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专题十一文言断句一、读一读断句的常见误区1不懂词义。不懂句中的多义词或兼类词的含义。2不明语法。(1)给省略主语的语句断句,将前一句的宾语或补语误认为后一句的主语。(2)给含有介词结构的语句断句,割裂介词结构与动词之间的关系。3不晓句式。文言文句子成分组合方式、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理解不透、掌握不牢。4不知名物制度。正确断句还需要了解天文、地理、官职、科举、宗法、称谓、避讳等等典章制度和行文习惯。二、练一练1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钧之未睹厥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疑
2、者阙焉。(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注钧:同均。厥:其。A钧之未睹厥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疑者阙焉B钧之未睹厥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疑者阙焉C钧之未睹厥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疑者阙焉D钧之未睹厥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疑者阙焉答案D参考译文*教*网z*z*s*tep太史公说:后世学者们都称述孔子门下七十位门徒,赞誉他们的人,有的超过了他们的实际,诋毁他们的人,有的损害了他
3、们的真实形象。总之,谁都没有看到他们的真实相貌,那么如果(要找)议论和说明孔子弟子们事迹的材料,来自孔氏古文中的才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关于孔子门下弟子们的名字、姓氏、言行等情况,我全部取自论语的弟子问答,编次成篇,有疑问的地方就空缺着。2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当是之时有城数十千百卒夫则朝廷待之贷以法故于是乎阔视大言自树一家破制削法角为尊奢A当是之时有城/数十千百卒夫/则朝廷待之贷/以法故/于是乎阔视/大言自树一家/破制削法角/为尊奢B当是之时/有城数十/千百卒夫/则朝廷待之/贷以法故/于是乎阔视大言/自树一家/破制削法/角为尊奢C当是之时/有城数十/千百卒夫/则朝廷待之贷/以法故/于是乎
4、阔视大言自树/一家破制/削法角为尊奢D当是之时有城/数十千百卒夫/则朝廷待之/贷以法故/于是乎阔视大言/自树一家/破制/ 削法角为尊奢答案B3用“/”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 过 读 书 也 世 人 不 问 愚 智 皆 欲 识 人 之 多 见 事 之 广 而 不 肯 读 书 是 犹 求 饱 而 懒 营 馔 欲 暖 而 惰 裁 衣 也。(颜氏家训)答案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4用“/”给下面短文断句。宋 人 有 闵 其 苗 之 不 长 而 揠 之 者 芒 芒 然 归 谓
5、 其 人 曰 今 日 病 矣 予 助 苗 长 矣 其 子 趋 而 往 视 之 苗 则 槁 矣。答案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5用“/”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 君 优 游 而 无 为 于 上 吾 民 给 足 而 无 憾 于 下 天 下 之 学 者 皆 为 才 且 良 夷 狄 鸟 兽 草 木 之 生 者 皆 得 其 宜 公 乐 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答案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6用“/”给
6、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凡兵上义。不 义 虽 利 勿 动 非 一 动 之 为 害 而 他 日 将 有 所 不 可 措 手 足 也 夫 惟 义 可 以 怒 士 士 以 义 怒 可 与 百 战。(苏洵心术)答案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国教&育出&版网参考译文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7用“/”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鲁仲连见新垣衍,衍曰:吾 视 此 围 城 之 中 者 皆 有 求 于 平
7、 原 君 者 也 今 吾 观 先 生 之 玉 貌 非 有 求 于 平 原 君 者 也 又 曰 始 以 先 生 者 为 庸 人 吾 乃 今 日 知 先 生 为 天 下 之 士 也。答案吾视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观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又曰/始以先生者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8用“/”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且所谓文者,务 为 有 补 于 世 而 已 矣 所 谓 辞 者 犹 器 之 有 刻 镂 绘 画 也 诚 使 巧 且 华 不 必 适 用 诚 使 适 用 亦 不 必 巧 且 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
8、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选自王安石上人书)答案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9用“/”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国 家 大 策 系 于 安 危 存 亡 方 变 故 交 切 幸 而 有 智 者 陈 至 当 之 谋 其 听 而 行 之 当 如 捧 瓮 以 沃 焦 釜。答案国家大策/系于安危存亡/方变故交切/幸而有智者陈至当之谋/其听而行之/当如捧瓮以沃焦釜。10用“/”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 前
9、 跨 溪 为 板 桥 一 覆 以 水 槛 乃 睹 浣 花 溪 题 榜 过 桥 一 小 洲 横 斜 插 水 间 如 梭 溪 周 之 非 桥 不 通 置 亭 其 上 题 曰 百 花 潭 水 由 此 亭 还 度 桥 过 梵 安 寺 始 为 杜 工 部 祠 像 颇 清 古 不 必 求 肖 想 当 尔 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选自浣花溪记)答案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
10、”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参考译文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又重新展现在眼前。像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和篱墙,很是齐整。桥的尽头,路旁边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过了这里就到了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身,桥上有临水的栏杆覆围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过桥,是一片小小的陆地,像梭子那样横斜着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
11、水”。从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画得十分清朗古朴,不见得一定强求惟妙惟肖,但想到杜甫应该是这个模样。还有一块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所制作的。碑文都没法读了。11用“/”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张延隽之为晋州行台左丞,匡维主将,镇抚疆场,储积器用,爱活黎民,隐若敌国矣。群 小 不 得 行 志 同 力 迁 之 既 代 之 后 公 私 扰 乱 周 师 一 举 此 镇 先 平 齐 亡 之 迹,启于是矣。(颜氏家训慕贤)答案群小不得行志/同力迁之/既代之后/公私扰乱/周师一举/此镇先平/齐亡之迹参考译文张延隽任晋州行台左
12、丞时,辅助主将,镇守安抚疆界,储藏聚集物资,爱护救助百姓,其威严庄重仿佛可与一国相匹敌。那些卑鄙小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就联合起来排挤他。取代了他之后,晋州上下一片混乱,北周的军队举兵进攻,晋州城首先被扫平。齐国败亡的迹象,就从这里开始显露了。12用“/”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 父 曰 是 非 若 知 也 吾 之 患 在 鼠 不 在 乎 无 鸡 夫 有 鼠 则 窃 吾 食 毁 吾 衣 穿 吾 垣 墉 毁 伤 吾 器 用 吾 将 饥 寒 焉 不 病 于 无 鸡 乎 无 鸡 者 弗 食
13、 鸡 则 已 耳 去 饥 寒 犹 远 若 之 何 而 去 夫 猫 也。(选自刘基郁离子捕鼠)答案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参考译文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讨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又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也没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的祸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穿破我的墙壁,啃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