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广大附中、铁一、广外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235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大附中、铁一、广外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广大附中、铁一、广外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广大附中、铁一、广外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省广大附中、铁一、广外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东省广大附中、铁一、广外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广东省广大附中、铁一、广外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广东省广大附中、铁一、广外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广东省广大附中、铁一、广外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广东省广大附中、铁一、广外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广东省广大附中、铁一、广外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广东省广大附中、铁一、广外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三校联考高二历史命题学校:广州市铁一中学 命题人: 审题人:本试卷共5页,2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周厉王改变周、召二公“世为卿士”的惯例,起用有经济、军事专长的荣夷公和虢公长父,还实行国家“专利”制度,对贵族占有的山林川泽征收专项贡赋。这些改革()A废除了传统的分封制度 B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加速了社会制度的转型 D触动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2西周时期,鲁、晋、齐、卫、燕等封国都呈现出不同族群居民混居的情形,如曲阜鲁城遗址就展示了一幅周族居民与地方土著杂居的场景。这说明分封制的推行()A显示了华夏文明

2、的先进性 B有利于国家组织发展C破除了政治上的血缘壁垒 D体现出华夷一体理念3有人讲到古代的一人才选拔制度时,指出:“流风所及,绝对的道德化更易令奸狡之徒竞相奔逐,以刻意伪饰的德行示人,沽名钓誉,以此来博揽声望,求取名利,由此投机矫饰行径渐起,士风为之败坏。”这一制度指的是()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4据考古发现,汉代的户籍把每户户主的姓名、籍贯、住址、爵位、职业、年龄、妻子、兄弟、姊妹以及牛马、田宅、奴婢、车辆的数量和价值都登记在内。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落实重农抑商政策 B强化对民力的控制C根除王国势力威胁 D抑制豪强地主势力5下表为西汉大司马统领的中朝演进概况。

3、它反映了西汉()时期概况汉武帝时期外廷之官统于丞相,中朝之官统于大司马,中朝官员主要职责是皇帝的应对顾问汉昭帝时期大司马作为中朝领袖,领衔中朝官员预闻政事,参议决策,是地位最高的辅政大臣成帝、哀帝时期赐大司马金印紫绶,置官属,禄比丞相,位在外朝上A中朝逐渐控制决策 B藩镇割据初现端倪C宰相制度渐趋成熟 D朝廷权力再次分配6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取消了长官辟署佐官的制度及九品中正制。同时诏令“外官九品以上,父母及子年十五已(以)上,不得将之官”“州县佐吏,三年一代,不得重任”。这些举措()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B完善了地方官员的升迁机制C促成了察举制到科举制的过渡 D基于推进国家廉政建设考

4、量7北宋时期,官吏大多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和官职资历加以任命,中央的中高级官员大都具有长期的地方工作经验,他们依资序自州县幕职官至知县、通判、知州逐级升进。该现象()A是 “重文轻武 ”政策的产物 B表明基层治理能力逐渐弱化C导致了宋代官僚队伍膨胀 D体现了官僚体制的自我完善8清朝,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总督或巡抚。总督一般统辖两个以上省的军政和民政,巡抚一般只统辖一省,二者无上下统属关系,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一措施旨在()A提高行政效率 B形成权力制衡 C加强中央集权 D消除地方割据9雅典菲狄亚斯在他的人体雕像中已显示出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帕特农神庙的建造也表明建筑师们精通几何学相关理论。这表明雅典

5、()A宗教信仰意识逐渐增强 B民主政治推动艺术繁荣C理性占据时代主导地位 D科学发展提升艺术水准10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下诏书:全帝国的自由男子皆成为罗马公民,全帝国的自由妇女之权皆等同罗马妇女权。这说明()A公民权的延展折射出帝国的衰落 B帝国的公民权必须靠自己努力争取C帝国的扩张推动了公民权的扩展 D帝国妇女取得与男子平等的公民权11古罗马实行以财产为划分身份地位和权利义务标准的等级制度。罗马每5年举行一次人口调查,核准各家各户的财产级别,人们的等级身份被不断地告之、强调。这一做法()A适应了民主政治的需要 B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C强化了传统贵族的特权 D推动了罗马帝国的扩张12

6、世界近代民主运动中,英国采用和平的、改良的、渐进的方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以革命、战争和政变的方式最终形成“两院制加总统制”的政权组织形式。与英国、法国均不同,美国以其独特的条件建立起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政体。这表明()A代议制是民主实现的唯一形式 B民主的实现形式具有多样性C美国的民主形式优于其他国家 D总统制共和政体是民主主流131789年,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的第二天,制宪议会上竟然出现“颂扬(国王)达到了顶点惊得目瞪口呆、晕头转向的议员们追随着国王的脚步,簇拥着他,穿过与议员们一样吃惊的人群回到邸宅”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的法国()A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有偶然性 B恢复君主制的思想根深蒂固

7、C议员尚不具备民主政治意识 D建立民主政治道路任重道远1419世纪中后期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陆续建立起文官制度。文官面向公民,通过考试的办法择优录取,文官在政党间保持中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西方文官制度()A提升了政府的管理水平 B消除了政党政治的弊端C与中国科举制初衷致 D为工业化提供政治前提15下表反映了德国在18201870年、18701913年、19131950年、19501973年四个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其中,反映18701913年经济增长情况的是()时期增长率甲283乙568丙030丁201A甲 B乙 C丙 D丁16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行政监察系统,行政监察的任务被分散在各

8、个部门分别执行,因此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纷纷出现,其中并没有设立专门负责行政效能监察的机构。材料表明美国()A政治腐败问题得以遏制 B努力构建廉洁政府C监督机制工作效率低下 D力图防止专制重现17咸丰十年,设抚夷局。局未久,即改为总理衙门。它不仅办理外交事务,还开展一些现代化项目,这使它经常遭到一些死硬的守旧派抨击,而外国人也时常批评它步伐不够迅速。对材料主旨理解准确的是()A统治者天朝上国观念产生动摇 B外交机构的半殖民地化严重C清政府主动顺应国际外交趋势 D中国近代化道路具有复杂性18下图为江南乡村绅士管庭芬所作日记,据表可知()时间内容咸丰十一年(1861)六月十

9、七日“余家每日仅食粥”咸丰十一年(1861)十二月三十日除夕生活困顿,未能饯腊,郁郁而寝,感慨“白头老母频嗟叹,八十余年无此穷”。同治元年(1862)五月三十日“时米价至万钱一石,举家食粥,尚不能继,忧虑之极。同治元年(1862)六月二十一日“米价昂至万三千钱一石,民不聊生,余家仅杂粮和以糠批作糜,苟延旦夕,然尚恐不继。A洋务运动的求富目标难以完成 B第二次鸦片战争加剧了粮食危机C阶级矛盾的激化影响农业生产 D民食维艰成为当时全国普遍现象19武昌起义后,革命所需的各种开销急剧膨胀,但各国公使团强行决定,将中国各海关净存税款汇解上海,存入汇丰等三家外国银行,作为偿还外债之用。这反映出当时()A列

10、强明确支持清朝政府 B西方列强武装干涉中国革命C革命党否认不平等条约 D财政拮据致使革命面临危机201923年,中共领导人之一的邓中夏指出:在中国受军阀与帝国主义两种惨酷压迫下,(中国共产党)一面仍集中精力继续为劳动(工人)运动筑下一个坚固不拔的深厚基础,一面却不能不分出精力从事农民运动、学生运动,甚至于商人运动,为革命战线上添加几个有力的援军。这表明邓中夏()A对近代中国国情认识较为客观 B要求进一步巩固革命统一战线C认识到苏俄革命道路存在缺陷 D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211929年,鄂豫皖苏区政府在苏维埃问题决议案中规定:乡级代表中,工人每5人选1位代表,农民每50人选1位代表,兵士每

11、10人选1位代表;各级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工人应占五分之二,农民及其他群众应占五分之三。这一规定()A体现了工农政权的民主性质 B扩大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C反映了党对苏区的坚强领导 D推动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发展221934年年初,中共临时中央召开第六届五中全会,认为第五次反“围剿”“将实现一省或数省的苏维埃革命首先胜利,并奠定苏维埃革命在全中国胜利的强固基础”。这一认识()A导致中国革命严重受挫 B否定了 “工农武装割据 ”C指导了红军的战略转移 D符合当时的国内外形势231937年3月蒋介石、周恩来杭州谈判期间,周恩来一再重申中共的5项要求和4项保证,坚持陕甘宁边区行政区政府人员民选推荐,由南

12、京政府任命,边区主要负责人由南京政府派人。此次“谈判”()A表明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B标志着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建立C彰显了中共团结抗日的诚意 D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241949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照会各国驻南京大使馆迁都广州的秘密决定,各国派使节随迁广州,但西方国家继续保留在南京的使馆。同年10月,国民政府再度迁都重庆,各国使节拒绝随迁。这一变化表明()A国民政府的统治不得人心 B西方国家对华政策根本改变C新民主主义革命大局已定 D人民政权获得国际社会承认一、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40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礼起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仪式,进入阶级社会后改

13、造成体现等级秩序的行为规范。西周初,实行礼制,礼成为国家运转的大法。按照儒家思想,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必须以道德规范为基础,并按照伦理道德原则来评价立法、司法和执法的优劣。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者以经义注释和施用法律之后,儒法会通合流加速,礼与法的关系形成“本”与“用”的关系。所谓“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礼有治国、理家、律己的功能,礼刑结合、儒法会通,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治久安、国家治理的关键。摘编自冯玉军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成与特点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资产阶级思想,制定了各

14、自的法律制度。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规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法律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的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正公开,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至汉代“礼”的功能的变化,并简析汉代礼法关系变化的时代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西方法治建设的主要内

15、容,并指出其积极意义。(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和教化关系的认识。(2分)26“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关于汉唐丝绸之路研究的史料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中苏联合开辟了西北国际通道。该通道从苏联萨雷奥泽克到中国境内的霍尔果斯口岸,全长2925公里。据统计,1937年到1941年,中国向苏联购买飞机997架,坦克82辆,火炮1000余门,机枪5万余挺,汽车1000余辆。这些物资90%以上是通过西北国际通道运抵中国。19371944年,中国运交苏联的产品有钨砂、纯锑、锡、铅等矿产,还有大量的茶叶、桐油、生

16、丝、羊毛、驼毛及羊绒、皮张等,这些物资大部分在星星峡、哈密等处交货。西北国际通道是中国境内延伸距离最长、运行时间最长、也是最安全的国际交通线。这一通道的开辟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重现昔日的荣光。摘编自尚季芳论西北抗战大后方的地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北国际通道”运行的背景及其意义。(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人类以往的社会,似乎是一动一静的。任何一个社会,在以往大都有个突飞猛进的时期。隔着一个时期,就停滞不进了。再阅若干时,又可以突飞猛进起来。已而复归于停滞。如此更互不已。社会只

17、能在遇见困难时,奋起而图功,到认为满足时,就要停滞下来了。社会在这时期就会本身无所发明;对于外来的,或消极的不肯接受,或积极地加以抗拒。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请结合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加以评析,并得出结论。(要求:论之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BBBDADC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BDAABDCDA题号21222324答案AACC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周厉王在政治上改变“世为卿士”的惯例,在经济上对贵族占有的山林川泽征收专项贡赋,这些改革举措明显触动了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故选D项;

18、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度才开始瓦解,排除A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于秦朝,排除B项;周厉王的改革旨在巩固西周的政治统治,加速社会制度转型的是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变法运动,排除C项。2【答案】B【解析】据材料“西周时期,鲁、晋、齐、卫、燕等封国都呈现出不同族群居民混居的情形”可知混居推动民族交融,增强华夏文明认同感,从而有利于管理和国家组织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侧重不同族群混居,非突出任何民族的优越性,排除A项;联系所学可知,分封地区管理者仍以周王分封的诸侯、卿大夫为主,原著居民仍是被管理者,难以突破政治上的血缘壁垒,排除C项;材料侧重混居,非华夷同源共祖,排除D项。3【答案】B【解析

19、】据材料“绝对的道德化更易令奸狡之徒竞相奔逐,以刻意伪饰的德行示人,沽名钓誉,以此来博揽声望,求取名利”,可知这一选官制度的选拔标准是德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符合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故选B项;世卿世禄制的选官标准是血缘,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主要是门第,排除C项;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是才学,排除D项。4【答案】B【解析】据材料“汉代的户籍把每户户主的姓名都登记在内”可知政府对百姓的基本信息了解详细,有利于对百姓的控制,故选B项;材料主旨是对百姓的控制,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据所学根除王国势力威胁是通过推恩令,排除C项;登记户主信息不能抑制豪强地主势力,排除D项。5【答案】D【解析】

20、根据表格内容,可以发现作为中朝官员的统领大司马的权力和地位逐渐提升,可见中朝地位的不断上升,“位于外朝上”,中外朝的地位发生扭转,意味着朝廷权力的再分配,故选D项;中朝虽然日渐重要,但决策权仍然掌握在皇帝手中,排除A项;中外朝属于中央机构,与地方无关,不会出现藩镇割据,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朝地位的提升,宰相制度成熟是隋唐三省六部制,排除C项。6【答案】A【解析】据材料“州县佐吏,三年一代,不得重任”可知隋朝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选A项;据材料“州县佐吏,三年一代,不得重任”可知,材料所述是地方官员的任免而非升迁,排除B项;据材料“隋文帝取消了长官辟署佐官的制度及九品中正制”可知,废除了九品

21、中正制而非察举制,排除C项;据材料“州县佐吏,三年一代,不得重任”可知这些举措没有涉及廉政建设,排除D项。7【答案】D【解析】据材料“官吏大多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和官职资历加以任命”可知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官僚队伍,体现了官僚体制的自我完善,故选D项;重文轻武是指重视文职官员而轻视武职官员,和官吏的逐级升进无直接联系,排除A项;据材料“中高级官员大都具有长期的地方工作经验”可知宋代重视基层治理,且宋代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强化了中央集权,排除B项;宋代分化事权的措施导致官僚队伍膨胀,排除C项。8【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清朝,总督和巡抚是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总督一般统辖两个以上省的军政和民政,巡

22、抚一般只统辖一省”,总督与巡抚之间没有“上下统属关系,直接对皇帝负责”,这就行政了总督与巡抚之间的相互制约,有利于中央对地方控制,故选C项;由于总督与巡抚都统辖相应的军政和民政,且无“上下统属关系”,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A项;由于总督统辖两个以上省的军政和民政,而巡抚只统辖一省,两者权力之间有制约但并非制衡,排除B项;总督和巡抚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消除地方割据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9【答案】D【解析】据材料“人体雕像中已显示出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建筑师们精通几何学”可见艺术作品蕴含科学知识,使之更具艺术水准,故选D项;材料涉及的人体雕像与宗教信仰无关联,排除A项;材料

23、侧重科学发展对艺术的影响,非民主政治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侧重作品中科学因素增加,非理性主义在社会的地位,排除C项。10【答案】C【解析】“全帝国、自由男子皆成为罗马公民”,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罗马疆域的疆域的扩大,为了缓和罗马人与外邦人的矛盾,推行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故选C项;授予外邦人公民权,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排除A项;“罗马皇帝卡拉卡拉下诏书”,可知皇帝下诏书,帝国公民权的获得公民权,排除B项;“全帝国的自由妇女之权皆等同罗马妇女权”,材料强调帝国妇女公民权与罗马妇女权相等,并未涉及到妇女与男子平等,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财产级别的变

24、化导致人们等级身份的变化,这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故选B项;财产等级与身份等级相适应,不利于民主政治,排除A项;以财产为划分身份地位和权利义务标准,削弱了传统贵族的特权,排除C项;公元前27年,罗马进入帝国时代,而财产等级制度在罗马城市国家时产生,共和时代获得进一步发展,时间上不符,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据材料“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两院制加总统制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政体”可知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民主的方式不同,说明民主的实现形式具有多样性,故选B项;民主实现的基本形式,包含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两种形式,排除A项;英法美的民主政体各有优势,符合本国国情,无法说明美国的

25、民主形式更优,排除C项;总统制共和制只是民主制度的类型之一,不能说明是主流,排除D项。13【答案】D【解析】法国大革命后,部分议员对于国王的拥护仍然十分热烈,说明法国封建专制势力仍然颇具影响,也表明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任重道远,故选D项;法国大革命是法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并非偶然,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初期,法国依然保留君主制,“恢复”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封建势力影响强大不代表议员不具备民主政治意识,C项太过绝对,排除C项。14【答案】A【解析】文官并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忠实执行政府部门的有关决策,有助于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利于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故选A项;“消除了”的说法过于绝对,

26、排除B项;中国科举制的初衷是为了加强专制皇权,而西方文官制度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C项;文官制度是在工业革命之后逐步家里起来的,D项逻辑关系错误,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18701913年德国完成统一,并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阶段德国经济增长率较高,故选A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干预经济,经济发展迅速,乙为19501973年,排除B项;德国受到一战及经济危机、二战的影响,经济低迷,丙为19131950年,排除C项;18201870年德意志尚未统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较小,经济增长较慢,丁为18201870年阶段,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

27、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纷纷出现”美国监督的普遍存在只能说明大家均在思考如何保持政府廉洁,故选B项;“行政监察的任务被分散在各个部门分别执行,因此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纷纷出现”信息中能看到美国普遍存在的监督意识,并没有提供政府的廉洁情况,排除A项;“行政监察的任务被分散在各个部门分别执行”并不代表工作效率低下,排除C项;美国历史上并不存在专制传统,排除D项。17【答案】D【解析】总理衙门的现代化变革不仅受到守旧势力阻挠,还受到列强的打压,说明中国的近代化道路充满阻碍,具有复杂性,故选D项;随着1840年以来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统治者的天朝上国观念早已

28、遭受冲击,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在于讲述外交机构近代化的艰难,半殖民地化特征只是其近代化艰难的原因之一,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总理衙门的现代化变革仍然遭受到一些守旧势力阻挠,因此不能说明清政府主动顺应时势,而是其在特殊社会性质下的被迫选择,排除C项。18【答案】C【解析】据上表,可知1861年,正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当时江南地区米价高昂,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影响到了农业生产,故选C项;1861年洋务运动刚刚兴起,还没有进入求富阶段,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已经结束,排除B项;“普遍现象”无法体现,表格信息主要体现了江南,排除D项。19【答案】D【解析】由列强强行把中国各海关净存税款

29、“作为偿还外债之用”说明列强故意不给革命所需的各种开销急剧膨胀以解决的机会,这会导致革命党人因为财政拮据而面临危机,故选D项;列强想方设法不给革命党人以财政上的支持,但并不是因此就支持清政府了,而是在寻找新的代理人,最终选择了袁世凯,排除A项;题干是指列强通过截留革命派所需的财政收入来反对革命派,不是用武装干涉的方式,排除B项;革命派发表了告各友邦书表示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因此并没有否认不平等条约,排除C项。20【答案】A【解析】据材料“一面仍集中精力继续为劳动(工人)运动筑下一个坚固不拔的深厚基础为革命战线上添加几个有力的援军”可知,对中国国情认识较为客观,故选A项;1924年革命

30、统一战线才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一面仍集中精力继续为劳动(工人)运动筑下一个坚固不拔的深厚基础”可知没有认识到苏俄革命道路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主旨意在说明革命的阶级基础,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D项。21【答案】A【解析】根据地政权中,工农兵各界都选有代表,代表大会席位中工农群众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体现了工农政权的民主性质,故选A项;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此时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苏区政权的民主性质,而非党的领导地位,C项不符合题目主旨,排除C项;此时尚未爆发抗日战争排除D项。22【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中共临时中央认为第五次

31、反“围剿”将奠定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础,根据所学这一认识没有顾及国情,对革命形势估计过于乐观,这是“左”倾错误的表现,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否定“工农武装割据”的信息,排除B项;据所学红军的战略转移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进行,而材料乐观的认为第五次反“围剿”会胜利,排除C项;据所学这种盲目乐观的认识不符合国内外形势,故排除D项。23【答案】C【解析】据材料“坚持陕甘宁边区行政区政府人员民选推荐,由南京政府任命,边区主要负责人由南京政府派人”可知陕甘宁边区服从南京政府的领导,不再是对峙政府,彰显了中共团结抗日的诚意,故选C项;据所学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是在1937年7

32、月,排除A项;联合政府建立的提出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是在1937年9月,排除D项。24【答案】C【解析】1949年1月,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诞生,与材料中“同年10月,国民政府再度迁都重庆,各国使节拒绝随迁”相符,故选C项;发动内战时就不得人心,与材料中“1949年”不符,排除A项;对华政策没有根本改变,排除B项;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排除D

33、项。二、非选择题25【答案】(1)变化:礼源于我国古代宗教仪式,夏商周时期形成礼制,以规范等级秩序;春秋战国时期,儒学兴起,孔子、孟子尊崇礼制、主张德治,按照伦理道德评价法律;秦朝崇尚法治,严刑峻法;汉武帝时期,以礼入法、礼法结合,德主刑辅。(4分)背景:汉武帝由“无为”转向“有为”;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2分)(2)内容: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与制衡;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注重程序公正和民众参与。(3分)作用:否定封建君主专制;调节、缓和社会矛盾,稳定资产阶级统治;对亚洲及其他地区产生广泛影响。(3分)(3)法律和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法

34、律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着眼于教育与引导,两者相辅相成。(2分)【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礼起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仪式,进入阶级社会后改造成体现等级秩序的行为规范。西周初,实行礼制,礼成为国家运转的大法”结合所学得出礼源于我国古代宗教仪式,夏商周时期形成礼制,以规范等级秩序;据材料一“按照儒家思想,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必须以道德规范为基础,并按照伦理道德原则来评价立法、司法和执法的优劣”结合所学得出秋战国时期,儒学兴起,孔子、孟子尊崇礼制、主张德治,按照伦理道德评价法律;结合所学得出秦朝崇尚法治,严刑峻法;据材料一“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者以经义注释和施

35、用法律之后,儒法会通合流加速礼刑结合、儒法会通,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治久安、国家治理的关键”得出汉武帝时期,以礼入法、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第二小问背景,据材料一“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者以经义注释和施用法律之后,儒法会通合流加速礼刑结合、儒法会通,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治久安、国家治理的关键”结合所学得出汉武帝由“无为”转向“有为”;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2)第一小问内容,据材料二“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规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得出立法权

36、、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与制衡;据材料二“法律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的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得出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据材料二“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正公开,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得出注重程序公正和民众参与。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资产阶级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结合所学可从否定封建君主专制;调节、缓和社会矛盾,稳定资产阶级统治;对亚洲及其他地区产生广泛影响等角度入手。(3)

37、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从法律和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法律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着眼于教育与引导,两者相辅相成等角度入手。26【答案】(1)图3(二手史料)可用于研究西汉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辖情况;(如回答(一手史料)可用于研究南宋对西北边疆研究、南宋地图绘制技术等,也可计分)(2分)。图4(一手史料)可用于研究敦煌壁画艺术特色(或答(二手史料)可用于研究唐朝丝路贸易情况,或佛教传播情况。)(2分)综合两则史料,可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促进了中原与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分)(2)背景:全面抗战爆发后,日

38、军相继占领中国东部大片国土,国外援华物资运输受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苏德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每个要点2分,回答2点计4分,但必须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作答。)意义:对中国抗战,苏联物资援助增强了中国抗日能力;对西北边疆:为巩固边疆、开发西北起到了重要作用;对苏联:客观上援助了苏联军工发展和卫国战争;对世界: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每个要点2分,答出2点计4分,如回答“复兴古老的丝绸之路”也可计分,但必须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作答。)【解析】(1)据图片3名字“汉西域诸国图”可知其可用于研究西汉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辖情况;也可以从图

39、片3的内容出发,用于研究南宋对西北边疆研究、南宋地图绘制技术等。 据图片4的名字及其文字内容“汝等应当一心称观音菩萨名号”可知其可用于研究唐朝丝路贸易情况,或佛教传播情况;也可以从图片中的敦煌莫高窟出发,用于研究敦煌壁画艺术特色。最后综合两则材料,可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促进了中原与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全面抗战爆发后”,再联系所学,可推导出“西北国际通道”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相继占领中国东部大片国土,国外援华物资运输受阻;据材料“中苏联合开辟了西北国际通道。该通道从苏联萨

40、雷奥泽克到中国境内的霍尔果斯口岸”及其材料所给时间(19371944)可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促使中苏联合开辟通道;据材料“19371944年,中国运交苏联的产品,还有”及其所学,可知苏德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第二小问意义,要从受益于该通道的几个对象出发,可从对中国抗日、西北开发,对苏联反德,对世界反法西斯三个角度展开,对中国抗战,苏联物资援助增强了中国抗日能力;对西北边疆,为巩固边疆、开发西北起到了重要作用;对苏联,客观上援助了苏联军工发展和卫国战争;对世界,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27【答案】评分说明:一等:(129分)观点、

41、结论明确,理由充分。能够准确、充分运用史实予以论述,逻辑严密。二等:(85分)观点,结论明确,理由充分。能够运用史实予以论述,逻辑关系较清楚。三等:(40分)有观点、结论,运用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解析】据材料“社会只能在遇见困难时,奋起而图功,到认为满足时,就要停滞下来了”可提出观点:唐朝社会的发展历程动静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分时段论述:唐朝初期,统治者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突飞猛进,使唐初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中期出现开元盛世;之后,唐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安于享乐,不思进取,导致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据材料“社会到认为满足时,就要停滞下来了。社会在这时期就会本身无所发明;对于外来的,或消极的不肯接受,或积极地加以抗拒”可提出观点:康乾盛世后的没落,结合所学知识,思想上,天朝上国,专制思想禁锢,大兴文字狱,经济上,重农抑商政策,外交上,闭关锁国,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最终清朝的停滞使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