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西周中期,周夷王下堂接见诸侯,被视作周天子失礼之始;东周早期,周桓王在征讨郑庄公的战事中被郑军射伤肩膀。史称“夷王足下堂,桓王箭上肩”。这反映了A. 周代治国理念不断变化B. 礼成为周人的行事准则C. 周王室的势力日渐衰微D. 家国同构观念消失殆尽【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夷王足下堂,桓王箭上肩”反映了周王室的势力日渐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故C正确;周代治国理念的变化,并未触及材料反映的本质,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礼的破坏,无法体现礼成为周人的行事准则,故B错误;“家国同构观念消失殆尽”
2、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排除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夷王足下堂,桓王箭上肩”,结合所学分封制逐渐瓦解的史实分析解答。2.西汉皇帝朝会时,官俸只有六百石的刺史的班序远在官俸两千石的郡守之后,但在刺史与郡守因政务而单独相会时,则要以刺史为尊。这主要是因为A. 刺史代表中央管理地方B. 郡守地位低于刺史C. 刺史职权是皇权的延伸D. 汉代朝廷礼仪规定混乱【答案】C【解析】材料“在刺史与郡守因政务而单独相会时,则要以刺史为尊”反映了刺史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员的地位,体现了刺史职权是皇权的延伸,故C正确;刺史并不是管理地方的官职,故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郡守地位低于刺史,故B错误;材料
3、主旨不是说明汉代朝廷礼仪规定混乱,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刺史的性质和作用,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刺史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员出发,即可排除错误选项,进行正确判断。3.明朝明武宗倚用宦官刘瑾,内阁陷于无所作为的境地。武宗死后,张太后倚用阁臣杨廷和等策立世宗。内阁所处地位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明朝A. 阁臣地位渐重B. 君主专制制度强化C. 阁臣制约皇权膨胀D. 宦官权力过大【答案】B【解析】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其地位变化本质上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强化,故B正确;阁臣地位渐重,并不是本质,故A错误;阁臣不可能制约皇权膨胀,故C错误;宦官权力过大,也不属于本质,故D错误。故选B。点
4、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本质”,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4.1976年陕西出土的某青铜器上有铭文曰:“宪圣成王,左右绶刚鲧,用肇彻周邦,渊哲康王,勔(勤勉)尹亿疆。”天子“勔尹亿疆”主要是由于A.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D. 祖宗圣人,百世不迁【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宪圣成王,左右绶刚鲧,用肇彻周邦,渊哲康王,勔尹亿疆。”这反映的是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说明天子“勔尹亿疆”主要是为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C正确;“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反映的是宗法制的内容,与题干反
5、映的分封制不符,故A错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度,与题干反映的分封制不符,故B错误; D反映的是宗法制的内容,与题干反映的分封制不符,排除。5.古希腊女性可以参加奥林匹亚赛会中的马赛,拥有自己的节日赫拉节,可以参加“大泛雅典娜节”。公元前451年,雅典公民大会通过了伯利克里提议的法令,规定享有公民权利之人仅以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为限。这说明A. 古希腊女性没有公民权,不能参加公共活动B. 古希腊城邦倡导男女平等C. 古希腊城邦实行轮番而治,主权在民D. 古希腊部分女性拥有公民权,可以参加一些公共活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的解读能力。通过材料并
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女性可以参加奥林匹亚赛会等公共活动,伯利克里时期提议的法令中也提到“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表明部分女性拥有公民权,故D项正确,A项错误;B项错误,城邦民主是男性公民的民主;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公民权6.著名的特区改革家袁庚在任深圳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期间,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使深圳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特区中最闪光的亮点。他奋臂高呼的一句口号对中国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这句著名口号是A.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B.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C.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D. 春哥纯爷们,铁血真汉子【答案】C【解析】
7、【分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为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为邓小平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为袁庚的话,所以选C。考点: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开放【详解】7.“这分明是一个深刻的道理:把纷繁的国家问题化简;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同时,也郑重地向世界宣告:不屈的中华民族有信心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情。伟大的实践,再一次将成熟的理论升华。”这首网络诗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A. 体现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C.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D. 首次提出是为
8、了解决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同时,也郑重地向世界宣告:不屈的中华民族有信心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它首次提出是为了解决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故D正确。一国两制不等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A错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属于毛泽东思想,与材料一国两制无关,故B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不是一国两制,故C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祖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名师点睛】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祖国内地和台湾和平统一的问题以及在香港、澳门恢复行
9、使我国主权的问题而提出的基本国策。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内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整个国家的主体,同时允许台湾、香港、澳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在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1979年元旦发表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8.读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是下表英国议会改革的历史进程表时间结果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1867年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1884年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基本上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1918年一部分妇女首次获得普选权1928年21岁以上女子获得选举权1969年18岁以上男
10、女均获选举权A. 主要以和平的方式扩大民主B. 代议制民主呈现渐进性发展C. 选举权逐步转移到社会下层D. 男女选民获得同等政治权力【答案】B【解析】从表格反映的不同阶层和类别的人群逐渐取得选举权的过程,说明英国的代议制民主呈现渐进发展的特点。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选举权主体范围的扩大,不是选举权的转移,排除C项;获得选举权并不表明所拥有的政治权力一律平等,D项材料不能得出,排除。点睛:本题要从材料反映的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总体进程来把握表现出的特点,不能从某一阶段或某一事件来理解。英国代议制民主呈现出渐进性发展的特点,从材料展示的过程可以较容易得出这一结论。9.有人
11、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下列对材料中领事裁判权评价正确的是A.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B. 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进程C. 符合了时代需要的相关法律规定D. 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可知,领事裁判权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故A项符合题意;领事裁判权适应了列强的侵略,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符合了时代需要等表述
12、错误,故BC项错误;鸦片战争的失败惊醒了部分国人的“天朝上国”梦,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故D项错误。10. 李小庆在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中认为,“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此观点依据的史实可能是( )A. 洋务派打着“自强”旗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B. 其指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C.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D. 当时的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完全堕落为洋人朝廷【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A、B的表述
13、是洋务运动的旗号和口号,并不能体现材料“注定是一场悲剧”的观点,故排除。D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与题意不符。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11.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提出“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是其中的一颗行屋。”材料中的“普遍法则”( )A. 为资产阶级构建了“理性王国”B.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方式C.
14、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D. 打破了“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说明材料论述的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该理论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故答案为C项;选项A是启蒙运动,排除;相对论和量子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方式,排除B;选项D是生物学领域的理论,与物理学无关,排除。12. 在近代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胡适原学名胡洪骍,他在上海因听人讲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进化论原理,而在1910年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初名慰高,号安如,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字人权,号亚
15、卢,意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子。上述材料反映了A. 西方启蒙思想深入人心B. 改名已趋向政治化C. 有识之士追求民主进步D.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洪骍受进化论影响而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号亚卢。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人崇尚西方思想文化,C正确。A夸大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改名并非政治化,排除B;材料没有提到新文化运动,排除D。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第II卷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美国的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于2009年出版了中国大趋势一书,近年来在中国各界引起热
16、评。作者根据大量的新闻报道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归纳为“中国现代化社会八大支柱”的“中国模式”。具体如下:1.解放思想:这是中国社会变革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支柱。2.“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支撑中国新社会长治久安最重要、最微妙,也是最关键的力量平衡。3.“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允许多样化的存在,为中国生存与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4.“摸着石头过河”:冒着一定风险通过反复尝试探索未来道路,“实事求是”,从实践中学习。这就是邓小平的格言。5.艺术与学术的萌动:中国当今精神文明得以加强的表现。6.融入世界: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各领域活
17、动。7.自由与公平: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开始的改革开放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良好的借鉴。8.从奥运金牌到若贝尔奖:正是中国未来经济竞争力的预演。根据材料并结合有关史实,评析材料内容。(要求:1.对约翰奈斯比特“八大支柱”以史实加以概括论证。2.请你对约翰奈斯比特“八大支柱”之外的缺失进行增补,并加以说明。)【答案】(1)论证:政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如: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国家领导体制,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坚持加强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健全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律制度逐步健全(依法治国写进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行成)等。经济: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社会主义
18、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加入世贸组织和倡导、推动、参加区域集团组织)等。科教: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社会主义特色理论;双百方针恢复,二为方向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等。外交:不结盟政策(无敌国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多变外交活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等。(2)增补:围绕“矛盾与问题”、“寻找差距”等方面即可。说明:尽管作者没有根据西方人的价值观和标准去评价中国,但在改革开放中积累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也显得很尖锐,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要有清醒认识。我们仍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差距。【解析】【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时,一定要紧扣要求:首先,对约翰奈斯比特的“八大支柱”以史实加以概括论证;其次,
19、对约翰奈斯比特“八大支柱”之外的缺失进行增补,并加以说明。“论证”,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上,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法律制度;经济上,经济体制、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科教上,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双百方针恢复、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外交上,不结盟政策的提出、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等角度论证。“增补”,依据所学知识围绕“矛盾与问题”、“寻找差距”等方面补充即可。“说明”,依据所学知识从在改革开放中积累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清醒认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等角度说明。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
20、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二: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1844年出版的詹姆士利奇所写的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记载了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其中有这样几条。第一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
21、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第二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第十六条:损坏轮子者,视轮子大小,每个罚款一先令至二先令六便士。任何织工在上班时间一经发现离开工作岗位,罚款六便士。”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材料四:对斯大林模式,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评价:从成就的角度,强调这一模式对苏联国力提高有巨大作用;批评这一模式严重的弊端和付出的过重代价;从斯
22、大林执政初期的苏联国内外环境出发,认为苏联走这一模式有必要性;结合20世纪30年代以及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认为这一模式对世界其他国家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王云龙等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欧卷、闻一俄罗斯通史等材料五: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这就形成了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货币战。人民版历史必修)材料六:关贸总协定生效以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己从35%减至47%发展
23、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岳麓版历史必修:经济成长历程(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两位作者评述历史问题的角度。并归纳两人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异同。(2)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3)对材料四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四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您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理由。(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4)与材料五相比,材料六反映出世界经济的哪些发展趋势? 【答案】(1)角度: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世界联系等)。同:都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人类由分散
24、走向统一的开始。异:材料一认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总体上是有益的;材料二认为是有冲突的,而且欧洲人是占支配地位的。(2)特点:生产区和生活区严格分离;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工人被异化为机器的奴隶。)积极影响: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催生了近代企业管理制度。(3)赞成观点:这一模式使苏联得以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刻不容缓的雉题,一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或: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通过两个五年计划,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等)。赞成观点:这一模式使苏联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高度集中的指令
25、性计划,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了活力。(或排斥市场调节;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等)。赞成观点:苏联当时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又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下;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赞成观点:这种模式通过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开辟了不同于西方的工业化道路:计划经济对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一定影响: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建设产生过积极的作用。(4)趋势:由各国以邻为壑、彼此对抗到通过谈判合作成立组织,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
26、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可知是全球史观;第二小问相同点依据材料一和二从世界连为一体角度回答;不同点依据材料一从积极角度思考回答;材料二从有冲突的视角分析作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记载了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的具体信息从管理制度以及工人生活状况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近代管理制度以及城市化等角度思考回答。 (3)本体属于开放题型,首先依据材料四中观点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然后结合斯大林模式时期的具体措施从积极或者消极的视角分析回答即可。 (4)依据材料六“关贸总协定”比较材料五从转嫁经济危机到世界经济向
27、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15.(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代科举每次录取少则几人,多则二三十人。宋代重文治,宋太祖时取士仍比较严格,但总数已有所增加。宋太宗时,因州县缺官,大规模录用士人,参加省试的举人往往多达一、二万人,每次平均录取进士230人。至徽宗时期,每次平均多达680余人。纵观整个宋朝,总共开科一百一十八次,取二万人数以上,人数之多,是历代所没有的。录取的人数不仅多,对屡次不中的也会进行照顾。“凡士贡于乡而屡绌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积前后举数,参其年而差等之,遇亲策士则别籍其名以奏,径许附试,故日特奏名。”真宗成平三年时,赐河北进士、诸科三百五十人及第、同出身。
28、落第后,自愿考试武艺及量才录用的,又有五百余人,全部赏赐辦装费抚慰并发遣他们,命礼部列为一次科举。“较艺之祥,推恩之广,近代所未有也。”摘编自梁玉浅谈宋代科举制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扩大科举录取名额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扩大科举录取名额对思想文化的影响。【答案】(1)巩固统治,重文轻武;统治者降低要求;社会官员缺乏;参加科举的人数众多,人民热情高;落第录取照顾等政策调整。(2)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印刷技术的改进与印刷业的繁荣;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与发展;增强了士人对宋朝政府的认同等。【解析】【详解】(1)由材料“宋代重文治”可以得出宋代重文轻武;由
29、材料“宋太宗时,因州县缺官,大规模录用士人”可以得出官员缺乏,所以扩大录取名额;由材料“参加省试的举人往往多达一、二万人”可以得出参加科举人数众多,也是扩大录取名额的原因之一;由材料“对屡次不中的也会进行照顾”可以得出政府照顾落地考生。(2)由材料“真宗成平三年时,赐河北进士、诸科三百五十人及第、同出身。落第后,自愿考试武艺及量才录用的,又有五百余人,全部赏赐辦装费抚慰并发遣他们,命礼部列为一次科举”及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扩大科举录取名额,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也增加了士人对政府的认同感;同时读书人的增加也增加了社会对书籍的需求,推动了印刷术的改进和印刷业的繁荣;读书人和书籍的增加也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30、。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在德国进攻苏联的第二天,美国发表声明,支持苏联。罗斯福在这个援苏声明上加了一句结束语:“在今天,对美洲各地的主要危险是希特勒的军队。”1942年6月,美苏签订美苏租借协定。整个二战期间美国援助了苏联111.41亿美元的物资,其中包括飞机、坦克、冲锋枪、舰艇、石油、小麦等。摘编自从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苏联援助政策研究材料二 在战争期间,苏联对美国的援助以各种形式表示感谢。斯大林在1944年说“美国和英国,供给我们极宝贵的战略原料和武器”但是战争结束后苏联在对待美国援助上作出了与战时不同的评价。1948年苏联国家计委主任沃兹涅夫斯基在苏联卫
31、国战争期间的军事经济一书中对战时美英援助只有两句话:“如果把这一时期盟国向苏联提供的工业品数量同苏联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工业品数量作一比较,就能看出,在实行战时经济体制期间,这些供应品只占本国产品的4%。”摘编自单云浅析二战期间美国对苏援助政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援苏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美国援苏问题上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答案】(1)背景: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2)变化:由肯定到贬低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美苏“冷战”。【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1942年6月,美苏签订美苏租借协定。”结
32、合相关背景知识可知,美国援苏的背景是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2)根据材料“在战争期间,苏联对美国的援助以各种形式表示感谢”到材料“就能看出,在实行战时经济体制期间,美国这些供应品只占本国产品的4%”可知,苏联对美国的态度是由肯定到贬低。苏联对美国的态度体现了美苏之间由合作转向对抗,两国对抗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和美苏冷战的影响。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西汉宣帝(前91年一前49年)亲政后视“霸王道杂之”为必须遵行的“汉家制度”。因出身微贱,知道百姓对贪腐官员切齿痛恨,所以他在诛杀一批地位很高贪污官员的同时,还派遣丞相、御史掾二十四
33、人循行天下,“举冤狱,察擅为苛禁深刻者”。对郡守级官吏,实行五日一听事制度,并不定期派使者对郡守级官吏的工作进行考察,根据考核结果,信赏必罚。他曾先后三次诏令把“赀百万者”的豪强徙往平陵、杜陵等地诏令分给“流民还归者”公田,贷给种子与食物,并不要他们出算赋和给徭役。他的“厉精为治”取得了卓著的文治武功,被誉为“中兴”君主。但宣帝为了打击霍氏集团的权力,任用外戚、宦官,统治后期贪图奢侈逸乐,“颇修汉武故事,官室、车服盛于昭帝”,也为西汉末期政治混乱埋下祸根。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汉宣帝推动汉代出现“中兴”局面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汉宣帝历史功过。【
34、答案】(1)遵循“霸王道杂之”的指导思想;惩治贪腐,大力整饬吏治;加强官员考核;抑制豪强,减轻百姓负担。(2)有利于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但任用外戚、宦官,后期贪图享乐,是西汉末期走向混乱的重要原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宣帝推动汉代出现“中兴”局面的原因,以及对宣帝历史功过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汉宣帝推动汉代出现“中兴”局面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西汉宣帝(前91年一前49年)亲政后视霸王道杂之为必须遵行的汉家制度”“所以他在诛杀一批地位很高贪污官员的同时”“并不定期派使者对郡守级官吏的工作进行考察,根据考核结果,信赏必罚”“他曾先
35、后三次诏令把赀百万者的豪强徙往平陵、杜陵等地诏令分给流民还归者公田,贷给种子与食物,并不要他们出算赋和给徭役”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评价汉宣帝的历史功过,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他的厉精为治取得了卓著的文治武功,被誉为中兴君主。但宣帝为了打击霍氏集团的权力,任用外戚、宦官,统治后期贪图奢侈逸乐,颇修汉武故事,官室、车服盛于昭帝,也为西汉末期政治混乱埋下祸根”等信息分析得出。【点睛】本大题属于典型的概括类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如对“汉宣帝推动汉代出现中兴局面的原因”的解答,应当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材料信息划分为四个层次,然后将每一层次的信息进行概括归纳,最后用较为简洁的语言回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