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国十月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171945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是该时期典型的特征。时期政治经济思想20世纪上半期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人类历史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误;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由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第38课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经济政策以及斯大林模式考纲要求 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 俄国十月革
2、命学生用书P2381条件(1)客观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俄国社会矛盾非常尖锐;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2)主观条件: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立和列宁主义的诞生。2过程(1)二月革命:1917年3月,彼得格勒工人举行武装起义,沙皇统治被推翻。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列宁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为十月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3)七月事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列宁彻底放弃和平过渡的设想。(4)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日,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3
3、历史意义(1)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2)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3)十月革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易误指正 俄国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从革命任务来看,它是要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反对封建主义。从革命结果来看,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只是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巧思妙记 十
4、月革命大事记:“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轻巧识记 俄国十月革命的“一、二、三”主题一十月革命的过程、特点史料研读史料一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自觉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级手中。四月提纲史料二列宁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为这样会同支持临时政府的苏维埃发生对立,会脱离群众。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认为革命所以能够和平发展,是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史料
5、三中央委员会认为:俄国革命的国际形势和军事形式,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了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的党,以及第二次科尔尼洛夫叛乱显然已经在准备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俄国社会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问题据史料一、二说明列宁对革命是如何认识的?体现了十月革命的什么特点?史料三反映了十月革命进程的什么特点? 解读抓关键信息获结论(1)史料一反映了俄国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认为俄国革命应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2)史料二:“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2)在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的形势下,革命有和
6、平发展的可能。(3)史料一、二体现了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体现了两个不同阶段性质革命的特点。(4)史料三:“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的党,以及第二次科尔尼洛夫叛乱显然已经在准备”(4)说明随着七月事件的发生,革命的和平发展已经不可能,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势在必行;结果最终实现了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体现了十月革命从和平夺取政权向暴力革命过渡的特点。史论拓展十月革命的特点1革命理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2革命道路: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3革命性质:
7、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两个不同阶段性质的革命。4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形式夺取政权。主题二十月革命的性质、意义要点拓展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异同巴黎公社十月革命 革命性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革命方式武装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革命背景都与大规模战争有关(分别是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与阶级矛盾尖锐有关革命措施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受选民监督;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生产工具分给劳动者使用革命结果只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尝试成功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
8、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影响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经验和教训开辟了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史料探究十月革命的性质及影响解读史料一与以往那些的革命不同,它是由无产阶级联合其他劳动人民进行的,以建立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目的的全新的革命。 (1)史料一信息主要说明了十月革命是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社会主义革命。史料二十月革命彻底推翻了腐朽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使俄国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 (2)史料二信息表明十月革命开创了俄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史料三十月革命是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运用于俄国具体实践的一次成功的尝试。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
9、义国家,从而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 均摘自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3)史料三信息表明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史观连线用不同的史观解读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1革命史观: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给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文明史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4现代化(近代化)史观: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对点训练
10、(2015甘肃民乐一中高三一诊)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更为长;那么,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文中的“1917年革命事件”()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标志着该国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再现能力。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正确选项为D项;A项错误,推翻沙皇的是二月革命;B项错误,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C项
11、不符合史实。俄国十月革命1(2014高考四川卷)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咨询答案1990(%)1997(%)2004(%)2006(%)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23233030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6262730阻碍了社会的发展18191616是一场灾祸12161410难以回答21161313仍在反思十月革命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依然怀有大国情结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A BC D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表格信息。四次调查中,俄罗斯人在五个方面的咨询答案各有不同,排除。从调查表来
12、看,俄罗斯人关注十月革命对经济影响的比重不到1/3,排除。故B项符合题意。2(2014高考海南卷)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解析:选A。依据题干时间“1917年3月”以及材料中“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的信息可知苏维埃在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故A项正确;题干时间是二月革命后,当时临时政府还存在,彼得格勒苏维埃
13、不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故B项错误;“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是在七月流血事件之后,故C项错误;彼得格勒苏维埃只能掌握自己的军队,不可能掌握全部军队,故D项错误。3(2013高考江苏卷)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排除干扰项A项。B、D两项不属于“革命”之列,可以直接排除。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
14、构将被彻底打碎”,由此判断这次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故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排除A项。4(2012高考大纲全国卷)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
15、存的局面,首都彼得格勒的军事权力掌握在无产阶级手里,所以列宁在1917年4月发表的四月提纲中主张和平夺权,故选择A项。B项属于客观因素,明显没有A项重要;苏俄红军的组建在十月革命后,排除C项;列宁提出的观点不针对已经退位的沙皇,是要逐步解决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排除D项。5(2015浙江嘉兴一模)俄罗斯著名思想家别尔加耶夫说:“在俄国,要求法制的自由主义资产阶级的革命是一种空想在俄国,革命只能是社会主义的。自由主义运动与国家杜马和立宪党联系在一起。但是,它在人民群众中没有基础,并且没有能鼓舞人的思想,按照俄罗斯人的精神气质,革命只能是极权主义的。俄罗斯人是极端主义者,也恰恰是那种使人觉得像乌托邦
16、的东西在俄罗斯则最现实。”别尔加耶夫旨在说明()A社会主义是极权主义,是乌托邦式的幻想B社会主义革命符合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传统C社会主义思想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精神象征D自由主义资产阶级革命在俄国没有任何社会基础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可知,作者认为,在俄国,自由主义是无法完成的空想,俄国的革命只能是社会主义式的革命,即“极权主义”式的革命,这与俄国人的“精神气质”相符。可见,社会主义革命符合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传统,故选B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扫一扫进入91导学网()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学生用书P240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苏俄,国内地
17、主和资产阶级发动叛乱,苏俄处于艰苦的战争环境之中。(2)内容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方面:不论企业大小,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商业方面:国家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劳动方面: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3)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4)弊端: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一些弊病与错误,如强行征粮,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2新经济政策(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后的新情况,引发了政治危机,并加重了经济危机。(2)实施:1921年,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的决议,标志着苏俄由
18、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3)主要内容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方面: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商业方面: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分配方面: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4)意义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维埃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经济政策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巧思妙记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个背景:战争。两个特点:“战时”和“共产
19、主义”。三个结果:战争胜利、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四点内容: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轻巧识记 新经济政策误区警示 新经济政策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内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政策。它坚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苏维埃的领导,不会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主题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史料研读史料一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
20、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史料二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史料三 列宁说:“在(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它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问题史料一叙述的中心议题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史料二中列宁是如何调整向社会主义过渡策略的?其特点与实质如何?你如何理解史料三中“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的含义?解读抓关键信息获结论(1)史料一信息表明苏维埃政府以“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来动
21、员人民群众参加红军;也反映出当时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2)史料二信息表明列宁等人及时调整了经济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其特点和实质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3)史料三主要说明了新经济政策实行后产生的积极效果。新经济政策促使国民经济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史论拓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1背景:前者是在苏维埃政府建立之初,内有反革命叛乱,外有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物质极度匮乏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后者是在国内战争结束后,国际环境改善,但经济形势严峻,政治
22、危机严重的背景下制定的。2内容:前者主张取消商品和货币,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后者则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3目的:前者是集中力量应付战争,后来企图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后者则是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4实质:前者是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政治手段控制社会的金融,意图直接进入共产主义;后者则是在无产阶级政权掌握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通过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5作用和影响(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对于保障战时物资供应、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起了一定的
23、积极作用,在当时的战争形势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它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阶段。(2)新经济政策立足于多种经济成分的合作与共存。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在掌握政权后应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基本规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史学新论新经济政策俄罗斯史学研究新视角【史界观点】在当代俄罗斯历史编纂学中,对苏联时期一些重要历史问题争论激烈,提出了很多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和新视角。如新经济政策产生于尖锐的经济和社会政治危机之中,它的出现到底意味着什么?它是作为狭义上的反危机纲领出台的还是广义上
24、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出台的?怎样看待20世纪20年代新经济政策的性质?它与今天的改革存在怎样的联系?如此等等。正确理解新经济政策的产生及其实施,在苏联史的研究中是很重要的,因为那些年代存在和经历过的一些问题,或多或少地会再现于今天的经济政治生活中。【思考感悟】多角度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从阶级关系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寻求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工农联盟奠定新的经济基础;从管理体制的角度看,新经济政策意味着一种主要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和经济核算制作为经济杠杆的新管理体制;从经济运行机制的角度讲,新经济政策意味着摒弃了由国家直接组织生产和分配产品的经济形态,走上了由国家有
25、计划地调节市场的商品经济形态;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角度看,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径,即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利用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走向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对点训练(2015浙江温州一模)一部史学著作评论某一事件道:“它是一种妥协,是俄国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为的是给国家一个喘息和恢复的机会。用列宁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农民版的布列斯特和约。”这一事件指的是()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余粮收集制的实行C粮食税的实行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解析:选C。从材料中妥协、退却,可以判断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暂时的退却”,或者叫
26、作“农民版的布列斯特和约”,故C项正确;余粮收集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材料的妥协、退却,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B项错误;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妥协、退让,是符合当时人们的愿望的,故A项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是在斯大林时期,不是在列宁时期,故D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2014高考安徽卷)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关
27、系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当时实行的并不是农业税而是余粮收集制,排除A项;C项虽然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时已打败国内外敌人,D项错误;题干材料旨在说明苏俄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试图通过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行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做法严重脱离苏俄现实。2(2014高考江苏卷)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201921192119221922192319231924平均税款(卢布)10.306.113.983.06A. 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全面把
28、握苏俄(联)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由表格信息可知,在19211924年间,苏俄(联)农民的年平均税款呈逐年下降趋势,结合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内容可知是粮食税的实行,B项正确;1921年余粮收集制已被废除,故排除A项;实物配给制的废除与农民年平均税款的下降无必然联系,C项不符合题意;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实现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3(2013高考广东卷)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
29、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材料显示该领导人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行为,视之为“正当贸易”。农业集体化不允许农产品自由贸易,排除B项;C项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但美国不存在禁止农产品贸易的问题,排除;余粮征集制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当时取消了自由贸易,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4(2013高考海南卷)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A以往的土地法
30、令被彻底废除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解析:选C。解题的关键是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并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十月革命后颁布土地法令,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这则材料中土地劳动使用法是1922年颁布的,是粮食税之后对农业的进一步改革,故选C项。5(2015山东潍坊质检)“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A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人民资本主义”解析:选A。解
31、读题意,“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反映出的题意是借助资本主义的政策方法发展无产阶级经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实质就是利用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经济,与题意相符,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不是“有利于无产阶级的”,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运用宏观调控发展经济,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人民资本主义”是指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的工人持有少量股票的现象,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学生用书P2431苏联的工业化之路(1)成就: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苏联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
32、、世界第二位。(2)局限:使苏联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经济结构。2农业全盘集体化(1)概况: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了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1937年,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2)影响: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建设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并未促进农业生产力自身的发展。3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领域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思想文化体制特点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经济模式权力高度集中高度集中表现排斥市场的调节,通过指令性计划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国家的权力集中于党,苏维埃成为表决的机器;党的权力高度集中于
33、中央,中央的权力集中于斯大林手中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发展成为社会风潮;用行政干预的手段对学术文化领域进行管理影响 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但从长远来看,使经济发展失去了活力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但维系了政局稳定 思想理论单调,学术及艺术创作日趋单一,文化创造力受到压制知识图示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轻巧识记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误区警示 斯大林模式所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但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适合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特别提醒 经济体制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一
34、个基本规律。新经济政策所以成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斯大林体制所以失败,根源就在于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主题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评价要点拓展1特点(1)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牺牲农民利益以实现工业化; 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2评价(1)积极: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
35、2)消极: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模式日益僵化,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史料探究苏联的工业化道路解读史料一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_”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1)史料一表明斯大林在理论上反对牺牲农业来实现工业化,但实际上苏联恰是走了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道路。这种道路促进了工业发展,加快了苏联工业化进程,但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史料二斯大林认为
36、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世界历史(2)史料二表明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等;优先发展重工业,走与西方不同的工业化道路。 史学新论史学界对“斯大林模式”问题的争论【史界观点】“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在西方和俄罗斯有人称之为“极权主义”“斯大林主义”。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斯大林体制”。“斯大林模式”曾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过深远影响,即使在今天某些社会主义国家仍留有它的影子。观点一中国学者大多认为
37、:“斯大林模式”是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斯大林模式”最明显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功绩在于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后期消极作用明显。观点二我国也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以党代政,以人治代替法治,忽视价值规律,排斥市场机制,是假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半封建专制和极权主义的混合物,把苏联解体归咎于“斯大林模式”。观点三西方学者和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期的苏联学者,对“斯大林模式”基本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认为不能只看“斯大林模式”取得的成就,更主要的是看这些成就是采取什么手段获得的,苏联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斯大林模式有严重的缺陷和弊端。【思考感悟】关于“斯大林模式
38、”的研究,西方学者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而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苏联学者则把某些情绪化的看法渗透到学术观点之中,从而导致其走向极端。我国大多数学者则能保持一种客观的心态,使研究成果显得较为中肯、严谨。对点训练(2015山东潍坊一中模拟)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伟大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材料肯定了斯大林时期的俄国()A开创计划经济体制 B成为世界一流强国C建立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D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材料信息及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材料强调斯大林时期苏联生产力飞速发展,从“只有木犁到拥有核武器
39、”,国家力量大大增强,苏联逐渐成为世界一流强国, 所以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整体成就,强调成果,而A项说的是具体的措施;题干说的是经济成就,C项是政治方面,与材料不符;D项不符合史实,人民生活水平没有迅速提高。斯大林模式 1(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材料反映了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钾矿的行为,不涉及技术基础,也没有违背计
40、划经济指令,排除A、B两项;一个由苏联自行建设,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不能体现完全依赖外资,排除C项;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与新经济政策在工业上的措施类似,故D项正确。2(2014高考大纲全国卷)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背景。由材料信息可知,斯大林认为苏联农业生产的落后制约了工业化的发展,为此苏联对农业生产
41、关系进行改造,即进行农业集体化,C项正确;A、D两项是进行工业化建设的表现,故排除;材料未涉及城乡市场交换的问题,B项不正确。3(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1931年”这一时间信息,理解斯大林说这段话的含义,结合当时苏联国内外形势思考作答。当时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苏联必须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斯大林的话体现了他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42、在这一思想的推动下,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故选B项。4(2012高考福建卷)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代19251927年19281932年19331937年年均粮食产量(万吨)7 5277 3607 290A. 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解析:选C。从表中可以分析,苏联的粮食产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原因是斯大林推行的农业政策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农业得不到发展,可知C项正确,排除A、B项;赫鲁晓夫改革在1956年以后,排除D项。5(2012高考广东卷)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
43、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依托材料客观评价斯大林体制。材料中的“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符合对斯大林体制的客观评价,承认了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故答案为C项。6(2013高考福建卷)(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
44、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摘自列宁全集材料二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摘自斯大林选集(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实施快速工业化战略。(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解
45、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第(1)问注意从苏维埃政权是新生的政权及其经济和军事实力相对落后等方面分析说明。第(2)问考查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为加速工业化而采取的措施,回答时把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战略及具体措施加以列举,要注意答题的角度是“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答案:(1)苏维埃政权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势力包围中;经济技术落后,国防薄弱;如不快速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经济、技术就不能独立,政权将被扼杀。(2)实行企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政府把国有企业利润集中收缴;征收农业税;以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等方式筹集工业化资金。课后达标检测38学生用书单独成册第3
46、8课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经济政策以及斯大林模式(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湖南益阳箴言中学模拟)下表为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迭表,据表可知()时间(俄历)机构(政府) 3月2日 第一届临时政府 5月6日 第一届联合临时政府 7月24日 第二届联合临时政府 9月25日 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 A. 两个政权并存是俄国临时政府更换频繁的原因B布尔什维克主张暴力革命导致临时政府更换频繁C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D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不会下台解析:选C。本题考查考生获取表格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
47、,从表中可以看出临时政府的更迭非常频繁,在半年的时间里更换了四个,这说明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故C项正确;A、B、D三项从表格信息不能得出,故排除。2(2015泸州高三诊断)和平法令宣布:“本政府认为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文中“本政府”是指()A1861年改革后的沙俄政府B二月革命后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二月革命后的工兵代表苏维埃D十月革命后的工农苏维埃政府解析:选D。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依据材料中“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排除A项;依据材料中“最明确的、最坚决的
48、方式要求的和平”可知指退出一战实现和平,二月革命后政府仍参加一战,故排除B项和C项。3(2015江苏扬州中学高三质检)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解析:选C。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相关史实。解读题干材料,1917年二月革命之后,在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了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并提出“一切政权归苏
49、维埃”的口号。但这在加米涅夫看来“认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结合选项分析,C项符合题意。4(2015广东珠海高三质量检测)苏联史学家在纪念十月革命40周年时出版了伟大的十月和东方各国人民一书,其中心思想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真正具有包罗一切的普遍影响”,“对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给予了决定性的影响”。书中思想()A过分夸大了十月革命的影响 B有利于增进社会主义国家团结C高度评价十月革命世界范围的意义 D指出十月革命对西方国家的影响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材料中“包罗一切”“决定性”的形容,明显是夸大了十月革命的影响,故A项正确;该思想强调
50、“对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给予了决定性的影响”,并非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故B项错误;该思想认为十月革命“具有包罗一切的普遍影响”,包含范围广泛,不仅仅是空间范围,故C项错误;该思想强调“对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给予了决定性的影响”,并非针对西方国家,故D项错误。 5(2015江苏扬州高三适应性检测)俄国到1920年时,1卢布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 000。以物易物的流行,使银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此种现象()A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困难B缘于货币发行量增大导致通货膨胀C直接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D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
51、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由题干“俄国到1920年时”可知是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候,19181920年取消了商品买卖,以物易物的流行,使银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故A、B、D三项错误。6(2015山东济宁模拟)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政策:“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政策()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解析:选A。根据材料的描述,该政策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农业方面实行
52、余粮收集制,应是苏俄于1918年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使苏俄取得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故选A。7(2015资阳一模)有个国家曾经出现这样的情况:工人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从农村取得粮食,而农民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保卫自己的粮食,于是在农村中出现了“背口袋”的人,他们偷偷从农村背着口袋贩粮,到城市卖粮。要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A大力发展凯恩斯主义,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充分运用斯大林模式,推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国家过分干预经济,导致工人、农民
53、偷偷买粮和卖粮,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城市和农村物质匮乏,需要通过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新经济政策),故B项正确;材料与发展第三产业无关,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故D项错误。8(2015成都树德中学高三阶段性考试)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年代”是指()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从题干分期来看,这五个时期对应的是十
54、月革命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斯大林模式时期、二战时期、二战后经济改革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允许商品交易和个人经营,因此被称为退却年代,故选C项。9(2015河北衡水中学高三调研)阅读下面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表 1913年1920年1925年农业总产值(%)10067112工业总产值(%)102.5114.1077.39从上表可以看出()A两次世界大战对俄国和苏联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B十月革命为苏俄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到1925年,苏俄工农业生产水平均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D新经济政策是推动苏俄(苏联)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解析:选D。材
55、料没有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故排除A项;B项不符合题意,因为表格显示十月革命后的1920年工农业总产值并没有超过革命前;表格显示1925年工业总产值并没有恢复到1913年的水平,故排除C项;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显示1925年苏联经济发展超过1920年,与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有关,故选D项。 10(2015浙江台州中学高三统练)“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使我国(苏联)成为经济上独立自主而依靠国内市场的国家,成为能把其他一切逐渐脱离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的国家吸引到自己方面来的基地。”为此,苏联实施了()A新经济政策B社会主义工业化C农业集体化 D赫鲁晓夫改革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56、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只有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自己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使我国(苏联)成为经济上独立自主的国家,才能使我国(苏联)成为能把其他一切逐渐脱离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的国家吸收到自己方面来的基地。11(2015自贡高三诊断)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说:“农业必须过渡到可以使用拖拉机和农业机器、可以将粮食生产的商品产量提高几倍的大生产。国家面临着两种可能:要么是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大生产,这就意味着农民群众破产,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联盟灭亡,富农的力量加强,社会主义在农村失败;要么是另一条道路”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57、D实行余粮收集制解析:选B。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依据材料可知不主张实行资本主义大生产,但要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只能走实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化的道路即农业集体化的道路,故选B项。12(2015广元高三诊断)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了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B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C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D完全否定了斯大林模式解析:选A。斯大林模式开创了在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国家,通过牺牲农业为代价,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济模式,可见材料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故选A项。B项错误,材料明确指出
58、该手段是“无情的”;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在斯大林时期逐渐被废除了;D项错误,材料强调了“迅速跨过了工业化阶段”,并不是完全否定。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 (2015福建龙岩高三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局势是一天一天的更加混乱了。成千成万的兵士正在离开前线,开始像狂澜怒潮一样,漫无目标地在全国各地流动着。唐波夫省和特维尔省辖区内的农民不耐烦老是等待着分配土地,他们被政府的高压政策所激怒,群起焚烧地主庄园的房屋并屠杀地主。大规模的罢工运动和关厂,使莫斯科、敖德萨和顿河流域的煤矿区陷于痉挛状态。运输系统瘫痪不灵,军队在挨饿,大城市里没有面包。临时政府
59、一方面受到民主派的攻击,另一方面又受到反动派的攻击,什么事也不能做。克伦斯基总理亲自到共和国临时议会来过两次,他很激动地吁请举国一致,有一次竟泣不成声。会众无动于衷地听他说下去,并且不时用冷嘲热讽来打断他的话。震撼世界的十天材料二 俄军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公然暴动,彼得格勒的一切证券涨价起来。有财产阶级确信科尔尼洛夫会得胜利。除了高加索军区司令之外,其他的高级将官用各种声调拥护科尔尼洛夫的要求。受立宪民主党的指使,军官同盟总委员会发了一个通电给海陆军各指挥部,其中说:“临时政府不止一次向我们表示它的政治上无能了,如今又以挑唆的行为污辱它的名誉,它再不能领率俄罗斯了”总司令部的人说:“没有一个人拥护
60、克伦斯基的。此次进军不过是旅行罢了。一切事情都已准备妥帖了。”但是,总司令部驻地附近的一个农民说:“我对他们不感兴趣,因为他们不敢提出来停止战争,也不打算认可我们从地主那里获得土地。”十月革命史材料三 科尔尼洛夫发动叛乱,企图取代临时政府消灭苏维埃,建立反革命军事独裁。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赤卫队和士兵坚决抵抗,很快粉碎科尔尼洛夫叛乱。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空前提高,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其他许多城市和工业中心的苏维埃选举中获得多数。苏维埃获得新生。靠近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北方战线和西方战线士兵、波罗的海舰队水兵,以及后方卫戍部队都接受布尔什维克党的主张。世界历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十月革
61、命前夕俄国各阶层的状况。(8分)(2)根据材料三,回答布尔什维克党在科尔尼洛夫叛乱失败后的政治和军事优势。(8分)(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临时政府在俄国十月革命中倒台的原因。(10分)解析: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第(1)问根据材料中“农民”“士兵”“有财产阶级”等指示词,结合材料上下文提取概括各阶层的状况。 第(2)问根据“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空前提高以及后方卫戍部队都接受布尔什维克党的主张”等关键信息归纳即可。第(3)问从国内外矛盾、形势的发展及各阶级的态度分析临时政府是如何失去支持,从而倒台的。答案:(1)状况:军队处于混乱状态;很多农民发起针对地主的暴力行为;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导致企业停
62、产和运输系统瘫痪;资产阶级和高级军官都不愿满足农民的要求,反而支持科尔尼洛夫建立军事独裁。(2)政治优势:在群众中威信很高,在苏维埃选举中成为多数。军事优势:组织并领导着工人赤卫队的武装力量,也获得了很多正规军的支持。(3)原因:不能维护国家的稳定局面,失去了资产阶级的支持;在镇压科尔尼洛夫叛乱中暴露了没有军事力量支持的弱点;不能停止战争,无法解决俄国社会尤其是城市工人的饥荒困境;不能分配土地给农民以满足农民的愿望,失去了农民的支持。14(2015湖北省八市高三联考)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遭遇瓶颈现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63、从19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曾经大力主张并亲自实践“官督商办”模式的郑观应无奈地写下了商务叹:“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雷颐历史的裂缝材料二在19世纪末,当进程走到一定的距离时,还是遇到了瓶颈。可是,总体而言,英国的企业家是在等待别人来解决瓶颈问题的。至少在1870年以后,衰退的迹象和活力的表现均已明显可见。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材料三政府为发展冶金、采矿和电力工业而建立了
64、大量的工厂,使俄国成了独立于西方控制的世界银行和贸易模式之外的工业国家。和以前一样,工业化的核心是依靠俄国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为与希特勒的反共产主义德国进行战争做准备的重工业。斯大林不相信价格竞争,而是依靠正规的集中的资源配置来分配设备和物资。这导致了瓶颈现象和浪费,因为给各个工厂的配额是在莫斯科制定的。不过毫无疑问,迅速的工业增长正在发生。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到1937年之前,同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已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官督商办模式失败的
65、原因和英国遇到瓶颈的表现。(1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和遇到瓶颈的原因及其启示。(10分)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企业所有制问题:产权不明,官商矛盾尖锐,企业管理不善,多有腐败,再从材料一中“从19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抵制;第二小问从英国对待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态度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2)第一小问措施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斯大林模式经济方面的弊端和国际形势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三小问启示从吸取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的角度提出对策即可。答案:(1)原因:企业所有制问题:产权不明,官商矛盾尖锐;企业管理不善,多有腐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抵制。表现:企业创新乏力;经济衰退明显;科技中心地位丧失。(2)措施:制定完备的五年计划;建立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之外的经济体系;依靠强大的自然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排除市场体制,倚重计划体制;国际形势的变动,如西方经济危机之后的恢复等。启示:适时调整经济政策与模式;积极利用国际机遇,与世界经济密切联系。