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素养落实(八)(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流域的综合开发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12题。1决定河流开发方式和方向的是()A流域的人文背景B流域的植被状况C流域的自然背景 D流域的人口密度2下列关于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水资源的开发B中游地区要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C下游地区需综合治理环境污染D全流域要搞好生态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1C2A第1题,河流开发方式和方向主要取决于河流自身的自然背景,主要包括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第2题,长江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不是开发而是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森林植被的保护。根
2、据黄河水情和水利枢纽工程的需要,黄河小浪底于2020年7月4日开闸泄洪,进行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黄河激流从坝上的洞群喷涌而出,形成一条气势磅礴的“巨瀑”,呈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景,也使库区泥沙淤积现象得到改善。据此回答35题。3黄河调沙调水时间选择在此时段,是因为此时()A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准备B黄河中游径流含沙量大,有利于冲沙减淤C下游泥沙淤积量大,能最大量的冲沙减淤D黄河流域正值汛期,水量较大4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来自()A上游的青藏高原 B中游的黄土高原C下游的华北平原 D所有的支流5为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问题,下列建议和措施中合理的是()中
3、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植树造林,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AB CD3A4B5A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华北和东北区域的正常雨季是在每年的7、8月,小浪底选择在7月初进行调水调沙,主要是为了黄河流域在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工作做准备。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一带。第5题,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可以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从而有利于减少下游河段的泥沙含量,正确;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该区域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植树造林,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4、该措施对于减少黄河流域的泥沙含量几乎没有什么作用,错误;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会使得下游地区的水量更少,错误;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利于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可以缓解下游地区水量比较少的问题,正确。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67题。6该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C土地盐碱化 D地面沉降7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A径流量减小,不易决堤造成洪水泛滥B径流量增大,季节变化减小C输沙量增大,水库淤积严重D流速减慢,有利于内河航运6B7C第6题,读图可知,该河流汛期月平均输沙量可达1亿吨,说
5、明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第7题,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大,易造成下游水库泥沙淤积。 河段的冲淤量是输入沙量和输出沙量的差值。某学者以宁夏黄河下河沿至石嘴山河段为研究对象,定量研究了近几十年来黄河宁夏河段不同时期、不同河段的河道冲淤情况及变化趋势。下面图甲为该学者研究区域位置图,图乙为黄河干流宁夏段年均冲淤量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810题。图甲图乙8推断黄河干流宁夏段冲淤量达到最大的时间大致在()A1951 年 B1985 年C2005 年 D2011 年919691985年黄河干流宁夏段()A整个河段为冲刷状态B青石河段由淤积变为微冲C青石河段沉积作用增强D下青河段侵蚀作用增强10198
6、62005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冲淤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河沙采集量增加 B水利枢纽建设C上游植树造林 D河流补给减少8C9B10B第8题,读乙图可知,全河段19511968年、19691985年冲淤量是正数,代表冲淤量是增加的,19862005年全河段冲淤量接近零增长,20062011年全河段冲淤量是负增长,因此黄河干流宁夏冲淤量达到最大的时间大致在2005 年。第9题,据乙图分析,19691985年全河段的冲淤量约为0.12亿吨,代表输入沙量大于输出沙量,整个河段为沉积状态;青石河段19511968年冲淤量约为0.12亿吨, 输入沙量大于输出沙量,为沉积状态,19691985年的冲淤量约为0.
7、10亿吨,表示青石河段此时段为冲刷状态,因此19691985年黄河干流宁夏段青石河段由淤积变为微冲,沉积作用减弱;下青河段19511968年冲淤量约为0.06亿吨, 19691985年的冲淤量约为0.21亿吨,表示青石河段此时段沉积作用增强。第10题,下河沿石嘴山河段依次有沙坡头、青铜峡水库,1967年青铜峡水库投入运营,拦水拦沙,导致下青河段(下河沿青铜峡水库河段)19691986年泥沙增加,冲淤量大增,而青石河段(青铜峡水库石嘴山河段)来沙量减少,冲淤量大幅度减少。2004年沙坡头水利枢纽投入运营,使得下青河段冲淤量增加,整个河段冲淤量大幅度减少。因此冲淤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水利枢纽建设。1
8、1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区域水资源占全国的比重(%)人口占全国的比重(%)耕地占全国的比重(%)外流区长江及其以南地区80.453.535.2长江以北地区14.744.559.2内流区4.925.6材料二黄河流域不同河段地表水耗损量变化图。材料三黄河流域的用水量结构。比重农业灌溉91%工业及城镇生活7%农业人畜用水1%(1)由材料一可知我国外流区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是:长江及其以南地区_,长江以北地区_,这反映了自然资源空间分布_的特点。(2)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是_。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可采取的措施有:_;_;_。(3)根据材料二分析,19561996年
9、黄河上游地表水耗损量总体变化趋势是_,19661996年_河段地表水耗损量变化最显著。(4)分析材料三可知,降低黄河流域地表水耗损量的最有效途径是_。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可知,我国外流区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不均衡。主要是因为我国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北方多平原、南方多低山丘陵,导致水热搭配不合理。第(2)题,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是华北地区(黄淮海地区)。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措施是南水北调,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强化节水意识,在节水、治污的前提下调水(节水比调水更重要)。还可以采取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调节季节分配、进行海水淡化、人工增雨;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发展节水
10、农业;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等。第(3)题,根据材料二分析,19561996年黄河上游地表水耗损量总体变化趋势是波动上升,19661996年下游地表水耗损量波动最大,变化最显著。第(4)题,结合材料,黄河流域的用水量结构是:农业灌溉占91%,故治理措施应从减少农业生产耗水量分析,最有效途径是控制农业耗水,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发展节水型农业。答案(1)水资源多,耕地少水资源少,耕地多不均衡(2)华北地区(黄淮海地区)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等。(3)波动上升(上升
11、)下游(4)控制农业耗水,发展节水型农业素养培优练某河多流经平原地区,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其水运量占全国水运量的70%。该河以修筑大型水利枢纽、进行梯级开发为重点进行全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实现了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下图为该河流域综合开发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对图中数字的解读合理的是()A表示梯级开发 B表示发电C表示航运 D表示灌溉和供水13综合开发对该流域造成的影响可能是()A梯级开发不会对鱼群产卵产生影响B梯级开发不会淹没耕地C梯级开发会促进当地工业发展D梯级开发会避免当地产生环境污染12D13C第12题,由题图可知,受清理水道、开凿运河影响,应为航运;能为不同领域提
12、供支持,应为梯级开发;能提供能源,应为发电;为农业发展、工业和生活提供用水,应为灌溉、供水。第13题,河流梯级开发需要修建水利工程,会影响鱼类洄游产卵;梯级开发的廉价水电会带动动力导向型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污染和淹没耕地。河涌是广东方言中对河流的称谓,在广州地区主要指除珠江干流以外的河道水系。广州的河涌纵横交错,景色优美,曾经是城区居民的生活水源。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产生活污水不断排入城区内的河涌,污水易在涌内迂回往复,消散缓慢,污染严重。近些年广州开始采取“群闸联控”“抽水补水”等措施整治河涌。其中,“群闸联控”指通过河涌两端闸门的调控,提高涌内水位,实现
13、涌内水的单向流动,达到“流水不腐”的治理效果。读广州城区部分河涌分布示意图,完成1415题。14污水易在河涌内迂回往复,主要由于 ()A潮汐的影响 B流域降水集中C城区地形起伏小 D河涌纵横交错15适宜采用“群闸联控”措施治理水污染的河涌是 ()A乌涌 B猎德涌C海珠涌 D大冲口涌14A15C第14题,由“河涌是广东方言中对河流的称谓,在广州地区主要指除珠江干流以外的河道水系”可知,图中的河涌主要是指支流,污水在支流中“往复”,说明支流的上下游水位高度交替变化,当下游水位升高超过上游时,河涌就会倒流,导致下游水位升降的因素不会是降水,地形和水系特点,而是广州的珠江靠近海口,海水涨潮时会沿河道逆
14、流倒灌,出现河涌倒流,故这种现象是受潮汐的影响。第15题,由材料可知,“群闸联控”指通过河涌两端闸门的调控,提高涌内水位,实现涌内水的单向流动,达到“流水不腐”的治理效果。由图可知,乌涌、猎德涌、大冲口涌均为单向支流,只有海珠涌连通两个河道,最适合通过“群闸联控”措施治理水污染。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具有形式多样、地表受侵蚀时间集中的特点,主要侵蚀力包括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等。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区各级沟道内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工程。它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陕北小流域典型治理措施剖面示意
15、图淤地坝不同时期的变化图(1)从气候因素角度,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什么具有侵蚀时间相对集中的特点。(2)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资源损失。(3)简述沟道中修建多座淤地坝所起的作用。(4)分析黄土高原开展的防护林、经济林、人工草地建设产生的生态效益。解析第(1)题,从材料信息入手,考虑风力和流水的侵蚀作用。黄土高原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此时流水侵蚀严重;冬季受西北风影响以风蚀为主。第(2)题,资源损失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水土流失造成的资源损失主要是水资源、土地资源的损失及由水土资源损失造成的进一步损失。第(3)题,通过淤地坝拦水拦泥沙,拦水有利于蓄积更多水分,增加水资源
16、;拦泥沙有利于减少下游河道含沙量,从而减轻洪涝灾害,也可以增强当地防洪抗旱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淤地坝后期淤泥处变成了耕地,说明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坝顶平坦,利于车辆通行。第(4)题,植被(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生态效益,应从这些角度思考、组织答案。答案(1)原因: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一年中的土壤侵蚀常由几次大暴雨造成;冬春季北方冷空气南下,风力强劲, 土壤遭风蚀。(2)损失:大量泥沙淤积于干流的水电站,导致其库容减小,削弱水电站的发电能力;为减轻河床和库区泥沙淤积, 需大量水用于冲沙入海(或水土流失导致下渗量减少,水资源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海洋),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耕地面积缩减,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脆弱,生物资源减少。(3)作用:拦泥保土,蓄积地表径流;淤地造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以坝代桥,改善交通(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利于沟谷防灾减灾,保护下游生产生活安全。(4)生态效益:拦截降水,涵养水源,调节地表径流;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固结土壤;改善小气候,促进农、林、牧多种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