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21河北省保定市模拟)在森林群落中,由于某一上层林冠树木死亡而在林地上形成不连续的林中空地,称为林隙。研究人员发现,与周边林冠下相比,林隙下草本植物的种类较多。下图为某红松阔叶混交林生长季林隙、空旷地、郁闭林地面最高温和最低温对比图。据此完成13题。1图例a、b、c分别表示(C)A林隙、空旷地、郁闭林B郁闭林、空旷地、林隙C空旷地、林隙、郁闭林D空旷地、郁闭林、林隙2林隙下草本植物种类增多的主要原因是(D)A林下温差增大B空气流动性增强C林地蒸发量增大D林下光照增强3林地内林隙产生会(A)A促进林木更新B降低土壤肥力C促进生物进化D增加林地降水解析第1题,空旷地
2、无树木的遮挡作用,空气流通最好,高温最高,低温最低;郁闭林树木密度大,太阳辐射对林间影响小,空气流通性差,高温最低,低温最高,故空旷地、林隙和郁闭林对应的曲线分别为a、b、c。第2题,林下草本植物受到上层树木遮挡作用,获得光照较差,而林隙中由于太阳辐射进入增多,则获得光照增强,种类增多。第3题,林隙产生会导致林地内的光照、水分等条件变化,使林地内植被种类发生变化,林木得以更新。(2021安徽省模拟)发源于委内瑞拉境内的奥里诺科河丰、枯水期交替明显,洪水期下游支流有回水现象,一年有两次沙峰(含沙量大的时期),第一次在洪水期,第二次在洪水后的退水期间。在奥里诺科河三角洲上,河流分成36条汊河(从河
3、流上某一点向下游分散的支河道叫汊河)。下图示意奥里诺科河水系。据此完成46题。4奥里诺科河的丰水期大约是(B)A16月B410月C712月D11次年3月5奥里诺科河洪水退水期间河流含沙量大增,主要是由于(B)A干流河床的泥沙,受退水侵蚀被搬运B干流水位降低,干流与支流落差增大C旱季流域内植物枯黄,地表结构不稳定D风力侵蚀作用增强,水土流失状况加剧6奥里诺科河三角洲汊河众多的主要原因是河口地带(A)A流水搬运作用减弱,河床中沙洲发育B海水项托作用强,河流分散为多股水流C水域辽阔深度大,地形的制约作用减弱D丰水期和枯水期交替周期短,河床裸露解析第4题,奥里诺科河口三角洲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此时北半球
4、是夏季,大约为410月,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多对流雨,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奥里诺科河进入丰水期。第5题,洪水退水期间,干流的流量较小,流水的搬运作用较小,因此受退水侵蚀被搬运的泥沙较少;干流水位降低,干流与支流落差增大,河流的流速增大,因此河流的侵蚀被搬运作用强;洪水退水期间还尚未完全进入旱季,因此流域内植物覆盖率较高;奥里诺科流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气候湿润,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第6题,奥里诺科河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流的流速缓慢,流水搬运作用减弱,流水堆积作用明显,河床中沙洲发育,使汊河众多;三角洲的汊河主要是河流的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奥里诺科河入海口附近,多低山丘陵分布,地形的制约作用明显
5、,水域并不辽阔;丰水期和枯水期交替周期短,使河床裸露时间较少,汊河较少。(2021广东省东莞市模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0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数值越大,植被覆盖度越高)。下图为汉江上游20012017年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据此完成79题。7汉江上游地区的植被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最可能是(B)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针叶林D灌丛8推测2017年秋季的气候特点是(A)A气温偏低B降水偏多C光照偏强D冬季风偏弱920012017年汉江上游NDVI指数的变化,反映了(D)A耕地增加B植被种类增加C降水增加D气候变暖解析第7题,读
6、图可知,汉江上游一年中不同季节植被覆盖度有明显的大小变化,且夏季覆盖度高,冬季覆盖度低,这证明该地区植被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茂盛和枯萎期,推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第8题,2017年秋季植被覆盖度有明显下降,这证明在秋季植被较日常年份更多的出现枯萎现象,说明是平均气温偏低导致植被提前落叶枯萎。第9题,20012017年汉江上游NDVI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说明该地区整体的植被覆盖度有提高,植被更加茂密。气候变暖会使冬季植被落叶减少,夏季生长更茂密,进而增加NDVI指数。(2021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期中)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高原,冬季水量稳定。下图为呼伦湖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呼伦湖
7、所在地区的典型植被类型是(C)A森林B灌丛C草原D荒漠11导致呼伦湖在冬季水量稳定的主要因素是(B)A光照B气温C风力D降水解析第10题,呼伦湖位于内蒙古东北部,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大兴安岭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草原植被,C正确。第11题,呼伦湖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河流正值封冻期,补给减少或停止;由于气温低,蒸发弱;导致湖水保持稳定,B正确。12(2019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
8、,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可从关联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淡水湖的形成原因。运用水量收支原理,从补给量(冰雪融水)与排泄量(蒸发)角度分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咸水湖的形成原因。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可从气候
9、(蒸发)、地形(封闭程度)和水文(径流)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海、湖演化的条件。根据材料中里海的形成原因进行解释,即板块运动。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13(2020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
10、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 200 km,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材料二:下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下表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水文站马西纳迪雷尼亚美洛科贾奥尼查年径流量(km3)41302773182年输沙量(万吨)1771003501 2905 800(1)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请分析原因。(2)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概述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4)简析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解析第(1
11、)题,读图可知,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年降水量大,且该区域尼日尔河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阔,为尼日尔河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补给;其次,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地势高,是尼日尔河的发源地,所以被称为尼日尔河的“水塔”。第(2)题,读表可知,根据马西纳和迪雷水文站年径流量以及年输沙量数据的变化可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内陆三角洲地区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有利于泥沙的沉积;同时,河湖较多,内陆三角洲面积较大,年降水量相对减少,蒸发量增加,且由于流速减慢,下渗增多,所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减少。另外,由于河湖多,内陆三角洲对河流的调节能力强,所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
12、洲后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第(3)题,读表可知,迪雷洛科贾河段的年径流量先减小,后增大,而年输沙量一直增大。第(4)题,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可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地形为低平原(地形);根据图中等降水量的分布可知,河口三角洲地区降水丰沛,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区域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气候、植被);该区域河网密布,径流量大,含沙量大(根据奥尼查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水文)。答案(1)年降水量大;地势高;流域面积较大。(2)径流量减少;径流季节变化减小;输沙量减少;河湖多,调节能力强;蒸发强;下渗多;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泥沙沉积。(3)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4)地形为低平原,河网密布;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径流量大,含沙量大;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