项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21.答案: C 解析: 汤因比反对将某个文明当作中心,并认为比其他文明优越,进而强迫其它民族接受自己的文明。故选C。A项错误,材料主要是说的文明之间应该相互的尊重;B项错误,与材料中心思想相反;D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文明之间的对抗的内容。22.答
29、案: D 解析: 材料中说,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缺乏更多的社会阶层,没有形成声援太平天国的力量。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国,尚未诞生新的强大的阶级力量。这根源于中国社会尚未形成新的经济结构,已经是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D项最符合题意。材料谈的不是小农意识,排除A;是指由工人阶级在进行革命和建设中同农民结成的革命联合,同时也不符合社会实际,排除C;B项属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因素,但与材料不符,排除B。23.答案: B 24.答案: D解析: 分别是西安、开封、北京、临安(杭州)。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在西安、周公旦的封地为鲁国(今山东)、两宋的都城先后是开封与杭州、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北平),因此只
30、有D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 25.答案: D解析: “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十九。”说明土地兼并严重,租佃情况盛行,出现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故D正确;A与材料相悖;BC材料无体现。二、材料题 26.答案: 1.贾谊观点:主张重农抑商;背景:秦末以来战乱频繁,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或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司马光观点:农业、工商业均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财富的来源。背景:宋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大发展。2.原因:鸦片战争后,协定关税的规定使得外国人在华贸易有特权;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清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影响:削弱了关税对民族经济的
31、保护作用;冲击了中国传统落后的经济结构,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意义:突破传统重农抑商经济政策,有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规范经济行为和市场秩序;有利于维护中国经济向近代转型;有利于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 解析: 1.依据材料中的“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得出贾谊主张重农抑商;结合西汉时期的背景分析:西汉初年,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急需恢复生产;依据材料中的“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可以看出其主张农业、工商业均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财富的来源。结合北宋时期的背景分析:宋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大
32、发展。2.材料三反映了在关税方面,对洋人和国内商人截然不同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鸦片战争后,协定关税的规定使得外国人在华贸易有特权;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清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第二小问可结合列强侵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关税的作用回答问题:削弱了关税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冲击了中国传统落后的经济结构,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材料中的经济立法表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可以促进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中国的近代化发展;从立法的角度看,有利于规范经济行为和市场秩序,促进我国经济与世界接轨。27.答案: 1.原因:西周实施分封制,诸侯割据混战,少数民族的侵扰。措
33、施: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中央官僚体系,加强君主专制;北击匈奴,南伐百越,开拓疆域; 焚书坑儒、收天下之兵,加强对全国思想、军事的控制。意义: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开拓了疆域;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2.原因:不实行分封制,在民众起义汹涌时没有支持辅助力量。 措施:推行郡国并行制。影响:封国得到发展,成长为可以与朝廷对抗的力量,危及中央集权。消除影响的措施:推行“削藩”政策, 颁布“推恩令”。3.基本矛盾:君权的无限性与君主实际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历史阶段:明清时期。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君主将全国军政大权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中。 解析: 1.此问,“原因”依据“患周之敗四夷交侵,以弱见夺”分析作答;“措施”依据“削去五等,堕城销刃,箝语烧书, 内银雄俊,外攘胡粤,用壹威权”分析作答;“意义”需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统一、开拓疆域、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作答。2.此问原因”依据“猛敌横发乎不虞适所以资豪杰而速自毙也” 分析作答;“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影响”和消除影响的措族依棋郡国并行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汉朝统治者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作答。3.此问,“基本矛盾”依据“专制制度的本质却总是把平庸之辈最终送到权力的顶峰把国家引到错误的方向上去”分析作答;“时期”与“原因”依据古代中囷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和阶段特征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