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143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PPTX 页数:67 大小:2.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21页
第21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22页
第22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23页
第23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24页
第24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25页
第25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26页
第26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27页
第27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28页
第28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29页
第29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30页
第30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31页
第31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32页
第32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33页
第33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34页
第34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35页
第35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36页
第36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37页
第37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38页
第38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39页
第39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40页
第40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41页
第41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42页
第42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43页
第43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44页
第44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45页
第45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46页
第46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47页
第47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48页
第48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49页
第49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50页
第50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51页
第51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52页
第52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53页
第53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54页
第54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55页
第55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56页
第56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57页
第57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58页
第58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59页
第59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60页
第60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61页
第61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62页
第62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63页
第63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64页
第64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65页
第65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66页
第66页 / 共67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pptx_第67页
第67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 第13讲 板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考纲要求 1.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考纲要求 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1.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开辟了与西方不同的民主政治模式: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抗西方议会制度,以人

2、民民主专政对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对抗西方的多党制,以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抗西方的民族自决原则。2.中国现代政治建设也探索出一条新型的国家统一模式,即“一国两制”。3.新中国外交经历了革命外交、战争外交、和平建设外交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因国内思想、政治和经济任务而改变。这种剧烈频繁的转型过程在世界上是少有的。4.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确立了中国的基本外交政策,一方面与苏联等国结盟获得外交依靠,一方面不断打开局面;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上升、中苏关系恶化和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下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国外交实现突破局面;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以更

3、加独立自信的姿态活跃于世界外交舞台,呈现出全面性局面。考点一 新中国三大社会主义新型民主制度 考点二“文化大革命”与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 考点三“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考点四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考预测 原创押题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创立: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2)内容: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4)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制度的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考点一 新中国三大社会主义新型民主制度 2.中国共产

4、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确立:人民政协的召开。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会议进行了选举并决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和纪年等重要事项。(2)正式确立:1954年一届人大后,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能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3)八字方针: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4)职能 建国初期,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1954年一届人大后,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5)作用:调动了民主、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3.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前提:各民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2)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概况: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来,新中国又成立了四个自治区,全国共成立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4)依据: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1954年宪法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5)作用 促进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愿望的实现。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产生了深远影响。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2015安徽文综,17)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

6、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 考向1 关注信息的提取、判断能力审题方向 建国初的政治纲领建设 调动知识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共同纲领是以最广泛地召集全国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各领域人员代表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研究确定的,在当时的条件下最大可能地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心愿。辨析选项 双十协定是国共两党就抗战胜利后国家走向的谈判结果、论联合政府是抗战即将胜利时中共关于政权建设的单方设想、论十大关系主要是在中共内部总结建国以来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初步经验的基础上由毛泽东结合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集中概括出来的

7、,这些均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无关,故A、B、D项错误。答案 C 考向2 新中国初期新型政党制度的建设(2015四川文综,14,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高三学生小颂收到外国朋友罗伯特的邮件,他想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希望小颂予以介绍。以下是小颂对相关内容的整理(部分):1945年4月,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通过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建议成立包括各党派、民主团体和无党派在内的联合性质的民主政府,将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战后中国的设想。1948年5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

8、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新政协筹备会两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新篇章。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2)参照、,帮助小颂同学完成对、的整理和陈述。审题方向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思路点拨 根据材料中部分均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会议的主要内容来进行整理的方式,结合1949年与1954年的时代背景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主

9、要内容来作答即可。答案 整理陈述:1949年9月,解放战争胜利在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选举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完成了建国使命,开启了历史新纪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政协章程,政协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考点二“文化大革命”与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 1.“文化大革命”(1)原因 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外

10、形势,想通过“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推波助澜。(2)对民主与法制的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社会秩序混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刘少奇冤案等一批冤假错案。2.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四大成就(1)平反“文化大革命”前后的冤假错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纠正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展开。(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在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党和政府还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3)修订宪法和颁布多部重要法律:颁布

11、了1982年宪法,并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被正式写入宪法。(4)基层民主选举 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成就:村委会、居委会干部由上级政府任命改为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在农村,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的村民自治不断扩展。意义:既保障了群众的民主权利,又贯彻了“依法治国”的精神,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最基础的一环。考向3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2015四川文综,8)197

12、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审题方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政治局面 辨析选项 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当时的社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想舆论,故A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召开,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因为批判了左倾错误思想而准备后事”的这一现象,

13、可知这一时期“两个凡是”的思想依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左”倾错误还未完全结束,故B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 B 用数字法识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五”指五大特点(1)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2)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3)实行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实行新型的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程序化。2.“四”指四大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3.“三”

14、指三个发展阶段 19491956年,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确立时期;19561976年,是民主政治的挫折时期;从1976年至今,是民主政治的健全完善时期。4.“二”指两个宪法性质的文件 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一”指一大本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考点三“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1.“一国两制”(1)理论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2)理论形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重大转变;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并全面阐

15、述;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提供宪法保证,“一国两制”正式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3)成功实践:中国对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正式恢复行使主权。(4)现实意义: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为解决台湾问题昭示了光明的前景;也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2.新时期两岸关系发展的三阶段、两认识(1)两岸关系紧张对峙期(19491979年):两岸关系是一种隔绝、敌对、对抗的关系,人为地将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绝。(2)两岸关系民间接触期(19791992年):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

16、方针政策的重大发展,对于争取祖国和平统一,具有里程碑意义。随后1987年,台湾开放老兵回家探亲,大陆方面积极推动两岸之间的交流,使得两岸关系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学术、体育等方面得到发展。(3)两岸关系和平交流期(1992年至今):1992年底“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1993年在新加坡实现了“汪辜会谈”,它标志着两岸交流从民间接触升格为政府授权机构层面;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到大陆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有力地遏制了“台独”的嚣张气焰;2008年两岸“三通”实现,为两岸关系揭开了和平发展的新篇章。(4)两点认识 台湾问题不能等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

17、内政;而后者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台湾问题也不能和德国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相提并论:东西德、韩国和朝鲜问题是由国际因素造成的,属于二战遗留问题。考向4 把握重大历史现象的时序(2015北京文综,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审题方向 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事件 调动知识“豪情满怀迎跃进”,“大跃进”发生于1958年;“样板戏”出现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即19661976年;第一部宪法颁布是1954年;香港回归发生于1997年。答案 C 台湾在历史上同祖国有哪几次分离?第三次分离和前两次分离有何本质不同?1.第一次分离是1624年荷兰殖

18、民者侵占台湾;直到1662年郑成功收复。2.第二次分离是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直到1945年回归祖国。3.第三次分离是指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前两次分离是外来侵略所致,第三次分离是中国内战所致,属于中国内政问题。考点四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1)背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对华实行遏制政策。(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3)成就: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2.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1)中国恢复在联

19、合国的合法席位 条件: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作用加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标志: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意义: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中国外交胜利,国际地位提高;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2)中美关系正常化 条件: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受到苏联威胁。标志:1972年尼克松访华,于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发展:1979年元旦,中美两国正式建交。(3)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建交。3.改革开放以来(1)政策:不结盟、对外开放。(2)目

20、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3)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考向5 大国外交的决定性因素(2015山东文综)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审题方向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调动知识 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的根本出发点。辨析选项 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并没有好

21、转,此时美国奉行的是孤立和不承认中国的态度,故A项错误;中英关系从英国开始承认新中国,到互派代办,再到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演变都是从两国的利益和现实的需要出发,故B项正确;欧洲在这一时期主要是追随美国,孤立中国,故C项错误;中英两国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依然存在,故D项错误。答案 B 考向6 近现代中国争取国家主权的斗争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杨延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材料

22、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

23、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2)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审题方向 新中国的外交与祖国统一 思路点拨(1)第一小问方针,依据材料三“平等原则”并结合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来回答;第二小问主张,依据所学从“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的角度回答;第三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影响的角度回答。(2)本题属于开放题型,回答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中国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历史叙事的重要主题”的角度回答。答案(1)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一国两制”。主张: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24、。影响: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2)主题:外争国权,是中国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历史叙事的重要主题。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高考预测 原创押题 押题1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下列中国的各项民主制度中最能反映该讲话主旨的是()A.多党合作政协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主体地位”是关键信息,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权力的最高机构与体现,故答

25、案选B。答案 B 押题2 求是网提出:民主、法制、科学是实现中国梦的三大基石。下列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三大基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最基本保障 B.“一国两制”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民主愿望的实现 C.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体现了民主决策、依法治国精神 解析 促进少数民族民主愿望实现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不是“一国两制”制度,故答案选B。B 押题3 下图是漫画家英韬的作品徒劳,该漫画反映的最准确的寓意是()A.台独势力自欺欺人 B.海峡两岸关系僵化 C.“一国两制”的出台 D.祖国统一不可撼动 解析 漫画利用大陆架的地

26、质自然结构特征,指明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历史关系,台湾的形状如同一条船,台独势力企图将台湾从中国领土中分离出去,台独势力企图分裂祖国,并非自欺欺人,故A项错误;B项不是漫画反映的本质寓意,故B项错误;“一国两制”从漫画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图中的“中国领土”处于极其稳定的态势,寓指领土“不可撼动”。据此推理,分裂祖国是不可能的也就祖国统一是不可撼动的,故D项正确。答案 D 押题4 一个国家做好自己的梦,必需让别国也能睡好觉,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中国梦追求的是与世界共赢。中国梦是造福世界之梦,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活动不能体现以上主旨的是()A.“一边倒”外交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

27、原则 C.“求同存异”外交原则D.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 解析“一边倒”外交原则是冷战大环境下的产物,与材料“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的主旨不符,故选A。A 押题5 下列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两段讲话,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美国对华由敌视到寻求合作 B.国际形势推动美国对华政策转变 C.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D.中国的外交僵局逐步被打破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1960年”,“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1972年”,“把我们带到一起”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华由敌视走向寻求合作,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信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可知国际形势推动美国对华政策转变,故B项正确,不符

28、合题意;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但是真正实现正常化是在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中美关系改善说明中国的外交僵局逐步被打破,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 C 押题6“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旧中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B.新中国成立之初打破资本主义阵营 C.新中国游离于世界外交舞台之外 D.新时期外交致力于维护和平与发展 解析 材料中论述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不是旧中国,故A项错误;材料中“今日地球村”信息说明是经济全球

29、化的今天,故B项错误;“新中国游离于世界外交舞台之外”不符合材料中“中国不再是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中“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信息体现新时期中国外交致力于维护和平与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 D 押题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在自建国至今的两百余年里,其国土由大西洋沿岸十三州扩展为囊括北美广袤土地的两洋大国,其军事战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复杂、从本土到全球的演变过程。相应地,其全球战略重点也经历了由本土到美洲大陆再到两洋战略的演变过程。根源于美国天定命运思想和扩张主义传统的两洋战略,酝酿于19世纪末,发端于20世纪前期,一

30、战后初露端倪,二战后正式形成。张林宏美国全球战略的源起和流变 材料二“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中国已经拥有战略核武器库,尽管不是很多,但足以打到美国本土”。“(2015年后)强大的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调整地区力量结构,并不惜冒险与邻国及本地区以外的强国发生冲突”。摘自美国国防部东亚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 材料三 在战略关注向亚太地区倾斜的情况下,美国通过在中国周边编织和强化同盟体系,构建亚太“小

31、北约”,已基本形成了对中国的战略封堵态势。这种战略包围可分东西两部分,东面以太平洋第一岛链为基础,北起韩国,以日本、台湾为中轴,一直延伸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西面北起中亚,南到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两条战线对中国东西夹击,遥相呼应。美国的军事部署和亚太战略使曾经散架的对华包围圈又逐步合拢、成型,并日渐强化,由此使中国国家安全面临严峻的潜在挑战和威胁。张召忠美国构建亚洲“小北约”遏制中国 评述材料中关于中国的崛起是对美国的潜在挑战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1)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国际上重大的积极现象之一,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有利于

32、维护包括亚太地区在内的世界和平与安全。(2)美国国防部提出中国威胁论的原因有三:传统的两洋战略;“冷战”结束后中国国际地位上升;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的差异。其实质是为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3)中国没有与美国和其他亚太地区国家发生冲突,而美国在本地区构建的“小北约”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4)中美两国应该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建立互信关系,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评分标准 一等: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