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同步鲁人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第1单元 1 后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386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同步鲁人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第1单元 1 后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同步鲁人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第1单元 1 后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同步鲁人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第1单元 1 后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2020同步鲁人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第1单元 1 后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2020同步鲁人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第1单元 1 后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19-2020同步鲁人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第1单元 1 后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19-2020同步鲁人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第1单元 1 后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19-2020同步鲁人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第1单元 1 后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19-2020同步鲁人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第1单元 1 后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19-2020同步鲁人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第1单元 1 后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19-2020同步鲁人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第1单元 1 后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19-2020同步鲁人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第1单元 1 后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19-2020同步鲁人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第1单元 1 后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赏析】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城外的赤鼻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

2、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旷世全才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合称“欧苏”,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合称“苏黄”;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

3、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受欧阳修赏识,但他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颠沛坎坷。思想上出世入世,亦儒亦道亦佛。有东坡先生全集东坡乐府,谥号“文忠”。元丰三年(1079),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他泛舟赤壁,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言志”,重于写景抒情、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

4、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骈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临皋(o)黄泥之坂(bn)松江之鲈(l)巉岩(chn)虬龙(qi)栖鹘(h)冯夷(pn)(y)寂寥(lio)缟衣(o)戛然(ji)蹁跹(pin)(xin)畴昔(chu)第 2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望是岁十月之望(名词,农历每月的十五日)西望夏口(动词,眺望)(2)顾顾而乐之(动词,看,视)顾安所得酒乎(副词,表轻微转折,只是,但是)

5、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探望,拜访)(3)适适有孤鹤(副词,恰好)舟行适临汝(动词,到,往)(4)危攀栖鹘之危巢(形容词,高)危言危行(形容词,正直)正襟危坐(形容词,端正)(5)摄予乃摄衣而上(动词,提起,撩起)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动词,整理)(6)安顾安所得酒乎(疑问代词,哪儿,哪里)风雨不动安如山(形容词,安稳)然后得一夕安寝(形容词,安逸)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疑问代词,哪里)衣食所安(动词,养生)既来之,则安之(动词,使安)(7)而归而谋诸妇(连词,表承接关系)悄然而悲,肃然而恐(连词,表修饰关系)摄衣而上(连词,表修饰关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8)焉盖二客

6、不能从焉(语气词)听其所止而休焉(兼词,相当于“于此”“于之”)(9)乎凛乎其不可留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放乎中流(介词,于)第 3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顾而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2)行歌相答(名词用作动词,唱歌)(3)予乃摄衣而上(名词用作动词,上山)(4)掠予舟而西也(名词用作动词,向西飞)(5)横江东来(名词作状语,从东边)(6)步自雪堂(名词用作动词,步行)(7)履巉岩(名词用作动词,践踏,登上)第 4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曾日月之几何古义:多久。今义:疑问代词,多少;几何学。(2)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古义:江山的景象。今义:江河和山岭,多用来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7、。(3)反而登舟古义:反,返回;而,表承接关系的连词。今义: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4)放乎中流古义:江中心。今义:水流的中央;中游;中等的社会地位。第 5 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草木震动。(被动句,无标志性被动句)译文:草木似乎都被震动了。(2)复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复于赤壁之下游”)译文:再去赤壁下面坐船游玩。(3)盖二客不能从焉。(省略句,“从”后省略了“予”)译文:两位客人竟不能跟上(我)。(4)问其姓名,俯而不答。(省略句,省略主语,“我”“道士”)译文:(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5)如此良夜何?(固定句式,“如何”是“对怎么办”的意思)译

8、文:如何度过这个良夜呢?(6)顾安所得酒乎?(固定句式,“安乎”是“哪里呢”的意思)译文:只是从哪儿能弄到酒呢?第 6 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霜露既降,木叶尽脱。(2)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3)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4)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问题 1问题 2问题 3问题 4是 岁 十月 之 望,步 自 雪 堂,将 归这一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准备回于 临 皋。二客 从 予,过黄泥之坂。到临皋亭去。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这时,)霜 露 既降,木叶 尽脱,人

9、影 在地,仰 见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脱落,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明 月。顾 而 乐 之,行歌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喜欢这景色,便一边走相 答。一边吟诗唱和。已 而叹 曰:“有 客无 酒,有酒 无肴。过了一会儿,我叹息着说:“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月白风清,如此 良夜 何?”月色皎洁,清风吹拂,如何度过这个良夜呢?”已而:不久,一会儿。如何:对怎么办?客 曰:“今者薄暮,举 网 得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 鱼,巨 口 细 鳞,状似 松江 之鲈。一条鱼,大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好像松江的鲈鱼。顾安 所得 酒乎?”只是从哪儿能弄到酒呢?”安所:哪里,什么地方。归而

10、谋 诸妇。(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诸:“之于”的兼词。妇 曰:“我有 斗酒,藏之 久矣,以待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好久了,是为子 不时 之需。”了应付你随时的需要。”于是携酒 与鱼,复游于 赤壁 之下。江 流于是带了酒和鱼,再去赤壁下面坐船游玩。长江的水有 声,断 岸 千 尺;流得哗哗响,陡峭的江岸,高达千尺;断岸千尺:陡峭的江岸,高达千尺。山 高 月 小,水落 石出。曾山峦很高,月亮就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石头露出来了。才过日月之几何,而江山 不可 复识矣!了几天,江山的景色已变得不能辨认了!几何:多久。识:认出。予乃 摄衣 而上,履 巉 岩,披 蒙 茸,我就提起衣襟走上岸去,登上险峻的

11、山石,拨开杂乱的野草,踞 虎 豹,登 虬 龙,蹲坐在像虎豹似的怪石上,再爬上枝条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攀 栖 鹘 之 危 巢,俯 冯 夷 之 幽 宫。攀登猛禽巢居的悬崖,俯视水神冯夷的深宫。摄衣:撩起衣服。披:拨开。蒙茸:指杂乱的草丛。盖二客 不能从焉。两位客人竟不能跟上来。盖:句首语气词。划 然 长 啸,草 木 震 动,我划然发出一声长啸,草木似乎都被震动了,划然:形容长啸的声音。山 鸣 谷 应,风 起 水涌。山也发出共鸣,谷也响起回声,风也起来,江水汹涌。予亦 悄然 而悲,肃然 而 恐,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觉感到悲愁,感到紧张,简直有些恐惧,凛乎其 不可留也。觉得这里再也不能停留了。悄然:忧

12、愁的样子。凛乎:害怕的样子。反 而回到江边登 舟,放乎 中流,听其 所止 而休焉。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歇息。中流:江心。听:听凭。所止:所字结构,意为歇息的地方。时夜 将半,四 顾这时快到半夜,向周围望去,寂 寥。适有 孤鹤,横江 东来,翅冷冷清清。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两只翅如 车 轮,玄裳缟衣,戛然 长鸣,掠 予膀像两个车轮,黑裙白衣,发出长长的尖叫声,擦过我的小舟 而西也。船向西飞去。适:恰巧。东:名词作状语,从东边。须臾 客去,予亦 就睡。梦 一 道士,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我梦见一个道士,羽 衣 蹁 跹,过临皋 之下,他穿着羽毛做的衣

13、服轻快地走来,走到临皋亭下面,向我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 乐乎?”拱手行礼说:“这次游赤壁很痛快吧?”须臾:一会儿。蹁跹(pinxin):飘逸的样子。问其 姓名,俯而 不答。“呜呼噫嘻!我知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哎呀!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 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了,昨天晚上,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 顾笑,予亦 惊悟。道士回头对我笑了,我也忽然惊醒。畴昔之夜:昨夜。顾:回头。开户 视之,不见 其处。打开房门一看,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1请找出第一段中写景的句子,景色有什么特点?题为赤壁,可这里并不是写赤壁,有何作用?作者的心情如何?_答案“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

14、在地,仰见明月。”黄泥坂的初冬月夜,景色清朗,静谧宁馨。良宵、美酒、贵宾、佳肴,使夜游赤壁的兴致更浓,为游赤壁作铺垫。作者的心情是平静而快乐的。2面对眼前的赤壁之景,苏轼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从中暗含苏轼怎样的情感?_答案“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对赤壁之景旧颜不再的感叹,实际上是暗含对世事变化无常,年华逝水的无奈慨叹;更有对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惊叹。3苏轼独自历险,无人能从。当他登上峰顶后,突然“划然长啸”。你如何理解苏轼的“划然长啸”?_答案(1)表达登上峰顶后的那种壮怀激烈的激昂之情,仿佛自己就是宇宙的精灵,天地的主宰。(2)抒写贬谪黄州以来心中所积压的种种郁闷之意。4长啸后苏轼为何

15、又“悄然而悲”“凛乎其不可留也”?这种情感在赤壁赋里有体现吗?_答案 与自然合而为一后,诗人又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力,而深感个体的渺小,正如赤壁赋所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高昂的情绪陡然低落,转为高处不胜寒的忧惧、伤感。5面对大自然的伟力,苏轼在激昂悲伤后,采取了什么的行动?体现他怎样的情感态度?_答案“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淡泊。6后赤壁赋是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试比较这两篇赋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_答案(1)描写的季节不同,景物特征也不同:前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是一派新秋之景。后赋“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16、,是初冬景象。(2)夜游的起兴和游程不同。(3)思想内容不尽相同:前赋表达的是一种旷达的情怀。后赋有因苦闷而超脱尘世的思想。(4)写法也有所不同:赤壁赋作者以自己出面,发表一通议论,写的是舟中发生的实事。后赤壁赋则用道士化鹤这一典故俨然是印证前赋“羽化而登仙”的虚幻故事,作为高潮也作为余韵,以抒发超脱的情怀。7阅读文本第三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译文:_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译文:_答案 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如何度过这个良夜呢?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

17、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录。“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这些词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2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这些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的古代汉语词,这一类词很多可以用“单音节变双音节”的方法解释;另一类是古今异义的词。3补。“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翻

18、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4添。“添”,就是有些文言句子,不好说它省略掉什么成分,但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添加一些词语,译句才连贯通顺。需要注意的是,增添的内容一要有必要,二要与语境吻合,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了。5删。“删”,就是删除原文有而翻译句可省略的字眼。例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句中“之”是帮助宾语前置的,不翻译。这种省略原文不翻译的情况虽不多,但也值得注意。6调。“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2)请用简

19、要的语言概括本段的内容。_答案 详细记述了游览赤壁的经过和所见之景。(3)孤鹤有什么象征意义?_答案 在我国传统意象里,鹤具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结尾借此含蓄地传达出他企图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心态。象征手法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借助生动具体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孤独、寂寞、高贵优雅、超凡脱俗的孤鹤历来便是道家的神物。苏轼不仅借孤鹤以表达自己那种高贵优雅、超凡脱俗、自由自在的心境,更表现了那种超越现实的痛苦遗世的精神。山石高峻怪异,既是对立、压迫着他的自然力量,又象征了他积郁难消的苦闷之情。鹤则是这一苦闷孤独情感的意象。定义:所谓象征手法,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

20、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换言之,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作用:象征手法可以使抽象的感情、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写法指点:(1)象征手法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也就是从本体想到象征体的相似点、相近点。(2)描绘要具体。只有对象征体作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的不具体,那么所颂扬的精神和意志,就只能是抽象的概念,作者的“意”也就不能形象地表达出来。(3)类比要恰当。所借之物和所咏之情,或所借之物与

21、所抒之情,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合乎情理。请从花草树木中选取其中的一种,如梅花、菊花、松柏、竹子等,运用象征手法,写出它们象征的品质,150 字左右。_【参考示例】雪花融化之后,留下的只是一滩污迹,华而不实,虚假的很。而梅花,她是真真正正的纯白,有时还带着一点点粉红,她留下的,是似有似无的芳香。她的质朴与素雅,也不是常人所能及的。你看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怒放着的梅花,难道你就丝毫没有感受到她的美吗?难道在漫无边际的白雪中,你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着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种不畏寒霜,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吗?苦难中的超越公元 1080 年正月初一,一代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公元 1080年

22、到 1084 年是苏轼的黄州时期。他从人生的顶峰跌落低谷,现实与理想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对儒家坚持、对佛老向往,儒释道的思想在他心中产生强烈的碰撞。在这种矛盾的冲突中,智者苏轼的心灵得到蜕变,完成了在苦难中完美的超越。他的创作也进一步升华,吟出了赤壁边的千古绝唱。【应用角度】可用于以“面对挫折”“苦难与成功”“人生”“突围”等为话题或内容的作文写作中。保持应急车道畅通不能“基本靠吼”雅西高速迎来返程高峰,冕宁段发生车祸,堵车数十公里。由于不少车辆占用应急车道,运送伤员的救护车被堵在路上。为了在冕宁段这 20 多公里“突围”,救护车上的医生上百次喊话恳请让出应急通道。事后,雅西高速交警四大队民警表

23、示,救护车从自己身前经过时,堵在其前方的约有 8 辆车,目前已锁定,欢迎网友提供更多占用应急车道、堵住救护车前行等的照片。(成都商报)【媒体文摘】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是:生命高于一切。在这般意识下,若想让生命跑赢时间,的确需要多方作为:一则,提高车主的素质,让其尊重最起码的路权规则,这是最起码的底线;二则,要提高法律执行力,这便要出台细节,确保特种车辆的优先路权;三则,提高道路管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发生其他车辆抢道特种车辆的事情,一定要及时做出应对。唯有这多项并举,保持应急车道畅通,让生命跑赢时间才更加可期,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敬畏生命。光明网苏东坡突围(节选)余秋雨这便是黄州赤壁。赭红色的陡

24、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因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客观景物只提供一种审美可能,而不同的游人才使这种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苏东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这种意味,使无生命的自然形式变成美。因此不妨说,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但是,事情的复杂性在于,自然美也可倒过来对人进行确定和构建。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

25、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为什么一个僻远的黄州还能给他如此巨大的惊喜和震动呢?他为什么能把如此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黄州呢?黄州为什么能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呢?这一切,决定于他来黄州的原因和心态。他从监狱里走来,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

26、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精要赏析】从前读赤壁赋一文时,看到有人评论说:文中的“苏子”,是苏东坡本人无疑;而那位感伤无常的“客”,却不是别人,而是苏子复杂内心的另一面。初时我颇为不解:一向旷达豪放的东坡,不是有着“拍手狂歌”的天真罄露,有着“乘风归去”的超然出世么?为何竟怀古伤今,也慨叹起“吾生之须臾”来?直至读完余秋雨先生的文章,才顿悟那凄然的箫声后是怎样的伤痕累累。虽说豁达乐观如苏子,必不以一时遭遇自伤;但人岂是无情之物?“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茕茕孑立于天地之间,无处呐喊,那是怎样的一种苍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