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5 ,大小:362KB ,
资源ID:383714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8371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16级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请考生将姓名、班级、考号与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2.客观题的作答: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3.主观题的作答:必须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此区域外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代司法的疑罪从无、从轻李竟恒传统中国司法制度的主流,尤其重视审慎,以避免冤案的出现。先秦时期司法精神的主流,主张司法的审慎与宽和,论语子路中孔子主张“赦小过”,上博

2、楚简仲弓作“赦过与辜”,周礼秋官司寇司刺也主张赦免幼弱、老耄与蠢愚这三种人。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疑罪从无或疑罪从轻。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引夏书“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即从夏代的司法精神中,便强调与其造成冤案,宁可达不到执法效果,即宁纵毋枉。周人的尚书吕刑中,尤其强调司法的审慎:“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司法中的疑罪,采取赦免从无原则。汉代孔安国的注解认为,刑狱有疑点的,应该改为较轻的处罚,小惩罚有疑点的,应该完全赦免。按照孔安国的解释,这一周代的司法精神同时兼有疑罪从轻和疑罪从无两种。秦朝的司法思想以有罪推定为基本底色,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两件事。一次是有人在东郡

3、的陨石上刻诅咒秦始皇的文字,秦始皇便“尽取石旁居人诛之”,陨石旁边所有的居民都被进行了有罪推定,所以杀无赦。类似的例子,秦始皇在梁山宫怀疑身边的人将信息泄露给了丞相李斯,于是便将“时在旁者”全部杀掉。云梦秦简封诊式记载,秦法对于犯罪嫌疑人,“无解词,笞讯某”,即一边刑讯逼供,一边要嫌疑人自证清白。这种有罪推定的司法,很容易产生冤假错案,如张家山出土竹简奏谳书中,就记载了一个秦代冤案,一个叫“讲”的人,被怀疑偷牛,在严刑鞭打下最终屈打成招,惨遭冤狱,全家遭殃。正是秦朝的这种严酷司法,最终导致“赭衣半道,群盗满山”,路上遇到一半的人都被判定犯罪,漫山遍野都是逃跑的亡命者。汉儒继承了先秦主流的司法思

4、想,反对秦朝法律文化。礼记王制:“疑狱,汜与众共之,众疑,赦之”,即有疑点的案子要拿出来众人讨论,如果大家都认为存疑,便作赦免处理。汉代儒书孔子家语刑政也有:“疑狱,则泛与众共之,疑者赦之”,主张疑罪从无。汉儒贾谊在新书大政上主张:“疑罪从去,仁也;疑功从予,信也”,即疑罪从无是仁政的司法要求。汉儒刘向在新序杂事第四中曾经记载一个寓言,据说魏国有疑罪,一半的司法人员主张应该做有罪推定,魏王便请教大商人陶朱公。经陶朱公启发,魏王意识到应该“狱疑则从去”,于是“梁(魏)国大悦”,确定了疑罪从无的司法原则,因而获得民众的拥护。这些汉儒疑罪从无、从轻的司法思想,对汉代的司法实践具有积极的影响。汉书于定

5、国传记载,汉宣帝时廷尉于定国,学习儒家春秋,接受了儒的价值观,所以“其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罪疑从轻”。这位司法官员虽然没有实践疑罪从无,但却践行疑罪从轻,比起秦法的有罪推定传统来说,是一种明显的改善。相比于秦朝的有罪推定,儒学的疑罪从轻、疑罪从无思想都是更合理的。当然,从轻和从无二者之间又有高下之分。明代人梅鹫在尚书考异中就指出,“罪疑惟轻,贤人以下。忠厚之事,圣人似不止此”,意思是罪疑从轻原则,只是一般儒者就能主张的水平,而疑罪从无,才是真正圣人的司法思想。(节选自南方周末2019.2.28)1. 下列有关“先秦司法精神”的论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中的“赦小过”、上博楚简仲弓

6、中的“赦过与辜”以及周礼中对“幼弱、老耄与蠢愚”的赦免主张,充分证明了传统司法制度重视审慎的特点。B. 从左传所引的夏书:“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内容可以断定,夏代的宁纵勿枉的司法体系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疑罪从无或疑罪从轻”精神的萌芽形态。C. 周人的尚书吕刑中有“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的说法,这表明当时非常重视司法的审慎,对司法中的疑罪采取从轻从无的审理原则。D. 尚书吕刑提到了“五刑”“五罚”,审案体系较为完备,因此汉代的孔安国在为其作注时,明确指出周代的司法精神同时兼有疑罪从轻和疑罪从无两种特点。2.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

7、介绍了我国汉代以前疑罪从无、从轻的司法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B. 文章主要采用引用论证的方式,以大量的儒家典籍和史书材料来佐证观点,论述语言平实而周密。C. 文章在论述汉代司法思想特点的时候,强调了汉儒的主张对司法实践的影响,深化了文章的观点。D. 文章结尾对疑罪从轻和疑罪从无的高下进行判定,可以彰显我国古代儒家思想所蕴含的仁爱气质。3. 下列选项中,不能对画线句观点起支撑作用的一项是( )A. 如果避免以有罪推定为司法思想底色的做法,就会减少冤假错案的产生,增强政权的稳定性和持久性。B. 如果对有疑点的案子加强讨论,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个人好恶对断案过程的影响,使结果趋于公正。C. 如果能坚持

8、遵循“疑罪从去”的断案原则,就可以更好地践行儒家仁政思想,更可能获得民众的拥护。D. 如果能够辨清“从轻”与“从无”的高下之分,就能丰富司法思想的内涵,为实现圣人之政打好基础。【答案】1. C 2. A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重要概念含义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对概念的把握要在整体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语境,通过筛选文章有关重要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组织答案。A项,“充分证明”错误,“传统司法制度”错误,应为“先秦时期司法精神的主流”;B项,“断定”错误,“司法体系”错误,应为“司法精神”;D项,“审案体系较为完备”无中生有,“因此”所表的因果关系不

9、成立,“明确指出”错误,“周代的司法精神同时兼有疑罪从轻和疑罪从无两种特点”是作者根据孔安国的注释得出的看法。故选C。【2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项,“不断完善”分析错误,周代是“同时兼有疑罪从轻和疑罪从无”两种,秦代是“有罪推定为基本底色”,汉代是“疑罪从无、从轻”。这中间有反复,不是“不断完善”。故选A。【3题详解】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

10、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D项,“如果能够辨清”假设不成立,且不能对画线句观点起支撑作用。故选D。【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

11、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每年的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日。联合国设立它的初衷是讨论一些由厕所引发的问题,希望通过全球人民的努力,共同改善环境卫生问题。但是,拥有干净、数量充足的厕所其实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世界厕所组织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全球仍有高达40%的居民(26亿)从未使用过冲水厕所。每年,全世界由于卫生设施缺失致使150万名未满5岁的儿童死于腹泻,比艾滋病和疟疾共同造成的死亡人数还高。“全球没有厕所的人高达数十亿,这意味着,维持人类生命的水和土壤被大量未经收集或处理的人类排泄物污染,我们将环境变

12、成了一个开放的下水道。如此大规模的人体排泄物被直接排入环境之中,从而传播致命的疾病,对全球公共健康产生了破坏性影响。卫生、干净的厕所可以拯救生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环境卫生的改善,结合安全饮水和良好的卫生服务,每年可以防止84.2万尺死亡。其次,经过安全处理的废水很有可能成为能源、营养和水的负担得起的可持续来源。因而,厕所的革命,应体现在技术引领下的可持续发展。以技术革新为代表的厕所革命,将生活环境改造与生态环境发展相结合,将卫生清洁技术与自然的生态环保理念融为一体,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厕所革命也将有力推动卫生厕所向生态厕所转型。目前,我国的厕所革命取得明显成效

13、,厕所覆盖率已经由20年前的不到10%增加到今天的80%左右,但是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厕所设施和卫生条件还比较落后,问题比较突出,仍然有24%的人口没有卫生厕所。(摘编自中国周刊,2018年第l2期)材料二: (摘自2018-2024年中国公共厕所市场评估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材料三:建国以来,我国的公厕经历了由露天公厕到传统旱厕再到水冲公厕的转变,同时公厕的设计观念也发生了改变,还兼顾到环保、城市的品位和人文关怀。现在进行的“厕所革命”需要进一步通过文化教化与理论引导,倡导培养良好的文明如厕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需要加快科技创新,我国农村地区厕所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

14、因是缺水,这就需要综合运用科技手段,资源化处理厕所废物,变废为宝,让“厕所革命”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重要一环。小厕所关系大民生。只要我们发扬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坚持不懈推进这项工作,就一定能够加长制约城乡文明提升的这块短板,更好地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厕所革命:折射一个乡村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材料四:眼下正如火如荼地在中国各地城乡开展的厕所革命,终将逐渐地改变中国民众日常生活中那些最难以为人们所自觉到的深层的观念,亦即涉及排泄的行为、观念和环境的全面改观。但必须指出的是,无论中国的厕所文明已经和将要发展到怎样的高度,它也无法避免地具有脆弱性,这是因为支撑着现代厕所文

15、明的基础设施,亦即复杂的城市上下水道体系,原本就始终是脆弱的。如果我们不把厕所问题局限于“卫生间”及其周边的那些有限的事项,而是把它和更为庞大的废水处理系统,和中国社会的水资源、水环境,和中国社会的公共性缺失等问题相互联系起来,那么,厕所问题其实就是中国社会总问题的冰山一角。眼下的厕所革命之于中国社会而言,还有很漫长的路程要走。(摘自厕所革命在中国,新华月报2019年第1期)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拥有足够数量的卫生、干净的厕所,可以避免水和土壤被污染,减少致命疾病的传播,对于维护全球的公共健康来说意义重大。B. 2017年我国公共厕所投资市场规模与前一年相比增

16、幅超过30%;2012一2017年,我国公共厕所投资年增幅一直处于20%以上。C. 在我国的部分地区,简陋的厕所设施使厕所问题成为制约着城乡文明提升的一块短板,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D. 我国的厕所革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依然任重道远,厕所文明的脆弱性增大了支撑现代厕所文明的基础设施瘫痪的风险。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厕所的演进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结果,厕所革命应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卫生厕所向生态厕所转型。B. 由材料二的数据可知近几年我国旅游厕所新增及扩建投资规模增速要明显高于普通公厕,这可能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有关

17、。C. 厕所能反映个人和公众的生活气质,因而也能映照出文明的程度,可以说,探讨文明的差距,可以把厕所的面貌作为切入点。D. 原本平常的生活设施,却被赋予“革命”之意,可见厕所革命绝不是盖个房了而已,而是直接关乎社会稳定与否的制度革命。6. 如何有效推进我国的厕所革命?请结合全文,按照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顺序简要概括。【答案】4. B 5. D 6.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卫生厕所覆盖率,切实改善厕所的设施和废水处理系统。加快科技创新,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的卫生意识,提升文明素养。【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

18、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分析错误,“避免”说法过于绝对;C项分析错误,“简陋的厕所设施使厕所问题成为制约着城乡文明提升的一块短板”归因片面;D项,“厕所文明的脆弱性增大了支撑现代厕所文明的基础设施瘫疾的风险”因果倒置。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D项分析错误,“直接关乎社会稳定与否的制度革命”夸大问题,“制度革命”亦不准确。故选D。【6题详

19、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我国的厕所革命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厕所设施和卫生条件还比较落后,问题比较突出。有效推动厕所革命,需要从以下两个大方面入手:从物质层面: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卫生厕所覆盖率,切实改善厕所的设施和废水处理系统。加快科技创新,资源化处理厕所废物,变废为宝,让“厕所革命”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重要一环,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从精神层面: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的卫生意识,倡导培养良好的文明如厕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点睛】实

20、用类文本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答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21、成下面小题。长毋相忘我有一个学生,她先到澳洲,后到英国,如今暂时栖泊在加拿大。飘泊的成果是英语说得像流水一样畅快,举止温柔舒曼,很有些欧美气味。可是这些年,总是会在假日里到唐人街去买些字帖、笔墨。她的才华并不在把笔挥毫上,她只是喜欢字帖里古典的气息。我想起秦汉瓦当、竹简上让人心跳不已的四个字-“长毋相忘”。这是怎样的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怀啊!有时我总是想,一个人的信念被遏止,譬如不让我纵笔泼墨,沉醉于这千年的回声里,日子将是何等昏暗,有时候出长差,宾馆舒适的环境只能看看电视,我明显地感到擅长提按的手指变得荒疏了。这使我生出几许恐慌来。可以消遣的娱乐场所无处不在,却从来没有一处摆上文房四宝,让这些痴

22、迷于翰墨的游子放牧心灵。于是时间一长,心结就纷乱,惶惶然急着赶回,步入书斋,倒上一缸子墨汁,拈起那杆已经枯干多日的羊毫,痛快淋漓地埋头狂写,不知今夕何夕。在都市,每到周末,总会看到不少家长载着小孩,背着琴袋、画夹,提着笔墨、颜料,去学手艺。而我没有兴致教这些孩童,他们的监护人总是希望早日学成,眼神里闪烁着催促之光。他们没有耐心通过逝去的古代名家的遗留笔墨,回归到遥远而又寂寞的意境中。我只想循着自己的思路,培养一种兴趣,让其随时日推移而长,顺其自然地延伸,如听松风天赖,如观山光水色,这就是艺术生命的自然律。我听过击壤歌,见过那些带着泥巴气味的乡村人,他们该播种时播种,该收割时收割,该耐心等待时则

23、和土地上的植物同在岁月中不急不踩地守望。他们面对好年成不喜,面对坏年成不忧。在他们看来,有了好的光景也必然有不好的年成,五个指头伸直了还不一般齐呢。那么,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去吧。他们心目中没有搏一把就走的怪念头,他们缠系着最久远的亲情:人与土地长毋相忘。再回到艺术的话题上来吧。有着几千年积淀的古典艺术,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为今人所把握呢?人总是希望一生更多地拥有,只是,不经磨难而拥有,则多半易逝。有几次我走进北方几家大的书画社,看到了名人之后的丹青,笔墨太平庸了,却在落款处都标明与祖上的亲缘。这是何等的笨拙呢。在我的印象中,父子同嗜一艺,子跃居其父之上的终归是少而又少。王献之着实是好样的,算是

24、走出了其父的影子,而后来的欧阳通之于欧阳询、苏过之于苏轼、米友仁之于米希,大都在前辈荫底下讨生活。他们缺乏筚路蓝缕的拓跋精神,屋下架屋床上叠床,大气象萎落成了小格局。有一些质量充实的生命,要最后离去,不为我们琢磨,真是很难很难。这对于人们追逐时尚的天性来说,未免是一种悖反。时尚的追逐,显然容易多了,这支有声有色的队伍始终是以狂欢的状态行进的。而人,难以破开迷雾飞升。苏东坡活了大半辈子,最有价值的就是悟出了这个道理。远离,是对古典更真切的亲和,相对的控制力量被摆脱,那种支配艺术的利益、欲望会相应地远去,守护精神家园的愿望会愈发坚韧起来。曾经有几次,在偏僻的乡村,我看到了出手不凡的墨迹,贴在破旧的

25、祠堂的柱子上。书写者远离文化中心,远离都市名人,却凭着由表的喜欢,常常是晚饭毕,推来几张旧报纸垫着,再放上一张毛边纸,不计新墨宿墨,不择笔尖笔秃,畅畅快快地写去。不知不觉,平平淡淡地萦回着田园牧歌。那些湿漉漉的古典情绪,期待着梳理和归位,还有些在喧闹的季节里走失了,需要找寻。青年时代的热烈和自信,也掺和着目空古人睥睨古典,似乎古人的笔墨也没有那般神奇。如今我们知道穿过古典的皮表很难,更不消说在古典的内核漫游了。我们为自己找到了理由,爱归咎于外界的诱惑呀,困扰呀,是它们使我们的精神锋芒如此疲软。如果从个体生命来剖析,我只能固执地认为,是元气流失了。人身上原来充足的精气神,漫漫旅程上,这儿滴漏一点

26、,那儿跑冒一点,待用于自己喜爱的古典艺术上,已经力不能穿缟了。养气从来为文人所重,老庄提醒过“万物无足以铙心”,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都在于提升净化人的自然生命,去除生理过分的欲求。当时光老人的巨手叩动我中年的心扉时,“删去平生多余事”的念头就转化为渴望。安宁清明中,我觉得自己仿佛坐落在古典的层面上,大量流逝的时光在这里汇聚,隔着老远的距离,可以察觉到古贤人正无声地呼唤着我的名字。每晚睡前,我总是取出枕边的一本汉简书风细细玩味,让飞扬的思绪湮没在已逝的久远里,长久相守,长毋相忘。(取材于朱以撒同名散文)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段运用“赶

27、回”“步”“倒”“拈”“狂写”等一系列词语,细致生动地写出作者急切的心情和由纷乱到痛快淋漓的心绪变化,表达了对书法的痴迷之情。B. 文章第段写乡村人遵循农事规律,保持耐心,不急不躁,与都市中家长们对孩子艺术教育急功近利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意在强调应遵循艺术生命的自然律。C. 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简洁、含蓄而深沉,意在强调只有摆脱支配艺术的利益、欲望,才能更为真切地、纯粹地亲近古典艺术,才能更为坚定地守护精神家园。D. 文章第段中的“睥睨”一词意为“斜眼看”,带有傲视的情感意味,生动写出了作者对自己青年时代艺术趣味的反省,点明了造成我们精神锋芒疲软的原因。8. 请围绕“长毋相忘”简要梳理本文的写作

28、思路。9. 如何理解“长毋相忘”的丰富意蕴?文章以“长毋相忘”为题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7. D 8. 首先从作者旅居外国的学生钟爱古典字帖谈起,引出“长毋相忘”的话题。写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痴迷,突出对古典艺术的无法割舍的情结。含蓄指出要做到“长毋相忘”需要具备的内在修为:自然而持久的兴趣,承袭基础上的创新,摆脱利益、欲望牵绊的淡泊。最后写自己艺术趣味回归古典的过程,写古典艺术对自己的深情呼唤和自己对古典艺术的热烈拥抱,进一步深化“长毋相忘”的意味。 9. 意蕴:“长毋相忘”是一种自觉亲近古典气息、古典意境、古典情绪的依恋态度,是一种尊重规律、排除纷扰、涵养元气、持守精华

29、的传承情怀。艺术效果:词语雅致深沉,富于古典色彩,巧妙契合文章所谈的古典艺术;一语双关,既是古典艺术对于现代人的深情呼唤,也是作者对传承古典文化的深情倡议,抒情色彩浓郁,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解析】【7题详解】此题综合考查学生鉴赏散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结构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D项分析错误,“睥睨”一词不能点明“造成我们精神锋芒疲软的原因”。睥睨古典,是年青时的热烈与自信。造成我们精神锋芒疲软的原因是外界的诱惑。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作品结构和思路的能力。作答时,要在

30、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来分析,先概括写了什么,再指出这样写的作用。本文的写作思路是由外而内,即先写外人,再写自己,先写身外,再写思想。如:首先从自己的学生钟爱带有古典气息的字帖开始写起,引出“长毋相忘”的话题。这是从外人、身外写起。接着写自己对古典艺术无法割舍的情结。这里开始写自己。再指出要做到“长毋相忘”必须具备的修为,最后写古典艺术对自己的深情呼唤和对古典艺术的热烈拥抱。这里由普遍应具备的思想,写到自己的思想深处对古典艺术的热爱。【9题详解】此题考查探究标题丰富意蕴以及标题达到的艺术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

31、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在明确了标题丰富意蕴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与主题,分析其艺术效果。本文题目“长毋相忘”有多重意蕴:长毋相忘,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不要忘记书画中的古典气息、古典意境、古典情绪;保持着精湛、持久的信念(牵挂),对古典文化及所有厚重文化所蕴含的东西要始终持守,不要游移;不要忘记艺术生命的自然律,肯经磨难,有耐心,不急躁;留住(涵养)精神元气,排除诱惑、干扰元素,在安宁中保持对古典艺术的热爱,沉浸在古典情绪里。以“长毋相忘”为题的艺术效果包括:点明了写作对象的特点及多层含义。文章谈论的是人们对古典艺术的感情,以“长毋相忘”为题,词语雅致深沉,诗意浓郁

32、,富于古典色彩,巧妙契合文章所谈的古典艺术;揭示文章主旨。“长毋相忘”,一语双关,既是古典艺术对于现代人的深情呼唤,也是作者对传承古典文化的深情倡议,抒情色彩浓郁,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点睛】散文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目在所有的文章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散文作品自然也不例外。甚至,因为散文篇幅短小,内容精炼,语言典雅,韵味无穷,其标题内涵一般比较丰富,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无论是品读散文还是写作散文,都需要特别关注标题的作用。散文标题的作用:1.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2.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3.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4.成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二、古代诗文阅读(3

3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士逊字顺之。淳化中,举进士,调郧乡主簿,迁射洪令。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郪,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曰:“射洪令,第一也。”知邵武县,以宽厚得民。前治射洪,以早祷雨白崖山陆使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至是,邵武早,祷欧阳太守庙,庙去城过一舍,士逊彻盖,雨沾足始归。改秘书丞,历御史台推直官。翰林学士杨亿荐为监察御史。贡举初用糊名法,士逊为诸科巡铺官,以进士有姻党,士逊请避去,真宗记名于御屏,自是有亲嫌者皆移试,著为令。中书拟人充江南转运使,再拟辄见却,帝独用士逊。再迁侍御史

34、,徒河北。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绪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明道初,进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明年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宝元初,以兵部尚书入相,封邱国公。士逊与辅臣奏事,帝从容曰:“朕昨放宫人,不独因幽闭,亦省浮费也。近复有献孪女者,朕却而弗受。”士逊曰:“此盛德事也。”康定初,士逊言禁兵久戍边,其家在京师,有不能自存者。帝命内侍条指挥使以下为差等,出内藏缗钱十万赐之。及简辇官为禁军,辇官携妻子遮宰相、枢密院喧诉,士逊方朝,马惊堕地。时朝廷多事,士逊亡所建明,谏官韩琦论曰:“政事府岂养病之地邪。”

35、士逊不自安,累上章请老,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节选自宋史张士逊传,有删改)(节选自宋史张士逊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B. 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C. 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D. 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11.

3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主簿:官名,汉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均置此官,以典领文书,唐宋以后职任渐轻。B. 一舍:古称军队住宿一夜为舍,或以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文中指三十里距离。C. 册免:指发布诏书,册封贤臣,罢黜庸臣,古代君王有时以此方式来消天灾。D. 致仕:还禄位于君,即辞官退休,因年老或衰病而辞去职务的官员称为致仕官。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士逊宽厚仁爱,深得民心。转运使下文书调张士逊治理郪县,百姓极力阻拦,使其留任;任邵武县令时遭遇旱灾,他乘车去庙里祈雨,直到雨浸没了双足才归来。B. 张士逊清正巡考,不徇私情。

37、他担任诸科巡铺官,因有亲戚应考而请求回避,真宗把名字记了下来,自此凡与考官为亲属而有徇私嫌疑的应试者都要另设考场考官。C. 张士逊体谅军情,建言抚恤。他指出禁兵长期戍守边疆,其京城中的家人有些无法生存,皇帝命令内侍列出指挥使以下的官兵,分好等级,拿出缗钱十万赏赐他们。D. 张士逊处事不力,终遭弹动。朝廷处于多事之秋,张士逊身在相位却不能对国事有所建议陈述,谏官韩琦批评他身居要职而无所作为,他多次上奏请辞,最终退休。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旱祷雨白崖山陆使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2)朕昨放宫人,不独闵幽闭,亦省浮费也。【答案】10. B 11. C 12

38、. A 13. (1)因天旱,他在白崖山陆使君祠祈祷下雨,不久就下了大雨,张士逊立在庭院中,等到雨下足了才离开。(2)我前些日子把宫人放出富去,不只是怜悯她们幽处禁闭之苦,也是要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啊。【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黄河水冲击棣州,皇帝下诏把州府迁到阳信,商议的人担忧粮食太多,不能迁移。张士逊见紧挨黄河的几个州正缺乏粮食,就核算多余的粮食借给贫民,约定来年有了

39、粮食再还到阳信,公私都感到非常便利。句中,“议者患粮多”中,“患”的不是“粮”,而是“粮多”。据此分析可排除AC两项。“贷”的宾语是“贫者”,“贫者”要紧跟在“贷”的后面。据此分析可排除D项。分析可知,B项断句正确。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C项解释错误,册免:发布诏书,将大臣免职。故选C。【12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

40、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直到雨浸没了双足才归来”分析错误,“沾足”指雨水充分浸润土壤,雨水充足。故选A。【13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翻译:(1)“寻”,不久;“廷”,庭园;“须”,等到;“士逊立廷中”是状语后置句。(2)“闵”,怜悯;“幽闭”,动词作名词,幽处禁闭之苦;“浮费”,不必要的开支。【点睛】文言文阅读中分析和概括题设误特点:1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命

41、题者在选项中故意错误地解释原文中关键的词语,把好说成坏,把小错说成大错,把想法说成行动,把次要的说成是主要的,或无中生有地提供一些于文无据的信息,从而造成干扰。2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命题者故意在时间、地点、行为、因果等方面张冠李戴,搅乱混编在一起,造成干扰,引起错解。3强加因果,牵强附会。命题者把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导致逆情悖理,不合逻辑。4以偏概全,言过其实。文中主人公本来只有某一方面的优缺点或只有一件事做得妥与不妥,但选项中却将其过高褒扬或全盘否定;本来只有个别人对之赞成或反对,却说成全部赞成或反对。参考译文:张士逊字顺之。淳化年间考中进士,调任郧乡县主簿,升任射

42、洪县令。转运使下文书调张士逊治理郪县,百她遮住马头,让他无法离开。转运使于是听从百姓意见,让他回到射洪县续任。安抚使到达样州,问下属官卖有无才能,知州张雍说:“射洪县令,是才干最大的。”担任邵式县令,因为宽厚而受到百姓爱藏。以前他管理射洪县时,国天早,他在白崖山陆使君祠祈祷下雨,不久就下了大雨,张士逊立在庭院中,等到雨下够了才离开。到这时,邵式县也发生了大早,他又到欧阳太守庙祈祷下雨,庙距离城超过三十里,张士逊乘车去时去掉了车盖,到雨下足了才归来。改任秘书丞,历任御史台推直官。翰林学士杨亿举荐他担任监察御史。国家贡举最初使用把考生名字糊住的方法,张士逊担任诸科巡铺官,因为考进士的人中有自己的亲

43、威,就请求回避,真宗把他的名字记在御屏上,从此以后,凡是有与考官有亲戚嫌疑的考试的人都要另设考场,另派考官,这被写入法令。中书省拟定人担任江南转运使,拟定了两次都被否决了,皇帝独独任用了张士逊。两次升迁担任了侍御史,调到河北任职。黄河水冲击棣州,皇帝下诏把州府迁到阳信,商议的人担忧粮食太多,不能迁移。张士逊见紧挨黄河的几个州正缺乏粮食,就核算多余的粮食借给贫民,约定来年有了粮食再还到阳信,公私都感到非常便利。明道初年,升任中书侍郎兼任兵部尚书。第二年大旱,发生蜂灾,张士逊请求按着汉朝旧例下诏免除官职,未被答应。等到皇帝自行降低自己的尊号,张士逊又请求把自己的官职降低一等,来回应上天的变故,皇帝

44、安慰他勉励他。宝元初年,以兵部尚书的身份担任宰相,封为邱国公。张士逊和其他辅臣上奏事情,皇帝神色从容地说:“我前些日子把宫人放出宫去,让她们自由,不仅仅是怜悯她们幽处禁闭之苦,也是要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啊。近未又有人献上双胞胎女子,我推辞而没有接受。”张士逊说:“这是有盛德的事情啊。”康定初年,张士逊上言说禁兵长时间成守边疆,他们的家都在京城,有些人无法生存。皇帝命令内侍列出指挥使以下的官兵,把他们依次分出等级,拿出宫内所藏缗钱十万赏赐他们。等到挑选辇官担任禁军,辇官们携带着妻子儿女拦住宰相、枢密院官员上诉喧闹,张士逊正去上朝,马惊,把他摔下地。当时朝廷有很多事,张士逊在相位上提不出主张和办法,谏

45、官韩琦议论说:“政事府难道是养病的地方吗?”张士逊内心不安,多次上奏章请求告老还乡,于是(皇帝)授予他太傅一职,封他为邓国公,让他退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酬周参军吴均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沈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注吴均,南朝梁文学家,素有才名,然位仅下吏。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中的“起”,是在烦恼滋扰下的举动;次句中的“倚户”,更见其无聊与无奈。B. “水传”二句借水的远阔、风的凄寒营造出高旷肃杀之境,凸显了诗人寥落的心绪。C. “

46、沈云”二句互文见义,以乔树隐、层峦灭暗喻自己不为世所知,深深寄寓不平之气。D. 全诗以忧怀开端,以饮酒抚琴收结,又兼寓情于景,语言古朴刚劲,情致清拔高远。15. 同为酬答诗,吴均的“且当对树酒”与刘禹锡的“暂凭杯酒长精神”所含的情感、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且当对樽酒”既有借酒浇愁的无奈苦闷之意,又借饮酒抚琴寄洁身自好之情,使抒情更为含蓄深远;“暂凭杯酒长精神”既有宽慰劝勉之意,又含重新振作、积极投入生活之情,点明酬答的题意,使诗歌的格调转为昂扬高亢。【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

47、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D项,“语言古朴刚劲”中“刚劲”分析错误。吴均体的风格是“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本诗语言清新。故选D。15题详解】此题考查古代诗歌对比鉴赏和评价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整体把握诗意。通过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抓住关键词来辨别情感的不同之处。本诗“且当对樽酒” 宽慰自己权且以酒与琴相伴度过寒冷的长夜,这二句

48、也对自己不逢其时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慨叹,使抒情更为含蓄深远。刘禹锡的“暂凭杯酒长精神” 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积极向上的意愿;诗人虽遭贬谪凄凉之地二十三年,却仍然乐观面对生活,表现了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点明酬答的题意,使诗歌的格调转为昂扬高亢。【点睛】比较鉴赏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做这类题要(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三)名篇名句默写(本

49、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以“_”感叹自己因为崇尚美德而被约束,但又以“_”强调自己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心志。(2)师说中,韩愈明确指出老师的作用是“_”,而那些童子的老师,“_”,并不是韩愈所说的老师。(3)观刈麦中,“_,_”两句借动作描写生动勾勒出拾麦者令人心酸的形象,饱含悲悯之意。【答案】 (1). (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2).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3).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 (3)右手秉遗穗 (6). 左臂悬敝筐【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

50、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姱、羁、惑、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被誉为“中国科幻第一人”的刘慈欣凭借其科幻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中国科幻第一次获得世界级的认可。小说讲述了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三体问题本来是个古老的物理学问题,牛顿当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一卷“论物体的运动”中就提到过。刘慈欣充分发挥了他科学上的特长,_这个想象中的三体世界可信的物理特性和演化规律。作品讲述了这个遥远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

51、的传奇,并进一步让三体世界、地球、甚至更高级的文明,发生猛烈而_的碰撞。小说在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象中蕴含了_的现实性。这部作品既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反省,也是一种超越。德米特里比伦琴在幻想作品的现实主义中认为科幻作品的题材可以表述为:“面对着未来的人及人类, 面对着不可思议的,幻想中的,但却可能是 在进步的地平线后或自然界中的未来的人及人类。”( ),这是科幻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最根本的区别。他认为工业革命使得第一批科幻作家的作品集中在技术发展前景上。_时代在转变,未来世界中人将是什么样子?未来将给人带来什么?在遥远的未来将发生什么和人有关的事情?我们很清楚地感觉到这种未来是很快就要到来的可能性。在

52、幻想越来越迅速变成现实的当今,即使我们不想象未来,现实本身也将变得不可理解。科幻作品的“科学技术”这条线,最终会在它的创作中与一般文学的“社会过理学和哲学”这条线汇合。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赋予 兴味盎然 触手可及 埋伏 所以B. 探索 意味深长 方寸之间 隐藏 所以C. 赋予 意味深长 触手可及 隐藏 但D. 探索 兴味盎然 方寸之间 埋伏 但是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文学的关注对象是人,科幻文学关注的是“面对着未来”的人B. 人是被文学关注的,而“面对着未来”的人则是被科幻文学关注的C. 科幻文学关注的是“面对着未

53、来”的人,而文学的关注对象是人D. “面对着未来”的人被科幻文学关注,人则被文学关注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很清楚地感觉到,这种未来是很快就要到来的。在幻想越来越迅速变成现实的当今,即使我们不想象未来,现实本身也将变得不可理解。B. 我们很清楚地感觉到这种未来是很快就要到来的可能。在幻想越来越迅速变成现实的当今,如果不想象未来,我们连现实本身也将变得不可理解。C. 我们很清楚地感觉到,这种未来很快就要到来。在幻想越来越迅速变成现实的当今,如果不想象未来,连现实本身也将变得不可理解。D. 我们很清楚地感觉到,这种未来有可能很快就要到来。在幻想越来越迅

54、速变成现实的当今,我们即使不想象未来,连现实本身也将变得不可理解。【答案】17. C 18. A 19. C【解析】【1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掌握近义词语的能力。近义词涉及的范围很广、数量较大,要准确的辨析近义词,就需要结合具体语境,从词语的含义、使用对象与范围、情感色彩、语体风格、固定搭配,语法功能等方面入手。备考中可根据资料把近义词归类整理,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将近义词编成口诀,就是一种很好的归类法。第一组:赋予:交给重任,使命等。探索:指研究未知事物的精神,或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语境中是说刘慈欣给予了这个三体世界一定的特性。应选“赋予”。据此分析可排除BD两

55、项。第二组:兴味盎然:形容兴致高,兴趣浓厚。意味深长: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语境中,这个词是用来形容“碰撞”的,应选“意味深长”,据此分析,可排除A项。第三组:触手可及: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方寸之间:形容可操控的空间范围很小。由需要限制的词“现实性”可知,应选“触手可及”。第四组:埋伏:在估计敌人要经过的地方秘密布置兵力,等待时机出击。或比喻有所隐瞒的事物。隐藏:隐蔽躲藏,不让别人发现。语境中没有秘密布置兵力的意思,也没有有意隐瞒的意思。只是隐蔽而不会被轻易发现的意思。应选“隐藏”。第五组:前句是讲工业革命给科幻作品带来的影响,后面指出未来的不确定性。前后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应选“

56、但是”。分析可知,C项词语都很恰当。故选C。【18题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根据语境,“传统文学与科幻文学”关注的对象分别是人与面向未来的人。主动者是人与面向未来的人。为了与下文句式一致,则不需要使用被动句。据此分析可排除BD两项。因传统文学比科幻文学产生早,应在前面。排除C项。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

57、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根据语境,划线句子中“感觉到可能性”搭配不当,应为“感觉到(发生)”据此排除BD两项。“不想象未来”与“现实本身将变得不可理解”二者是假设关系,不是条件关系,可排除A项。故选C。【点睛】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

58、做到形式上接得上。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20.下面是一段微信通话记录,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张某:鸿文堪称扛鼎之作,兄台拜读之后,如醍醐灌顶,受益良多啊!王某:您承让了,涂鸦之作,不值一提,聊供一晒。张某:我尚有几处不解,改日必惠临府上,望您移樽就教。王某:您客气了,我定于潭府恭候尊驾,如蒙赐正,不胜感激。【答案】“兄台”改为“鄙人”“承让”改为“谬赞”“惠临”改为“到”“移樽就教”改为“不吝赐教”“潭府”改为“寒

59、舍”【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准确的能力。敬语指对听话人表示尊敬的语言手段。使用敬语,是尊人与尊己相统一的重要手段。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中国人喜欢谦逊,所以谦词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的。“兄台”是敬词,不能自称,这是谦敬误用,应改为“鄙人”。“承让”,望文生义,“承认”是在比赛、较量时赢了对方的自谦之词,此处应改为“谬赞”。“惠临”是敬词,用于别人到自己的家里或单位来,谦敬误用了,应改为“到”。“移樽就教”是谦词,用于自己向别人请教,此处是请别人给自己指教,应改为“不吝赐教”。“潭府”,使用错误。向别人称呼自己家,谦称“寒舍”,称呼别人家,敬称“某府”,此

60、处应改为“寒舍”。【点睛】语言表达要做到“得体”,应学会“三看一理解”:(1)看文体,注意语体色彩。语体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又有几种变体:公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和政论语体等。口语通俗易懂,自然灵活,适用于日常交际对话及广播稿等。(2)看场合,注意“因境设辞”。(3)看对象,注意讲究分寸。(4)理解常见敬词与谦词的意义和用法。21.下面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请仔细观察标识,理解标识要素的内涵,填写下面介绍词中的空缺部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由正圆形、写意的司南、_、北斗星等主要元素组成,充满了浓厚的_气息。北斗星自古是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我国古代发明的_的仪器,两者

61、结合彰显了中国古代的_成就。该标识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为人们提供_服务,同时还蕴含着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网格化地球和中英文文字彰显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_的宗旨。【答案】 (1). 太极阴阳鱼 (2). 中国传统文化 (3). 辨别方向 (4). 科学技术 (5). 定位导航 (6). 服务全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这类题目解答时用语一定要简

62、洁、连贯、准确。此题根据对图片的理解,完成填空。图上有正圆形、写意的司南(罗盘)、北斗星,还有太极阴阳鱼;这些都是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北斗星自古是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罗盘)是我国古代发明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以上二者都彰显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该导航系统,为人们提供定位导航服务。网格化地球和中英文文字彰显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全球的宗旨。根据以上分析填写即可。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从书信到微信,交流方式在改变,不变的是真挚情意的传达。论语道德经等国学著作从图书馆走进家庭书橱,阅读场景在改变,不变的是先贤智慧的润泽。从“出国热”到“归国潮”,逐

63、梦方向在改变,不变的是人生价值的实现。透过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也看到其背后不变的底色。面对这些变与不变,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让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从图书馆里的著作琳琅,到家庭书橱中的墨蕴飘香,阅读场景变了,对先贤哲思的追求没变。新时代的我倍感喜悦,因为我从中看到了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的美好局面。“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时而制。”盐铁论中一言正是说明,社会发展中的我们是明智的,因为我们随时代而变。诗经与论语不再高悬于图书

64、馆的书架间,而是摇身一变成为家中读物。一方面,这有利于对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国学著作若脱离日常生活,遥不可及,即使可贵也无价值可言,而若在家中能随时取阅,潜移默化中便会受益匪浅。就如融合了3D技术的打铁花表演一般,当民间艺术碰上高新科技,走近普通人的生活,传统文化终能大放光彩,走近家庭书橱的国学定能更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思想。另一方面,这正是我们生活在改善、时代在进步的鲜明体现,因为渴望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我们热衷于先贤哲思的程度更深。这一种“变化”,实在是太为宝贵,值得点赞。“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诗句中“源头”二字,正是我们在变化背后不变的坚守对先贤哲思的追求。时代固然在变化

65、,而经历千百年能沉淀下来的著作拥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与不被时光黯淡的光芒,我们流转在变化的阅读场景中,内心坚守着对先贤的学习、欣赏与景仰,这体现了中国民族血液中流淌着的传承精神,表现了乐于学习,向先贤学习的正确价值观,更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国在时代发展中有着坚守精神,守得根本,方得始终。这“不变”透露出来的“坚守”,值得发扬。站在新时代潮头的我,作为新青年的我,看到这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的美好局面,心生喜悦与触动。中庸有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时代还会向前发展,而变化与坚守并行的局面亦不能停留在当代。因此,身为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我认为青年们都应投入到这变化与坚守

66、之中。陈独秀说“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也许阅读场景还会变,但我们对哲思的追求不能变,若青年能将此思想贯彻一生,新时代之火轮,必定能转得更快。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青年,正是行动时。于时代的变化中,坚守不变的底色。手捧论语,我愿以新青年的姿态,投入到这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的大势之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材料作文,首先应通读材料内容,概括出材料的中心意思,如有多则材料,则需要比较材料的异同,归纳出最本质的意思;其次,根据材料的中心意思,思考立意的角度;最后,确定立意,谋篇布局,写出文章。【审题】三则材料紧扣时代的“变”与“不变”,分别从交流方式、阅读场景和逐梦

67、方向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三个方面很有社会代表性和价值启示性,交流方式的发展折射出科技的强大,阅读场景的改变反映出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逐梦方向的变化体现出国家实力的壮大。而时代之“变”蕴含着“不变”的底色。该如何坚守“不变”的底色?这为考生提供一定的写作空间。总之,要辩证性地理解关键词“变”与“不变”,也不能空洞地谈“变”与“不变”,而应该从这三则材料出发来理解关键词。引导语帮助考生降低阅读难度,在审题上不设置障碍,“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善。透过时代的变化,我们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的底色”进一步强调写作内容为“变与不变”。任务提示明确了写作主体,厘清了作文的写作范围。“面对这些时代的变与不变,你作

68、为新时代的青年,有何思考和联想?”再次圈定写作内容,并强调写作主体是“新时代青年”。“请选好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是该作文题最值得玩味的一句话,按照其话语指向,此处的“方面”指作文材料的论述角度,“选好一个方面”也就是从交流方式、阅读场景和逐梦方向这三个方面中选择一个来写。立意角度:1、无论自己的人生怎么变,美好的人格(道德、公德心、真诚、做人的原则等)不能变。2、不管生活怎么变,自己那对“真善美的追求”不能变。3、我们要积极改变人生,但一定不能改变美好的人格(道德、公德心、真诚、做人的原则等)。4、我们要应时而变,但不能改变“对社会尽有的一份责任心”。5、“变”是一种态度,“不变”是一种深度。

69、观念要变,心境不要变。方法、手段可以变,但追求不能变。6、对做人而言,既要有变的进取心,又要有不变的操守。(变,才能感受人生的奥妙,追求生命的灿烂;不变,才能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彰显品格和修为。)7、我们应时而变,就是为了坚守美好的人格(节操、梦想、品质)。8、不改变(坚守) 才能让自已变得更好。9、以“不变”应“万变” (世间唯一不会改变的就是变化。财富名利,荣辱得失,不过镜花水月,随时会变。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坚守高洁的品质,才能在各种变化中把持自己,完善自我)。 素材准备:上世纪初开始的出国潮,是在百废待兴的时代下,追求个人发展更大天空的勇敢之举。彼时,国内各学科研究尚未建立开展,研究资

70、料极其有限,于是一大批青年走出国门,寻找个人发展的机会。其中,有杨振宁、李政道等赴美深造,勇摘诺贝尔物理学奖;有张首晟海外创业、投资,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他们不甘平庸,闯出一片天地,走进更大世界,这是他们的追梦之路。如今的归国潮,是中国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支援祖国建设的爱国之举。且看颜宁、施一公告别普林斯顿大学,回国参与生物学科研究拓展工作;且看杜聪放弃华尔街优渥工作,回国帮助久被忽视的艾滋孤儿;亦或是秦鹏飞婉拒挽留,投身祖国乡村复兴,是快速崛起的中国和日益开放的祖国,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回国。他们回国浸润时代雨露,分享发展红利,这是新时代他们的逐梦之路。时代潮流浩浩汤汤,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万

71、花筒前,有一种内核始终不变。在忙碌的生活奔波中,有一种声音也始终在耳旁响起。实现一个人的价值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以个人价值推动国家发展,才能收获更大的价值实现。看!无论是入籍美国的张纯如收集南京大屠杀史料,还是伍诗婷写下亚裔困境;无论是坚守在祖国的科学家,还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无论身居何方,无论个人梦是大是小,都在为中国添砖加瓦,都在守护祖国,实现中国梦。孔子席不正不坐,肉不正不食,困于陈蔡,不改礼乐,这是孔子不变的操守。孔子坚守这些品质,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其道一以贯之。而其一生坎坷,四处求学,周游列国,到了晚年则教化子弟,这是他的变化,然而如若使他丧失原则,为了致仕蝇营狗苟,他也不可能

72、有日后的成就。历史上因时势而改节操者甚多,相传明朝奸相严嵩少时有志于开创太平,耻与人合污,然而入仕之后,数逢挫折,一旦苟且,而为权势迷心,终究不得尽忠良之份。汉奸汪精卫令人唾骂,但他少时曾写出一句诗话“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谁能想到他日后的卑鄙?因此,时过境迁而志不可易。若不坚守心志,终究会使人日益堕落,欲成大业,反作小人。山,若遇上春风,则换上嫩绿的新装;若沐浴夏雨,就变成葱郁的模样;若披上冬雪,就着上了素裹的银装。山在变,山亦不变,变的是颜色,不变的是沉稳。水,跌入山谷就变成了小溪流,路遇悬崖就成了一帘如烟的瀑布,奔腾到了入海口,就欢快地融入了海洋。水在变,水亦不变,变的是形式,不变的

73、是灵动。结构设想:本题属于哲理性材料的材料作文,适合于写成议论文。审题后,从多种立意中快速确定一种立意,给文章拟一个明确的标题。如:让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文章开头,可以从材料中引出论题,表明自己的观点,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围绕材料直接提出中心论点。论证过程中需要注意“变”与“不变”这一对对立统一的词汇,运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进行分析阐述。结构上宜采用对照式结构。论证中需要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谈自己“什么可以变”,“什么不能变”。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观点。【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要点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 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

74、同,从而把握中心; 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 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题目明确提示我们要选择其一来写,要体现权衡与选择,因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笼统写交际的艺术、细节决定交际等;也不能均衡笔力论述每一个细节道理而不体现权衡后的选择。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