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106KB ,
资源ID:381757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8175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综合集训20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综合集训20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1、课题综合集训(二十)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0抚州七校联考)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内战的结束,苏俄领导人试图用“军事方面获得的全部经验来解决和平建设的基本问题”。为此,苏俄政府力主()A弱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B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C给予农民经济上的独立性D加快实行新经济政策B材料体现了苏俄在打退国内外武装干涉后,企图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给予农民经济上的独立性,排除C项;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推行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

2、危机后,苏俄才加快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D项。2(2020肇庆二模)十月革命前,列宁认为商品货币关系就是资本主义。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他指出,要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这说明()A列宁主张发展资本主义B苏俄经济政策发生改变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矛盾D苏俄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B1921年起,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 “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 的主张,正是这一政策特点的体现,B项正确;列宁利用市场、货币发展经济不代表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排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0年就已经结束,排除

3、C项; 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3(2020洛阳一模)1921年5月,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允许自由交换、买卖农民交纳实物税之后剩余的农产品。”但是自由贸易(包括小工业和手工业)限于“地方流转”;允许产品交换,交换主要由政府组织或由政府监督。这些做法()A打击了小生产者的积极性B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发展C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说明新经济政策具有局限性B题干提及的法令规定,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和恢复自由贸易,这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发展,故选B项;该法令体现的是新经济政策,有利于刺激小生产者的积极性,排除A、C、D三项。4(2021汕头联考)列宁说:“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

4、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由此可知,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A重建工农业间的联系B部分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D加速建成社会主义制度C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新经济政策通过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来发挥市场机制,达到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目的,故选C项;即使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工农业之间也有联系,A项错误;苏俄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B项错误;以列宁为首的苏俄政府在十月革命后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制度,D项错误。5(2021株洲检测)1928年,斯大林主张通过征收农民的“贡税”,汲取资金进而发展重工业,异见者被扣上右倾的帽子;1929年4月,政治局委

5、员乌格兰诺夫提出,“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是一只能下金蛋的母鸡”。由此可知,当时的苏联()A逐渐形成了苏联模式B在工业化模式上存有争议C忽略了市民的直接利益D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B根据题干可知,当时的苏联国内在工业化的具体模式上存在不同的意见,故选B项;由材料无法直接推断出苏联逐渐形成苏联模式,排除A项;材料表明当时的政策损害了农民而非市民的直接利益,排除C项;材料无法直接反映苏联当时的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排除D项。6(2021湘冀新高考联考)下表为苏联19321937年的固定投资情况(单位:百万卢布),其投资方向()年份工业农业运输和流通房屋总数工业轻工业和食品工业1

6、9329 7628 5051 2572 9423 6581 59119338 8527 4201 4322 3903 2831 343193410 0218 4581 5632 8314 9051 729193510 5318 9591 5722 1555 9731 930193611 4509 3002 1502 5627 9142 400193711 0438 6672 3762 6147 9792 425A有利于加快苏联工业化的进程B致使经济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C使苏俄政权陷入内忧外患困境D使苏联走出经济大危机的阴影A材料中苏联固定投资方向始终偏向重工业,表明当时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

7、方针,这有利于加快苏联工业化的进程,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苏联模式,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直接导致苏俄政权陷入内忧外患困境的是1920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C项错误;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故D项错误。7(2021益阳调研)为了解决资金问题,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提出了所谓的“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理论。他认为,在俄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水平低下,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资金不能依靠掠夺殖民地,只能把小生产者当作“殖民地”。斯大林采纳了这一理论,从而()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巩固了工农联盟C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D有利于持续发

8、展A从“只能把小生产者当作殖民地。斯大林采纳了这一理论”可知,斯大林把小生产者作为掠夺对象,让农业为工业服务,造成了农轻重发展不均衡,故选A项;斯大林的做法剥夺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工农联盟的巩固,排除B项;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不利于农业发展,在进行工业化建设中,斯大林还忽视轻工业,导致苏联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排除C项;斯大林的农业政策带来了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排除D项。8(2020佛山质检)1938年,苏联农场用多出50%的土地耕种,用多出10倍的人力劳动,其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B美国采用了生物转基因的技术C苏联优先发

9、展重工业的战略D苏联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C虽然苏联耕地比美国多,投入的劳动力也多,但在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下,片面发展重工业,对农业实行集体化,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和资金,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C项;到1939年,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美国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此时还没有出现生物转基因技术,排除B项;苏联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9(2021黄冈六校联考)下图为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比较。据此可知苏联()A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试图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C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10、调整D农业和轻工业呈现衰退趋势B根据“二五”计划的目标增长率可知,这个时期苏联有意发展消费品和农业生产,即试图改变国民经济结构不平衡的状态,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故B项正确;苏联在工业化建设时期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故A项错误; 20世纪30年代苏联没有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故C项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此时苏联农业和轻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并没有衰退,故D项错误。10(2021广东省新高考适应性测试)下图为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执行的结果。据结果可推知,这一时期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即19281932年,重工业增长241%,轻工业增长95%。第二个五年计划,即19331937年,重工业增长

11、140%,轻工业增长100%(近一倍),某些重要产品及日用必需品的生产甚至增加了两倍。A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B经济结构失调现象日益加重C已实现国家工业化目标D已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A由“某些重要产品及日用必需品的生产甚至增加了两倍”以及两个五年计划中轻工业发展速度等信息可知,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轻工业的迅速发展,这使得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故选A项;从材料可知,第二个五年计划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放缓,和轻工业增长幅度相差不大,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化的实现程度,排除C项;两个五年计划的重工业增长程度都明显高于轻工业,说明苏联并没有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排除D项。

12、11(2020韶关一模)联共(布)中央委员M.柳京在1930年发表告联共(布)全体党员书,揭发了“工业化的冒险主义速度”引起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实际工资降低等情况。这份报告中说,“一五”计划期间,已投资开工建设的1 659个项目中,在克服重重困难后仍有613个项目被迫中止了。这主要说明了()A农业集体化受到严重抵制B深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C工业化建设所需资金不足D国民经济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C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苏联受外部封锁,农业方面积累的资金有限,被迫中止部分工业项目,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关于工业项目的,与农业集体化无关,排除A项;“工业化的冒险主义速度”说

13、明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国内,而非受来自外部经济危机的影响,排除B项;通货膨胀、工业项目中止并不等同于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排除D项。12(2021石家庄质检)下表为某国1928年至1937年工业生产发展的部分情况表(1913年为100%)。据此判断该国是()种类1928年(%)1932年(%)1937年(%)钢100140419石油126232309棉织品104104134砂糖9561180A美国B苏联C英国D法国B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在1928年到1937年之间,钢和石油的增长率非常高,而棉织品和砂糖的增长率则相对缓慢,这与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手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情况相符,故选B项

14、;美国、英国、法国都受1929年到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遭受严重挫伤,重工业不会出现表格中的大幅度增长情况,排除A、C、D三项。13(2020惠州三模)1952年,斯大林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物质指标:每年生产生铁5 000万吨、钢6 000万吨、煤5亿吨、石油6 000万吨。这()A加剧了经济结构的畸形B推动了计划体制的确立C加强了国家干预的力度D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A由材料可知,斯大林对当时苏联工业的发展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必然会使国家只能集中有限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也就加剧了苏联经济结构的畸形,故选A项;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确立,排除B项;苏

15、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原本就是归政府管制的,排除C项;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计划经济是与经济全球化这一发展趋势相悖的,排除D项。14(2021潍坊质检)1958年6月,苏联政府取消集体农庄对国家的义务交售制,把它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从1952年到1964年期间,国家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表明苏联()A改变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B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进程C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D为实现工业化积累资金C1958年的苏联正处于赫鲁晓夫当政时期,“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的做法会增加农民的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改

16、善了农民的生活,故选C项;题干所述没有涉及工业的内容,也就不能推断出“改变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排除A项;“取消集体农庄对国家的义务交售制”不利于农业的集体化,排除B项;在斯大林统治时期,苏联就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排除D项。15(2021三湘联盟联考)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指令性计划经济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民营企业大发展 D下放企业经营自主权D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的苏联正处在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

17、政府看到了“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也就是肯定了商品市场的作用,主张下放企业经营自主权,但反对“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观点,D项正确;A、B两项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16(2021新高考百万联考)1987年通过的苏联国营企业法一方面规定企业可以“独立自主地制定和批准五年计划”、独立核算和自筹资金;另一方面又要求企业计划须建立在“国家计划的基础之上”。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体制改革矛盾重重 B强化对经济的干预C国企改革不断深化 D经济政策实现转型A“企业可以独立自主地制定和批准五年计划、独立核算和自筹资金”,说明企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而“企业计划须

18、建立在国家计划的基础之上”反映了国家加强对经济的控制,这说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面临很多问题,仍未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政策,故选A项,排除B、D两项;根据材料可知,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着混乱的局面,一方面需要自主权,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7、18题各14分,第19、20题各12分,共52分)17(2021常熟质检)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列宁开始认识到,“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

19、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况下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在列宁看来,新经济政策是通向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和道路。摘编自田恬秀社会主义500年材料二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不是轻而易举地进行的。这种政策的转变在农民、工人中间乃至党内都遇到了明显的抵制。1927年在国际上掀起了反苏、反共浪潮,斯大林明白,没有重型机械制造业是不能打赢战争的。而苏联实现工业化的资金只能从国内寻找,从外国获取资金是不可能的。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式在具体实践中展现了其高效性,这也是其获得民众拥护的重要因素之一。仅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苏联当局就把人民从半野蛮状态

20、拖入现代文明:穿雪白的衬衫、知书达理、有热水、有电灯、有飞机、有电影娱乐,出现了“苏联人”的概念。摘编自陈爱茹争论与选择:列宁、斯大林与党内反对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经济政策最终被终结的原因。(6分)(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经济政策调整及其效果的基本因素。(4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据材料二“这种政策的转变在农民、工人中间乃至党内都遇到了明显的抵制”“1927年在国

21、际上掀起了反苏、反共浪潮”“而苏联实现工业化的资金只能从国内寻找,从外国获取资金是不可能的”“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式在具体实践中展现了其高效性”等信息回答。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必要性:苏俄经济落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4分)(2)原因:新经济政策未能获得共识;国际环境迫使苏联必须加速工业化;新经济政策与快速工业化有一定矛盾(新经济政策不利于解决实现工业化的资金问题);苏联模式在快速工业化方面有巨大优势,成效显著。(6分)(3)基本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国际环境;群众基础;理论创新。(4分)18(2020扬州高三期末)苏联工业化建设,需要解决巨额资

22、金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工业建设是由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它与资本主义国家分散地自发地进行工业建设完全不同,建设资金要由国家统一筹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提出了所谓“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理论。普列奥布拉斯基认为,在俄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水平低下,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资金不能依靠掠夺殖民地,只能把小生产者当作“殖民地”。材料二布哈林认为,社会主义工业需要小生产者提供积累,但不能对小生产者实行剥夺,不能通过使农民经济破产的办法来排挤农民经济,如果听任原始积累的骑士去同小生产打交道,就会损害工

23、农联盟。如果对农民实行剥夺和“吞没”的方针,就会使农业衰败,使农民收入降低,而农民的市场容量,是直接决定轻工业、部分地是决定其他工业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社会主义工业中的积累必须同农民经济中的积累问题相联系。如果农民需求缩减,就会出现销售危机,社会再生产过程就会减慢,而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业的积累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民经济的“函数”,而采用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的主张,无异于“杀掉会生金蛋的母鸡”。以上材料摘编自陈之骅、吴恩远、马龙闪主编苏联兴亡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的主张与西方的不同,并分析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布哈林反对采用普列奥布拉任斯

24、基主张的理由。(4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代苏联采取了谁的主张,并阐述其影响。(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不同”,据材料一“国家统一筹集。只能把小生产者当作殖民地”“分散地自发地进行工业建设依靠掠夺殖民地”等回答。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生产力水平低下,小生产者占优势”“资本主义国家分散地自发地进行工业建设”及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就会损害工农联盟。就会使农业衰败,使农民收入降低,而农民的市场容量,是直接决定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社会主义工业中的积累必须同农民经济中的积累问题相联系。社会主义工业的积累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民经济的函数”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

25、人物”,根据所学斯大林模式的知识可知是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第二小问“影响”,结合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回答。答案(1)不同:资金筹集手段不同,苏联采取行政手段和掠夺小生产者,西方依靠私人积累和掠夺殖民地。(2分)原因:苏联工业建设由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产力水平低下,小生产者占优势;理论的不成熟性。(2分)西方国家分散自发地进行工业建设;资本主义掠夺的本性。(2分)(2)理由:损害工农联盟;造成农业衰败,工业品市场狭窄;工业的积累与农民经济的积累相辅相成;小农占优势的国情,工业资金积累依靠农民经济的发展。(4分)(3)人物:普列奥布拉任斯基。(2分)影响:农业集体化运动推动苏联工业化;损害农民利

26、益,不利于农业发展。(2分)19(2020“皖南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经过半年时间的实践,列宁由否定商业到承认商业,最后号召共产党员学会经商做生意。然而,他的继任者多数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并不理解,把它看作是暂时的退却。1923年10月,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在批评政治局的政策时指出:“我们没有一个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原则性决议。”党的领导也不把新经济政策看作是经济发展的策略路线,而只是同反对派斗争中的一张牌。对新经济政策的态度,经常是党内争论的对象,党内除布哈林等少数人,一个比一个“左”。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以“激进”为荣,以“左”为荣。摘编自沈志华等苏联历史专题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27、学知识,围绕“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解析首先,分析材料,根据“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确立论题,根据材料“他的继任者多数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并不理解,把它看作是暂时的退却”可知新经济政策的推行面临着阻力;根据材料“他的继任者多数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并不理解,把它看作是暂时的退却”“经常是党内争论的对象,党内除布哈林等少数人,一个比一个左”可知在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建设存在激进。其次,根据论题,在材料中提取相应信息,如“他的继任者多数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并不理解,把它看作是暂时的退却”“除布哈林等少数人,一个比一

28、个左”等。最后根据提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表述成文。答案示例一:论题:苏联经济建设日益激进。(2分)论述:20世纪20年代初,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联)经济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基本上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不久,苏联领导人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的倒退,苏联应该向资本主义发动进攻。这种固守传统社会主义的观念,忽视了苏联的国情。1925年,苏联确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强调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提出了较高的经济建设指标。为了解决工业资金建设问题,提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农产品价格,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农业健康发展。此后,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把小农经济改造为大规模集体

29、经济,这也忽视了苏联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8分)总之,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取消新经济政策,强调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大规模发展集体农庄等,都鲜明地说明了苏联经济建设日益激进。(2分)示例二:论题: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面临重重阻力。(2分)论述:为了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政治经济危机,俄共(布)十大决定推行新经济政策,准备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政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但利用市场和货币等策略不为部分俄共(布)领导人接受。在实施过程中,列宁没有对新经济政策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种阻力越来越强。特别是列宁逝世后,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后退和妥协的声音

30、进一步增强。加之,新经济政策实施中,出现了一定的贫富分化问题,以致部分农民也反对这一政策。苏维埃党内的政治斗争也增加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阻力,同时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苏联迫切希望改变落后农业国家的现状,以求巩固和发展苏维埃政权。这要求苏联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尽早结束新经济政策,开展国家工业化。(8分)总之,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建设中,新经济政策面临理论上、政治上、国际环境等方面的阻力,使得苏联较早的结束了新经济政策。(2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面是2008年我国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现代以来中美苏经济建设方面内容的目录摘编。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

31、展和曲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二、探索与失误三、国民经济的劫难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二、经济体制改革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18课罗斯福新政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21课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目录主题内容,以时序为基本标准修改并说明理由。(要求: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须观点明确,符合历史事实)(12分)解析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概括目录主题,如:现代以来中美苏三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其次,根据题

32、目要求,以时间为序,对目录加以修改。如以“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苏联的经济改革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为顺序进行整编。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说明理由。答案示例:主题:中美苏三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4分)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修改:第1课十月革命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第2课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第3课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第4课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5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成就第6课经济体制改革第7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第8课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与生活巨变理由:以时序为基本标准,十月革命以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内容在前,其次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延续并发展了罗斯福新政中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此同时20世纪50年代苏联进行经济改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于二战后的1949年,而且社会主义建设深受苏联的影响,故排在最后。(8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