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8 ,大小:192KB ,
资源ID:382953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8295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西柳州市2019届高三1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西柳州市2019届高三1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广西柳州市2019届高三1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概念,学术界大致有两种界定:广义上,以题材分,指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严格意叉上,以作家分,指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不管是哪一种界定,少数民族文学最基本的含义应该是以少数民族为创作对象的文学。当然,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以少数民族为写作题材,还在于它能够通过文学的形式传达一个民族的心声、介绍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交流,对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融合起到积极作用。无疑,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对于促进各民族的理解、

2、提振各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构建中国边疆的文化软实力、对外产生文化影响、提升国家认同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少数民族作家存在着身份认同和自己的民族文化立场问题,其优点在于他们成长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对本民族的文化从意识、价值到社会、物质等各个层面都有优先于其他民族的体验,这样使他能够写出深刻反映本民族的文学作品。然而,无论是哪个民族的作家,只要能深入少数民族的生活都能够进行创作,也完全有可能产生好的文艺作品,例如雷振邦创作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音乐脍炙人口、经久不袁。因此,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并不完全是由作家的身份决定的。少数民族文学首先应该是少数民族题材文学,其次才是作家身份文学。如果少数

3、民族文学成为一种作家的身份文学,那么,少数民族文学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以身份和身份认同作为标志,也可能对作家的视野和思维造成不可避免的局限,从而带来创作的局限性。创作中所使用的文字仅仅是一种工具,不应被看作是文学的特征,因此,应该鼓励少数民族作家使用汉字甚至未来用英语进行创作,让更多的人能够闼读和理解。对于少数民族作家来说,处理好身份认同的平衡点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必须要有自我身份认同,这样才能立足于民族文化的立场,深入思考和挖掘文化的精髓,从中吸取创作的莽分;另一方面应该淡化少数民族的身份,立足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去思考人类共同的关注和命运,写出一部民族心灵史的同时也表达出人类共同的兴趣、心

4、灵的共鸣和共同的关注;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去认识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的理解和文化交融。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在于固守自己的民族身份和认同,目的在于用本民族的文化资源与世界对话,如果丧失了这些资源,一个少数民族作家也就没有了和世界对话的资本。只有立足本民族的文化资源,同时又形成不同民族相向而行的共同文化、满足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文化需求,少数民族文学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要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迈向一个新的繁荣阶段,我们,必须走出两个误区:一是关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思维误区。事实上,民族的只有走向世界才是世界的,如果没有走向世界,那么永远都是民族的,而并非世界的。因此并非固守民族的立场就可

5、以成为世界的,这样的结果是会被世人边缘化,走向自我消亡二二是关于主流和非主流问题。少数民族文学常常被看作是非主流,由此产生了长期的关于主流与非主流的争论。产生这种思维误区是因为没有认清主流和非主流的根本考量在于社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认知度高、认同度大、阅读面广的文学作品必然成为主流,包括少数民族文学也是一样的。而没有认知度和认同度的文学,必然成为非主流,被边缘化,这对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都是一样的,因此少数民族文学必须立足于自己的民族文化资源,同时具有世界的视野和人类共同的关注,用少数民族文化这只手去拨动人类共同的心弦用少数民族的声音去震撼人类共有的心灵,才是根本的繁荣之道。(摘编自光明日报(

6、 2018-11)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少数民族作家成长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因此他能够写出更深刻反映本民族的文学作品。B. 为了能用本民族的文化资源与世界对话,少数民族作家必须固守自己的民族身份和认同。C. 只有立足本民族文化资源,与其它民族的文化相向而行,少数民族文学才能获得更大发展空间。D. 即使社会的认知度高、认同度大、阅读面广,少数民族文学也不一定就能成为主流文学。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从少数民族文学的概念界定及其文化价值谈起,进而围绕如何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展开论述。B. 文章第二段以雷振邦为例,意在论证少数民族文

7、学创作的繁荣离不开作家的身份认同和民族文化立场。C. 文章主体从作家身份认同的角度来展开论述,剖析优点和局限,指出解决之道,重在论述如何处理好平衡点。D. 文章最后澄清了两个认识误区,指出民族只有走向世界才是世界的,明确了主流与非主流的考量标准。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A. 汉族作家迟子建创作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描述了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族人的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被媒体称为“最值得期待的书”之一。B. 白族女作家景宜创作的茶马古道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茶马古道上的各族儿女在民族存亡生死关头,化解民族恩怨,共同团结抗战的壮丽画卷,在社会上产

8、生很大反响。C.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扛枪戍边的部队作家和地方的其他民族作家,创作出了一批反映云南边疆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和各民族风土人情殊的作品,为当时文坛瞩目。D. 藏族作家阿来1994年创作完成反映藏族地区文化风貌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直到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慧眼识珠,这一优秀作品才得以出版,至今已累计销售100多万册。【答案】1. B 2. B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少数民族作家成长于

9、自己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因此他能够写出更深刻反映本民族的文学作品”以偏概全,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少数民族作家存在着身份认同和自己的民族文化立场问题,其优点在于他们成长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对本民族的文化从意识、价值到社会、物质等各个层面都有优先于其他民族的体验,这样使他能够写出深刻反映本民族的文学作品”。C项,“与其它民族的文化相向而行”说法不符合原文,相关信息在文章第四段最后,原文是“同时又形成不同民族相向而行的共同文化、满足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文化需求”;D项,“少数民族文学也不一定就能成为主流文学”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五段,原文是“认知度高、认同度大、阅读面广的文学作品必然成

10、为主流,包括少数民族文学也是一样的”。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意在论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离不开作家的身份认同和民族文化立场”说法错误,文章第二段以雷振邦为例,意在论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并不完全是由作家的身份决定的。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把握文章论点论据,筛选信息能力。答题时注意通

11、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此类题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观点的论据的一项”,重点考核为论据是否符合论点。D项,本项所说的事件阿来创作的尘埃落定1994年完成,1997年就被人民文学出版社慧眼识珠,进行出版,至今已累计销售100多万册,很容易进入读者的视线,不能作本文观点的论据,本文论证的是少数民族文学的生存困境,籍籍无名的作家即使创作出很好的作品,想要进入读者的视线也不容易。故选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

12、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

13、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

14、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晒晒暧琦君我的故乡是浙江永嘉,乡里人管晒太阳叫“晒晒暖”,两个“晒”字,似乎有一份土

15、气,也多一份淳朴的农村情味。说着这三个字,也越加使我怀念阔别十五年的故乡,和在故乡矮墙头上晒晒暖的童年生活。母亲最喜欢背时令:“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我也跟着背。一季有一季的妙景,而我最喜欢的却是一年里最后的四个时令:“十一月立冬小雪,十二月大雪冬至。”因为到了冬至就快过年了。而且大雪天多好玩,雪后的太阳更可爱。长工阿荣伯会用稻草给我编双大小合适的“道士靴”,套在我的蚌壳棉鞋外面,站在雪地里不会滑倒,我就可以任情地抛雪球、打雪人。玩累了,把一双冻得跟红透柿子似的小手,伸在阿荣伯的大棉里取暖。太阳出来了,他就把我抱在矮墙头上晒晒暖,又给我垫一把稻草,坐在上面,软软的,也暖暖的

16、。他自己一手棒着火笼(庄稼人取暖用的,是一只竹编的篮子,中间镶一个瓦钵,里面烧着炭火),一手捏着旱烟筒,坐在我身边,给我讲征东征西的故事。我家后院是一大片旷场,铺了洋灰,是专为晒东西用的。秋收以后晒谷子。九月的天气虽然还很暖和而我已开始晒晒暖了。其实我是在帮阿荣伯他们摊开簟子,拨开谷子,累得满头大汗,母亲喊我进来,我偏说怕冷,要晒晒暖。谷子进了仓,旷场边叠起一堵厚厚高高的稻草墙,面向着冬天的太阳,墙脚下摆了几张小竹椅,这里就成了我晒晒暖和逃学的好处所。因为我的笑声叫声,母亲与老师听不见,他们喊我,我也只当没听见。这时,旷场上晒的已不是谷子而是好吃的东西,那是萝卜丝、霉干菜、番薯丝和番薯,都香喷

17、喷的更引诱得我舍不得离开。我每一样都要撮一把塞在口袋里留着慢慢地嚼。尤其是番薯枣,那是母亲的拿手,把番薯整个煨熟,切成长条,铺在簟子里晒,晒得糖黏黏的,再藏在钵子里可以吃一年。我等不及晒透,总是边晒边吃,母亲说有太阳气,吃了肚子疼,我都不管。阿荣伯倒说不要紧,小孩子石子吞下去也化得掉。他还用犁刀刮去新鲜番薯皮给我啃,吃得肚子鼓鼓的。有一次,老师喊我去背书,我才背了一句“齐宣王问日”,肚子里生番薯作起怪采,痛得跟发痧似的忍不住哭起来。老师偏说我是背不出书,故意装的,拿起戒尺要打,我却哇地吐了一地,他才信了。从此以后,母亲不许我在后院晒晒暖,要晒暖只能在前院,她可以看住我。长大点以后,知道晒晒暖的

18、乐趣不仅是偷吃东西,还在于一家子老老小小坐在一起打瞌睡、做活儿和说说笑笑。可是父亲回来以后,晒晒暖对我却变成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了。一清早,我先在南边走廊下摆好一张藤椅,边上一张小茶几,一张矮竹椅。父亲起床下楼来,就坐在藤椅里晒晒暖。我给他倒好茶,点好烟就去花厅后面玻璃房里捧出一尊尊的兰花,一字儿排在廊檐下,给它们晒半小时的暖暖。父亲要我仔细检查兰花叶子上有没有虫子,如有细黑斑点就用竹鉴轻轻将它刮去,用干布擦净,再端回玻璃暖房。搬兰花与检查虫子在当时对我是一件苦事,因为我还不懂得莳花的情趣,我只觉得那是父亲命令我做的事,我须认真地做。更有一样,父亲时常要我坐在边上背唐诗或古文,背了还要讲出个起承转

19、合采。老师要面子,就拼命给我填鸭,要我在父亲面前炫耀。有一次我背“吊古战场”文,背得抑扬顿挫,有板有眼,父亲大喜,认为我颇有才华。但我背诗却老是杜甫的“舍南舍北皆春水”那首诗,父亲恼了,我心里更烦恼,太阳晒在背上不是暖烘烘而是热辣辣的,只觉浑身不自在,恨不得溜到后院去找阿荣伯玩。可是岁月不待人,一转眼间,父亲鬓边已添了星星白发,我也长大了。战乱中流离转徙,没有一个冬天能够在故乡过着晒晒暖的安闲日子。如今呢,更不必说了。台湾的天气,农历十一月中旬还得穿单衫,没有一丝冬意,飘雪花与雪后晒晒暖的情味,就只能在梦中追寻。故乡呢,也似乎离得更远了。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20、项是A. 文章第一段介绍了“晒晒暖”的说法,自然点题;同时,又引出下文对故乡和亲友的回忆。B. 作者笔下的“阿荣伯”虽是长工,可是看起来两人却不像主仆,充满了长辈对小辈浓浓的关切疼爱。C. 我觉得“太阳晒在背上不是暖烘烘而是热辣辣的”,生动描写出了我背诗不熟被父亲生气批评后的感受。D. 文章在开头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然后娓娓道来,童年的乐趣,亲友的面影如在眼前,真挚感人。5. 文章最后写道“台湾的天气,农历十一月中旬还得穿单衫,没有一丝冬意,飘雪花与雪后晒晒暖的情味,就只能在梦中追寻。故乡呢,也似乎离得更远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 琦君从小生活在江南农村古镇,她

21、的作品往往散发着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答案】4. C 5. 承接上一段,进一步交代如今的境况,转徙台湾,远离故乡,早已失却了昔日晒晒暖的情味;与童年时代在故乡晒晒暖的安闲与温暖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的离愁以及思乡念亲之情。 6. 文中故乡的俗语、俚语时时显现,例如母亲最喜欢背的时令,还有“晒晒暖”“火笼”“撮一把”“煨熟”“糖黏黏”“做活儿”等等这些富有故乡地方色彩的农村方言词汇,通俗易懂,散发着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读来倍感亲切。琦君出生在风景秀丽的江南农村,童年时,又生活在乡村古镇,文章以故乡以及故乡的人事为题材,尽情倾诉着对故乡农村乡土生活的真切记忆和真挚质朴的美好情感。

22、【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作者并非背诗不熟,而是总背同一首诗导致父亲恼了,文中也未提及父亲“批评”作者。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把握作者创作意图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梳理

23、文章结构,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是“文章最后写道台湾的天气,农历十一月中旬还得穿单衫,没有一丝冬意,飘雪花与雪后晒晒暖的情味,就只能在梦中追寻。故乡呢,也似乎离得更远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题时先明确最后一段内容,然后分析该内容与文章其他内容以及主旨的关系。比如本题,文章最后一段写现在的状况,现在作者写自己远离故乡,居住在台湾,农历十一月了台湾还非常暖和,还得穿单衫,根本就不用晒晒暖,更别提去体会昔日童年时在故乡晒晒暖的情味。这些内容正好紧承接前一段所写随着时间推移,父亲来了,自己长大了,且“战乱中流离转徙,没有一个冬天能够在故乡过着晒晒暖的安闲日子”,如今是居

24、住在台湾,进一步交代居住在台湾,不用晒晒暖,无法体会童年晒晒暖情趣和温馨,现在的不能晒晒暖的状况与童年时代在故乡晒晒暖时听阿荣伯讲故事、偷吃好吃、与家人一起打瞌睡、做活儿和说说笑笑情形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故乡对家人的思念之情。【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语言,把握分析文章选材特色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首先指出“琦君从小生活在江南农村古镇,她的作品往往散发着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要求“结合全文加以赏析”,乡土指家乡的土地,借指家乡;民俗。也就是本题要求学生赏析文章是如何体现家乡民俗气息的。赏析文章体现家乡民俗气息一般可以从文章

25、语言、选材以及场景环境描写等方面进行赏析。语言上采用具有故乡地方特色方言词汇,比如故乡的俗语、俚语、口语等,比如本文,称呼家乡人为“乡里人”,指出“乡里人管晒太阳叫晒晒暖”,母亲背的时令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 “十一月立冬小雪,十二月大雪冬至。”称自己冻红的小手成为“冻得跟红透柿子似的小手”,还有“火笼”“撮一把”“煨熟”“糖黏黏”“做活儿”等富有故乡地方色彩的农村方言词汇,体现出浓浓的乡土气息。选材上选用富有家乡农村色彩的人和事为题材进行写作,比如本文选材上,作者选取故乡浙江永嘉一带农村富有地方色彩冬天晒晒暖(晒太阳)活动;冬天用稻草编大小合适的“道士靴”,套在蚌壳

26、棉鞋外面尽情玩雪,长工阿荣伯把自己抱在矮墙上晒晒暖,讲故事;在后院旷场帮阿荣伯晒谷子;谷子进仓以后在旷场晒好吃的东西,自己“每一样都要撮一把塞在口袋里留着慢慢地嚼”,还有自己番薯吃多了,在背书时候肚子疼老师不相信等具有故乡农村乡土生活气息的事件进行记叙表达对故乡人和事的思念之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还有文章中的场景环境描写也富有乡土气息,比如“太阳出来了,他就把我抱在矮墙头上晒晒暖,又给我垫一把稻草,坐在上面,软软的,也暖暖的。他自己一手棒着火笼(庄稼人取暖用的,是一只竹编的篮子,中间镶一个瓦钵,里面烧着炭火),一手捏着旱烟筒,坐在我身边,给我讲征东征西的故事”“我家后院是一大片旷场,铺了洋灰

27、,是专为晒东西用的。秋收以后晒谷子”“谷子进了仓,旷场边叠起一堵厚厚高高的稻草墙,面向着冬天的太阳,墙脚下摆了几张小竹椅,这里就成了我晒晒暖和逃学的好处所”,答题时,结合具体内容从一闪哥几个方面进行赏析作答即可。【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散文手法主要集中在表达技巧,特别是修辞手法上,主要考核赏析句段表达效果,某种手法作用等;小说手法集中

28、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据国外媒体报道,可再生能源在2017年里的发展轨迹如同过山车一般,太阳能和风能的价格出现跌幅,中国圆满完成全年太阳能设备安装目标。自2009年以来,太阳能价格跌幅大约为62%,而离岸风能的成本在近几年中也减少了一半,其在2017年内达到每兆瓦57英镑。由此将套造成的结果是各国政府将会在能源拍卖市场继续寻找成本达到历史谷底的太阳能和风能,而目前无需补贴的太阳能

29、和风能农场正处于开发过程中。荷兰国际集团油气方向技术总监兹瓦指出,整个2017年内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持续保持高位发展,但增幅却并不明显,其中很大原因正是中国和德国等国家出现能源产能过剩以及能源价格下跌。事实上,能源领域产能过剩的趋势将套一直延续到2018年。按照中国政府的计划,到2020年中国将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2920亿英镑。中国政府在巴黎气候协定峰会上还承诺将为国内煤炭使用量设置上限,事实上燃烧煤炭已经在多个中国城市造成严重空气污染,而中国国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峰值。备受各方期盼已久的中国国家排放交易机制已于2017年12月正式实施,该机制使得中国发电站在碳排放方面

30、都会受到国家定价的制约。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国内的发电站仍严重依赖燃烧煤炭来生产电力。(摘编自凤凰国际2018年1月)材料二:注:由于新能源负荷的需求很难用计划进行硬性规定,需求会不断变化,再加上新能源不方便储存,不用掉就会浪费,所以就要将富余的经调度送到有需求的负荷点,这个过程就是消纳。材料三:进入新时代,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问题日益呈现系统化和复杂化,因此,必须更加重视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律的整体认识和把握,更加重视对市场、技术、消费者等各种驱动因素及驱动机理的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明确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国家战略,合理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地区布局和系统结构,构建长期有效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当前

31、,可再生能源发展呈现出多主体复杂动态博弈的特征,可再生能源的边际社会效益逐渐降低,激励政策实施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政策投资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日益突出,政策的杠杆作用也在逐步削弱。亟需有关部门从不同主体的内在需求出发,深入探讨其央策动机、决策行为厦其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设计更加有效稳健的政策。一些地方由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差异,在可再生能源发展道路选择上同样也呈现多样化。当前,亟需研究政策的普适性与差异性,确定好长期战略性引导政策,在此基础上,立足国情、省情、区情,从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环境状况等方面制定更加有针对性和灵活有效的政策,构建符合“美丽中国”总

32、要求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摘编自经济日报2018年11月)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国家宏观调控,在全国各省实施配额制政策,主要是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存量消纳。B.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2018年国家在配额指标的下故上北方绝大部分省份要高于南方。C. 各省份配额目标在逐年上升,2020年的预期指标都明显高于2018年的配额指标。D. 内蒙古、云南两个省份应该算是可再生资源消纳大省,目前消纳比已明显高于配额目标。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据国外媒体报道,可再生能源在2017年里的发展过程中,犹如过山车一般,价格都出现了跌幅。B. 中国

33、和德国等国家出现能源产能过剩及能源价格下跌,导致2017年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增幅并不明显。C. 虽然中国目前仍严重依赖燃烧煤炭来生产电力,但国内煤炭使用量的上限设置可让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减少。D. 中国只有严格推行减煤措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才有可能实现绿色转型,建设成为真正的“美丽中国”。9. 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重点分别是什么?针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做?请依据材料简要概括。【答案】7. C 8. D 9. (1)第一则:可再生能源在2017年里的发展轨迹及原因;第二则:全国各省配额制政策规定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情况;第三则: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问题及应对策略。(2)做法

34、:把握发展规律,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资与消费,研究各种驱动因素和机理;从战略层面上进行合理规划,构建长期有效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制定稳健灵活、富有针对性的政策。【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图文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各省份配额目标在逐年上升”说法错误,仔细观察材料二的图表,可发现辽宁、四川、云南、甘肃等地2020年的预期指标与2018年的配额指标基本持平。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

35、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可再生能源在2017年里的发展过程中,犹如过山车一般,价格都出现了跌幅”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一段,原文只是讲“太阳能和风能”出现了跌幅,并不是所有的再生能源。B项,“中国和德国等国家出现能源产能过剩及能源价格下跌,导致2017年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增幅并不明显”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二段,原文为“整个2017年内可再生能源领域的

36、投资持续保持高位发展,但增幅却并不明显,其中很大原因正是中国和德国等国家出现能源产能过剩以及能源价格下跌”,由此看,原文只是讲“很大原因”,并非唯一原因。C项,“逐年减少”说法于文中无据,原文是“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峰值”。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分析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信息,进行概括,回答问题。本题题目是“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重点分别是什么?针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做?请依据材料简要概括”,本题有两个问,第一

37、问: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可分别仔细阅读三则材料,筛选三则材料中关键信息进行概括。第一则材料,根据“据国外媒体报道,可再生能源在2017年里的发展轨迹如同过山车一般,太阳能和风能的价格出现跌幅”“自2009年以来,太阳能价格跌幅大约为62%,而离岸风能的成本在近几年中也减少了一半”“荷兰国际集团油气方向技术总监兹瓦指出,整个2017年内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持续保持高位发展,但增幅却并不明显,其中很大原因正是中国和德国等国家出现能源产能过剩以及能源价格下跌”等信息可知材料一主要报道可再生能源在2017年里的发展轨迹及产生这种发展轨迹的原因。材料二,主要是依仗图表,根据图表的名称“全国

38、各省配额制政策规定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情况”、图表中内容,可知材料二主要内容是全国各省配额制政策规定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情况。材料三,根据“进入新时代,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问题日益呈现系统化和复杂化”“可再生能源发展呈现出多主体复杂动态博弈的特征”“可再生能源的边际社会效益逐渐降低,激励政策实施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政策投资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日益突出,政策的杠杆作用也在逐步削弱”“必须更加重视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律的整体认识和把握,更加重视对市场、技术、消费者等各种驱动因素及驱动机理的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明确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国家战略,合理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地区布局和系统结构,构建长期有效的可再生能源

39、发展路径”“亟需有关部门从不同主体的内在需求出发,深入探讨其央策动机、决策行为厦其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设计更加有效稳健的政策”等信息,可知本则材料主要讲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问题及应对策略。第二问:针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做?请依据材料简要概括。通读材料,可以确定本问的答题区域在材料三,的材料三,可以从中筛选出“必须更加重视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律的整体认识和把握,更加重视对市场、技术、消费者等各种驱动因素及驱动机理的深入研究”“明确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国家战略,合理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地区布局和系统结构,构建长期有效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亟需

40、有关部门从不同主体的内在需求出发,深入探讨其央策动机、决策行为厦其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设计更加有效稳健的政策”“亟需研究政策的普适性与差异性,确定好长期战略性引导政策,在此基础上,立足国情、省情、区情,从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环境状况等方面制定更加有针对性和灵活有效的政策,构建符合美丽中国总要求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条概括针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做。【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

41、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

42、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谢鲲,字幼舆,陈因阳夏人也。祖缵,典农中郎将。父衡,以儒索显,仕至国子祭酒。鲲少知名,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老易,能歌,善鼓琴,王衍、嵇绍并奇之。左将军王敦引为长史,以讨杜锼功封成亭侯。母忧去职,服阕,迁敦大将军长史。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鲲不徇功名,无砥砺行,居身于可否之间,虽自处若秽,而动不累高。敦有不臣之迹,显于朝野。鲲知不可以道匡弼,乃优游寄遏,不屑政

43、事,从容讽议,卒岁而已。每与毕卓、王尼、阮放等纵酒,敦以其名高,雅相宾礼。尝使至都,明帝在东宫见之,甚相亲重。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日:“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温峤尝谓鲲子尚曰:“尊大君岂惟识量淹远,至于神鉴沈深,虽诸葛瑾之喻孙权不过也。”敦既诛害忠贤,而称疾不朝,将还武昌。鲲喻敦曰:“公大存社稷,建不世之勋,然天下之心实有未达。若能朝天子,使君臣释然,万物之心于是乃服。杖众望以顺群情,尽冲退以奉主上,如斯则勋侔一匡,名垂千载矣,”敦曰:“君能保无变乎?”对曰:“鲲近日入觐,主上侧席,迟得见公,宫省穆然,必无虞矣。公若入朝,鲲请侍从。”敦勃然日:

44、“正复杀君等数百人,亦复何损于时!”竟不朝而去。是时朝望被害,皆为其忧。而鲲推理安常,时进正言。敦既不能用,内亦不悦。军还,使之郡,莅政清肃,百姓爱之。寻卒官,时年四十三。敦死后,追赠太常,谥日康。(节选自晋书谢鲲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B. 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C. 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墩其为人所慕如此D. 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45、一项是A. “祭酒”,古代官职名称,古代专管宗庙祭祀飨宴时酹酒祭神的行政长官。B. “东官”,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富的储君,在汉也代指太后。C. “端”,古代礼服的名称,文中用法与“端章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意为“穿着礼服”。D. “社稷”,古时君主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到郊外祭祀土神和谷神,后就借指国家。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谢鲲年少成名,多才多能。他年少知名,通达简傲有超人见识,不修饰威仪,爱好老子易经,能唱歌、善弹琴,王衍、嵇绍都认为他是奇才。B. 谢鲲高远畅达,不竞权势。他不求功名,居身于可否之间,虽然自居好

46、像秽浊,而行事不求积功高升。后来悠闲自得地寄居,不致力于政事。C. 谢鲲敢于讽议,稳定朝野。王敦诛害忠贤后,称病不上朝,谢鲲不惧淫威,斥责他有狼子野心,并用自身作保,希望他人朝觐见天子请罪。D. 谢鲲清廉肃静,深受爱戴。他临政清廉肃敬,百姓爱戴他。不久他死在官署,享年四十三岁,后被迫赠为太常,谥号叫康。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母忧去职,服阙,迁敦大将军长史。(2)每与毕卓、王尼、阮放等纵酒,敦以其名高,雅相宾礼。【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母丧离职,服丧期满,调任为王敦的大将军长史。(2)常常与毕卓、王尼、阮放等人纵情饮酒,王敦因为他名声高

47、,一向像待宾客一样礼待他。【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王澄”“敦”“鲲”“话”“谢长史”“人”,虚词“与”“其”“所”,标志性词“惟”,一般放于句首,排除C项;“谈话无倦”的主语是“鲲”,意思是“谢鲲谈话不疲倦”,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再结合本句意思:当时王澄与王敦同坐,见谢鲲谈话不疲倦,只是赞叹可与谢长史交谈,都不顾盼一下王敦,他为人所羡慕就像这样。句子可

48、以断开为: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故选D。【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古代专管宗庙祭祀飨宴时酹酒祭神的行政长官”说法错误,“祭酒”是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

49、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谢鲲是夸王敦建立了不朽勋业,只是天下人不了解实情,并用自身作保,希望他入朝觐见。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忧”,丧,去世;“母忧”,指母亲去世;“去”,离开;“服阙”,守丧期满除服;“迁”,调任;“迁敦大将军长史”,调任为王敦的大将军长

50、史。(2)中的“每”,常常;“纵酒”,指纵情饮酒;“以”,因为;“其”,代词,他的;“雅”,平素、素来;“宾”,名作状,像对待宾客一样;“雅相宾礼”,一向像待宾客一样礼待他。【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谢鲲字幼舆,陈国阳夏人。祖

51、父谢缵,典农中郎将。父亲谢衡,凭借儒家素质显名,做官至国子祭酒。谢鲲年少知名,通达简傲有超人见识,不修饰威仪,爱好老子易经,能唱歌、善弹琴,王衍、嵇绍都认为他是奇才。左将军王敦引荐为长史,因讨伐杜驶之功封为咸亭侯。母丧离职,服丧期满,迁为王敦的大将军长史。当时王澄与王敦同坐,见谢鲲谈话不疲倦,只是赞叹可与谢长史交谈,都不顾盼一下王敦,他为人所羡慕就像这样。谢鲲不谋求功名,没有砥砺操守和品行,居身于可否之间,虽然自居好像秽浊,而行事不求积功高升。王敦有不愿做臣的行迹,朝野皆知。谢鲲知道不能用道辅正他,便悠闲自得地寄居于此,不致力于政事,从容不迫地讽议,聊以消遣时光而已。常常与毕卓、王尼、阮放等人

52、纵情饮酒,王敦因为他名声高,一向像待宾客一样礼待他。谢鲲曾出使到京都,明帝在东宫会见他,十分亲近重视他。明帝问道:“议论的人把你跟庾亮相比,你自己认为如何?”谢鲲回答说:“穿礼服居庙堂,让百官有准则,我不如庾亮。退隐在野,放情山水,我自认为超过他。”温峤曾经对谢鲲的儿子谢尚说:“你父亲哪只是见识雅量长远,就是那英明精深的鉴察力,即使用诸葛瑾对孙权的比喻也不算过分。”王敦诛害忠贤之后,便称病不上朝,打算回武昌。谢鲲讽喻王敦说:“您为保存社稷,建立不朽的勋业,而天下的人还不了解实情。如果您能朝见天子,使君臣消除隔阂,万众之心便会信服。依凭众望来顺应群情,尽力谦让来侍奉主上。如此则勋业可与匡辅天下者

53、相比,美名流传千载了。”王敦说:“你能保证没有变故吗?”谢鲲回答说:“我近日入朝觐见,主上忧惧不安,久未见您,宫禁肃穆,必定没有忧虑。您若入朝朝见,我请求为你侍从。”王敦大怒说:“就是再杀你等几百人,对时事又能减少点什么?”竟不朝见就离去。这时朝廷中有威望的大臣被害,都替谢鲲担忧,而谢鲲尊重礼义安于常道,时时进献清正之言。王敦既然不采纳,内心也不高兴。军队返回后,便让他到豫章,谢鲲临政清廉肃敬,百姓爱戴他。不久死在官署,享年四十三岁。王敦死后,追赠谢鲲为太常,谥号叫康。(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过洞庭宋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

54、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惧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袁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写下这首词。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一开头就紧扣题目,直说地点与时间,“更无一点风色”表明不仅无风,连风的影子都没有,表达富有新意。B.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作为上片的结语,同时巧妙引出下阕写景,回顾岭表一年。C. “肝胆皆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与上阕“表里俱澄澈”虚实相映,写人

55、写景内外一片澄明。D. 诗人最后作主人,请天地万物做客人,想象瑰丽;敲击船沿,仰天长啸,豪情满怀。15. 请比较本词与曹操短歌行中“月”的意象,谈谈它们在艺术手法和情感上的异同点。【答案】14. B 15. 两首都用了即景抒怀的手法,以月写人。张词以“素月分辉”“孤光自照”,“表里澄澈”,象征诗人的高洁忠贞;曹诗以月比人,“明明如月”以月的皎洁比喻贤人能士的高尚品德和非凡能力,抒发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态。【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

56、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同时巧妙引出下阕写景”说法错误,应该是同时巧妙引出下阕抒情。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诗词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所要进行比较阅读的诗词,整体把握其内容大意与主旨情感,然后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对诗词进行比较阅读,指出异同。本题要求比较本词与曹操短歌行中“月”的意象,谈谈它们在艺术手法和情感上的异同点。题干已经确定比较阅读的内容是“本词与曹操短歌行中月的意象”,比较的角度是“艺术手法和情感的异同点”。

57、答题时先找出两首诗词中有关“月”意象的内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从艺术手法和情感角度进行分析对比,指出异同即可。曹操短歌行中月的意象有两处,“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明明如月”“月明星稀”是诗人眼前之景,诗人借助眼前之景,即兴抒怀,把贤才比喻成空中的明月,说自己何时才能摘取,表达自己招揽贤才的愿望。并告诉天下贤才时局一片大好,可以出而仕也。本词写月的意象主要有“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惧澄澈”“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三句写词人洞庭湖,看到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象素月把自己的光辉

58、分了一些给湖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道银河同样地明亮,水天辉映,一片晶莹,没有一丝儿污浊。“孤光自照”,是词人说自己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这是词人以眼前之景即兴抒怀,以月写人,表现了词人自己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傲高洁的情怀。【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

59、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自己虽然睡眠很少,屋漏床湿。但是想到天下的读书人,不禁喊出了“_,_!”的千古名言。(2)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面对外界的称赞是“_”,面对世人的责难是“_”,在世间,他可谓没有什么追求。(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_,_”写出了乐声由上个乐段的高潮转入婉转低回、艰涩难通的变化过程。【答案】 (1). 安得广厦千万间 (2).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

60、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 间关莺语花底滑 (6). 幽咽泉流冰下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厦、庇、俱、誉、沮、莺、幽咽。【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

61、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活中不时有这样的情景:( )。轻易就被影视文学作品中的伪科学、反科学信息打败,令青少年乃至成人犯迷糊。比如一些古装剧中的滴血验亲,现代医学就已证明没有科学依据二而这些情景往往令观众_,甚至引发一些青少年盲目相信与模仿。还有的科普文章、科幻文学作品,一点

62、科技的影子都没有,或_、似是而非,或武断空想、歪曲事实,或把一些尚有争议的讨论当作结论来展示。实际上,科学元素并非影视文娱表达的“天敌”,两者是能够结合好的。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以其严谨的科学分析和“硬科幻”为卖点,获得了观众的认识。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阶段我们无法苛求所有人都能用科学的思维处理、分析问题。我们能做的事情之一,是适应传播渠道多元化、受众多层次的特点,进一步调整科普方式,摒弃_灌输知识的做法,学会从公众关心的角度出发,以平等的方式对话,用人们能够理解、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科学信息供给,防止伪科学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真伪莫辨 偷

63、梁换柱 盛气凌人 乘虚而入B. 真伪莫辨 移花接木 居高临下 乘虚而入C. 是非不分 偷梁换柱 居高临下 趁火打劫D. 是非不分 移花接木 盛气凌人 趁火打劫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以其严谨的科学分析,把“硬科幻”作为卖点,获得了观众的认同。B. 通过其严谨的科学分析,把“硬科幻”作为卖点,获得了观众的认可。C. 以其严谨的科学分析,以“硬科幻”为卖点,获得了观众的认可。D. 通过其严谨的科学分析,以“硬科幻”为卖点,获得了观众的认同。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一个经教育工作者反复强调、科普人士多方传播才被公众知悉的科学常识B.

64、 一个经教育工作者多方传播、科普人士反复强调才被公众知悉的科学常识C. 一个被公众知悉的科学常识经科普人士多方传播、教育工作者反复强调D. 一个被公众知悉的科学常识经科普人士反复强调、教育工作者多方传播【答案】17. B 18. C 19. 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真伪莫辨:真假分辨不清。是非不分:分辨不出正确与错误。此处根据“被影视文学作品中的伪科学、反科学信息打败,令青少年乃至成人犯迷糊”“滴血验亲,现

65、代医学就已证明没有科学依据”可知此处是强调分辨不清真假,选用成语“真伪莫辨”。第二处,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移花接木: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此处根据“科普文章、科幻文学作品,一点科技的影子都没有”“把一些尚有争议的讨论当作结论来展示”可知是说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选用成语“移花接木”。第三处,盛气凌人:以威严或骄横的气势压人。居高临下: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引申为傲视他人,瞧不起他人。此处根据后文“学会从公众关心的角度出发,以平等的方式对话”可以推断出选用成语“居高临下”。第四处,乘虚而入:乘着对方空虚或没有准备的时候闯进去。趁火打劫:比

66、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此处是说我们要用人们能够理解、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科学信息供给,防止伪科学乘着空虚或没有准备的时候闯进去,选用成语“乘虚而入”。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本题,从搭配角度考虑:“认同观点

67、”“认可做法”,根据文意搭配“认可”,排除A、D项。在语境中辨析:“硬科幻”的概念内核就是有严谨的科学分析,画线句处理为并列关系,属于并列不当,而B项修改为“通过其严谨的科学分析”强调的是途径、手段,也与语境表达的“星际穿越很好地结合了科学元素”语意不符,排除B项。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根据逻辑关系,科学常识应该是先经科普人士多方传播、教育工作

68、者反复强调才能被公众知悉,据此排除CD两项。还有,教育工作者是对科学常识进行反复强调,科普人士对科学常识进行多方传播,排除B项。故选A。【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

69、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20.班委选举时,我们常可以从同学们的推选中看出两种不同的选人用人标准。“该用谁”与“谁该用”,相同的字,不同的排列,蕴含着不同的价值判断。请你品味差异,判明优劣,说明理由。【答案】“该用谁”,突出“该”字,强调的是干事和能力,本质是任人唯贤;“谁该用”把“谁”放第一位,强调的是“人”而不是“能”,本质是任人唯亲。我们应多考虑“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理由:我们只有堵住“关系”的口,打开公平的闸门,坚持人岗相宜、选贤任能、量才授任,才能让英雄有用武之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

70、、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解答语言表达题,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也就是找准语言表达的关键点,然后根据语言表达关键点进行语言表达即可。本题,题干首先指出两种不同用人标准“该用谁”与“谁该用”,然后要求“品味差异,判明优劣”,并“明理由”。具体解答时,可先对比这两种用人标准的侧重点,比如,“该用谁”,突出“该”字,强调的是干事和能力;“谁该用”把“谁”放第一位,强调的是“人”而不是“能”。然后根据每种用人标准的侧重点阐述每一种用人标准的本质,进而阐述两种用人标准的优劣,最后阐明自己做出如此判断的理由,力求表达流畅,语句通顺,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21.在班上,一些同学不是沉

71、迷于游戏就是刷手机追剧,班主任为此感到担忧,计划出一期黑板报,以“阅读引领成长,书香浸润人生”为主题。宣传委员设计了一个“好书推荐”栏目,面向全班征稿。请你从论语边城老人与海中任选一部,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推荐词,介绍作品特点,激发阅读兴趣。【答案】示例: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和教育原则,通过简单对话和行动成功刻画了孔子及其众弟子个性鲜明的形象。其中很多名句朗朗上口,给人哲思,流传至今。要了解汉文化,不能不读论语。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它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湘西边城淳朴的世道民风和天然的生活状态,表现人性的美好。少女翠翠乖巧淳朴,是美的化身,她的爱情故事却是一

72、首凄美的歌,让人读后留下无限的叹惋。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它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老人与海是一部人与大自然搏斗的小说,是一部非常具有现实寓意的文学经典。作者海明威通过塑造圣地亚哥这一硬汉形象,讴歌了人类的永恒价值。小说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老人与海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小说,48小时就售出530万册!作者海明威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以写实手法记录了圣地亚哥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物质上失败、在精神上永不可

73、战胜的老人形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书写推荐词能力。推荐词重在“推介”,目的在于让人喜欢。要向别人推介某物,首先应该告诉大家该物名称,然后应该介绍该物值得推荐的地方,即该物的主要特点。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其几个主要方面。一般可从外观、质地等方面入手。阐述时可适当引用、概括相关语句,加以具体说明。本题要求以“阅读引领成长,书香浸润人生”为主题,从论语边城老人与海中任选一部,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推荐词,介绍作品特点,激发阅读兴趣。这是为某本书写推介词,考生可以从三本书中选取一本,先介绍自己所推介书的名称,然后从内容、主旨、情感、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介绍该书的特点,可适当引用

74、。介绍时还要注意字数要求,比如本题要求“100字左右”。【点睛】向别人推荐一本书或者一首诗歌,可以说说书或者诗歌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谈谈这本书或者诗歌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或者几个部分,还可以说说读了这本书或者这首诗歌的感想。写作思路入下:要推荐的书或者诗歌的名字、作者(可以引用名家对这本书或者诗歌的评价);概括出这本书或者诗歌的主要内容;写自己印象深刻的其中一、两处地方;自己读书章或者诗歌的感想。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日,江苏常州某学校召开关于实施教育惩戒的听证会,与会代表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心理学专家和法律界代表,大家共同讨论校园惩戒应如何开展实施,并希望建立惩戒制度

75、,把“戒尺”还给老师。这一事件引起广泛热议。事后,该校校长回应:惩戒不是真的妥打,会严格区分惩罚和惩戒。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教育需要适当惩戒学生被老师扇耳光,被老师逼迫去打扫厕所等事件时有发生,不断地被曝光。老师对学生们进行这样的惩罚,是令人憎恶的。但是,学生殴打老师,甚至持刀杀害老师的新闻也屡见不鲜。所以,我认为惩戒是必须的,但惩戒需适度。惩戒是什么?它不是体罚,更不是老师用来折磨学生的工具。它应该是一种管理学生,规范学生行为的措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要学生进入了学校,就应当被约束,被规范。学

76、生犯了错,老师应适当提醒,防微杜渐,而不是等到发生了极端事件发生后,再去挽救。因为,那时候的挽救,已经是悲剧了。学校或老师应当如何控制惩戒的力度呢?俗话说,有再一再二,无再三再四。既给机会,又不纵容,这就是惩戒的最好尺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青春年少的未成年人呢?当学生第一次犯错时,老师可以适当提醒。这样做,既不会让他滋生对老师的厌恶之情,又可以使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如果他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就可以对他进行适当的处理。有时候,即使老师对犯错学生合情合理地进行处理,依然无法避免悲剧的发生。某市一家医院凌晨接到一位割腕自杀的男孩,原因竟然是老师提醒他不要在校内玩手机。老师一句简单的提醒,居然

77、酿成了悲剧。难道学校对玩手机的孩子们放任不管吗?当然不行。这起悲剧告诉我们,告诉学校,除了把握好惩戒的力度外,还要向学生和家长公开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我认为,很多悲剧的发生,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原因,还有家长对孩子们过分的宠溺啊!我们可以想想,为什么很多学校和老师宁可背负骂名也要去惩戒学生呢?因为惩戒是有作用的。通过惩戒一两个学生可以规范大多数学生的行为。惩戒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良好习惯,所以惩戒是必须的。如果放任学生们随意干自己想干的事,那学校和老师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呢?没有惩戒,部队里面的军人在与敌人打仗的过程中,早就当了逃兵;没有惩戒,马路中央早就乱成一片。惩戒就是一道防线,一座界碑,

78、越过了线,就要受到惩罚。但是,学生毕竟还是学生,惩戒虽好,但不可过度啊。【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材料是一则社会时事新闻,新闻首先指出近日在江苏常州某学校召开关于实施教育惩戒的听证会,然后介绍了参会人员,接着介绍了这次听证会的内容大家共同讨论校园惩戒应如何开展实施,并希望建立惩戒制度,把“戒尺”还给老师。紧接着介绍这次事件的影响引起广泛热议。最后点出该校校长针对热议的回应“惩戒不是真的妥打,会严格区分惩罚和惩戒”。

79、从题目本身看,材料就暗示着开放,“听证会”,“这一事件引起广泛热议”,以及事件本身就存在探讨性质,即赞成,反对和辩证分析三种态度,从材料最后“事后该校校长回应”的救火队员行为看,这个热议的冲突不小。赞成:教育惩戒权作为立法赋予学校或教师的权力,是国家教育权的具体化,具有典型的公法特征。戒尺教育本是祖国传统教育的一部分,在尊崇师道尊严的古代中国,戒尺就是老师教育的辅助手段,彰显教师威信,教孩子尊师重道。反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负面情绪把控能力等,可能会直接决定戒尺是有效“惩戒”还是沦为变相“惩罚”,毕竟不是每位老师都能把握好戒尺力度,最后必然会有学生受到过度的伤害。辩证分析:“教师要眼中有光,心中

80、有戒尺。”教育者首要的是心中的“爱”,有爱才有教育的魅力。“戒尺”是一把“软”尺子,对学生的惩罚要适当有度。根据以上分析,具体作文时参考以下立意:(1)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学校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把“戒尺”还给老师。(2)学校、教师不应该拥有“惩戒权”,因为拥有“惩戒权”可能导致暴力被合理合法地“植入”教育中,伤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3)学校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但必须对其权力的范围和行使权力的方式进行规范和监督,避免滥用惩戒权,适当惩戒,关键在度(法),惩是为了戒。(4)学校、教师有没有惩戒权,或要不要将惩戒权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下来都不是最要紧的,如何采

81、取最有效的措施降低孩子犯错的可能性,帮助孩子规避或改正错误才是最重要的,惩是为了戒,是为了孩子改正错误。其他立意,只要从材料出发,言之有理,亦可。作文时,首先根据材料或者当今社会教师与学生热点新闻提出观点,比如“教育需要适当惩戒”,然后采用平列的结构从不同的角度论述分析自己为什么持有该观点,如适当的惩戒是管理学生,规范学生行为的措施;适当的惩戒能警醒提示学生不再范类似错误,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等;最后强调观点,做到开头结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具体写作时,一定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对材料分析到位准确。要结合社会现状从不同角度谈自己对这个事件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可以提供,避免以后出现

82、类似问题。分析问题,层次要清晰,分析要有逻辑性。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谈论自己想法。相关素材积累: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淮南子凡事都有规矩。德谟克利特不以规矩不能成为方圆。孟子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乌申斯基没有所谓命运这个东西,一切无非是考验、惩罚或补偿。 伏尔泰2. 国外早就施行教育惩戒法了。比如韩国通过了教育处罚法,准许使用长度不超过100厘米,厚度不超过1厘米的戒尺,如对女生打小腿5下,打男生小腿10下等,规定十分详细而明确。美国如果学生不努力读书,要判刑入狱,曾有7名学生因学业成绩差,被判刑坐牢

83、两个月。美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言语责备、剥夺某种特权、留校、惩戒性转学、短期停学、开除等。还有日本、瑞士、新加坡等国都有相应的教育惩戒法,效果很好,都值得我们借鉴。3. 教师法以及诸多的教育法规都明确规定不允许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一旦有老师责罚学生就更能误入“禁区”的罪名而受到查处或家长的质问和投诉。作为老师而言,高处不胜寒,都宁可不触犯“红线”以求自保。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学生抓住了老师的“软肋”,越发接受不了老师的“教育”,被教育宠着的孩子显得日益“放荡不羁”而难以成才。二是教师成了“弱势群体”,谁都可以指责,难以独立施教,甚至出现一些倒行逆施学生或家长向老师行凶的案例。老师的教学压力越

84、来越大,“问题孩子”越来越多,长此以往教育将不教育,花朵也不是“花朵”了。4. 惩戒的根本意义还是育人,明确才能把握好惩戒尺度。当今社会,不少在日常生活中闯出不小麻烦的孩子被戏称为“熊孩子”。如何管教好他们,也成为了热议话题。当这些熊孩子在学校,在老师可同时,老师如果只能细声轻语,无法树立师者的威信,又怎么能管教好他们?所以,从育人的方面去考虑,惩戒是可以起到作用的。但也只有把握好惩戒尺度,才能管教好他们。不然,难免学生伤害老师甚至致老师死亡的新闻再次报道。于师于生,把握好惩戒尺度,都是推行关于惩戒的管理办法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因为惩戒的根本意义还是育人。5. 有尺有度的惩戒,会促进师生之间的

85、关系,使教学正常开展,同时也可以警醒部分学生。【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