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522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题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共75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

2、。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3、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

4、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就作者方面而言,

5、“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B. 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C. 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D. 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B. 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C. 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D. 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

6、接上文又引出下文。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B. 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从表面理解作品,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C. 陆游的钗头凤和晏殊的蝶恋花,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D. 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答案】1. B 2. A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

7、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范围扩大。本文所论述的是“诗”的兴,不是关于作者的“兴”。结合文本内容“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分析可知,读者对于作者的感动应是从作品中来的,不是源于作者本身的。故选B。【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

8、是否有依据。A项,“对比论证”错。结合文本内容“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等内容分析可知,东西方文学理论是并列关系,没有形成对比。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

9、“越背离越能体现”错误。结合文本内容“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分析可知,“对作品的理解越感悟能力”错误。B项,“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中“都”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分析可知,第二、第三层次的读者也能够做到的这一点。D项,“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10、无穷的兴的感发”分析可知,孔子说的“诗可以兴”,是说从诗歌所表达的本意中读出其他的含意,而不是感动的读者人数众多。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

11、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首次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优化调整了税率结构等,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个专项附加扣除。此次个税制度改革走出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由分类征收向综合征收转换的关键一步,有助于解决分类征税方式下不同所得项目之间税负不平衡的问题;将大幅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更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实现从普惠制改革到

12、定点减负的转变。财政部部长刘昆说,个税起征标准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并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同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是在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和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公开征求意见到办法公布后各方面的反映看,社会各界对办法的评价是积极的、正面的,普遍认为专项附加扣除力度之大,超出预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减负政策。”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说,财政部将会同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交换,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使纳税人能够充分、便捷地享受到扣除政策。(摘编自中国经济

13、周刊经济日报)材料二:表一: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后不同收入水平的减税情况(单位:元)月收入年收入调整前年纳税额调整后年纳税额减税额降幅5000600001400140100%100001200038761001287574%15000180000129485484746458%2000024000024120101511396858%50000600000114036887802525622%8000019600002315522053962615611%表二: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扣除情况测算享有赡养老人扣除的纳税人在人群中的比例(%)兄弟姐妹数量(个)赡养老人平均扣除款(元/年)享有

14、子女教育扣除的纳税人在人群中的比例(%)子女教育平均扣除款(元/年)低收入人群331.882783384500中低收入人群622.294486435172中高收入人群671.965463222595高收入人群7210696426182143平均值671.985397374402(摘自田志伟、田展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注扣除款:指按照办法规定从享有该专项扣除政策的纳税人的应税收入中减除的款项。如王某扣除五险一金每月实发工资8000元,减除5000元免税额,其应税收入为3000元,现在其享有子女教育专项扣除每月再扣除2000元,那么这2000元即扣除款。材料三:目前一个

15、典型的城市家庭抚养一个小孩的成本每年大约是3万元,考虑到边际成本递减,抚养两个小孩的成本大概为5万元。如果夫妻两人年总收入为25万元,按目前的抵扣方案,养育两孩每年抵扣额为2.4万元,在20%的税率下,这意味着家庭一年只能节省4800元,与年均5万元的养育成本相比微不足道。(摘自梁建章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应该按小孩人头抵税)材料四:依据办法,夫妻双方只能在负责自己的父母养老时获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若夫妻双方仅有一方具有工作收入,实际上承担着夫妻双方父母共同的养老,但法律却只允许其在缴纳个税时抵扣自己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不允许抵扣对方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这不仅不合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矛盾,不

16、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后,纳税人的收入与纳税额、减税额成正比,但与降税幅度成反比,月薪2万元以下的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B. 收入高的群体纳税额高而降税幅度小,收入低的群体纳税额低而降税幅度大,体现税收调节个人收入的作用,低收入者是最大收益者。C. 高收入人群享有赡养老人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中低收入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体现了专项防加扣除定点减负作用。D. 高收入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比例最小且其平均扣除费用最少,

17、因此较赠养老人费用扣除,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新个人所得税法有创新性,实行部分劳动性所得综合征税、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其突出亮点。B. 我国个人所得税从分类征收向综合征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社会各界都认为专项附加扣除力度超出预期,是实实在在的减负政策。C.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在制定时广泛听取了民意,在涉及民生的多个方面充分凝聚了各方共识,具有积极意义。D. 要使纳税人能充分、便捷地享受到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需要多部门协同工作,其中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成为重要的一环。6. 根

18、据材料三、四内容,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提一条修订建议并给出两点理由。【答案】4. D 5. B 6. 建议:加大子女教育专项扣除额度;理由:能够减轻中青年的家庭负担;有助于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人;会让政策更加惠及低收人人群;有助于提升人口生育率。建议:将岳父母和公婆纳入赡养父母专项扣除的范围;理由:更符合家庭实际情况;有利于倡导孝敬父母的社会风尚;有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让纳税人更能切实地感受到减税效果,更有获得感。【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

19、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题中,D项,“因此较赡养老人费用扣除,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不正确,应是“赡养老人费用扣除比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B项,“都认为”不正确,材料一原文说的是“普遍认为”。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

20、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内容,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提一条修订建议,并至少给出两点理由”。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材料三分析了城市家庭抚养孩子的成本,由所列出的数字,可以看出“一般家庭养育孩子的成本高,中青年的家庭负担过重,孩子越多,负担越重”,现在的税率下,一般家底一年节省的费用与年均养育成本相比微不足道,根据这些情况,可提出“加大子女教育专项扣除额度”的建议。由上边的引文可总结出原因:“能够减轻中青年的家庭负担”、“有助于

21、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人”等。材料四分析了办法中赠养老人的相关规定,指出其中规定的“夫妻双方只能在负责自己的父母养老时获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从这里可总结出“将岳父母和公婆纳入赡养父母专项扣除的范围”的建议,虽然有其不合理之处,并结合现实进行了分析,指出办法中的此项规定“不仅不合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闭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由此可知,此建议的原因有:“有利于倡导孝敬父母的社会风尚” “有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等。【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

22、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23、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流泪的滕王阁潘碧秀流泪的滕王阁 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游人脆脆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

24、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抹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遣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上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

25、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沉浮,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借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留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栏干。浅云灰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睑。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

26、。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彳亍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炯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会重新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三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一片阁躲在云层下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面对江水恸哭。”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

27、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人无语,惟有惆怅地醉去。滕王阁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惆怅。斜阳已成余辉,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选自散文)7.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选取独

28、特视点展开对王勃的追思,从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角度深刻剖析了王勃的悲剧人生,见解独到,富有警世作用。B. 本文通篇的描写,细腻而清丽,使文章透着一种空灵和落寞,一份对逝者的赞叹和惋惜,在悲哀中融入了理性的沉思。C. “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富有哲理,句中“风景”一词,其含义是“适合展现个人才华、施展个人抱负的领域”。D. 作者借在滕王阁上凭吊王勃,描写了王勃当年在滕王阁上写作诗赋的那份忧郁感伤的情怀,并高度肯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8. 结合全文,分析最后一段写景的作用。9. 文中说:“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从全文看这里的“伤痕累累”具体表现在哪里?【答案】

29、7. D 8. 以景语作结,抒情委婉含蓄,让读者有无限的想象空间,给人留下余音绕梁的美感。在内容上升华主题。斜阳已经成余晖,逝者不可追,留下的是无限的寂廖,表现了作者对王勃早逝的惆怅与无奈。在结构上照应前文。照应文章开头对江景的描写及作者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等内容。 9. 怀才不遇,在迷茫中放纵文字;不甘寂寞,仕途中遭受重大挫折;溺水而亡,过早结束了人生。【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

30、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题中D项,“那份忧郁感伤的情怀”错误,此时作者的情感是积极向上的。故选D。【8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手法,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作用,文章的结尾“斜阳已经成余晖,逝者不可追,留下的是无限的寂廖”是景物描写,蕴含情感,属于以景结情,从内容看,“人去”表现了作者对王勃早逝的惆怅与无奈;从结构看,可开头的“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景物描写照应。【9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要求分析“

31、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中“上很累累”的含义,要求结合全文作答,答题时注意文中的重点句子,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句子“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沉浮,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概括第一点;根据“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三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概括第二点;根据“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概括第三点。【点睛】情节概括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原

32、因,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以及表达方式变换的句子。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钟雅,字彦胄,颍川长社人也。雅少孤,好学有才志,举四行,除汝阳令,入为佐著作郎。母忧去官,服阕复职。避乱东渡,元帝以为丞相记室参军,迁振威将军。顷之,转尚书右丞。时有事于太庙,雅奏曰:“陛下继承世数,于京兆府君为玄孙,而今祝文称曾孙,恐此因循之失,宜见改正。又礼,祖之昆弟,从祖父也。景皇帝自以功德为世宗,不以伯祖而登庙,亦宜除伯祖之文。”诏曰:“礼,事宗庙,自曾孙已下皆称曾

33、孙,此非因循之失也。义取于重孙,可历世共其名,无所改也。称伯祖不安,如所奏。”转北军中候钱凤作逆加广武将军率众屯青弋时广德县人周玘为凤起兵攻雅雅退据泾县收合士庶讨玘斩之。明帝崩,迁御史中丞。时国丧未期,而尚书梅陶私奏女妓,雅劾奏曰:“陶无大臣忠幕之节,家庭侈靡,声妓纷葩,丝竹之音,流闻衢路,宜加放黜,以整王宪。请下司徒,论正清议。”穆后临朝,特原不问。雅直法绳违,百僚皆惮之。苏峻之难,诏雅为前锋监军、假节,领精勇千人以距峻。寻王师败绩,雅与刘超并侍卫天子。或谓雅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何不随时之宜而坐待其毙。”雅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各逊遁以求免,吾

34、惧董狐执简而至矣。”庾亮临去,顾谓雅曰:“后事深以相委。”雅曰:“栋折榱崩,谁之责也?”亮曰:“今日之事,不容复言,卿当期克复之效耳。”及峻逼迁车驾幸石头,雅、超流涕步从。明年,并为贼所害。贼平,追赠光禄勋。(选自晋书钟雅传)10. 下列对文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转北军中候/钱风作逆/加广武将军/率众屯青弋/时广德县人周玘为凤起兵攻雅/程退据泾县/收合土庶/讨玘/斩之B. 转北军中/候钱风作逆/加广武将军率众屯青弋/时广德县人周玘为风/起兵攻雅/雅退据泾县/收合士庶讨玘/斩之C. 转北军中/候钱凤作逆/加广武将军率众屯青弋/时广德县人周玘为凤/起兵攻雅/雅退据泾县/收合士

35、庶/讨玘/斩之D. 转北军中候/钱风作逆/加广武将军/率众屯青弋/时广德县人周玘为凤/起兵攻雅/雅退据泾县/收合士庶讨玘/斩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服阕”,指守丧期满。中国古代守丧有“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B. “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古代宗庙是每庙一主,如夏五庙、商七庙、周七庙。C. “从祖父”,指的是祖父的亲兄弟。年长于祖父称为伯祖,年幼于祖父则称为叔祖。D. “崩”,中国古代专指帝、后的死亡:妃嫔、皇子、公主、诸侯、有爵大臣的死叫“薨”。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钟雅遵循礼制,上奏

36、纠过。皇帝在太庙祭祀时祝文中自称为曾孙,对祖父的昆弟称呼为伯祖,钟雅上奏纠正那些自己认为不合礼法的称呼。B. 钟雅为人公正,勇于弹劾。明帝驾崩后,尚书梅陶私自请歌舞女伎作乐,做御史中丞的钟雅弹劾梅陶没有臣子气节,应加以放逐罢免,以正王法。C. 钟雅性格亮直,重视名节。苏峻之难时,钟雅反对不匡正国乱、不救君危而各自遁逃以求免祸做法,认为这样做无以面对直书历史的史官。D. 钟雅忠心为国,匡扶社稷。钟雅带领一千名精锐勇土抵抗叛贼,与刘超侍卫天子,等到苏峻逼迫,皇帝派遣车驾前往石头城时,与刘超流泪步行跟随左右。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谓雅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2)举直

37、错诸枉,能使枉者直。(选自论语颜渊)(3)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选自论语子罕)【答案】10. A 11. B 12. D 13. (1)有人对钟雅说:见到条件许可就进取,知道有困难就退却,这是古来的常理(规律)。(2)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3)夫子善于一步一步地引导别人,用各种文献典籍使我知识、视野广博,用礼这种规范来约束我。【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北军中候”“广武将军”官职名,和前面的动词不要断

38、开;“为凤”状语,和后面的动词“起兵”不要断开;“合土庶”“讨玘”两个事件,不要断开。故选A。【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古代宗庙是每庙一主”错误,如魏晋时“每庙一主变为一庙多室、每室一主”的形制。故选B。【12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类试题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

39、,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题中D项,“皇帝派遣车驾前往石头城时”错误,原文“迁车驾幸石头”是皇帝自己的车驾。故选D。【13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第(1)句,或:有人;可:条件许可;古之道也:判断句,这是古来的常理。第(2)句,举:选拔;直:形容词作名词,正直的人;错:安置;枉: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第(3)句,循循:一步一步地;博:使动用法。使我广博;以:介词,用。【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

40、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参考译文:钟雅,字彦胄,颖川长社人。钟雅年少丧父,爱好学习而有才志,因四种才德俱美而受到举荐,被任命为汝阳令,后入朝担任佐著作郎。因母亲去世服丧而离职,服丧期满而复职。钟雅躲避战乱东渡长江之后,元帝司马越任命他做丞相记室参军,升任振威将军。过了不久,转任尚书右丞。当时在太庙举行祭祀,钟雅呈奏道:“陛下继承世系的辈数,对于京兆府君来说应当是玄孙,而今天的祝文中自称曾孙,我担心这是因循沿

41、袭的失误,应当改正。另外按照礼法,祖父的兄弟,是从祖父。景皇帝自己因功德而称为世宗,并不是以伯祖的名分而进入祖庙,也应除去伯祖的字样。”皇上下诏说:“按照礼法,事奉宗庙时,自曾孙以下皆称为曾孙,这并非因循沿袭的失误。采取重孙的名义称号,可以历代共用这个称呼,不须更改。至于称呼伯祖确是不妥,按钟雅上奏的意见。”钟雅转任北军中候。钱凤作乱,钟雅被加封广武将军,率领将士们驻守青弋。当时广德县人周圮为钱凤而起兵进攻钟雅,钟雅退守泾县,收编集合士人百姓,讨伐周圮,并斩杀了他。明帝去世,钟雅改任御史中丞。当时国丧未满周年,而尚书梅陶私自请歌舞女伎作乐,钟雅上奏弹劾说:“梅陶没有大臣忠心敬慕的气节,家庭中奢

42、侈靡费,歌舞艺伎争奇斗艳,丝竹管弦之音,传播到大路上,应该对他加以放逐罢免,以整肃王法。请求把他交付司徒,公正地评议论处。”穆后临朝处理政事,特地赦免而不追究谴责梅陶的罪。钟雅公正执法,制裁纠正违反法令的行为,百官都畏惧他。苏峻叛乱,皇上诏令钟雅做前锋监军、假节,带领精锐的勇士一千名来抵抗苏峻。不久朝廷军队大败,钟雅与刘超共同侍卫天子。有人对钟雅说: “见到条件许可就进取,知道有困难就退却,这是古来的常理。你性格诚实正直,必定不能被仇敌包容,为什么不见机行事而坐着等死呢?”钟雅说:“国乱不能纠正,君危不能救助,各自遁逃而求免祸,我怕史官董狐将要手执写历史的竹简到来了。”庾亮临走时,回头对钟雅说

43、:“之后朝廷的事我衷心托付给您了。”钟雅说:“栋梁摧折,是谁的过错呢?”庾亮说:“眼前的事,不用再说了,您应当期望有收复国土的功劳阿。”到了苏峻强逼迁都时,皇帝车驾前往石头城,钟雅、刘超流泪步行跟随皇帝。第二年,二人都被叛贼杀害。叛贼平定后,追赠钟雅为光禄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黄庭坚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湘东一目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注】蜩甲,庄子中有佝偻文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湘东一目:南史载,梁湘东王萧

44、绎,早年一目失明,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 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标题中的“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的内容。B. “碧落”指天空,这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C. “尚可待”与“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D. 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15. 颔联、颈联写出了弈棋者怎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心思缜密。作者把弈棋者的心思比作“蛛丝”,足见弈棋者心思缜密;神情专注。

45、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意志坚定。用湘东王萧绎一目失明的典故写弈棋者在处于不利局势的情形下的努力,突出弈棋者的意志坚定。【解析】【14题详解】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错误,“已经”错,从诗中来看,诗歌是说“尚可持”,即希望局势还能挽回。故选C。【15题详解】此题考核赏析诗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题干问

46、的是“颔联、颈联写出弈棋者什么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的”,这是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塑造形象手法。考生可以先到诗歌中找出描写弈棋者的句子,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如颔联“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这是一个静静的棋手的形象,前一句用了比喻的手法,以蛛丝来形容棋手心思缜密,偌大的棋盘被比作苍空,在这棋盘中自然处处都要极其细心。第二句用了庄子中佝偻承蝉的典故。一个用竹竿粘“知了”的老人,其拿手好戏是能在这时屏住呼吸,伸出的手就像枯枝一样。而正在下棋的棋手,也正是这样地一动不动,全神贯注。在这一刹那时间似乎也停滞了。这就写出弈棋者专心致志、神情专注的特点。颈联“湘东一目诚堪死,天下中分尚

47、可持”,“湘东一目”,是说梁元帝萧绎,他在当上皇帝之前被封为“湘东王”,担任荆州刺史。他自幼瞎了一只眼睛,这一典故在这里用得实在巧妙,围棋需要两眼才能成活,“一目”就只能等死了。而笔锋突然一转,说天下从中间划分下去尚且可以把握。也就是说边角一目不成活,但如果把握中盘,还是很有希望的。诗人用只剩一眼的危急情形和弈棋者的努力构成对比,突出弈棋者坚韧。(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I小题,10分)16.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句子是:_。(2)蜀相中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的句子是:_。(3)夜归鹿门歌中将两种归途进行对比,表现诗人隐逸自得之志的

48、句子是:_。(4)阁夜中借听觉和视觉营造了一种悲壮雄浑意境的句子是:_。(5)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答案】 (1).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4).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5).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第卷 表达题(75分)三、语言文字运用(

49、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金庸武侠小说的受众广泛、影响力深远,其文学价值与文学史地位也不断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但是对于这位早已被写入文学史的当代作家,质疑与批评的声音始终不曾消失。在批评者看来,金庸的武侠小说乃典型的通俗文学,是市场经济大潮兴起的产物。这种观念看似_,实则经不起推敲。通俗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支,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的四大经典名著除红楼梦外,其他几部小说都是当时的通俗小说,但这并不构成对于这些通俗小说经典性的否定。以是否属于通俗小说来评判金庸武侠小说,无异于_。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农耕文明时代的一种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

50、乏现代性则更是莫名惊诧。作为独立的审美个体,作家基于自身审美趣味、思想立场创作出各具特色的文学作品本是应有的创作自由。倘若依据作家审美趣味趋于传统、崇尚农耕文明,以此判断作家思想守旧、观念落后、对于现代文明隔膜,显然是_的揣测。且不说作家有选择自己独特创作题材与审美偏好的自由,( ),也丝毫不影响其质地的优秀。若简单地以作品是否具有农耕文明趣味作为臧否标准,则沈从文、汪曾祺、陈忠实等作家都将被剔除出优秀作家之列。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对于同时代人往往评价谨慎。_的思维习惯,使得中国文学研究界在评价在世的、同时代的作家时不免较为保守,甚至极为苛刻。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51、( )A. 冠冕堂皇 缘木求鱼 一厢情愿 盖棺定论B. 冠冕堂皇 南辕北辙 自作多情 盖棺事已C. 义正辞严 缘木求鱼 自作多情 盖棺定论D. 义正辞严 南辕北辙 一厢情愿 盖棺事已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A. 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农耕文明时代的一种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令人更是莫名惊诧。B. 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一种农耕文明时代的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莫名惊诧。C. 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农耕文明时代的一种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令人莫名惊诧。D. 至于批评金

52、庸的小说具有一种农耕文明时代的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令人莫名惊诧。19. 下列在文中话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无论是表现传统农耕文明趣味的作品B. 即使这作品是表现传统农耕文明趣味C. 即便是表现传统农耕文明趣味的作品D. 即便是拿传统农耕文明的趣味来表现【答案】17. A 18. D 19. 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体面的样子(含贬义)。义正辞严,理由正当充足,,措词严正有力(含褒义),第一处表示批判,应

53、用贬义词“冠冕堂皇”。排除CD项。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南辕北辙:喻行动和目的相抵触。第二处从前面的语义来看,不存在行动与目的关系,只是方法不对,所以用“缘木求鱼”。排除B项。一厢情愿:指只是单方面的愿望,没有考虑对方是否同意或客观条件是否具备。自作多情:自以为或自己想象自己是人家的意中人,第三处显然不能用“自作多情”,对象不符。盖棺定论: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盖棺事已:指终身坚持或追求某种事业,第四处据词意与语境,应该用“盖棺定论”。故选A。【18题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

54、,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B项“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与“莫名惊诧”搭配不当;AC项,多项定语排列不当,“一种”与“农耕文明时代”对换位置;A项,“令人更是”语序不当,应为“更是令人”。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A项,“无论”表示条件关系,与“也丝毫不影响其质地的优秀”句意不符;B项,叙述对象不一致 前面的叙述对象是“作家” 选项变成了作品”;D项 与后句不连贯。故选C。20.下面是美国哈佛大

55、学设计学院研究生院建筑系科恩教授写给他的学生张华的感谢信,其中有三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张华高足:贵国珠港澳大桥通车后,你多次盛情邀请我来港。这一次,我敬谢不敏,来到香港。来港后,你放弃休息,陪我观光、体验,并详细介绍了大桥的主体结构和建造过程。在港几日,多有叨扰。十分感谢你的垂青!科恩2019年1月22日【答案】“高足”改为“爱徒”。“敬谢不敏”改为“不再推辞”。 “垂青”改为“款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有问题得体和语体得体,问题得体主要是要符合特殊问题的特殊要求,语体得体要注意讲话者的身份、环境、尊卑、主客以及“谦辞”和“敬辞”的运用,本题主要考核的

56、是语体的得体。本题,题干已经指出语段是“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史密斯教授写给他的学生张华的感谢信”,且“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要求“找出并改正”。仔细阅读这封感谢信,可发现感谢信中高足: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应改为“爱徒”。屈尊:客套话,降低身份俯就。应改为“盛情”。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应改为“不再推辞”“没有推辞”。垂青:表示重视。用于长对幼、上对下。应改为“款待”。21.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1)给漫画拟出标题。要求:切合漫画含意,不得使用“无题”作标题。(2)用一句话说明漫画给你的启示。要求:不超过15个字。【答案】1.标题:

57、孔夫子讲学。2.启示:学生使用手机,遗害无穷。【解析】【详解】此题考核图文转换的能力,要求给漫画拟题并分析启示,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此题画面叫简单,孔子正在讲学,下面的学生都看手机,孔子说“子路,收一下手机”,拟题可从画面内容的角度切入,启示注意从手机对学生的危害的角度分析。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公

58、孙丑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九大报告阅读完上述三则材料,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综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路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士不可以不弘毅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每读论语至此,总是掩卷长叹,眼前浮现出闻一多那置生死于度外的慷慨演讲,王荆公那“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豪言壮语,以及鲁哀公那“终没吾世,不敢以儒为戏”的由衷感叹。孔曰成仁

59、,孟曰取义,“朝闻道,夕死可矣”。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士子,就是在这样的召唤与鞭策中前赴后继地走上了那条求道而又殉道的悲壮而又光辉的道路。然而,当历史翻到公元21世纪,工业革命的浪潮刚刚席卷全球,全球化的脚步便毫不停息地汹涌而来。沧海横流,英雄依然不断,甚至以更快的速度涌现,只是他们不再会被全民崇拜,而我们也只有在书中才能呼吸到些许英雄主义的气息。当读书人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词,而财富的原始积累又充满了原罪,我们除了信仰的缺失,更迷茫于人生价值的体现与前进方向的确立。是英雄的时代早已不再,还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或许所有的太平盛世都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于是时代便学会了“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

60、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的道理。并非每个人都愿意和有必要历尽艰险,去翻越那险的山峰。山脚的景色同样精彩而又与众不同。“绝圣弃智,民利百倍”,道德的高标在现代人追求个性解放,寻求个人信仰,并享受属于自己的人生的呼号和实际行动面前轰然倒塌。人们不再被要求应该如何,而是只被规定不能怎样。“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地求学的同时,我们每个人又都必须不时地停下来,“生有所息”,面对自我,认识自己,去寻找人生的闪光与生命的救赎。 曾经,小资们读着村上春树,试着去享受寂寞,品味孤独,在机械无趣的工作与生活中体会苦中作乐般的幸福。如今,更多的人在“休闲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号召下试着忙里偷

61、闲,追求生活的质量与情调。财富、成就并不是人生幸福的目标,如果“与接为构,日以心斗”,就算身居要职,腰缠万贯,人的一生也是肃杀秋冬,毫无幸福可言。一切,都只是一种心境,以及在此心境下所体察到的人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盖庄子让王有云:“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道得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诸神的黄昏,或许许多人不再崇拜强者,孜孜以求,为信念献身,但在晚霞之下,我们却能看到无数星火,在勤劳而又不乏休闲的生活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燎原光彩。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生有所息” ,体现的是生命的多样,人性的华光。我们的世界,也因此更加美丽而又丰富多彩。

62、长吁短叹偶尔需要,汪洋恣意也很重要。人生,有时需要停下来思考。但思考过后是不能停步的,继续前行才是最后的出路。或许你的个性正在磨灭,失落是应该的,但是不要过分悲伤,因为这个世界,到处都有我们的舞台。相信有一天,我们会积聚足够的力量,让自我燃烧!【解析】【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共三则,首先要明确前两则的内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读书人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强调要有远大的抱负和责任的担当;“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意思是“上天还没有想平定天下,如果要平定天下,现在这个世界上

63、除了我还有谁能做到”,强调的是“勇气和担当”;第三则重点讲要“坚定、奋进、搏击”。结合后面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可以看出命题的意图是写年轻人要有远大的志向、要有责任感和担当、要奋勇拼搏。参考立意:青年要有承担重任的勇气;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远大的理想和勇气。结构示例:从对材料中的名言分析入手,写“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士子走上了那条求道而又殉道的悲壮而又光辉的道路”;然后转到现在“不再崇拜英雄”“追求个性解放,寻求个人信仰”;然后提出“山脚的景色同样精彩而又与众不同”“一切,都只是一种心境,以及在此心境下所体察到的人生”,最后提出无论追求什么“人生,

64、有时需要停下来思考。但思考过后是不能停步的,继续前行才是最后的出路”收束全文。素材链接:1.钟南山,这位屡创医学奇迹的呼吸病专家,这位在天冷时要把听诊器焐热了才给病人诊听的仁爱长者,当致命的疫病袭来时,毅然挑起重担,站到了抗击病魔的第一线。当有关部门宣布“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时候,钟院士站出来说:疫情是得到有效遏制而不是控制,本身的病原搞不清楚,传播途径搞不清楚,疫情怎么能得到有效控制呢?现在病情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而当民众谈“非”色变时,钟南山又一直呼吁大家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从2002年底开始,钟南山这个名字就与非典型肺炎联系在一起,他曾经抢救病人,开会研究病情一连38小时没合过眼

65、!名言警句:(1)站在领导立场的人,首先就要确立自己的责任,抱着使命感求其贯彻。(松下幸之助)(2)坚毅而崇高的思想方式,能使一个人建立起生活目的和认识自己的生活职责。(列夫托尔斯泰)(3)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梁启超)(4)一个人有责任把这个世界的美好事物同它的邻人分享。(刘易斯)(5)每天务必要做一点你所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是一条最宝贵的准则,它可以使你养成认真尽责而不以为善的习惯。(马克吐温)3.我们欣赏勇气,因为它是智慧与力量的化身。斯巴达克能领导角斗士和奴隶起义靠的是勇气;司马迁劳动局凭的是勇气;成吉思汗征服天下用的是勇气勇气既是一村无坚不摧的

66、矛,又是一块无尖不挡的盾。有了勇气,就有力量去冲破一切艰难险阻;有了勇气,就可以无畏地同厄运去抗争;有了勇气,就能汇荡涤污垢的洪流奔腾入海。我们欣赏勇气,因为它是一种毫无畏惧的气魄。由此,我联想致函那些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上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了更多人的幸福而义无反顾、奋然前行。这正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勇气。我们欣赏勇气,因为它是克难求进的法宝。莱特兄弟没有创新的勇气,就不会发明飞机;李时珍没有献身的勇气,就不会编著出本草纲目;袁隆平没有突破的勇气,也不会成为杂交水稻之父。我们欣赏勇气,欣赏没有翅膀却向往蓝天的勇气;欣赏翅膀稚嫩便去尝试飞翔的勇气;更欣赏翅膀折断仍要飞翔的勇

67、气。一个人如果有了这样的勇气,就可以成为钢铁战士,一个民族如果有了这样的勇气,就将无往而不胜。【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

68、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